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学案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地理: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珠江三角洲为例》说课课件(湘教版必修3)

练习2、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
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
,②
,
③
。
第十九页,共25页。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
是
。
(3)此过程被称为
。
(本组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对城市化进程以及标志的理解)
第二十页,共25页。
第十四页,共25页。
③探究活动(能力提升,8分钟左右):
A、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 ,小组讨论回答“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 地方经济发展的?
(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阅读、讨论、表述,来培 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 珠江三角洲经济特色的认识)
第二十三页,共25页。
4、课堂小结(3分钟左右):
①总结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②布置课下作业(课程基础训练本节第一课时的习题 );
③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任务(珠江三角洲的工业 化进程如何?当前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进行解 决?)
第二十四页,共25页。
谢谢
第二十五页,共25页。
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第六页,共25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表现以及“一镇 一品”的特色经济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 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 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教师列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来自学 了解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城市化进程 、特点、原因以及表现。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概括等自学能力 ,20分钟左右)
高二地理必修三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 洲为例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生态破坏——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 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对策 ——加强规划与管理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污染治理。
活动
除了上述的城市问题,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 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就 业困难、社会治安问题、贫困问题等。
加速了人口向城 市的集中。
城市人口 比重上升
加速了人的观念和 生活方式的转变。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国内背景 ——对外开放政策 (关键性因素)
地理条件
良好的区位条件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知识拓展 我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
(3) 便于企业间技术和信息的交流;
(4) 便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活动
与1983年相比,到2012 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
有哪些?
1983年
2002年
阅 读 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
广东省南部,南临香港 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优越的 地理位置、廉价劳动力及科技
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大 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 市、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
珠江三角洲概况
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2) 社会经济条件 A. 工农业基础好; B. 水陆交通便利 ; C. 市场广阔 ; D. 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 E. 著名侨乡; F 国家政策优惠。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进程特点及原因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 导,工业企业发展 迅速,分布具有广 泛性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 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 增强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课题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真实性”情境,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他们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创设“多样性”情境,以情境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以多变的交互性去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新颖性”情境,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刺激,让学生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通过创设“有效性”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二、教学分析(一)、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学习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已经初步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学习必修Ⅱ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已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比较切身的体会。
所以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学生体验基础上,深入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掌握解决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1)《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2)《学科指导意见》基本要求:1、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发展要求: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9-湘教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湘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六节,位于章末,教材整体从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方面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与此用时,教材以珠江三角洲为分析案例,分三个副标题从三方面说明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珠江三角洲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重点侧重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难点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措施。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区域发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教材以深圳的发展等为拓展内容,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对区域的认知能力。
虽教材排版罗列清晰,内容详细,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处理,做到用活教材。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构建上,该阶段学生通过必修二的学习,已经了解到关于城市化基本特征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对城市或区域的发展情况具备一定程度的认知。
在综合素养上,通过高一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有所提升,信息提取的敏感度及准确度在进一步强化,通过前几节对区域案例的分析,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对具体区域的分析步骤与方法。
不过,学生虽具备一定基础,但要其辩证地、全面地综合考量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特征的难度稍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引导。
麻阳一中学子整体呈现出对地理学科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浓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升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知识迁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综合素养。
三、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1)依据材料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优势条件。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3)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发展所起的作用。
高二地理《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学案

高二地理《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能说出珠三角地区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现状及其经历的发展阶段,并学会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区位条件。
3、能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知识回顾】1、什么是城市化?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有哪些?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城市化会带来哪些影响?3、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4、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5、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思考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导学】【问题一】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读地图册86页,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区位优势图,描述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位置:范围:广义狭义【问题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广州市。
如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我国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
材料二美国1970到1990年产业结构变动图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二三产业同美国一样,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抓住机遇,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材料三作为我国最大侨乡之一的珠三角,处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与外界联系密切。
区域内部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结合产业转移的知识,阅读材料思考珠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代之后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分析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区位条件。
高中地理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

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状元笔记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小中南部,毗邻港澳,遥望台湾,与东南亚相邻,地理地区优势明显。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条件优越。
珠三角城市化特点: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高达70%;城市化速度快。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不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①抓住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②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的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其中,对外开放政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所以这些问题还得在发展中解决。
只有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注意,解决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不能理解为限制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基础整理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是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三是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综合探究1.过去,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以“基塘”特色闻名于世,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的水果种植、淡水养鱼、蚕桑、蔗糖和商品粮的生产基地。
表2-6-5所示为1978~2004年顺德基地作物结构的变化(单位:万亩)。
表2-6-5年份面积桑蚕甘蔗花卉水果蔬菜橡草其他1978 29.73 7.34 15.96 0.69 0.11 1.12 0 4.15 2004 28.39 1.95 16.01 4.20 1.50 1.19 1.34 2.05 你知道“基塘”农业生产方式的好处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蚕茧产量减少对广东的生丝和丝织业出口创汇产生了什么影响及对策?你认为在什么样的地区可以效仿推广基塘生产模式?探究:(1)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基塘”农业,讨论“基塘”农业生产方式的好处。
“基塘”农业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种特色农业,它将地势低洼多水地改造为塘,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而形成。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学案设计:2.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比较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主要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2.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调整措施【课堂导学】我们在必修二学过城市化,你能说出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吗?【自主学习】什么是工业化?所谓工业化即是指第二产业所制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二产业中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它与城市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是我国城市化的典型地区。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一.珠江三角洲概况【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基本概况珠三角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
靠近港澳和东南亚。
包括9个市42个县(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面积4.2平方公里,其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广东省的23.4%和31.2%,但国内生产总产值占广东省的70%以上。
该区人口占全国6%,而出口占全国1/3 。
这里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利于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
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另外关于珠三角还有以下几个概念:小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共9个地级市,面积约4.2万平方千米,GDP约占全国的10%.大珠三角:广东省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完整版)高考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专题复习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学案48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目标定位]i.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 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重要阶段,归纳岀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并阐释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 •国际背景一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① _________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② ___________ 。
另一方面, 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③______ ,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④_________ 。
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 •良好的区位条件一一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⑤ _________ ,靠近东南亚。
4 •全国最大的⑥______ 之一。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2•城市化⑴途径a.许多?______ 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 ________ 猛增,呈现岀?__________ 交错分布的景观;b.城市的? ______ 迅速扩大。
(2) 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_ 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三、问题与对策1 •问题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⑵? _________ 相对落后。
(3)? ___________ 问题日趋严重。
2 •措施(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业结构调整。
(2)构建?。
(3)加强规划与管理。
【问题思考】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3. 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探究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区位条件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湘教版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分布等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却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 在分组辩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3. 通过课堂上对长三角地区的了解,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教学重点:1. 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结合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师:这首“春天的故事”好听吗?生:……师: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记述了一件事情,让我们的祖国从此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情很简单是一位老人在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位老人是谁呢?(展示邓小平的图)师:他就是我们邓爷爷。
那他又是在哪里画了一个圈有这样的效果呢?(利用多媒体演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画一个圈”)师:就是在我们祖国的南海之滨“珠江三角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进入主题]一、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展示“珠江边美丽夜景”的图片,以美丽的图片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师:这就是美丽而又繁华的珠江边。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介绍)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
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优质课: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

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学案【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2、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课前预习】一、珠江三角洲位置和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 部,珠江下游。
2、范围:包括广州、 、珠海、 、江门、 、 等市的全部和 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三角还包括 。
1、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什么?3、学生阅读材料“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 讨论回答“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它是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课堂练习1、下图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2、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边陲小镇,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都市。
据此回答(1)~(2)题。
(1)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 地理位置B. 政治因素C. 交通因素D. 科技因素(2)我国加入WTO后,成为影响深圳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A. 环境B. 旅游C. 交通D. 科技(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 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 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 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2)该城市是:A. 南京B. 深圳C. 西安D. 沈阳4、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①,②,③。
(2)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3)此过程被称为。
课堂小结一、珠三角的位置和范围二、珠三角发展的区位优势三、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课后作业1、预习(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如何?当前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2、完成同步练习(点击进入)反思:参考答案【疑难聚焦】1、从自然条件(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政策、交通、劳动力、侨乡)等要素方面考虑。
【真实】高二地理《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无答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学习过程】〖自学探究〗1、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2、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3、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有哪四种?一、对外开放的前沿〖合作探究〗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请完成下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发展条件优势条件劣势条件国际背景主导产业2、迅速的工业化带来了迅速的城市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有哪些特征?三、问题与对策请概括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其对策:问题原因对策具体措施【知识体系构建】【读背作业】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条件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的两个发展阶段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及其对策【学习自评】1、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有利优势是()A.国际经济环境B.对外开放政策C.侨乡D.重化工业基地2、下列不是珠江三角洲面临的生态问题是()A.酸雨严重B.水污染严重,“水源性”缺水问题突出C.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D.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3、与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工业化进程问题和对策重心北移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4、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提供契机的因素是()A.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B.良好的区位条件C.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5、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是()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6、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最关键条件是()A.良好的区位条件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是著名的侨乡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课外作业】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8-湘教版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地理必修三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其主要内容在于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原因分析、不同阶段的对比来深化学生对“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本节教材注重学习影响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进程,重点在于对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及促进条件的理解。
本节内容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运用图表和阅读资料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和城市化发展的基本概况,并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和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地区发展模式的对比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差异。
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主要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区位因素。
二、工业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不同阶段主导产业及工业特点探讨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从我国珠三角地区相关的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表述该地区工业化发展的地理条件。
2、通过案例的呈现,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知识的应用及方法的迁移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达、交流、反思自己的探究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2-湘教版

地理必修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届教材注重学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问题。
城市的合理分布和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城市在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本节内容以珠三角为例,通过此案例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和美化环境的良好品质。
我在此基础上把范围缩小到以珠海这座人居环境和谐优美的城市为例,再展开进入到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变化,呈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更能生动形象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富阳中学高一的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必修二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的基础上,需要更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并且也具备合作探究研究更深层次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珠江和珠三角的关系和联系,增强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提高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目前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4、通过对珠三角的学习,注重学生对富阳乡土情怀的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2.珠江三角洲地理工业化如何推动城市化发展三、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及治理措施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效率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组织讨论法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习任务,完成学案【导入】如果到珠三角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些城市?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座你不是很熟悉的城市——珠海,推荐理由:珠海市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保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2013年在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综合排名中全国第一的城市。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3-湘教版

课题:《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一、导语设计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
二、《课标》及《考纲》解读课标: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本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三、目标任务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2. 了解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进程。
四、学法指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知识链接1. 城市化的含义。
2.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六、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 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1)珠江三角洲位置。
(2)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查阅资料,找出泛珠三角的范围)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含义A. 城市化的定义:B.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C.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D. 工业化的定义:E.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二)对学群学,合作交流1. 活动:教材65页活动,读图2-35,2-36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征。
(2)读图2-35,探讨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的特征。
(3)与1983年相比,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新增加的城市有哪些?2. 阅读教材65—65页《崛起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掌握珠江三角洲城市的特点。
3. 活动:阅读教材65页《珠江三角洲“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回答问题。
(1)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有哪些优越性?(2)它是如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4. 阅读教材67页《深圳:从边陲小镇到繁华都市》,填写下表。
(三)拓展延伸,总结提升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七、过关检测1.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群发展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气候温暖湿润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图2-39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
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精选文档

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鉴于大家对查字典地理网十分关注,小编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供大家参考!本文题目:高二地理教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述(1)位置:广东省①________部,珠江下游。
(2)范围:②________、深圳、珠海、③________、江门、东莞、④________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3)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⑤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⑥________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的分布具有⑦________性,形成⑧______________相融合、⑨____________________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基本形成了⑩______________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1)夯实基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___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1989年,形成以____________为主的经济特色。
(2)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结构得到____________;工业技术水平明显______;工业增长速度保持______水平。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加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毗邻________、________众多和____________的优势,发展________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 1.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发展特点。
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珠江三角洲概述(1)位置:广东省①________部,珠江下游。
(2)范围:②________、深圳、珠海、③________、江门、东莞、④________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3)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⑤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化以发展⑥________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工业企业的分布具有⑦________性,形成⑧______________相融合、⑨____________________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基本形成了⑩______________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区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1)夯实基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⑪________________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1989年,形成以⑫____________为主的经济特色。
(2)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工业结构得到⑬____________;工业技术水平明显⑭______;工业增长速度保持⑮______水平。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加速了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借毗邻⑰________、⑱________众多和⑲____________的优势,发展⑳________经济。
(2)加速了○21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3)加速了○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23____________方式。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1.问题:○24________________;城镇和工业○25____________;○26____________严重;产业结构○27________________等。
2.妥善解决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28______________道路,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探究点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探究材料】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力是什么?4.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区域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规律总结】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如下表所示: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国内对外开放政策先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背景机地理条件良好区位内因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港澳同胞、海外华侨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考例探究1】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探究点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探究材料】《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的部分内容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到2012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左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左右,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到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完全达标。
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 000千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 100千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 7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8 000万人次;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 200千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7 2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
1.三段内容分别是针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哪种问题?2.为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规律总结】城市问题产生原因解决措施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城镇密集,人口增多,城市不断扩大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建设项目多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珠江水质恶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提高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酸雨现象严重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增多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回收率【考例探究2】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
城市人口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
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3)从地理角度看,同长三角相比,珠三角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巧学速记】我国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 城市化 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反思小结】 重要知识点 关键点总结 我的反思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及其发展特点是应该掌握的重点内容。
经常出考题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是难点,应理解该地区城市化水平之所以迅速提高与当地的工业化推动作用是分不开的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涉及长江三角洲等地区,最容易出考题参考答案课前准备区①中南 ②广州 ③佛山 ④中山 ⑤澳门 ⑥小城镇 ⑦广泛 ⑧城市和乡村 ⑨农业与非农业产业 ⑩城乡一体化 ⑪劳动密集 ⑫加工制造业⑬优化调整 ⑭提高 ⑮较高 ⑯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⑰港澳 ⑱华侨 ⑲开放政策 ⑳外向型 ○21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22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23传统生活 ○24大量占用耕地 ○25过度密集 ○26环境污染 ○27层次偏低 ○28可持续发展 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图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这里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水网密布,降水丰沛;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
2.毗连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
4.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则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考例探究1 C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A 项和B 项是有利的地理条件,D 项是特定的国际背景。
]探究点二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整治措施时,可借助下列关联图思考:第1题,资料①中“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说明其针对的是“大量耕地被占用”这一问题;资料②中的数据主要针对水污染治理,说明其针对的是“环境污染严重”这一问题;资料③中的交通线路建设规划,针对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一问题。
第2题,归纳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可按照对症下药的思路进行。
如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
考例探究2 (1)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
(2)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能源紧张。
(3珠三角的国内经济腹地不如长三角大,科技力量和人才队伍、经济基础不如长三角好。
(4)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工程。
解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使珠三角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其次,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是全国著名的侨乡,地缘优势明显。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扩大和深入,其政策优势、地缘优势在被弱化。
(2)两个经济区的发展,本身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
如:耕地减少、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等。
(3)随着“长三角”的崛起,“珠三角”地位已呈劣势。
主要由于地形因素(南岭阻隔)使“珠三角”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如: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等都处于劣势。
(4)国家采取了建核电站、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