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四章第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力因素 堆积原因
地势变缓或河道弯 流 水 曲,流水的速度减

气压梯度减小或遇 风 力 到地形阻挡,风速
减慢


波浪遇倾斜海岸, 速度减慢
冰川在移动过程中
冰 川 融化,其中夹杂的
物质发生堆积
堆积地貌 山间河流流出山谷:洪积扇 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
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 堆积物质以沙粒为主:沙漠(沙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岩石圈物质循环(xúnhuán)示意图的判读
[读 图 指 导]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 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 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图甲)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图 乙)。其判读关键是在整个物质循环过程中,抓住四种物 质: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四种作用力:上升 冷却(lěngquè)凝固、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 沉积和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对其考查方式 有两种:一是有图考图,对示意图进行某一环节的判断、 分析;二是无图考图,如2010年北京文综第2题,考查“八 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
[知 识 整 合]
1.岩石 (1)概念:岩石圈(地壳)中由一种或多种_矿__物__(组ku成àn的gw体ù)积 较大的__固_态__矿__物___集合体。 (2)分类(fēn lèi):按成因可岩分浆为岩_______沉_积、岩_________和 __变__质__岩___三大类。 (3)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2.(2012·山东文综,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
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qīn shí zuò yònɡ)、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qīn shí zuò yònɡ)、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qīn shí zuò yònɡ) D.侵蚀作用(qīn shí zuò yònɡ)、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第1讲 营造地表(dìbiǎo)形态的力量
第一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考纲定位 最新考纲 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 态变化的内、外力因 素。 考纲解读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 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 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 的过程。 3.应用:运用内外力作 用解释地貌的形成。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
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
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可确定爬升沙丘位
于河漫滩。故选D。第(2)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 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 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suǒzài)的岩层。 (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 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4)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离海 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大;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形成的地质年 龄越大,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龄越小。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 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解析 题干要求很明确,滦河三角洲的成因主要是流水的堆 积作用。 答案(dáàn) 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 三角洲。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第十八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考点三 岩石圈的物质(wùzhì)循环
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 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 主,垂直运动为辅
第五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题 组 递 进]
1.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huídá)(1)~(2)题。
(1)甲景观图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
第十九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成因
岩 浆
侵入岩
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 岩石

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 岩石
常见岩石 花岗岩(最常见)
玄武岩和流纹 岩、安山岩
沉积岩 变质岩
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 作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经 过漫长的岁月,沉积、 _固__结_(_ɡ为ù j岩ié)石
第七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2.(2011·山东文综,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
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
形成的是
( )。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解析 图中显示(xiǎnshì),Ⅱ处是断层,Ⅳ处是岩浆侵 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答案 D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绵长的__断__裂_带___和巨大的 _褶_皱__山__脉__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海_陆__变__迁__ 岩浆只有_喷__出_地__表__才能直接影响地 表形态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第三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深 度 思 考]
地壳运动(dì qiào yùn dònɡ)的类型及分析判断
岩浆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题 组 递 进]
1.(2013·上海地理,5~6)岩石 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 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yī zhǒnɡ)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 (yī zhǒnɡ)形态。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B.③
C.④
D.⑤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解析(jiě xī) 第(1)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石灰岩经过高 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质成变质岩。①过程代表变质作用,这 一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第(2) 题,考查海底地形与地质作用。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 界,岩浆从板块的分离边界处喷发形成海岭。大洋中脊处新的 洋壳是因为岩浆活动形成。图中④表示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 (1)C (2)C
思维导图
第二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考点(kǎo diǎn)一 内力作用
[知 识 整 合]
1.能量来源:主要(zhǔyào)是地球放内射部性_元__素__衰__变__________
产生的热能。
(shuāibiàn)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形式
地壳运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浆活动
第十一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2.堆积(duījī)作用 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 质就会堆积(duījī)下来,形成堆积(duījī)地貌。其中,流水 和风力作用最为显著,具体表现如下:
第十二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丘) 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

沙滩
冰碛地貌、冰碛湖等
第十三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3.图解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 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 屑,在搬运(bānyùn)过程中不断发 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 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 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 如右图所示: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dìzhì)构造、地壳物质 循环等。读图可知,甲向上拱起为背斜,其顶部缺失说明该 地先是受到外力侵蚀,甲上覆岩层为沉积岩,说明该地在受 到侵蚀之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然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 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故D项正确。 答案 D
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
坡面较缓,背风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jǐnɡ ɡuān)图可确定
选C。
答案 (1)D (2)C
第十六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2.[2012·北京文综,36(2)]读下图,回答(huídá)下列问题。
第十七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第八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考点(kǎo diǎn)二 外力作用
[知 识 整 合]
1.能量来源(láiyuán):太主阳要(是tài_y_á_n_g_)_辐__射__能__ 。 2.主要表现形式
第九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表现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 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 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 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的岩石
砾岩、砂岩、页 岩、石灰岩
片麻岩、大理 岩、石英岩、板 岩
第二十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 运动(yùndòng)和变化,从岩浆到 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 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 循环过程。可归纳为右面的模式图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剧烈的火山活动
D.外力的强烈侵蚀
第六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2)乙图中地质构造及出露的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解析 第(1)题,由甲图可知,景观悬崖壁立(是我国著名的 华山景观),突出反映了地壳岩层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的 地貌。第(2)题,由乙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 (zhězhòu),褶皱(zhězhòu)一般埋藏在地下,只有经外力侵 蚀或地壳上升后才出露地表。 答案 (1)B (2)A
第十四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题 组 递 进]
1.(2013·福建文综,9~10)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 (zhōngyóu)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1)~(2)题。
(1)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C.三角洲
B.洪积平原 D.河漫滩
( )。
第十五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号码
原物质

岩浆
岩浆岩、变质岩 ② 和已生成的沉积

岩浆岩、沉积岩 ③ 和已生成的变质


各类岩石
地质作用
生成物 质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 蚀、搬运、沉积、固结 沉积岩 成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重熔再生作用
风、 搬运作用 _流__水__、冰
川等
①移动_风__化_或__侵_蚀___的产物;② 为_堆__积__地_貌___的发育输送大量物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 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第十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深 度 思 考]
1.侵蚀作用(qīn shí zuò yònɡ)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
A.温度升高(shēnɡ ɡāo),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shēnɡ ɡāo)
C.温度升高(shēnɡ ɡāo),压力升高(shēnɡ ɡāo)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 )。
A.②
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温度、水、 ①使岩石发生__崩_解__(b_ē_n_ɡ_j_iě_)_和_破;碎 __生_物__(s_hēngwù②) 为其他外力作用提供条件
水、 侵蚀作用 _冰__川__、空
气等
①对_地__表__(d_ì_b_iǎ及o)其岩_石风__化__产__物_进 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 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_侵__蚀__ 地貌运Biblioteka 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
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 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
岩层运 移和弯曲变形
的隆起和凹陷
动方向
第四页,共37页。 多维课堂 · 考点突破
学科素养 · 专项提升
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 脉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 雅山
常形成高原、断块 山及盆地和平原等 地貌 台湾海峡的形成、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 海岸的变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