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参
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秋水
田中禾
鸡子叫头遍金保就醒了。

妈起来做饭,风箱呼嗒呼嗒的,猪在院里哼唧。

他睡不着,可又不想起来。

麦种完了。

他早对秋水说过:“种罢麦,一定要找个门儿挣钱。

”可如今,啥门儿也没找到。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子,直射在金保的床前。

他想起从前在学校可没这么笨,总在前十几名里。

下了学,庄稼种得也不赖。

起先,他想投稿儿,买书,订杂志,没日没夜地写。

寄出去十几篇石沉大海的文章,一场梦也就结束了。

后来他想学修收音机、钟表。

谁知那进修班跟哄人差不多,白扔了30块学费。

“唉,钱难抓呀!”他叹了口气,开始穿毛衣蹬裤子。

“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他皱皱眉,“反正今年我的棉花争气,一级就卖了400斤,还不说加价款。

玩去!”
他一脚踏进厨屋,喊:“妈﹣﹣”厨屋里雾腾腾的。

风箱呼嗒呼嗒,没有人应声。

他又喊“妈”,却听见妈在背后说话:“你瞧你,还不快穿上袜子鞋!真真是……”
妈一手端着糠瓢,一手向屋里指着。

金保听见灶前传来低声的嗤笑,他一看,原来是秋水在那儿拉风箱。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哟,这么早来了?”
“早?太阳晒着……”秋水没把下句话说完,咯咯地笑着使劲拉风箱。

妹妹放早学了。

秋水把馍饭端上桌,妹妹忙忙地喂鸡,妈给猪拌食。

“吃!都吃了再弄。

”秋水这么说着,夺过妈手里的糠瓢。

“二姨!”﹣﹣没过门,她还不便叫妈。

“今年花收得好呀?”
“好哩。


“卖了多少一级?”
“总有两三百斤吧。


屋里忽然有些沉默。

问到花,就等于问钱。

谈到钱,大家就未免神经紧张。

“金保,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叫着金保的名字,眼睛却望着妈。

秋水的眼睛不大,很秀气,滴溜溜的,很有神儿。

“那还用说,先尽你们办事用呗。

”妈款款地说。

秋水的脸一下子红了﹣﹣她还和在学校那会儿一样,爱红脸。

“我不是说那……”
“我刷,我刷!”金保站起来去拾掇碗筷,话头就这样打断了。

秋水把扯旗一样搭在屋里绳上的脏衣服收下来,拿了棒槌和棉油皂去下塘。

静静的塘边立刻响起嘭嘭的声音。

银亮亮的水珠迸溅起来,清澈的塘水泛起涟漪。

金保最爱看秋水洗衣服。

她半蹲着,向水里探着身子,短发辫一只向前一只向后,两只手在石条上来回搓,细细的腰肢随着胳膊起伏。

照往常习惯,过了午,金保就推出自行车送她回家。

七里路,走一后晌。

可今天,她竟把脸一摆说:“我不回呢。

”“不”字咬得挺重,连妈都感到诧异了。

她斜着身子,用手指着背后的水塘说:“你瞧这水多好!清得像水晶样。


他很有些茫然,好像读一首朦胧诗。

“俺姨夫在县鱼苗场。

我跟他说了,这一冬,你帮他干义务工去,跟他好好学。

开了春,买千把尾鱼苗,把这口塘承包了。


“那……那靠得住吗?”
“我知道你专走保险门儿。

没听俺爷说:喂猪不如喂羊,喂羊不如养塘。

如今鱼价一年年涨,街上都卖一块二一斤了!”
“这是过水塘,下了雨,鱼都跑了!”
“我知道!”秋水拿火辣辣的眼睛盯着他,“你呢,要你那手干啥!”
“得一笔本钱。


“你呀……那卖花的钱呢!压在箱底能生儿吗?”秋水声气不高,金保却如猛地听了炸雷﹣﹣天爷,那宝贝钱,他连摸都怕摸脏呢!
妈倒先应了:“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

秋水说了,你就试试。


“家里你放心。

”秋水说,“我住俩月,等你过年回来再走。


金保咧开嘴笑了,一头扎进屋去收拾行李。

他弯着腰,忙活着。

呼啦,从他肩膀上摔下来一本书,只见那上边有四个字:淡水养鱼。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看你别老盘算挣钱,倒不如先盘算到手的钱咋花?”秋水说这句话时是想要金保家把卖棉花的钱拿来办婚事,这样她就能明正言顺地过来帮助金保家脱贫。

B. 面对婆家并不富裕的现状,秋水不嗔不怨,面对不思进取、胆小无能的未婚夫,秋水有批评亦有诱导,
最终唤醒恋人潜藏心中的斗志,也燃起一家人新的希望。

C. 小说选取了一段并不复杂的农村恋曲,通过一个个寻常的农村生活场景来一步步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读来平淡质朴,给人真实之感。

D. 小说地方特色鲜明,尤其是“哪云彩眼里有个挣钱门儿呢?”“保儿!你这上不得山打不得狼的脾性”等日常生活语言的大量使用,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2. 请简要分析秋水洗衣时环境描写的作用。

3. 金保是本文一个重要人物,请结合金保这一人物形象和相关情节谈谈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小题。

空鸟巢
刘照进
春天,总是在繁花绿叶间看到一些被遗弃的空鸟巢,像是村子的角落里失去烟火气的破败茅屋,房檐上蛛网密布,主人已不知去向。

大多数鸟儿并不选择去年的旧巢孵蛋育雏。

一棵树,一处房檐,石壁间长满荒草的缝隙,都有可能成为乌儿暂时相身的村庄。

它们在这块地域上衔草筑巢,构筑临时的家园,培育孩子,然后又匆匆地搬迁一一这成了乌儿世界难解的一道谜。

或许有一个词能够解开这样的谜团:安全感。

飞翔在空中的乌儿,早已洞悉了脚下的危险。

一棵树似乎总是逃不开这样的宿命:风摧,雨打,雷劈,火烧,砍伐……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树的命运的不确定性让鸟儿失去准确而明智的判断,逃离是唯一的选择。

灾难来临,飞翔的姿势已无所谓优不优美,像战乱时期的难民,乌儿匆匆从一棵树逃离到另一棵树,卑小的命运里饱含许多沧桑和流浪感。

细小的鸟巢依附树身,临空危悬,仿佛警惕的眼睛。

几乎无人知晓鸟儿的仇恨,它们内心的悲恸与哀怨常常被暗藏花香的语言忽略。

小时候,总喜欢上山去寻找树丛中藏着的新鲜乌窝,这几乎是整个童年的乐趣和向往。

小小年纪,隐含许多成年的狡谲。

拇指大的几枚乌蛋,颜色雪白,或者暗褐中夹杂着斑纹,婴儿一般地安睡在巢里。

一对幸福的夫妻携手在林间觅食,全然不知灾祸濒临。

一双幼嫩的小手手取走了乌蛋,仿佛偷摘邻家未成熟的瓜果一样随心所欲。

肇事者并不逃逸,仿佛有意滞留现场,观看伤心欲绝的父母怎样扯开喉咙怒骂。

强者的霸道遮掩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弱者只有通过一张相对自由的嘴巴远距离地发泄愤概。

恶毒的举止来源于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对悲惨结局的出现毫不在意,人类的心灵永远无法装下对弱小生命的尊重。

家毁子亡,一春的希望瞬间化为乌有,鸟儿的伤心不亚于未亡人的恸哭,凄楚的衷叫电线一般绵长地划过那无边旷野……
再次见到鸟巢的时间是今年三月。

阳台的花盆间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筑起了一只鸟巢,妻子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完全成型。

饭碗大的体积依旧做工精巧,仿佛记忆中某只鸟儿的手艺。

已经无法确切叫出这只鸟儿的姓名了。

玲珑小巧的身体,擅长飞翔,灰褐的羽毛,两翼有一抹雪白,像流线形的飞机,每天升降于我的生活周固。

惊喜之余,居然没敢告诉女儿,担心女儿毁了它的家。

幼时掏鸟蛋的一幕,依旧历历在目。

每一天,怀着期待暗中观察鸟儿下蛋、孵化小鸟、嘴对嘴地喂孩子们虫子,直到它们长大,把身体完全交给飞翔。

一只鸟儿从旷野迁徒到喧嚷的城市,是不是对高楼如林的城市的误读? 空荡荡的鸟巢并不能给予答案。

好在,它依旧置于我家阳台,作为怀旧时抵达疼痛的路径。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惊叹故乡的变化,只是屋檐下再没见到燕子的新巢,地里迷惑鸟兽的稻草人也不见踪迹,曾经被祖母用来驱赶麻雀的竹制响器早已变成灰烬。

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但那声音与儿时听到的鸟声大合唱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尚记着许多鸟儿的俗名:红肚儿,水鸦雀,啄木官(啄木鸟),地麻雀,夜老鼠(蝙蝠),牛屎雁,鬼鬼阳(阳雀),薅草包谷(布谷鸟),扁茶罐(脚鸡)……像幼时一同玩耍过的伙伴,多年之后,依旧能够轻易喊出他们的乳名。

是人的欲望打断了鸟儿的飞翔。

那么多的鸟儿巴被死亡收藏。

那么多的鸟儿,像宝贵的眼泪,被我们随意挥霍。

天空是一只倒悬的巨巢, 衔着地球这枚鸟单——一枚病变的鸟蛋, 正在加深天空的空度。

(选自«陶或易碎的片段»,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以繁花绿叶的生机反衬被遗弃鸟巢的落寞,又采用比喻手法描述出空鸟巢的破败,突出鸟巢之空,表达出伤感之情。

B. 第四段将鸟巢比作警惕的眼睛, 承接上文突出鸟儿内心的不安全感,并为下文写人对鸟巢的破坏给鸟带来的悲痛做铺垫。

C. 文章写“我”惊叹故乡的新变化,但故乡的鸟却越来越,主要是为了表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对传统乡村的巨大冲击。

D. 本文语言朴实而灵动,如“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在朴素的叙述中用“挂”“滴”等词语将“鸟鸣”写得具体可感。

5. 文中详细记叙了幼时“掏鸟蛋”的事情,有何用意?
6. 结合全文,说明文章标题“空鸟巢”的内涵。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

我国粮食产量从1982年的3.55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61亿吨。

增长87%。

今年以来,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

但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仍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稳中有增。

在田作物长势良好,秋根丰收可期。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摘自《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人民日报》2020年7月26日。

有删改)材料二:
程国强指出,我们需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不断增强统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的配置能力。

按照“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战略,探索实践“国内供给+进口补充”资源配置模式。

在立足国内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与经贸投资,“走出去”“引进来”。

(摘自《专家谈中国粮食安全:“走出去”和“引进来”》,2020年10月19日,有删政)材料三:
虽然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我国夏粮实现了增产,秋粮丰收可期,这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环境要素已绷得很紧,粮金安全的外部环境正发生变化。

面对风险挑战,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越来越需要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

实施品种创新工程。

培育适应能力更强的农作物新品种。

实施科技丰产战略。

持续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永平、加强科技成果应用,保护和提高现有耕地粮食生产潜能、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

加大对土壤改良技术、培肥地力技术研发投入,综合采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

推广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合理耕作综合配癸技术等多种手段。

促进土壤结构改良和营养成分增加,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将粮食生产潜力保存在土地中。

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转变。

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构建科技支撑粮食安全长效机制。

(摘自《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日报》2020年10月16日,有删改)材料四: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中国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

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欧敏行表示。

今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以具体行动诠释团结合作的意义;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稳生产、保供应的政策;中国电商企业采取创新举措,为小农户开发了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在短时间内遏制了疫情蔓延,同时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摘自《中国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人民日报》2020年10月19日,有删改)
7. 下列对粮食安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保障粮食安全是适应经济下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的需要,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为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

B. 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走出去”。

也要“引进来”,拓展农业国际合作与经贸投资,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

C.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意昧着要利用好科技,运用科技来解决农作物品种适应能力不够强、产量不够高、土壤结构不合埋等方面的问题。

D. 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世界粮食安全作贡献。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抓粮食生产,全力推进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既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也能让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B. 抓住“三农"这块压舱石,凭借科技及政策支持,我国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粮食增产,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向“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转变。

C. 在我国粮食生产受资源环境要素制约、粮食安全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以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

D.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欧敏行看来,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稳生产、保供应的政策,目的是保障粮食价格平稳,确保粮食安全。

9. 后疫情时代,如何做才能真正确保粮食安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
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子愀然愀然:神秘的样子
B. 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C.酾酒临江酾酒:斟酒
D. 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1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 哀吾生之须臾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2. 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A. 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本不是我能占有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

B. 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无足轻重也不索取。

C. 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假如不是属于我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

D. 万物都有各自的归属,本不是我能占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索取。

13. 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客”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历史英雄,他们尚且如此渺小,何况“① ,② ”的常人。

进而,“客”以“③ ,④ ”形象地表达出对生命短促、个人渺小的感慨。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

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

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宋史·贺铸传》记载:(贺铸)“博学强记,喜谈当世事,不少假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前三句写荷花长于回塘、别浦,又被绿萍遮断莲舟,不易被人发现。

B.上片四五句写荷花虽美丽芳香,但因莲心味苦,蜂蝶不来,故十分伤感。

C.“返照”二句描写荷塘或落日返照,或流云带雨,既生动形象也暗有所指。

D.本词将荷花拟人化为幽洁贞静身世飘零的女子,情感表达显得含蓄蕴藉。

15.本词末尾“当年”二句紧扣荷花的特点来抒发感怀。

请试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__________,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四川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徽标,请从构图要素和寓意两个角度解说两个徽标的相同点。

要求:字数不超过90。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
B. 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
C. 祝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D. 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诺贝尔奖被公认为是科学成就的最高荣誉之一,也是各国彰显科技实力的大舞台。

诺奖的三大自然科学领域自设奖以来,美、英、德三国占获奖总人数的70%,而在我国本土研究获该奖的科学家只有屠呦呦一人。

诺奖确实是我国的一个痛点,对此有人抱怨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有问题,缺失培养产生诺奖的土壤和环境,所以诺奖难见我国科学家的身影;还有人认为羡慕甚至妒忌之心并不可怕,至少还有救治的希望,
最怕的就是如同阿Q“我的祖上比你阔多了”的盲目自诩……在未来,中国也许会零星的蹦出这样的世界级成果,但仅靠单个天才或天才团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打好“诺奖金字塔”最底端的根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撰写一篇发言稿,在班级的“每周时评”讨论会上发言,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和理解。

要求: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

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A项中秋水问棉花钱主要是希望金保将钱用来养鱼,并不是想用钱为他们办婚事;B项对人物“不思进取、胆小无能”的评价不准确;C项错在“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上,过分拔高了主题。

故选D。

【2x题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要结合文章的内容着重分析小说环境描写在文章的一个侧重作用,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秋水洗衣服时周遭的环境描写充满一种冷静,清幽的环境氛围,极具内涵心,从某种角度上形象塑造人物,渲染一种美好的环境,侧面烘托秋水善良,能干,坚毅美好的品格,同时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奠定基础。

【3题详解】
本题着重考查考生对小说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的能力。

首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原因,原因主要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表明创业只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头脑与眼光,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失败不应气馁,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点睛】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

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

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

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

比如某道题配给二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答。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本的内容和技巧。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可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等三个角度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

题中,C项,写鸟儿变少是为了和文记忆中的鸟儿的乳名情形对比,进一步加深“人的欲望”破坏了鸟类生存空间的主题。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掏鸟蛋”的事情作用,答题关键词“作用”,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写语句,从内容、结构、主旨等角度加以概括,形成答案。

点睛:小说情节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

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

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6x题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