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限时: 150 分钟满分: 120 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7 小题, 计24 分)
陕西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学校拟开展“漫游三秦·文化寻根”系列活动, 小文和同学们踏上了探索之旅。
【壶口观瀑布】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黄河奔流至此, 两岸石壁峭立, 河口收束, 狭如壶口, 故名壶口瀑布。
小文游览了壶口瀑布后写下了一段随笔, 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语言文字问题。
(4 分)
寒冬时节, 黄河壶口瀑布周围到处是晶盈剔透的冰雪。
近日, 随着气温回暖, 黄河壶口瀑布河道冰层断裂, 瀑布水流落差增大, 气势恢宏。
除了袍哮如雷的瀑声外, 人们听不见其他的声音。
从空中俯瞰., 此时的黄河水由浑变清, 湍.急的河水奔腾而下, 不断冲刷着冰层形成天然“冰桥”, 与清澈的瀑布交相辉映, 呈现出“冰桥清瀑”的壮美奇景。
1. 请确认随笔中加点字的读音。
(只填序号) (2 分)
(1) 俯瞰.(A. kān B. kàn) ____________
(2) 湍.急(A. tuān B. tuán) ____________
2. 小文校对随笔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 请改正。
(2 分)
(1) 晶盈.剔透____________ (2) 袍.哮____________
【大雁塔登高】大雁塔, 塔身巍峨, 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小文和同
学们一起登上大雁塔, 俯瞰古城盛景, 重温经典诗文, 古人的哲思与情怀再次激荡内心。
3. 请你结合积累, 补全空缺内容。
(11 分)
赏自然景象。
“(1)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写出了自长安遥望蜀州的壮阔之景;“(2) _____________,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展现的是阴沉昏暗的雨前景象;从《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3)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 我们读到鸟与人的感受, 悟出了山光、潭影空寂中的禅意。
看世间百态。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4)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用芦苇、霜露、秋水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 营造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境;《卖炭翁》中的“(5)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倾注了诗人的无限同情;《大道之行也》中的“(6)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故外户而不闭”体现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大同。
【杨家岭感怀】革命文化杨家岭, 中国革命的圣地, 也曾是中共中央的驻扎地。
无数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杨家岭特殊的意义, 为它染上了火与血一般的赤红。
在“传承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研讨活动中, 小文拟写了下面的发言稿, 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问题。
(6 分)
①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财富。
②无数革命先烈、英雄前辈怀揣着对国家的热爱, 毅然泼洒热血, 牺牲生命, 才铸就了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征程。
③红
色资源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奋斗的光辉历程, 蕴含着“________”的梦想精神、“________”的奋斗精神、“________”的团结精神、“________”的创造精神等。
④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 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厚植爱国情怀;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汲取创新力量。
4. 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③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2 分)
A. 改天换地
B. 志存高远
C. 自强不息
D. 众志成城
6. 第④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 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共读】小文和同学们来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展厅中陈列着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 这些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讲述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
展厅中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关于革命先辈的事迹介绍令小文深受触动, 小文返校后和同桌一起研读经典著作。
7.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 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
变得坚硬。
保尔·柯察金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
请你结合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 举一例加以分析。
(3 分)
二、阅读(共14 小题, 计46 分)
现代文阅读(共8 小题, 计30 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4 兰州改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
3
8 ~10 题。
(9 分)
材料一:
流畅的线条、精致的造型、多彩的纹样……这个春天, 汉服成为引领时尚的“顶流”。
汉服又有“华服”之称, 是承载了染、织、绣等传统工艺和东方美学意境的服装样式, 作为中国古代衣着文化传承至今。
近年来, 汉服文化开始在青年群体中“破圈式”传播, 汉服不仅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装扮, 更是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具体化表达。
与诗词、典籍等的传播形式不同的是, 汉服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化表达, 更容易在消费、文旅等高频的生活体验过程中实现浸润式传播。
伴随着汉服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认同, 一个新兴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快速成长。
汉服经济已延伸到动漫、游戏、美妆、文博、旅游等相关产业, 让这一传统文化在与潮流时尚的碰撞中, 寻找到融入现代社会的多元路径。
材料二:
汉服的魅力不仅在于第一眼看上去“很美”, 更在于它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礼仪规范。
比如, 汉服中的宽大袖口, 象征天道圆融;汉服中的深衣, 将上衣下裳合二为一, 却又在腰部将上下分开, 在对立统一中彰显了一种有序和谐;汉服上的云纹、龙纹、凤纹等图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是祥瑞的象征, 寓意为吉祥如意、天下太平。
很多身着汉服、徜徉于西安各大景区的年轻人表示, 在跟别人的互动中, 学会了天揖礼、时揖礼、万福礼等中华传统礼仪。
他们
还说, 穿上汉服, 会产生沉浸在历史文化氛围中的感觉, 会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站立、走路的姿势及说话的方式, 以让自己的仪态更加端庄, 因为“那样才对得起身上的衣裳”。
材料三:
“汉服文化热”的持续升温与新媒介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 科技发展形成多样的传播媒介, 为汉服文化开辟出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
人们可以借助社交媒体, 通过一些社交平台, 交流汉服文化、分享汉服风采、共议汉服前景等, 传播汉服文化。
人们还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 短视频平台为汉服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材料四:
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 其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影响, 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对科技产品的谙熟及广阔的信息渠道, 让他们能够保持更为开放的头脑, 进行更具创意性的思考, 勇于追求和尝试各种新生事物。
“汉服”“古风”等掀起的时尚潮流, 是他们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创新性表达, 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8. 阅读材料一, 简要回答“汉服热”这一现象有哪些特点。
(3 分)
5
9. “汉服热”持续升温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回答。
(3 分)
10.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介绍了关于汉服的一些知识, 但二者的侧
重点有所不同。
B. 材料一采用对比的方式具体介绍了诗词、典籍等的传播形式。
C. 材料二中穿着汉服的体验是对材料一提及的“浸润式传播”的
生动注释。
D. 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 互联网影响着青年群体的思维方式和
生活态度。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1 ~15 题。
(21 分)
打鼓岭游记
汪建武
①“打鼓岭”位于安徽黟县美溪、宏潭、洪星三乡交界处, 景致清幽灵秀, 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着我。
深秋季节, 我和几位朋友一起来到了打鼓岭。
②穿过一片翠绿的竹海, 沿小溪而上, 进入一座幽深的峡谷, 我的心神随之一震, 抬眼望去, 四周层峦叠嶂、古木参天, 几十丈高的
断壁拔地而起, 悬空巨石巧立其间, 山谷间雾气氤氲, 恍惚似有水声叮咚, 山谷回音, 颇有隐地仙意。
循声向前, 绿丛之中一道瀑布飞泻直下, 似纨织悬崖而挂, 落地成潭。
潭水清澈见底, 犹如绿盆。
绿树成荫, 树是绿的, 群山环绕, 山映水色, 山是绿的, 那水就更是绿的了。
如此脱俗之境, 凡人自是不敢随意涉足, 如果有天上的仙女们在此潭嬉水, 那才般配, 山里人纯朴, 称此潭为“仙女潭”。
后又有不少景观, 大多迎合了此意。
③沿着新修的木栈道继续前行, 就到了仙女潭瀑布的瀑口, 此间也甚是奇妙, 一块如拱桥的异石横跨其间, 瀑布直冲石桥中间, 恐怕只有仙人才能从此通过, 此处即为“仙人渡”。
经过几道山弯, 又到了一个叫“仙女甩袖”的地方, 也称“野鱼潭”, 这里是一处酷似牛蹄的石崖, 千百年来泉水穿流而过, 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水崖奇观。
越往前走, 我就越觉得山谷神奇, 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造就了峡谷内大量的溪涧、潭瀑、溶洞等纯天然资质的自然景观, 谷内涧流飞泻、林木繁茂, 多种名贵树种如石楠、巨紫荆、枫树等, 应有尽有, 火红的枫叶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 一片旖旎的风光。
④打鼓岭内, 各种溶洞不计其数, 隐藏于绿树、草丛之中。
进入山洞探幽是件很有趣的事, 我们进入一个名叫“仙风洞”的溶洞, 洞内有块平整的巨石, 像是仙人的床榻, 更奇特的是, 洞内还有小洞, 小洞内的天然溶岩, 脉络婉约, 隐隐竟似徽派木雕、石雕。
⑤打鼓岭的精华应该在三叠瀑了。
两峰之间有一豁口, 头一叠泉水倾泻而下, 水量不丰沛, 如白绫直直散开。
第二叠水, 抖落好身姿,
7
斜缓而下, 丰盈许多。
第三叠水, 从高处飞流直下, 如万马奔腾, 白茫茫一片向深潭奔去, 如烟、似雾。
撞入潭中的水流飞溅起一朵朵美丽的玉花, 在阳光的照耀下, 反射出七彩的光芒, 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强大振奋。
瀑布水流轰鸣, 溅起的雨丝从头顶飘过, 清新的气息里带着丝丝温沁的凉意。
⑥打鼓岭峡谷不仅风光秀丽, 还曾是红军的根据地, 这里的岩洞是当年革命者战斗、工作、修养的天然场所。
我们同行三人均为共产党员, 能够寻找当年红军留下的踪迹, 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是一条与小溪不同方向的路, 沿着密林中新开的简易山路, 翻越几道山坡, 我们便来到了“红军医院”。
这是密林中的一个隐秘山洞, 洞不深, 但很大, 能容下几百人, 洞内有几块平整的巨石。
时光无法将我们三人带回几十年前的这里, 但我们能够想象出当年红军伤员在这里养伤的情景, 他们在这些巨石上铺上干草, 或坐或卧, 尽管条件艰苦, 缺衣少药, 却依然保持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相互激励战斗意志。
⑦打鼓岭山水的灵气滋养着勤劳的人们, 这儿的几十户人家尽管被人谑称为美溪的高山族, 可是一点儿也不闭塞。
封山育林, 兴建绿色银行;引进优良菌种, 用杂木种植香菇木耳;利用高山气候, 培植天然绿茶和苦丁茶。
每年春天, 打鼓岭上总有一支摩托车队载着一
袋袋茶市上抢手的茶叶呼啸而去……傍晚的打鼓岭, 依旧
..笼罩在一片绿意之中, 可我却觉得打鼓瀑宽了、打鼓潭深了, 那叮叮咚咚的千锣万鼓, 也敲得更.明朗, 更.有信心了。
(有删改)
11.<新题型>下面是作者在写稿前的部分笔记, 记录了他游览的地方、
所见的主要景物及其特征, 请结合文章内容, 将其补充完整。
(3 分)
12. 结合语境, 从感官描写的角度, 对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
析。
(4 分)
13. 正是由于作者运用了恰当的写作手法, 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其笔
下的打鼓岭才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5 分)
14. 请赏析第⑦段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4 分)
9
15. 当地旅游局要宣传家乡景观, 请根据本文内容写一段导游词, 介
绍“仙人渡”。
(不超过120 字)(5 分)
古诗文阅读(共6 小题, 计16 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6 ~19 题。
(12 分)
【甲】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冯异①定关中, 自以久在外, 不自安。
有人上章②言: “异威权至重, 百姓归心, 号为‘咸阳王’, 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③。
诏曰: “将军之于国家, 恩犹父子, 何嫌何疑, 而有惧意?”及.
异大破敌军, 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④诮⑤大司马⑥以下, 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然非君之明, 必困谗口矣。
(有删改) 【注释】①冯异: 人名, 汉代名将。
②章: 奏章。
③谢: 谢罪。
④玺书: 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⑤诮: 责备。
⑥大司马: 官名。
1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才美不外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及.异大破敌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安.求其能千里也不自安.
B. 策之不以.其道光武帝以.章示异
C. 马之.千里者然非君之.明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
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2 分)
(2) 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2 分)
11
19. 【甲】【乙】两文都写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 请分别概括出
来。
(2 分)
(四) 阅读下面的词作, 完成20、21 题。
(4 分)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20. 词的上片, 词人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 分)
21. 有人说这首词虽在“咏梅”, 但意在言外, 请你简要分析。
(2 分)
三、作文(5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50 分)
有人说: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春天, 正是读书的
好时节。
也有人说: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春天, 恰是出游的好时光。
对此, 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或感悟?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除诗歌、剧本外, 文体不限;(2) 不少于600 字;(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13
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 (1) B (2) A
2. (1) 莹(2) 咆
3.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 俄顷风定云墨色
(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4. 文化是财富。
5. B C D A
【点拨】根据横线后的内容可知, “梦想精神”对应“志存高远”, “奋斗精神”对应“自强不息”, “团结精神”对应“众志成城”, “创造精神”
对应“改天换地”。
6. 将分号改为逗号。
7. 示例: 保尔·柯察金知晓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 于是产生了
轻生的念头, 但是思考过后, 他还是选择坚强地活下去, 并向达雅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保尔·柯察金在此时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 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坚强地面对生活。
这表现出保尔·柯察金在“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过程。
二、阅读
(一) 8. 示例: 在青年群体中“破圈式”传播, 成为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
具体化表达;伴随着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认同, 一个新兴的文化消费市场正在快速成长, 并延伸到多个相关产业。
9. 汉服本身的美观, 汉服承载着传统文化, 消费市场的兴起;汉服
蕴含传统礼仪规范, 穿上汉服能让人学习和注重中华传统礼仪, 规范自身行为仪态;新媒介技术的助力, 多样的传播媒介为汉服文化开辟了丰富的传播渠道;青年群体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 具有创新精神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他们积极参与和推动汉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为“汉服热”的持续升温注入了活力。
【点拨】根据材料一中的“流畅的线条、精致的造型、多彩的纹样……作为中国古代衣着文化传承至今”“伴随着汉服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认同……旅游等相关产业”可知, 原因之一为: 汉服本身的美观, 汉服承载着传统文化, 消费市场的兴起。
根据材料二中的“很多身着汉服……以让自己仪态更加端庄”
可知, 原因之二为: 汉服蕴含传统礼仪规范, 穿上汉服能让人学习和注重中华传统礼仪, 规范自身行为仪态。
根据材料三中的“‘汉服文化热’的持续升温与新媒介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更加丰富的传播渠道”可知, 原因之三为: 新媒介技术的助力, 多样的传播媒介为汉服文化开辟了丰富的传播渠道。
根据材料四中的“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勇于追求和尝试各种新生事物” 可知, 原因之四为: 青年
15
群体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 具有创新精神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他们积极参与和推动汉服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为“汉服热”的持续升温注入了活力。
10. B 【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 项, 材料一中
并未具体介绍诗词、典籍等的传播形式, 提及此, 是为了突出汉服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化表达, 在传播形式上具有独特性和优势。
(二) 11. A. “仙女潭” B. 示例: 峰间豁口、飞流直下、七彩光芒C. 意
义非凡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
由第②段中的“潭水清澈见底……称此潭为‘仙女潭’” 可知, A 处可填: 仙女潭。
由第
⑤段中的“两峰之间有一豁口……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强大振奋”
可知, B 处可填: 峰间豁口、泉水三叠、飞流直下、玉花飞溅、七彩光芒等(任写三个即可)。
由第⑥段可知, C 处可填: 意义非凡。
12. 示例: 听觉描写、视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相结合, 描写
了壮观的瀑布与四溅的水花, 表现出作者对自然风景的热爱与内心的喜悦。
【点拨】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注意要从感官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水流轰鸣”属于听觉描写, “溅起的雨丝从头顶飘过”属于视觉描写, “清新的气息”属于嗅觉描写, “温沁的凉意”属于触觉描写, 本句将听觉描写、视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相结合, 描写了壮观的瀑布与四溅的水花, 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内心
的喜悦。
13. 示例: 作者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先写穿过竹海沿溪而上遇见
“仙女潭”, 接着写沿木栈道前行途经奇特的“仙人渡”及“野鱼潭”
与神奇的山谷等, 再写打鼓岭内的溶洞、“三叠瀑”与“红军医院”, 选景独特且特点鲜明。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
由第②段中的“穿过一片翠绿的竹海, 沿小溪而上, 进入一座幽深的峡谷”“山里人纯朴, 称此潭为‘仙女潭’”, 第③段中的“沿着新修的木栈道继续前行, 就到了仙女潭瀑布的瀑口”“瀑布直冲石桥中间…… 也称野鱼潭”“越往前走, 我就越觉得山谷神奇”, 第④段中的“打鼓岭内, 各种溶洞不计其数”, 第⑤段中的“打鼓岭的精华应该在三叠瀑了”, 第⑥段中的“翻越几道山坡, 我们便来到了‘红军医院’”等可知, 本文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先写穿过竹海沿溪而上遇见“仙女潭”, 接着写“仙人渡”及“野鱼潭”与神奇的山谷等, 再写打鼓岭内的溶洞、“三叠瀑”与“红军医院”, 选景独特, 特点鲜明。
14. “依旧”写出作者对打鼓岭灵动山水的喜爱始终如一;两个“更”字,
既体现出打鼓岭承载着曾经那些革命者的乐观主义情怀, 也表达了作者对当地百姓勤劳品质的赞美。
【点拨】“依旧笼罩在一片绿意之中”表明作者从始至终都深爱着这个地方的山水景色;“更明朗, 更有信心了”, 连用两个“更”字, 结合第⑥段中的“打鼓岭峡谷不仅风光秀丽……战斗、工作、修养的天然场所”“他们在这些巨石上铺上干草, 或坐或卧……相互激
17
励战斗意志”, 第⑦段中的“打鼓岭山水的灵气滋养着勤劳的人们”
可知, 两个“更”字, 既体现出打鼓岭承载着曾经那些革命者的乐观主义情怀, 也表达了作者对当地百姓勤劳品质的赞美。
15. 示例: 各位游客朋友们, 请沿着新修的木栈道继续往前走。
现在,
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仙女潭瀑布的瀑口。
大家抬头向上看, 那里有一块奇特的大石头, 像一座拱桥一样横跨在瀑布中间, 常人难以攀登, 恐怕只有仙人才能从那里通过, 所以此处叫作“仙人渡”。
(三) 16. (1) 同“衹(只)”, 只、仅(2) 有时
(3) 同“现”, 表现(4) 等到, 到了
17. D 【点拨】A 项, 疑问代词, 表示反问, 怎么/ 形容词, 安心;B
项, 介词, 按照/ 介词, 把;C 项, 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译/ 助词, 的;D 项, 都是动词, 想要。
18. (1)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 正确方法, 喂它, 却不能
让它竭尽才能。
(2) 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名将。
【点拨】句(1) 重点词: 策, 用马鞭驱赶;道, 方法;材, 才能、才干。
句(2) 重点词: 咸, 都。
19. 【甲】文: 埋没、摧残人才;【乙】文: 信任、保护人才。
【点拨】【甲】文中食马者象征着统治者, 根据“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可以体会到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根据【乙】文中的“光
武帝以章示异”“将军之于国家, 恩犹父子, 何嫌何疑, 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 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诮大司马以下, 称异功若丘山”“然非君之明, 必困谗口矣”, 可以体会到统治者信任、保护人才。
【乙文参考译文】
冯异平定关中, 自己认为长期带兵在外, (于是) 心中不安。
有人上奏说: “冯异威权太重, 百姓都拥戴他, 称他为‘咸阳王’, 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
”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
冯异上书谢罪。
(光武帝) 下诏说: “将军对于国家, 恩情犹如父子, 有何嫌隙, 而生畏惧?”等到冯异大败敌军, 许多将领想要分走他的功劳, 光武帝下诏责备大司马以下的官员, 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
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名将, 然而要是没有君主的贤明, 他一定会被谗言困住。
(四) 20. 写了“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
词人通过写梅花的
生存状况(从生长环境的恶劣, 到无人欣赏的寂寞, 再到暮雨黄昏的愁苦), 突出了梅花处境的悲凉。
21. 示例: 词人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借梅花的高洁品质来表
现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
【点拨】由词的题目可知, 这是陆游的一首咏梅词。
其实这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
陆游托物言志, 巧借饱受摧残、香气不改的梅花来比喻虽一生坎坷, 却决不媚俗的自己, 表现了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
三、作文
19
22. 例文:
春天正是读书时
阳光暖暖地洒在书桌上, 我轻轻翻开书页, 慢慢抚平书角, 字里行间的点点滴滴便化为一股清幽的气息, 从捻书的指尖晕开。
嗯, 好香!我不禁暗暗感叹。
这是春花之香, 还是书气之香啊?
电视里, 农民笑着说: “春天正是播种时啊!”这让我想到: 春天正是读书时啊!绿叶之间, 西窗之前, 置一杯香茗, 放一盆兰花, 捧着书轻轻地吟, 享受着花香与书香的交融, 乐哉!
书, 无论何时、何地, 都能给予人内心的安宁与充盈。
当因多日努力却没换回理想的成绩而陷入自我否定与怀疑中时, 我总会低下头, 翻开书页, 随着书气弥漫一室, 我内心的彷徨、焦躁逐渐消失。
在一个个动人的字符间, 我遇见了安徒生笔下如深海般神秘美丽的小美人鱼, 目睹了三闾大夫悲叹“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后投身汨罗江的壮举, 结识了曹雪芹笔下有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的林黛玉, 更听见了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的哀叹。
书气浮动, 如暗香浮动。
我挥手拨开这书气, 又弥合了这书气, 真香, 和花一样!书气丝丝飘入我的身体, 我用心感受着, 它和花一样芬芳!
如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多读书!书会给予你人生的答案, 教会你如何思考, 培养你的气质, 陶冶你的情操, 使你不用出门却知晓天下之事。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 古人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趁春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