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期末探究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探究题
1.盐度,即水体中的含盐量,是一种非生物因素。

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寻找答案。

(1)提出问题: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吗?
(2)作出假设:用含盐量较高的水浸泡种子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器具材料:正常的大豆种子100粒、清水、10%的食盐水。

(4)实验步骤: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________中。

均在相同的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B。

再将A、B 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

在A、B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其中实验组是________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5)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________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________。

2.北京时间3月10日凌晨,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月球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此时月球距离地球更近一些,我们可以观察到美丽的“超级月亮”。

(1)超级月亮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的________。

(2)下列关于超级月亮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①她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②她的天空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星星
③她表面的环形山都是火山活动形成的
④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她的另一面,是因为月球只是围绕地球公转,没有自转运动
⑤她的昼夜温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大气和水的调节与缓冲作用
(3)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是月球上的6倍,在月球上重350N的宇航员(包括随身装备),他和他的装备总质量是_____kg,从地球到达月球后,他的总质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3.某雷达工作时,它可以定向发出电磁波,电磁波信号间隔为10-4s。

一架飞机始终在雷达的某一方位上作直线飞行。

下图所示为雷达屏幕,屏幕上方有标尺,p1、p2是雷达发出的电磁波信号,n1、n2是p1、p2由飞机反射回来后雷达接收到的信号。

设雷达匀速扫描,请根据下图所示分析处理下面两个问题:
(1)飞机是朝着雷达飞行,还是远离雷达?________________;
(2)当p1信号传播到飞机时,飞机距雷达多远?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当他按照如图1位置固定好蜡烛和光屏,然后左右移动凸透镜,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均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
_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方(选填:“上”“下”“左”或“右”);
(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

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0L,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

则该透镜焦距f____________L(选填“>”、“<”或“=”)。

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____________(用0L、L表示)。

5.江南的梅雨季节,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

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平对此进行了探究,他的实验过程如下:


A B C
方法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
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干
燥、温暖环境里2天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
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潮
湿、温暖环境里2天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
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潮
湿、①环境里2天




不发霉发霉不发霉分析实验回答:
(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平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组中的①处应填________;
(3)通过小平的实验,请你说出一一种保存食品的方法:________。

6.小林同学做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此时木块做________运动;
(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3)甲、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7.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

(2)在实验过程中,小江同学记录了开始拉动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的关系,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图像。

在进行实验丙的探究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曲线________(选填A、B或C)来表示。

图像中d点表示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类型是________。

(3)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而另一组的小华得出的结论则不同,小华设计的是将图甲中的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他由此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受力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你认为小华的结论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

8.小柯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设计了如图甲、乙、丙、丁所示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均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

(1)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时,他先将木块切去一半,以减小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再匀速拉动木块,如图丁所示。

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老师认为他的结论不可靠。

小柯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小柯选择了甲、乙实验,甲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1,乙实验中木块的运动速度为v2,关于v1和v2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v1一定大于v2
B.v1一定小于v2
C.v1一定等于v2
D.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4)在进行乙实验时,小柯突然想到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速度有关,于是他加速拉动木块,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3.6N,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9.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给了地球光亮和温暖,更给了地球生命维持所需的能量。

(1)除了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________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已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000万千米,而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求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

______________
(3)太阳光需穿透地球大气层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如果地球大气层消失,会出现
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日出、日落都延迟
B.日出、日落都提前
C.日出提前、日落延迟
D.日出延迟、日落提前
10.小梦乘坐竖直升降电梯从一楼到六楼,刚上升时有一种向下沉的的感觉,快到六楼时却有一种向上飘的感觉。

小梦猜想这种感觉应该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小有关。

于是小梦把压力传感器放在电梯地板上,将一物体放在压力传感器上,探究电梯上升过程中压力
传感器示数变化,每隔1s记录一次数据,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01234567891011

t/s

10.011.511.010.510.010.010.010.09.59.08.510.0力
F/N
(1)根据上表数据,请在图中绘制出电梯整个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
的图象。

____
(2)分析图象可知物体的重力为____N,由图象还可以获取的信息有____(写出一条即
可)。

11.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比较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当金属盒在空气中
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情景,应进行调节;
(2)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已知其中一杯为水,另一
杯为盐水),如图乙和丙所示,他发现图乙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由此确定图
_____(选填“甲”或“乙”)杯子中盛的是水,理由是_____
12.下表是品牌电动机的相关信息。

求:
整车质量轮胎的总面积
1500kg0.12m2
(1)该车行使54千米,用时30分钟,此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_______
(2)当车辆正常停放时,轮胎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帕?_______
(3)若该车内乘客总质量为300kg,匀速行驶时,阻力是汽车总重力的0.02倍,求汽车牵引力是多少牛?_______
13.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此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面E、F连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屏上的直线ON为屏F可绕其转动的轴线,且垂直于镜面。

使一束光贴着屏E沿A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反射光OB的情况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屏F沿BO射到O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将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2)如图乙所示,若以轴线ON(法线)为轴,在水平面内将屏F向后转动,则在屏F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

(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14.实验桌上有A、B、C三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1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C的焦距未知。

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所示。

(1)小刚想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应选用________凸透镜(选填“A”或“B”)。

实验过程中,他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2)小刚将凸透镜C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由此可判断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烛焰的像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

15.用如图甲所示液体压强计来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已知水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

(1)如图甲,轻按橡皮膜,橡皮膜向内凹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
(2)通过比较A、B两实验可知,液体深度是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则液体深度是指_______(填字母);
A.液面到金属盒中心的距离 B.容器底部到金属盒中心的距离
(3)通过比较B、C两实验,可得到结论: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探究题
1.清水A B促进抑制无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4)①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盐度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组种子所处环境中除盐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种子应该浸泡在清水中,以形成对照实验。

②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在该实验中,实验组是A组,对照组是B组。

(5)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与实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必须围绕做出的假设来得出结论,因此①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促进大豆种子的萌发;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抑制大豆种子的萌发;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考点:盐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D ①⑤ 210 不变
【分析】
(1)月相变化示意图如下:
(2)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研究表明,环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的产物。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用G =mg 来进行计算。

【详解】
(1)[1]发生超级月亮时,太阳、地球和月球排成近似一条直线,月球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所以此时的月相是满月,D 图最接近。

故选D 。

(2)[2]月亮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①说法正确;
在宇宙中,恒星会自行发光,所以在月球上是可以看到星星的,②说法错误;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陨石撞击形成的,③说法错误;
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她的另一面,是因为月球不仅围绕地球公转,同时还以同样的速度自转运动,④说法错误;
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大气和水的调节与缓冲作用,⑤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可知,说法正确的有①⑤。

(3)[3]因为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所受的重力是月球上的6倍,所以在月球上重350N 的宇航员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
G 地=6G 月=6×350N=2100N
根据G =mg 可得,他和他的装备总质量
2100N 210kg 10N/kg
G m g === [4]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会随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从地球到达月球,他的总质量不变。

3.飞机正远离雷达飞行 7.5×103m
【详解】
(1)由标尺上的时间刻度可以看出,第一个雷达信号P 1从发出至返回历时为10个小格,第二个雷达信号P 2从发出至返回历时为11个小格,即第二个雷达信号从发出至返回所用时间较长,表明P 1、P 2两个雷达信号分别遇到飞机时,第一个信号与飞机相遇的位置离雷达较近一些,第二个信号与飞机相遇的位置离雷达较远一些,可见飞机是朝着远离雷达的方向飞行的;
(2)在图上,P 1、P 2间相距为时间标尺上的20小格,由题意知连续两个脉冲间的时间间隔为10-4 s ,故时间标尺上的每一小格代表的时间为△t =5×10-6 s .
由图可以看出,信号P 1从发出至返回被雷达接收到(图上的n 1)历时为10个小格,则这段时间为:
t =10△t =5×10-5 s
信号P 1自发出后,经过
t 2
就遇到了飞机,则信号P 1传播到飞机时,飞机与雷达之间的距离为: s=vt=3.0×108m/s×2.5×10-5 s=7.5×103 m .
【点睛】 本题是典型的回声测距题型,应注意计算距离时所用时间t 为双程旅行时间的一半,解题关键是要根据题意确定图中一小格所代表的时间。

4.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倒立放大 上 倒立缩小 < 02L L -
【解析】
【详解】
(1)[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有可能是因为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 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
[3]由于通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则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
(3)[4]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 处(图中未标出),相当于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根据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当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所成像应该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4)[5][6]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0L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 间的距离为L ,成倒立放大实像条件是2f U f <<,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 L <;当凸透镜移至B 位置时,因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可以假设蜡烛在光屏位置时,像应成在原蜡烛位置,因此,光屏到透镜位置B 的距离应为L ,故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 、B 之间的距离:
02s L L =-
5.水分 寒冷(低温) 低温保存(干燥保存)
【分析】
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其特点是菌丝体较发达,无较大的子实体。

同其
他真菌一样,也有细胞壁,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详解】
(1)A组馒头片是烘干的,B组馒头片是潮湿的,因此AB对照的实验变量是水分。

(2)BC对照的变量是温度,而B组馒头片处于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所以C组馒头片应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

(3)AB对照,干燥环境中馒头片没有发霉,BC对照,寒冷的环境中馒头片没有发霉,因此保存食品可以存放在低温保存或干燥保存。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控制变量法和食物的保存。

6.匀速直线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
【详解】
(1)[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此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2)[2]甲乙两图中,接触面相同,但是乙中木块上有砝码,因此压力大,那么得到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3]甲、丙两图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相同,但是二者接触面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7.二力平衡(物体匀速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A 静摩擦力不正确,出现了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
【分析】
(1)只有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f;
(2)根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对实验中摩擦力的大小进行比较,再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确定三个测力计示数的大小,进而进行判断。

将d点的拉力与a点进行比较,确定此时A是否在运动,如果在运动,那么受到的就是滑动摩擦力;如果没有运动,那么受到的就是静摩擦力;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详解】
(1)[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这样做的依据是二力平衡,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

(2)[2]丙图和乙图比较,压力相同,丙的接触面更粗糙,所以摩擦力f丙>f乙;乙图和甲图比较,接触面相同,乙中的压力大,所以摩擦力f乙>f甲;那么摩擦力的排序为
f丙>f乙>f甲
因此图像中的曲线A表示丙图。

[3]图像中的“d”点的测力计示数小于f丙,那么此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3)[4]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必须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再改变接触面的大小,而小华的实验中出现了压力和受力面积两个变量,因此不正确。

8.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D 2.8
【详解】
(1)[1]由图可知,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丙图中接触面比较粗糙,摩擦力较大,可以得出结论: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时,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因此在实验中,他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3)[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所以甲乙两图中的速度之间的关系是v1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v2。

故选D。

(4)[4]在乙图中,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3.6N,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不变,仍为2.8N。

9.水星、金星 500s D
【详解】
(1)[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地球和太阳之间还有水星、金星两颗行星围绕太阳公转。

(2)[2]由
s
v
t
=知道,光从太阳发出到达地球所需时间
11
8
m
1.5
310m/s
==500s
s
t
v


=
10
(3)[3]由于存在大气层,阳光射入大气层的时候会发生折射,导致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阳光就可以照到地球上某些地方,所以如果不存在大气层,会导致日出推迟,日落提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D。

10.信息有:在0~1s,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
力,做加速运动;4~7s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等于重力,做匀速直线运动等
【详解】
(1)[1]利用“描点法”,绘制出电梯整个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2)[2]由图像可知,电梯未上升时,物体对传感器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体的重力为10N 。

[3]由图像还可以看出,当压力和重力相等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4~7s 电梯匀速上升。

在0~1s ,地板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大于重力,物体做加速运动等。

【考点定位】
压力
11.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相平 乙 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但压强小
【详解】
(1)[1][2]压强计是通过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U 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被测压强越大。

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相平。

(2)[3][4]由图乙和图丙可知,图乙中金属盒浸入液体中较深,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压强小,由p =ρgh 可以判断出乙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丙中液体密度,图乙中杯子中盛的是水。

12.30m/s 1.25×105Pa 360N
【详解】
(1) 30分钟=0.5h ,该汽车的平均速度
54km ==108km/h=30m/s 0.5h
s v t = (2)当车辆正常停放,轮胎对地面的压力
F=G=mg =1500kg×10N/kg=1.5×104N
轮胎对地面的压强
5241.510N 510Pa 0.12m
1.2F p S ⨯⨯=== (3) 该车内乘客的总重力
G 人 =m 人 g =300kg ×10N/kg=3×103N
汽车的总重力
G 总=G +G 人=1.5×104N+3×103N=1.8×104N
因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阻力和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汽车的牵引力
F ′=f =0.02
G 总=0.02×1.8×104N=360N
答:(1)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m/s ;
(2)当车辆正常停放,轮胎对地面的压强是1.25×105Pa ;
(3)该车内汽车牵引力为360N 。

13.可逆 不能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详解】
(1)[1]根据实验现象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2]在甲图中整个半圆处于同一平面所以能够在屏F 上看到反射光。

而图乙中入射光在光屏E 上面,由于光屏F 向后折之后与光屏E 不在同一平面,所以,F 上不能找到反射光线。

(3)[3]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正确的做法是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

14.A 倒立、缩小虚
【详解】
(1)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分别要使物距小于f、大于f而小于2f、大于2f,而光具座的长度为100cm.所以不能选择f=50cm的凸透镜B. 应选择f=10cm的透镜A.
小华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物距u>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由图知,凸透镜在50cm处,当烛焰在光具座上30cm到4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处于f和2f之间;当烛焰在光具座上0cm到30cm刻线之间时,烛焰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之外。

所以当物体在30cm处时,u=50cm−30cm=20cm为2倍焦距处。

因此f=10cm.
烛焰在光具座上45cm刻线处时,u=50cm−45cm=5cm<f,
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5.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A 在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详解】
(1)[1]按压橡皮膜,橡皮膜发生了形变,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2]实验中液体深度是指液面到金属盒中心的距离。

(3)[3]观察BC两次实验,金属探头所处深度相同,液体的种类不同,即液体密度不同,可以得出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点睛】
液体压强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