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茶有什么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煮茶有什么好处
煮茶有什么好处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饮⾃鲁周公。
”我国喝茶的风尚,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
茶具有“⽌渴、清⾷、少睡、利⽔道、明⽬、益思、除烦、去腻” (明·钱椿年:《茶谱》)之功效,但更让⼈回味⽆穷的是其蕴涵着的丰富的⼈⽣意趣。
煮茶品茗,是⼀门具有⽂化意味的闲暇艺术,盖因不论贵贱雅俗、贫富穷达,茶之为道,总是存在于⼈们的闲暇⽣活中。
⽽现代⼈饮茶都习惯泡饮,煮茶之风慢慢被湮没,其实煮茶相对泡茶来说好处更多,⽽且煮茶也是中国茶⽂化的⼀种复兴,以及⼈们⽣活⽅式的⼀种回归。
总结来说,煮茶有三宜:
宜煮⼀:贵族⽣活体现
煮茶之风在唐代兴起,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最有名就是陆⽻煮茶,陆⽻煮茶同时也是唐代饮茶⽂化的主体,是陆⽻在总结前⼈饮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亲⾝体验,提出了煮茶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开创了饮茶新风尚。
煮茶渐渐成为上层贵族的⼀种⽣活习惯,以茶交友,以茶论德。
如在中国许多⼤⽚中就有煮茶的情景,如吴宇森的《⾚壁》中就有⼩乔施展美⼈计煮茶,曹操问:这烹(煮)茶最难的是什么?⼩乔回答说:茶叶、⽕候、⽔质、器⽫,其最难得还是煮⽔。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
这些⼈终⽇⾼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谈家多酒徒,如⽵林七贤。
后来清谈之风发展到⼀般⽂⼈,但能豪饮终⽇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茶则可常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谈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
“吾年向⽼世未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北宋时茶道盛⾏,唐宋⼋⼤家之⼀的欧阳修向世⼈坦⾔“所好未衰惟饮茶”。
宋朝时,煮茶已经成为朝廷官场待下之礼,多见于宋⼈笔记,王国维在《茶汤遣客之俗》中已有考证,云:“今世官场,客⾄设茶⽽不饭,⾄客⼈延客茶,则仆从⼀声呼送客矣,此风⾃宋已然。
”
宜煮⼆:健康⽣活保证
英国科学家发现,和⽤沸⽔泡茶相⽐,⽤茶壶煮茶可以让茶叶释放出更多的抗癌物质,抗癌效果更好。
研究表明,茶叶在壶中煮沸5分钟,可以吸收有害物质的抗氧化剂的浓度达到最⾼峰,饮⽤在壶中煮制5分钟的茶⽔⼀⼩时后,⾎液中的抗氧化剂⽔平上升了45%。
研究还发现,茶叶在壶中泡制更长时间并不会产⽣更多的有益成分,反⽽会减少;如果向茶⽔中添加⽜奶,并不会影响茶的抗氧化剂成分。
⽤壶煮茶,煮禅洱茯茶最宜。
禅洱茯茶是禅洱茯茶类紧压茶的⼀朵奇葩,以其解腻、降脂、助消化的突出功效,千百年来与奶、⾁⼀起成为我国西北各民族的⽣活必需品,现在它更受到都市⼈的垂青。
禅洱茯茶带给⼈⼀种新鲜细致感,它的外形不同于红茶绿茶那纤细的⾝段,也不同于另⼀些茶叶的奇形异状,它只是个棕⿊⾊的⼩茶砖,形象颜⾊虽不⽓派,倒也略显古朴,使⼈不由得想起那悠悠漫漫的丝绸古道,掰开茶砖闻⼀闻,⼀股禅洱茯茶特有的馨⾹轻轻地淡淡地散开来,仿佛在低声述说茶马古道上那遥远的故事……
烹煮禅洱茯茶,汁液红亮透明,随袅袅飘升的⽔汽,杯⾥送来缕缕茶⾹,虽与茯苓不沾边,可这醇⾹中分明夹着茯苓等的`⾹⽓,喝上⼀⼝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同样醇⾹的滋味过后⼜有微微的⽢甜,好像远游归来,⾝上还带着那草地、那⼭林、那旷野的⽓息。
宜煮三:怡情怡⾝怡⼼
煮茶可以在⼆⼈或⼆⼈以上进⾏,也可以独个⾃煮(⽔)、⾃点(茶)、⾃品,它给⼈带来的⾝⼼感受,能换来⽆穷的回味。
煮茶是⾮常讲究的,禅洱茯茶种类繁多,有昂贵的,有平价的,有低廉的,其实都是茶,区别在哪⾥?不在于茶本⾝的品质,⽽在于喝茶⼈的⼼境。
都市⼈的悲哀就在于总是在钢筋混凝⼟的森林中找寻⼀种返璞归真的所谓闲情雅致,所以免不了在空虚与⽆聊中为烦躁与浮华找寻些许的清宁。
对⽩领和时尚⼈群来说,红泥⼩炉、紫砂⼩壶过于烦复,置⼀台禅洱茯茶煮茶机正好,虽不能得到茶味之绝妙,倒还可以让禅洱茯茶的⾊⾹味悠然滴落,时尚在弥漫。
蒸汽袅袅,茶⾹四溢。
倾⾝提壶,将⼀漾红波倒⼊杯中,刹时只见⽔光潋艳,⼭⾊空蒙,⾹雾缭绕,浑然不知⾝在何⽅,⽢爽的味道交织于⾆尖,残留的余⾹久久不能退去,愈久愈让⼈沉醉。
闭⽬凝神,让往⽇的愁苦和着淡淡不肯散去的茶⾹,在空⽓中交织缱绻。
难怪有⼈说:茶道者,煮茶之乐同饮茶之乐各居其半,是为乐也。
与朋友相约,众⼈围坐,倾⼼⽽谈,听着茶⽔沸腾的声⾳,不禁让⼈想起孟德煮酒论英雄,只不过,此时所煮不过禅洱茯茶⽽已,较之孟德不同。
起⾝煮茶,少了那种豪⽓与⼼计,多的是温馨与怡情。
围壶⽽坐,享受煮茶的乐趣,茶的浓⾹似已胜过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