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体会:多给后进生一些耐心与爱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工作体会:多给后进生一些耐心与爱心班主任工作体会:多给后进生一些耐心与爱心
在校领导的培养与关心下、在老班主任的提醒与担忧下,我于2019年9月1日接了现在这一届学生,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班主任征程。

当我见到我的第一批学生时,我顿时领悟了领导的关心与前辈的担忧所深藏的真实内涵。

那是怎样的一批学生啊:其中很多同学穿奇装异服,新潮的发型,桀骜不驯而又抑郁的眼神,行为举止各方面都表现的与他人不同,也可以说为另类,这就是借读生,多数属于后进生。

开学之后,一切既在预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的展现在面前:经常迟到,不交作业,课堂上听歌聊天,老师讲话时故意打岔等。

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也是最棘手的环节就是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产生心理的认同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现在就一年半以来的体会与感想做一总结与反思。

一、以不变应万变。

由于借读生的学习习惯普遍较差,行为规范比较松散随意,因而成绩相对落后,在学习上属于后进生,进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于是在班级管理中各种突发事件自然在所难免。

例如:不交作业、迟到、上课玩mp4等电子产品等现象。

年轻班主任往往会勃然大怒,难以抑制,当即对他(她)劈头盖
脸的一顿责备与怒斥,然后歇斯底里的进行警告。

记得我刚担任班主任的时候,在窗外进行巡查,发现班里一位女生上课听mp4,我当即进行了批评与警告,情急之下难免用词尖锐。

我希望用自己的苦心与严厉能够警醒她的心灵,然而事与愿违,反而激起了她的对立情绪。

我事后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补救,努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认识自己的过错并进行改正。

所以,班主任遇事(如学生迟到、旷课、上课说话等)首先要以宽容与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要多了解情况,了解事件的始末,切忌遇事不明因果乱批评一气。

当我们在事发时以不变应万变,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对学生的一些行为与想法理解了,我们就可以有备而来,从容不迫,自己在处理问题的态度、方法上可能也就有所改变,从而掌握教育的主动权,使学生的心结从容化解,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学生犯错误时,很多老师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
药。

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

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

高一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学生叫赵明智,贪玩厌学,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讲话,给我留下了“顽劣”的印象。

我跟他谈话时,他经常保持沉默,事后仍然我行我素。

我开始一次次地找他谈话,给他讲为人处事的道理,可他不是强词夺理狡辩,就是闭紧嘴巴,事后仍然我行我素。

他的抵触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应该寻找一把真正能打开他心锁的钥匙。

经过思考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他从小学到中学,因为顽皮而经常被老师批评训斥,渐渐把老师的良苦用心误认为是对自己的责难。

所以老师的话根本不放在心上。

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的教导,而是建立在尊重、信任基础上的倾听,听一听他的理由和委屈,听一听他的愿望和要求。

我不再采取批评他的态度,而是找一个能使人心平气和的环境和他谈话,我是倾听者,他是讲述者。

我相信自己专注、温和的表情会使他感到安全。

偶尔,我会插一句类似“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个问题挺复杂的” 等既中立又有引导意味的语言。

最后,引导他反思、醒悟,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宽容与发自内心的期望。

那一次他流下了悔恨和感动的泪水说“从来没有老师对我这么好过”。

以后的学习中言行表现明显好转,慢慢的开始学会配合老师,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班主任工作体会:多给后进生一些耐心与爱心
三、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认为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

灵犀来自于什么地方呢?来自于师生双方长期的沟通与交流,来自于师生双方思想的升华。

我们这个班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但很多学生本质上还是向往着真善美的。

不过,有不少同学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的不利影响,心中缺乏判断是非对错、真善美假恶丑的正确标准,却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例如:班上有几个学生认为人生的追求目标应该是会吃、会喝、会玩、混得开,这样的人会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而勤奋学习只会无所作为,平庸一生。

这些同学由于判断标准的谬误必然使努力方向发生偏差,给班主任和各位老师的班级管理与日常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

显然,师生要想走到一起,必须要有一个让心灵相通的灵犀。

我认为这个灵犀就是判断是非对错、真善美假恶丑的正确标准。

这是长期而艰难的付出耐心与爱心的过程。

首先,教师要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就是推人及己,推己及人以达到情同此理、心同此心的意思。

为此,教师不仅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更应把自已的体会告诉学生,助其了解自我,剖析自我,产生被理解、接纳的激动之情。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形成共同的情感体验。

其次,将真正的自我
表现出来,让学生了解你是真诚可靠的人。

只有表现出真正要与之分担一切喜怒哀乐的情感,学生才会乐于将内心的情感与你分享。

在我的耐心和爱心的感染下,这段时间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逐渐调整了自己的认识标准,心理与言行不断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天生我材必有用。

后进生由于自己学习成绩较差,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和身边其他人的认可,缺乏自信和进取心,往往出现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念头。

因此,很多同学对任何学科学习和集体活动都没有兴趣,态度冷漠。

我们必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亮点”,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

这就要求我们要
尊重学生、肯定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断进步的潜力,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给学生以足够的信任,这是教育者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学生的家庭,成长经历,个人的成绩,所犯的过错,只要是有利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就应积极保护。

例如:我们班有个学生叫杨子婕,对文化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成绩很差,经常违反纪律,对每件事都漠不关心,但舞蹈很有特长。

于是我就鼓励她参加各种文艺活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借机进行表扬、
夸奖。

从此,她的态度明显端正,言行举止越来越进步。

在这一年半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责任重大且任重而道远。

以上四个方面无一例外的要求班主任的胸怀,应当像大海一样宽广,都要求我们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实践证明,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们班的学生在心理、言行方面不断好转,成绩有所进步。

我想,只要我持之以恒的付出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交流沟通中去转化这些后进生,就能使学他们的学习成绩取得明显进步,即便只能使他们明辨是
非,光明磊落,拼搏进取,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年青是财富,因为敢想敢拼,朝气蓬勃;年青也有不足,因为阅历不丰富。

我相信经过千锤百炼之后的自己,必能出色的胜任班主任工作,去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