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三+第2讲+第Ⅱ课时+提能增分检测卷+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遗传规律、伴性遗传
第Ⅱ课时提能增分检测卷
一、选择题
1.某种牛的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基因型为HH的个体呈红褐色,基因型为hh的个体呈红色,基因型为Hh的个体中雄牛呈红褐色,而雌牛呈红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体色为红褐色的雌、雄两牛交配,后代雄牛可能呈红色
B.体色为红色的雌、雄两牛交配,后代雌牛一定呈红色
C.红褐色雄牛与红色雌牛杂交,生出红色雄牛的概率为1/2
D.红色雄牛与红褐色雌牛杂交,生出红色雌牛的概率为0
解析:选B红褐色雄牛的基因型为HH或Hh,红褐色雌牛的基因型为HH,后代的基因型为HH或Hh,其中基因型为HH的雌牛和雄牛均呈红褐色,而基因型为Hh的雄牛呈红褐色,雌牛呈红色,A错误;红色雄牛的基因型为hh,红色雌牛的基因型为Hh或hh,后代的基因型为Hh或hh,因此后代雌牛均呈红色,B正确;红褐色雄牛(基因型为HH或Hh)与红色雌牛(基因型为Hh或hh)杂交,生出红色雄牛(基因型为hh)的概率为0、1/8或1/4,C错误;红色雄牛(基因型为hh)与红褐色雌牛(基因型为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Hh,则雄牛呈红褐色,雌牛呈红色,因此生出红色雌牛的概率为1/2,D错误。

2.某高等植物的红花和白花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控制,3对基因中至少含有2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红花,否则为白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植株杂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红花
B.该植物纯合红花、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各有7种、1种
C.基因型为AaBbCc的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7/64
D.基因型为AaBbCc的红花植株测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1/8
解析:选D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植株杂交,子代含有2个、3个或4个显性基因,所以后代都是红花,A正确;纯合红花的基因型有1+3+3=7种,纯合白花的基因型只有aabbcc 1种,B正确;基因型为AaBbCc的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1/2×1/4×1/4×3+1/4×1/4×1/4=7/64,C正确;基因型为AaBbCc的红花植株测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1/2×1/2×1/2×3+1/2×1/2×1/2=1/2,D错误。

3.如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在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
段上和变异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遗传系谱图能判断出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
B.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C.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病是隐性遗传病
D.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2、Ⅱ1、Ⅲ4必定为杂合子
解析:选D通过题图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A错误;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题图中有病的母亲生出了正常的儿子,则该病不可能是隐性遗传病,B错误;若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病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C 错误;若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题图可知,Ⅰ2、Ⅱ1都生出了正常的后代,所以她们都是杂合子,Ⅲ4的父亲正常,所以其也必定为杂合子,D正确。

4.如图为某种动物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
段Ⅰ上还是片段Ⅱ上。

现用一只隐性雌性个体与一只显性雄性个体杂
交,不考虑突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相关基因用B、b表示)()
A.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Ⅱ上
B.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C.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Ⅱ上
D.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解析:选D若后代雌性为显性,基因型为X B X b,雄性为隐性,基因型为X b Y或X b Y b,Y染色体上可能含有b基因,也可能不含,所以该对基因可能位于同源区段Ⅰ上,也可能位于非同源区段Ⅱ上,A、B错误;若后代雌性为隐性,基因型为X b X b,雄性为显性,基因型为X b Y B,Y染色体上必须有B基因雄性才为显性,所以该对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Ⅰ上,C错误,D正确。

5.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

理论上,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Ⅰ2、Ⅲ1和Ⅲ2的基因型相同
B.Ⅱ2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最多含4个致病基因
C.Ⅰ1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精子的概率为1/2
D.Ⅲ2与Ⅲ3婚配所生儿子正常的概率为1/2
解析:选D设控制甲病和乙病的基因分别是A、a和B、b,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2、Ⅲ1和Ⅲ2的基因型都是AaX B X b,A正确;Ⅱ2的基因型是aaX B Y,故其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2个或4个致病基因,B正确;Ⅰ1的基因型是AaX b Y,产生不含致病基因的精子(AY、AX b)的概率为1/2,C正确;Ⅲ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Ⅲ3的基因型为aaX b Y,Ⅲ2与Ⅲ3婚配,所生儿子正常的概率为1/4,D错误。

6.(2019届高三·山东联考)某植物的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1
B.实验1中,F1自交出现了有色籽粒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C.实验1中,F2无色籽粒个体随机授粉,子代中无色籽粒个体∶有色籽粒个体=8∶1 D.通过一次测交实验可将实验2中F2的无色籽粒个体的基因型全部区分开来
解析:选D根据实验2的结果,无色∶有色=13∶3,为9∶3∶3∶1比例的变形,因此该植物籽粒颜色至少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实验2中,由于基因重组使F1自交后代出现了有色个体,A正确;实验1中,F1自交出现了有色个体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B正确;实验1中,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以AaBB为例,自交得到子二代无色籽粒的基因型是AABB∶AaBB=1∶2,自由交配得到的有色籽粒aaBB=2/3×2/3×1/4=1/9,无色籽粒的比例是1-1/9=8/9,所以子代中无色籽粒∶有色籽粒=8∶1,C正确;实验2中,
F2中无色个体的基因型有多种,包括同时存在两种显性基因、只有一种显性基因、隐性纯合子,通过一次测交实验并不能将它们的基因型全部区分开来,D错误。

7.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D 与d)控制,研究发现当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甲所示)。

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
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6种
B.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3,则其为突变体①
C.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则其为突变体②
D.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5,则其为突变体③
解析:选B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aaBBdd和aaBbdd两种,A错误;突变体①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让突变体aaBbDdd 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3,则其为突变体①,B正确;突变体②减数分裂可产生D、Dd、dd、d四种配子,比例为1∶2∶1∶2,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5,则其为突变体②,C错误;突变体③减数分裂可产生D、dd两种配子,比例为1∶1,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1,则其为突变体③,D错误。

8.(2019届高三·福州模拟)赤鹿体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下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让多对基因型为AaBbee的雌、雄个体交配产生出足够多F1,其中白色有斑所占比例为1/8
C.选用白色无斑雌、雄个体交配,可能产生赤褐色有斑的子一代
D.赤鹿种群中赤褐色无斑的基因型有20种
解析:选B由aaBB__、aaBbE_、aaBbee表现白色可知,aa基因存在且B基因存在时表现为白色,A正确;基因型为AaBbee的雌、雄个体交配,F1中aaBbee的白色有斑个体占2/16,由于aaBBee(胚胎致死)占1/16,因此白色有斑aaBbee的实际比例为2/15,B错误;白色无斑个体中有基因型为aaBbEe的个体,雌、雄个体交配可产生aabbee的赤褐色有斑个体,C正确;赤褐色无斑的基因型包括A_____和aabbE_两大类,分别含有18种和2种基因型,共20种,D正确。

9.(2019届高三·衡阳检测)某鳞翅目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成年个体有白色、浅黄和深黄三种颜色。

体色的遗传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 B、Z b)共同决定,A和Z B共同存在时,表现为深黄色,仅有A而无Z B时表现为浅黄色,其余均为白色。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昆虫群体,与体色有关的基因型种类雄性多于雌性
B.不考虑变异,白色个体随机交配,后代的体色均为白色
C.AaZ B W和AaZ B Z b杂交,子代雄性个体中杂合子占1/2
D.深黄色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三种颜色,则亲本基因型为AaZ B W、AaZ B Z b
解析:选C该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即ZW为雌性,ZZ为雄性,则跟体色有关的性染色体上基因B和b决定的基因型中,雌性有Z B W、Z b W,雄性有Z B Z B、Z B Z b、Z b Z b,该昆虫群体,与体色有关的基因型种类雄性多于雌性,A正确;含有aa基因的个体体色均为白色,白色个体杂交只能得到白色子代,B正确;若AaZ B W和AaZ B Z b杂交,子代雄性个体中,纯合子AA和aa的比例为1/2,Z B Z B的比例为1/2,故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4,杂合子的比例为3/4,C错误;只有深黄色亲本基因型为AaZ B W、AaZ B Z b时,杂交后代才出现三种颜色,D正确。

10.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产生必须有显性基因A。

第二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B 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为红色。

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

两个纯系杂交,子一代雌、雄个体再相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
C.F2中紫眼果蝇有4种基因型,其中紫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
D.F2中红眼果蝇相互杂交,后代仍然可以出现3种表现型
解析:选C从图中纯合红眼雌性和白眼雄性杂交,子一代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二代中紫眼∶红眼∶白眼=3∶3∶2可知,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子一代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说明紫眼、红眼、白眼的遗传与性别有关;由于A基因决定有色素产生,故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紫眼的基因型为A_X B X-、A_X B Y,白眼的基因型为aaX B X -、aaX B Y、aaX b X b、aaX b Y,红眼的基因型为A_X b X b、A_X b Y,亲本的基因型是AAX b X b(红眼雌性)与aaX B Y(白眼雄性),F1的基因型是AaX B X b(紫眼雌性)、AaX b Y(红眼雄性),则F2中紫眼果蝇有AAX B X b、AaX B X b、AAX B Y、AaX B Y 4种基因型,其中紫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C正确。

F2中红眼果蝇(A_X b X b、A_X b Y)相互杂交,后代只能出现红眼(A_X b X b、A_X b Y)和白眼(aaX b X b、aaX b Y)2种表现型,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1.某禾本科植物(雌雄同株)的抗倒伏与易倒伏、阔叶与窄叶、籽粒饱满与籽粒皱缩三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B/b、C/c这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为了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某研究小组利用纯合的抗倒伏窄叶籽粒饱满植株与纯合的易倒伏阔叶籽粒皱缩植株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方框中画出):
(2)科研人员在用F11则测交后代中易倒伏阔叶籽粒饱满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请结合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情况说明该比例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植株种皮的厚薄由等位基因R/r控制,其中R_表现为厚种皮,rr表现为薄种皮,若不含R和r基因,则表现为无种皮,单独的R或r基因均可表现出性状,且能正常产生配子。

R/r与C/c独立遗传,则厚种皮籽粒饱满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无种皮籽粒饱满(CC)植株与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杂交实验过程分析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Cc,若只研究抗倒伏、易倒伏和阔叶、窄叶,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抗倒伏阔叶∶易倒伏阔叶∶抗倒伏窄叶=122∶59∶61≈2∶1∶1,不是9∶3∶3∶1的变式,说明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又因为F1是由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植株杂交而来,可说明A、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而a、B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

只研究抗倒伏、易倒伏和籽粒饱满、籽粒皱缩这两对相对性状或只研究阔叶、窄叶和籽粒饱满、籽粒皱缩这两对相对性状,F2的表现型都是4种,比例都接近9∶3∶3∶1,说明A/a和C/c(或B/b和C/c)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选用隐性纯合子与F1测交,即AaBbCc×aabbcc→1/4AabbCc、1/4Aabbcc、1/4aaBbCc、1/4aaBbcc,根据减数分裂产生各类型配子的概率即可得知某表现型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3)将无R或r基因时记为O,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厚种皮籽粒饱满植株的基因型有RRCC、RRCc、RrCC、RrCc、ROCC、ROCc,共6种。

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的基因型为rrcc或rOcc,若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的基因型为rrcc,其与无种皮籽粒饱满植株(OOCC)杂交,子代全表现为薄种皮籽粒饱满(rOCc);若薄种皮籽粒皱缩植株的基因型为rOcc,则其与无种皮籽粒饱满植株(OOCC)杂交,子代中无种皮籽粒饱满(OOCc)∶薄种皮籽粒饱满(rOCc)=1∶1。

答案:(1)如图所示
(2)1/4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产生的配子为1/4AbC、1/4Abc、1/4aBC、1/4aBc,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全为abc,故它们的后代中易倒伏阔叶籽粒饱满个体(aaBbCc)所占的比例为1/4(合理即可)(3)6全为薄种皮籽粒饱满或无种皮籽粒饱满∶薄种皮籽粒饱满=1∶1
12.果蝇有多对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

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不同性状遗传的问题:
(1)果蝇的斑纹翅与正常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已知受精卵中缺乏该对等位基因中的某一种基因时会致死。

现让正常翅雌果蝇与斑纹翅雄果蝇交配,所得F1中雌性∶雄性=2∶1,再让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

果蝇的斑纹翅与正常翅中,________是显性性状;F1中正常翅∶斑纹翅=_______,F2中雌性∶雄性=________。

(2)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

现让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为父本,纯种黑身残翅果蝇为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中雄性个体的性状。

若均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则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B和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均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设A和a、B和b 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让该F1中雄性个体与黑身残翅雌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数量比为1∶1,在不考虑致死情况下,该F1中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果蝇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对相
对性状由位于图中Ⅰ非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刚毛和截毛
这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图中Ⅱ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让红
眼刚毛雌果蝇甲与红眼刚毛雄果蝇乙交配,若子代中红眼果蝇占3/4、
刚毛果蝇也占3/4,则亲本甲和乙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种可能性。

解析:(1)已知果蝇受精卵中缺乏D和d这对等位基因中的某一种基因时会致死,根据正常翅雌果蝇与斑纹翅雄果蝇交配所得F1中雌性∶雄性=2∶1,可以推知D和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杂交组合为X D X d、X d Y,则果蝇的正常翅为显性性状;F1存活果蝇的基因型为X D X d、X d X d和X d Y,正常翅∶斑纹翅=1∶2;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其中杂交组合X D X d×X d Y的后代中,雌性∶雄性=2∶1,杂交组合X d X d×X d Y的后代中,雌性∶雄性=2∶2,故F2中雌性∶雄性=4∶3。

(2)若A和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B和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种灰身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纯种黑身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它们杂交后代中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身残翅(AaX b Y);若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纯种灰身长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
纯种黑身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它们杂交后代中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身长翅(AaBb)。

假设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中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让其与黑身残翅雌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数量比为1∶1,表明A和a、B 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该F1中雄性个体只能产生AB、ab两种类型的配子。

(3)红眼刚毛雌果蝇甲与红眼刚毛雄果蝇乙交配,只考虑眼色(设相关基因用V、v表示),若子代中红眼果蝇占3/4,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 V X v×X V Y;只考虑毛型(设相关基因用W、w表示),若子代中刚毛果蝇占3/4,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X W X w×X W Y w或X W X w×X w Y W,综合两对相对性状,亲本甲和乙的基因型组合有2×2=4种可能。

答案:(1)正常翅1∶24∶3(2)灰身残翅灰身长翅AB、ab(3)4
13.柞蚕为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

它世代周期短,繁殖快,是人类饲养的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昆虫。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柞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刚毛长短的基因(A/a),而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B 基因会抑制长刚毛基因(A)的表达,从而使柞蚕表现为短刚毛;而b基因不会抑制长刚毛基因(A)的表达。

①写出长刚毛柞蚕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②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柞蚕蛾交配,子代出现短刚毛个体的概率是________。

③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短刚毛柞蚕蛾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短刚毛个体与长刚毛个体的比例是3∶1。

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是AABb×AaBb,还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④从分子水平上分析,B基因与b基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B 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图所示。

(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图示B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________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________个氨基酸。

(2)雄柞蚕吐丝多,蚕丝质量好,但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利用Z染色体上的隐性纯合致死基因m(基因型为Z m Z m和Z m 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基因型为Z m的配子有活性)选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柞蚕蛾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

但柞蚕研究专家认为该方案不可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读懂题中信息后,先用填空法写出有关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长刚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短刚毛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或aaB_或aabb。

要计算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柞蚕蛾交配产生的子代出现短刚毛个体的概率,可以先计算子代出现长刚毛个体(A_bb)的概率,即3/16,故子代出现短刚毛个体的概率=1-3/16=13/16。

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即碱基序列改变。

根据起始密码子为AUG,由图中B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可知,B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乙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转录的mRNA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UGA,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含5个氨基酸。

(2)由于柞蚕Z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纯合致死(基因型为Z m Z m和Z m 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基因型为Z m的配子有活性),所以柞蚕蛾中雄性个体有两种基因型:Z M Z M、Z M Z m,雌性个体仅有Z M W一种基因型。

由于两种类型的雄性个体均可产生基因型为Z M的配子,因此与雌性个体交配产生的后代一定有雌性个体。

答案:(1)①AAbb或Aabb②13/16③AABb×aaBb
AaBb×aabb④碱基对的数目或排列顺序乙5(2)存活个体基因型只有Z M Z M、Z M Z m、Z M W 3种,杂交后代一定有基因型为Z M W的雌性个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