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首要做的任务是教学观念的改革,改变教师为中心或者学生为中心的片面关系;其次才是改革教学内容,既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最后是教学手段的改革,满足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
标签:新课程;物理教学;观念;内容;方法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是随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面世和进入实验区,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物理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地改变了物理教学的目标、性质和模式,从单纯为了学习知识理论、学习操作技能,转变为以全面地培养科学素质为目标的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的学科教学目标,强调教学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与能力,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物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动手和思考,淡化教师的教学包办和时间垄断。
物理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来提高其的实践能力,以及就建立多元的、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师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等方
面进行了探讨。
本文在新课程背景理念下,对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思考。
一、针对教学观念的改革设想
传统物理教学观念中,一直存在这两种误区:要么是一味以教师为主导,认为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人,是总导演,是总工程师。
由于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仅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忽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如讲细讲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学表演,往往就被认为是一节好课;如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又如学生几乎没有可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或自行规划、安排学习进程,教学要求强求千篇一律,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得不到承认。
第二个误区:以学生为中心。
这个改革,理论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人,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课堂的主体。
这样的课堂,意味着教师退出主体角色,让学生主导着课堂的进行。
然而,这个提法无非是看上去很美,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的主张是: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但是都是不完整的主体,师生双方都是课堂的主体,都是不完整的主体,相互依存,相互学习和探究。
没有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的教授和探讨就不能实现,同时,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有了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和思考。
因此,师生双方都是在相互依存中相互具有了存在意义。
二、针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思考
人类的教育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如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强调对伦理道德的探讨和对世界万物解释。
第二个阶段传递的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在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把握,人的提升與对知识的把握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第三阶段,也就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知识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知识是死的,知识是丰富的,是随手可取的。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获取知识和区分信息的能力。
因此,在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的讲授和教学实验的实践应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
在传统物理教学实践中,重视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不重探索,如将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中一味填鸭灌输、包办代替;同时,传统中学物理教学重视继承而不重视创新;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重视考试成绩而不重视全面发展。
这一切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体性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也必将影响到社会发展。
因此,需要我们重视学生的能力,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区分各种知识并为自己的能力提高服务、如何具有现代社会的学生所有具有的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具有合作意识而又有自己的独特性的能力等成为我们教师要思考并身体力行进行改革的问题。
三、针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人的生存方式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靠体力劳动生存,在这个时期,教育的上的意义是依靠经验的传授和体力的大小来完成。
第二个阶段依靠一定的技术生存,这个时期突出一个人是否拥有某种技能,从而获得生存所需。
第三个阶段的生存方式是能力的获取。
通过对某些知识的把握,从而获取生存的能力。
正如前面所讲,如今的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能力。
因此,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的目的,而选择教学方法就必须紧紧围绕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这个任务上来。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无非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参与。
但是在今天,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已经是很容易的事情,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就应该多样化,比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演示,让学生自己参与制作多媒体的展示内容,而对于知识和理论的获取,学生可以通过上网等多种方式获取。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在课后积极主动地学习的能力,从而发展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既是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战略思想,又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未来社会中,教育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必须走改革发展的道路,中学物理教学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刘建军.人的本质和”不完整主体”理论及其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孙淑清.以现代教学论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物理通报,2002,(1).
[3]王晓进.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于文涛,男,大学本科学历,中教二级,现系高中物理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李莹,女,大学本科学历,中教二级,现系高中物理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