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5 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18.0 分)
1.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分类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废弃的塑料矿泉水
瓶应放入 ( )
A. B. C. D.
2. 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操作或装置有错误的是( )
A.取粉末状固体
B.收集氧气
C.蒸发结晶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的条件下会聚合成一个氦核,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氘和氚属于不同种元素
B.氘原子、氚原子和氦原子的中子数均相同
C.氘原子和氚原子的核电荷数分别为2, 3
D.氚原子的原子核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构成
4.如表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 把燃烧的蜡烛放在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瓶子里,过一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段时间后,蜡烛会熄灭CO2
B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C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D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盐酸中,溶液温度升高酸碱反应放热
A. A
B. B
C. C
D. D
5.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 (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Na2 SO4溶液 (NaOH)滴加适量的稀硫酸
B铜粉 (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O(CO2)通过足量的 NaOH 溶液,干燥
D NaCl 溶液 (CaCl2 )通入过量的 CO2,过滤
A. A
B. B
C. C
D. D
6.“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
C.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的
条件下制氧气
D.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
铁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7. 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
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KNO3、
Ca(NO3) 2、K2 CO3和 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
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请你进行有关推断。
(1) 由实验 1 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
(2)由实验 1 和实验 2 可推测原营养液 ______(填“一定有”或“可能有” )KCl 。
(3)若测得原营养液中 K+和 Cl-的数目之比为 3: 2,则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
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10.0 分)
8.漂白液是家庭常用的洗涤剂。
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来制漂白液,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Cl2 + 2NaOH = NaClO + NaCl + H2 O.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
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含次氯酸钠(NaClO)5% 的漂白液 ( 漂白液中的溶质是氯化
钠和次氯酸钠 )1490g ,请计算:
(1) 在次氯酸钠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 已知含次氯酸钠 0.05% 的漂白液用于家居消毒效果最佳。
现取 5g 制得的漂白液,为
了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需加入水多少克?
9. 小明想测定部分变质的熟石灰样品中Ca(OH) 2的质量分数,他称取0.5g该样品,加
足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10% 盐酸溶液,加入盐酸溶液的
质量和溶液的 pH 见表。
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 /g0 2.5 3.656
溶液的 pH121172
(1)当pH = 2 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 ______(写化学式 ) 。
(2)求样品中 Ca(OH) 2的质量分数。
( 写出计算过程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10.0 分)
10.如图为铁钉的一系列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①中铁钉变红的原因 ______。
(2)③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如果用 a、 b、c 分别代表光亮铁钉、锈蚀铁钉、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由大
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用字母表示 ) 。
11.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原因,克拉霉素
( C38H69NO13) 是一种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能有效杀死幽门螺杆菌,
从而治疗由该菌引起的一系列胃病。
请分析:
(1)克拉霉素属于 _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
(2) 服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一片 (0.5g) ,0.5g 克拉霉素中碳和氧的质量比为______。
(3)抗生素可以做成胶囊口服而治疗胃病,在此类胶囊中不能用淀粉作胶囊的外包
装,否则疗效会下降,其原因是: 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10.0 分)
12. 在制作简易酸碱灭火器前,小明准备先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纯度,小明用天平称取
6克样品和足量的稀硫酸,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前后,小明均往装置中缓慢
通一会儿氮气。
其中装置 A 中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3 +
H2 SO4 = Na2 SO4 + H2 O + CO2↑( 假设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
(1)实验后小明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前后小明用该天平测得装置 C 增加的质量为 2.2g ,则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______。
(3) 下列情况会导致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______
( 可多选 )。
A.样品中滴加硫酸过量
B.A 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反应结束后, A 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出来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各种废弃金属、金属制品、塑料等属于可回收的垃圾;废弃的塑料矿泉
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 D。
根据图中标志的含义被回收的垃圾成分、性质和用途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垃圾物质的分类,要根据垃圾的成分判断,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答案】B
【解析】解:A 、取粉末状固体药品要用药匙,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图示装置来收集氧气,氧气应从长管进入,故 B 错误;
C、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 C 正确;
D、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应先加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高温
熔融物炸裂瓶底,故 D 正确。
故选: B。
A、根据取粉末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的密度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结晶的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
试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3.【答案】D
【解析】解: A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氘和氚质子数都是1,属于,同种元素,
故A错;
B 、氘原子和氚原子的中子数和等于氦原子的中子数,故 B 错;
C、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氘原子和氚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1,故 C 错;
D 、根据图示可知氚原子的原子核有 1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构成,故 D 正确。
故选: D。
A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B 、根据中子数计算方法考虑;C、根据核电荷数等于质
子数考虑; D、根据图示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如何从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
4.【答案】C
【解析】解: A 、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如果氧气被消耗尽,蜡烛也会熄灭,故 A 错;
B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说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
B错;
C、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根据反应
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 C 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热,所以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盐酸中,溶液温度升高,
并不能说明酸碱反应放热,故 D 错。
故选: C。
A、根据蜡烛燃烧消耗氧气回答本题;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考虑;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
D 、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会放热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5.【答案】 D
【解析】 解: A 、 NaOH 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
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 、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
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再过滤、
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 CO 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CO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
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 、CO 2不能与 CaCl 2溶液反应,不但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 错误。
故选: D 。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 ( 提纯 ) ,是指除去杂 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
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 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答案】 D
【解析】 解:A 、一定质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溶液酸性减弱, pH 升高,
完全反应时 pH 等于 7,氢氧化钠过量时
pH 大于 7,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
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利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快一些, 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 、当金属质量相等时,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D 。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答案】 K 2CO 3 一定有
KNO 3 、 Ca(NO 3 )2 、 KCl
【解析】 解: (1) 由实验 1 可知,加入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即溶液中含有硝酸钙,又因为硝酸钙和碳酸钾不能共存,因此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 K 2 CO 3 。
故填: K 2CO 3。
(2) 由实验 1 和实验 2 可知,溶液中不含有碳酸钾,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
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氯化银,因此原营养液一定有 KCl 。
故填:一定有。
(3) 氯化钾中钾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是
1:1,若测得原营养液中
K + 和 Cl - 的数目之比为 3:
2,则营养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因此原营养液的组成中的溶质是硝酸钾、硝酸钙和氯
化钾。
故填: KNO3、Ca(NO3) 2、 KCl 。
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硝酸钠;
硝酸银和氯化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1
【解析】解: (1)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 ,氧元素显 -2 ,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可知次氯酸钠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1) + x + (-2) = 0 ,则 x = +1 。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现取 5g 制得的漂白液,为了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x
(5g + x) ×0.05% = 5g ×5%
x = 495g
故答案为: (1) + 1; (2)495g 。
(1)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次氯酸钠(NaClO)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2)依据稀释前后各溶质的质量不会变化分析解答。
此题是对化合价以及溶液的计算的考查,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知识进行。
9.【答案】HCl、CaCl2
【解析】解: (1) 当pH = 2 时,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反应的生成
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化学式是CaCl2、HCl 。
(2)设样品中 Ca(OH) 2的质量为 x
Ca(OH) 2 + 2HCl = CaCl2 + 2H 2O
7473
x 3.65g ×10%
74x
73=
3.65g × 10%解得 x = 0.37g
样品中 Ca(OH)2的质量分数为:0.37g
×100% = 74% 0.5g
故答为: (1)HCl 、 CaCl2;(2) 样品中 Ca(OH) 2的质量分数为 74% 。
(1)当 pH = 2 时,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据此分析溶液中所含的溶质。
(2) 可以根据当溶液为中性时消耗的盐酸溶液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 Ca(OH) 2的质量。
因为溶液呈中性说明盐酸和 Ca(OH) 2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反
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10【.答案】铁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了金属铜Fe2 O3 + 6HCl = 2FeCl3 + 3H 2O b > a > c
【解析】解: (1) 铁与蓝色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物质,蓝色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可能是
硫酸铜溶液,① 中铁钉变红的原因是铁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了金属铜。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 O3 + 6HCl = 2FeCl3 + 3H 2O。
(3)用 a、 b、 c 分别代表光亮铁钉、锈蚀铁钉、无锈铁钉,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铁锈,由质量守恒定律,则它们的质量关系是: a < b;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和
盐酸反应,部分铁元素以氯化铁的形式溶解到溶液中了,使剩下的铁质量减轻, a > c;故则它们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 > a > c。
故答案为:
(1)铁与铜盐溶液反应生成了金属铜;
(2)Fe 2 O3 + 6HCl = 2FeCl3 + 3H 2 O;
(3)b > a > c。
(1)根据铁与蓝色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的物质,进行分析解答。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铁与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锈蚀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有机物57:26如果用淀粉制成胶囊,胃不能消化淀粉,药物就会进入小肠,
起不到治疗胃病的效果
【解析】解: (1) 克拉霉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故填:有机物;
(2)0.5g 克拉霉素中碳和氧的质量比= (12 ×38) : (16 ×13) = 57 : 26;
故填: 57: 26;
(3)如果用淀粉制成胶囊,胃不能消化淀粉,药物就会进入小肠,起不到治疗胃病的效
果。
故填:如果用淀粉制成胶囊,胃不能消化淀粉,药物就会进入小肠,起不到治疗胃病的
效果。
(1)根据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 = 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3)根据淀粉的消化过程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淀粉的消化过程的理解与掌握,能应用化学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2.【答案】排出装置中的空气88.3% CD
【解析】解: (1) 实验后小明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防止其中的二氧化碳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2)设碳酸钠质量为 x,
Na 2CO3 + H2 SO4 = Na 2SO4 + H2 O + CO2↑,
10644
x 2.2g
10644
=,
x 2.2g
x = 5.3g ,
则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5.3g
×100% = 88.3% ,6g
故填: 88.3% 。
(3)A. 样品中滴加硫酸过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B.A 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C.反应结束后, A 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D.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出来,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故选: CD。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
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