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粘胶纤维、铜氨纤维是由石油化工产品合成的人造纤维
B.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
C.葡萄糖、果糖、纤维二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显紫玫瑰色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分析: A.粘胶纤维是指从木材和植物藁杆等纤维素原料中提取的α﹣纤维素,或以棉短绒为原料,制成的人造纤维;铜氨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纤维;
B.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不能被人体吸收;
C.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D.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皆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显色反应.
解答:解:A.粘胶纤维是指从木材和植物藁杆等纤维素原料中提取的α﹣纤维素,或以棉短绒为原料,制成的人造纤维;铜氨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纤维;所以粘胶纤维、铜氨纤维都不是石油化工产品合成的人造纤维,故A错误;
B.人体内不含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纤维素不能被分解提供能量,故B错误;
C.葡萄糖和果糖属于同分异构体,葡萄糖和果糖都是单糖,所以和纤维二糖不是同分异构,故C错误;
D.双缩脲试剂是由双缩脲试剂A(NaOH)和双缩脲试剂B(CuSO4)两种试剂组成,蛋白质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能与Cu2+络合成紫玫瑰色的化合物,所以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会显紫玫瑰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判断、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注意A中两种纤维概念,知道D中产生显色反应原理,为易错点.
2.(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醛基的电子式:
B.三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C.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 2﹣乙基﹣1,3﹣丁二烯的键线式:
考点: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分析: A.醛基中存在一个碳氧双键,碳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子,氧原子最外层一个为8个电子;
B.硝基书写不规范,硝基中N原子应该与苯环碳相连;
C.比例模型应该体现出分子中各原子的体积相对大小,题中为丙烷的球棍模型;
D.根据键线式的书写原则及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进行判断.
解答:解:A.醛基中氧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醛基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三硝基甲苯中苯环与N原子相连,正确的结构简式为:,故B错误;
C.为丙烷的球棍模型,丙烷的比例模型为:,故C错误;
D.键线式中碳碳双键在1、3号C,在2号C含有1个乙基,其名称为:2﹣乙基﹣1,3﹣丁二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模型与球棍模型、电子式、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及有机物的命名,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明确甲基与甲烷、醛基与甲醛的电子式区别,还要注意球常见有机物的命名方法.
3.(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下列式子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 A. C3H8O B. CH2O C. C2H4Cl2 D. C4H8O2
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混合物和纯净物.
分析: A、C3H8分子中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其一羟基代物有2种;
B、CH2O甲醛没有同分异构体;
C、C2H4Cl2有CH3CHCl2、CH2ClCH2Cl等同分异构体;
D、C4H8O2有酸、酯等同分异构体.
解答:解:A、C3H8分子中有2种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其一羟基代物有2种分别为:CH3CH2CH2OH 和CH3CH(OH)CH3,故A错误;
B、CH2O甲醛没有同分异构体,一定是纯净物,故B正确;
C、C2H4Cl2有CH3CHCl2、CH2ClCH2Cl等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C4H8O2有酸、酯等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4.(2分)(2014春•宁波期末)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 0.1mol/L的NH4NO3溶液中氧原子数为0.3N A
B. 1mol的羟基与1mol的氢氧根离子所含电子数均为10N A
C.常温、常压下,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2N A
D. 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有1mol Fe参与反应,则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 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硝酸铵溶液中,溶剂水中含有氧原子,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
B.羟基中含有9个电子,氢氧根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
C.NO2和N2O4的最简式为NO2,根据二者的最简式计算出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
D.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1mol铁完全反应失去mol电子.
解答:解:A.1L 0.1mol/L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硝酸铵0.1mol,0.1mol硝酸铵中含有0.3mol 氧原子,由于水中含有氧原子,所以该硝酸铵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大于0.3mol,溶液中氧原子数大于0.3N A,故A错误;
B.1mol羟基中含有9mol电子,1mol氢氧根离子中含有10mol电子,二者含有的电子数不同,故B错误;
C.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0.1mol最简式NO2,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混合气体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2N A,故C正确;
D.1mol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失去了mol电子,根据电子守恒,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 A,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注意明确羟基与氢氧根离子的区别、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
5.(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醇:甘油,,
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混合物和纯净物;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醇类简介.
分析: A.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B.羟基非和苯环相连的物质;
C.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分子,非金属单质、多数有机物等;
D.混合物中含有多种物质.
解答:解:A.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氯气不是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甘油,,,羟基非和苯环相连的物质,所以属于醇,故B正确;
C.干冰、碘单质、蔗糖的构成微粒都是分子,属于分子晶体,故C正确;
D.铝热剂、聚乙烯、分析纯盐酸中都含有多种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明确概念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聚乙烯中n值不同,为混合物.
)
A.反应①的其余产物为H2O和O2
B.反应②中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反应③中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2 mol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MnO4﹣>Br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A.根据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判断;
B.②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即Cl2只将Fe2+氧化,根据化合价变化判断;
C.③中MnO4﹣被还原成Mn2+,则Cl﹣被氧化为Cl2,据此判断;
D.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
解答:解:A.Mn元素被还原,故H2O2被氧化,生成O2,则发生的反应为反应为
KMnO4+H2O2+H2SO4→K2SO4+MnSO4+O2↑+H2O,故A正确;
B.②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即Cl2只将Fe2+氧化,则发生的反应为:
3Cl2+6FeBr2=2FeCl3+4FeBr3,则Cl2与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B正确;
C.③中MnO4﹣被还原成Mn2+,则Cl﹣被氧化为Cl2,Cl元素从﹣1价升高到0价,转移的电子数为1,则生成1 mol Cl2,转移电子2 mol,故C正确;
D.③中MnO4﹣被还原成Mn2+,Cl﹣被氧化为Cl2,则氧化性MnO4﹣>Cl2,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nO4﹣>Cl2>Br2,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之间的关系知识,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7.(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取少量某有机物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结果是①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与水混合静置后分层;③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强碱,共热后酚酞变无色.此有机物是()
A.乙酸钠 B.油酸甘油酯 C.乙酸乙酯 D.甲苯
考点:有机物的鉴别.
分析: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强碱,共热后酚酞变无色,说明有机物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应为酯类化合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不饱和键,以此解答.
解答:解:①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含有不饱和键或为苯的同系物,则A、C错误;
②与水混合静置后分层,说明不溶于水;
③加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强碱,共热后酚酞变无色,说明有机物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应为酯类化合物,则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本题注意把握有机物的官能团的性质以及结构的关系,难度不大.
8.(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命名为3,3,6﹣三甲基﹣4﹣乙基庚烷
B.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该物质可能是一种氨基酸
C.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产物最多有4种
D.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苯酚>丙三醇>1﹣氯丁烷
考点:有机化合物命名;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分析: A.烷烃的命名中,必须从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B.该有机物中含有官能团为羟基和羧基,不含有氨基;
C.该有机物中的碳碳双键不对称,可以与溴按照1:1、1:2发生加成反应,据此判断反应产物数目;
D.含﹣OH越多,溶解性越大,卤代烃不溶于水.
解答:解:A.编号错误,应该从右边开始编号,该化合物正确名称应为:2,5,5﹣三甲基﹣4﹣乙基庚烷,故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羧基和羟基,该物质是一种羟基酸,不是氨基酸,故B错误;
C.之间两个双键不对称,则与溴按照1:1加成能够生成3种产物,按照1:2可生成1种加成产物,总共可生成3种产物,故C正确;
D.含﹣OH越多,溶解性越大,卤代烃不溶于水,则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烷烃的命名、比例模型、同分异构体书写、溶解度大小判断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注意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方法、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求算方法及比例模型的表示意义,试题能够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9.(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只可能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D.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分析:根据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平面结构、乙炔直线型、苯的平面结构分析,其它有机物的共线、共面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注意碳碳单键可以旋转.
解答:解:A.分子中存在甲基,具有甲烷的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故A错误;
B.甲基碳原子处于碳碳双键平面内,碳碳三键的直线结构处于苯环的平面内,碳碳双键平面与苯环平面,可以通过碳碳单键的旋转,使2个平面重合,所以最多有11个碳原子共面,最少有9个碳原子共面,故B错误;
C.苯环是平面正六边形,两个基团处于苯环的对位位置,碳碳三键为直线结构,连接苯环的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处于苯中氢原子位置,所以有5个碳原子共线,如图所示5个碳原子
,故C正确;
D.苯环是平面正六边形,两个基团处于苯环的对位位置,碳碳三键为直线结构,连接苯环的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处于苯中氢原子位置,所以有5个碳原子共线,如图所示5个碳原子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共线、共面问题,难度中等,关键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注意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平面结构、乙炔直线型、苯的平面结构分析,其它有机物的共线、共面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注意碳碳单键可以旋转.
10.(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分子式为C5H12O的某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得卤代烃,该卤代烃与强碱醇溶液共热后,不发生消去反应,该醇可能是() A. 1﹣戊醇 B. 3﹣戊醇
C. 2,2﹣二甲基﹣1﹣丙醇 D. 2﹣甲基﹣2﹣丁醇
考点:醇类简介.
分析:先书写戊基﹣C5H11异构体,戊基异构数目等于戊醇的异构体数目,再根据题干信息分子式为C5H12O的某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得卤代烃,该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则醇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说明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据此确定该醇.解答:解:化学式为C5H12O的醇有:OHCH2CH2CH2CH2CH3、OHCH(CH3)CH2CH2CH3、OHCH(CH2CH3)2、OHCH2CH(CH3)CH2CH3、OHC(CH3)2CH2CH3、OHCH(CH3)CH(CH3)2、OHCH2CH2CH(CH3)2、OHCH2C (CH3)3,分子式为C5H12O的某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得卤代烃,该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则醇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说明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则中间的碳原子中连接3个﹣CH3和一个﹣CH2OH,所以其结构简式为(CH3)3CCH2OH,其名称为:2,2﹣二甲基﹣1﹣丙醇,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醇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注意醇发生消去反应的结构特点是: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题目难度不大.
11.(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除去下列有机物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分离方法均正确的是()
A.乙醇中的水:CaO,蒸馏
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NaOH溶液,分液
C.乙醇中的苯酚:溴水,过滤
D.乙烷中的乙烯:溴水,分液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 A.CaO与水反应,可增大混合物沸点差;
B.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反应;
C.溴、三溴苯酚都易溶于苯;
D.可用洗气法分离气体杂质.
解答:解:A.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增大混合物沸点差,蒸馏有利于分离乙醇,故A正确;
B.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反应,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故B错误;
C.溴与苯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溴、三溴苯酚都易溶于苯,不能分离,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分离,故C错误;
D.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但用洗气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更不能影响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12.(2分)(2013秋•怀柔区期末)分子式为C10H20O2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C和D,且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D,则A的可能结构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有机物A在酸性条件下能水解,说明A为酯,根据分子组成可知应为饱和一元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C和D,且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D,说明C和D的碳原子数相同,且碳链相同,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是饱和酯,且两边链相同,分析C4H9COOH或C4H9CH2OH中都含有C4H9﹣烃基,有
四种结构:C﹣C﹣C﹣C﹣,,,则A有四种结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的关键是根据C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D,说明C和D的碳原子数相同,且碳链相同.
13.(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K+、Al3+、NO3﹣、HCO3﹣
B.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Na+、K+、AlO2﹣、CO32﹣
C.强酸性溶液:NH4+、Na+、SO32﹣、NO3﹣
D.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NH4+、Cl﹣、I﹣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 A.铝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
B.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
C.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
D.该溶液中存在铁离子,铁离子能够氧化碘离子.
解答:解:A.Al3+、HCO3﹣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常温下c(H+)/c(OH﹣)=1×10﹣12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溶液中存在大量氢氧根离子,Na+、K+、AlO2﹣、CO32﹣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确;C.SO32﹣、NO3﹣在强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存在的Fe3+,Fe3+能够氧化I﹣,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掌握离子反应发生条件,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等.
14.(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标准状况下,两种常见气态烃的混合物5.6L充分燃烧,生成10.08LCO2(标准状况)和5.4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烃的质量为5g
B.两者分别是C2H6和C2H4,体积比为1:1
C.两者分别是CH4和C2H2,体积比为1:4
D.肯定没有甲烷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标况下5.6L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5mol,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45mol,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3mol,据此可以计算出混
合烃的平均分子式,然后质量守恒计算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根据计算结果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标况下5.6L混合烃的物质的量为0.25mol,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45mol、0.3mol,所以混合烃中含有碳原子平均数为:=1.8,
含有氢原子的平均数为:=2.4,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式为:C1.8H2.4,所以混合气体
中一定含有甲烷,由于甲烷中氢原子数为4,则另一种烃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一定小于2.4,则另一种烃只能为乙炔,
A、混合烃的质量为0.45mol×12g/mol+0.3mol×2g/mol=6g,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混合气体是乙炔和甲烷,故B错误;
C、设甲烷的物质的量为x,乙炔的物质的量为y,根据碳原子守恒,x+2y=1.8(x+y),解得x:y=1:4,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一定有甲烷,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计算方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碳原子、氢原子的数目是解题关键,明确气体的相对密度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15.(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只用一种试剂鉴别甲酸、乙醇、乙酸、葡萄糖四种溶液,可选用()
A.钠 B.酸性高锰酸钾 C.溴水 D.新制氢氧化铜
考点:有机物的鉴别.
分析:葡萄糖、甲酸、乙酸都易溶于水,其中葡萄糖、甲酸含有﹣CHO,具有还原性,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乙酸具有酸性,甲酸既具有酸性又具有还原性,以此选择鉴别试剂.
解答:解:钠与种水溶液都生成氢气,酸性高锰酸钾、溴水可氧化甲酸、葡萄糖,不能鉴别;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乙醇不反应,葡萄糖在加热时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氢氧化铜溶解,甲酸能溶解氢氧化铜,含有醛基,加热时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现象不同,可鉴别,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把握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方法,鉴别有机物时,要有明显的现象,题目难度中等.
16.(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除去溴苯中混有的少量Br2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 A.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
B.氯化镁易水解;
C.纯碱溶于水,挡板起不到作用;
D.氢氧化钠与溴反应,溴苯不溶于水.
解答:解:A.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应用饱和食盐水除杂,故A错误;
B.氯化镁易水解,应在氯化氢的氛围中加热,故B错误;
C.纯碱溶于水,挡板起不到作用,应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D.氢氧化钠与溴反应,溴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在下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分离、制备等基本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实验的严密性和相关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
17.(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实验室需用2mol/L氯化钠溶液450mL,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
A. 450mL,52.7g B. 500mL,58.5g
C. 1000mL,117g D.任意规格,111.2g
考点:溶液的配制.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配制450mL溶液,由于实验室中没有450mL的容量瓶,只能选用规格为500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根据mnM=cVM计算出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实验室需用2mol/L氯化钠溶液450mL,只能选用500mL容量瓶配制,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 2mol/L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m(NaCl)=cVM=58.5g/mol×2mol/L×0.5L=58.5g,
所以配置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氯化钠的质量分别是:500mL、58.5g,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配制过程正确选用所需仪器及其规格.
18.(2分)(2015春•嘉兴校级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CuSO4溶液,然后加入4至6滴10%的NaOH溶液振荡,再加入几滴乙醛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检验乙醛分子中的醛基
B.将淀粉溶液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未析出银镜,说明淀粉未水解
C.用酒精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D.向溴乙烷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以检验其中的溴元素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 A.配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NaOH应该过量;
B.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苯酚易溶于酒精;
D.溴乙烷中不含自由移动的溴离子,要检验溴元素,应该先将溴原子转化为溴离子,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
解答:解:A.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碱不足,应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故A错误;B.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在滴加银氨溶液之前要滴加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故B错误;
C.苯酚易溶于酒精,所以可以用乙醇洗涤盛过苯酚的试管,故C正确;
D.溴乙烷中不含自由移动的溴离子,要检验溴元素,应该先将溴原子转化为溴离子,再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所以其检验方法是:向溴乙烷中加入NaOH的水溶液或醇溶液并加热,然后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中和未反应的NaOH,从而检验是否含有溴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官能团检验、物质性质,明确物质反应条件及官能团检验方法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D.
19.(2分)(2013•江苏三模)依曲替酯是一种皮肤病用药,它可以由原料X经过多步反应合
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料X与中间体Y互为同分异构体
B.原料X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中间体Y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D. 1 mol依曲替酯只能与1 mol NaOH发生反应
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