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张治中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名将张治中简介
抗⽇名将张治中简介
张治中(1890年10⽉27⽇——1969年4⽉6⽇),原名本尧,字⽂⽩,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黄埔系⾻⼲将领,中国国民⾰命军陆军⼆级上将,爱国主义⼈⼠。
1932年“⼀.⼆⼋”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军;1937年11⽉,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事件⽽被⾰职。
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的认可和重⽤;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
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
有张治中故居留作纪念。
抗⽇名将张治中的成就和贡献
政治
1920xx年在第⼀次国共合作期间,张治中坚决拥护孙中⼭先⽣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三⼤政策,对国内局势的稳定起到了推动性的作⽤。
1939年主政湖南省,提出“廉、正、勇、勤”作为湖南省训,同时以严正不苟的精神惩治贪污,整个社会⾯貌焕然⼀新;坚决贯彻联共抗⽇的⽅针,使湖南成为抗⽇根据地之⼀。
1938年抗⽇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作为国民党代表多次与共产党展开谈判,保障了国共统⼀抗⽇战线的稳定性。
1946年张治中多次周旋,营救新疆地区被捕共产党员131⼈,其中有⼩孩23⼈,为新疆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5年重庆谈判与1949年北平谈判中代表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进⾏和平谈判,1949年9⽉,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包尔汉主席,促成新疆和平解放,为和平做出了巨⼤贡献。
新中国成⽴后张治中对国家的⼤政⽅针,重要⽅略都深思熟虑,提出许多⾃⼰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央领导决策参考。
军事
1925-1920xx年期间先后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第⼀和第⼆次东征作战,巩固了中华民国的稳定。
1930年5⽉编成中央教导第⼆师,率部参与中原⼤战之陇海战役,此次战役使得各地军阀损失惨重,为红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1937年“⼋·⼀三”淞沪抗战中张治中作为战前准备⼯作的组织者和战役的指挥官,苦战三个⽉,共歼灭⽇军6万余⼈,粉碎了⽇军“速战速决”的梦想。
1945年通过谈判和解的⽅式处理新疆阿尔泰地区发⽣的“伊宁事变”,避免了新疆地区的战乱。
抗⽇名将张治中的轶事典故
忠于爱情
1920xx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贫寒⼈家的张治中,洪希厚⼀⽣对丈夫的⼯作从不乱发表意见,但有有⼀次,洪希厚提出了⾃⼰的要求。
当时张治中准备赴淞沪抗⽇战场,他的四弟张⽂⼼也将前往。
张⽂⼼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两⼈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留在你⾝边,好吗?”对于妻⼦的这⼀请求,张治中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
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名军⼈,⽂⼼也应当如此。
”其他时候,只要不打仗,洪希厚和张治中总是在⼀起,他们相互陪伴直到终⽼。
直⾔进谏
在国民党任职期间总共四次直⾔进谏蒋介⽯。
第⼀次上万⾔书是“皖南事变”爆发后的1941年3⽉2⽇。
张治中向蒋介⽯痛陈对国共问题处理的失策,“⽗亲认为这是招致两党破裂的开始,关系甚⼤。
”张治中在万⾔书中建议:“为保持抗战之有利形势,应派定⼈员与共党会谈,以让步求得解决”,“若犹是听其拖延,其结果将对我⽆利⽽有害。
”对此,张治中之⼦张⼀纯说:“可惜,蒋介⽯并没有接受⽗亲的建议。
”
第⼆次是1945年11⽉,国民党当局正在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张治中再写万⾔书,托⼈带给蒋介⽯,⼒⾔对国共问题采取政治⽅式解决是独⼀⽆⼆的途径,反对重起内战。
他在万⾔书中说:“我国经⼋年之长期抗战……民穷财尽,⽆⽇不在⽔深⽕热之中。
……倘战争再度爆发,必益增⼈民之痛苦,违反⼈民之愿望。
”
第三次是在1948年5⽉5⽇,此前的5⽉1⽇蒋介⽯和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副总统。
张治中给蒋介⽯写了⼀封长信,在信中指出⼤局已经到了最严重的阶段,提出补正之道是:执⾏亲苏政策、和共政策、农民政策、改⾰⼟地制度。
蒋介⽯对这封信很重视。
5⽉12⽇,张治中就收到了蒋介⽯的回电。
蒋在电⽂中说:“来函与意见书今始详阅,应再加研究后另⾏电告。
”但是,此后再⽆下⽂。
第四次是在1949年。
张⼀纯说:“1949年参与北平和平谈判时,⽗亲还给蒋介⽯写过长篇改⾰建议。
”此前,张治中在溪⼝劝蒋出国未成,在北平更是感到蒋介⽯留在国内是对和平的最⼤障碍,所以在万⾔书⾥痛陈利害。
张治中后来回忆起这最后⼀封万⾔书时说:“不知蒋介⽯看后反应如何,但事实已经说明他是不会接受的。
”
坚持正义
⽂化⼤⾰命开始后,张治中的家也受到了冲击。
在张治中家最艰难的时候,周恩来出⾯保护了他们⼀家。
周恩来把张治中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改名叫林友⽂,不让家属去也不让通电话。
张治中从此变得很沉默,也不说话,但是他的健康却被这种郁闷的情绪所吞噬。
在⽣命的最后三年,张治中每天晚上问⼉⼦张⼀纯⽂⾰的情况。
听说彭德怀被打倒,张治中写信给⽑泽东,听说刘少奇被打倒,张治中也写信给⽑泽东。
彭德怀被打倒后张治中写了1万多字的信为彭德怀讲话。
他在信⾥讲:“彭德怀的⽣活⾮常简朴,对⾃⼰⾮常的严,洗脸⽔都不倒掉,留着接着洗脚。
彭德怀⾮常艰苦朴素,他绝对不会反对您⽼⼈家。
”然⽽,张治中写的这两封信都被周压了下来。
周恩来安慰张治中说:“你写的信主席收到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我来办。
”
除了写信,张治中还曾经⾯谏⽑泽东。
“⼗⼤元帅要是都没了,主席⾝边怎么办?”张治中曾在⼀次与⽑泽东的会⾯时说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
张治中被⼉⼦张⼀纯推着坐在轮椅上见到⽑主席。
张治中见到⽑泽东说:“⽑主席啊,您⽼⼈家⾛得太快了,我跟不上……我党内的好多⽼朋友,那些元帅都被打倒了,您⽼⼈家怎么办呐?”这时,原本是坐着的⽑泽东站了起来
说:“⽂⽩兄啊,你放⼼吧,我们可以甄别嘛。
”张治中并没有说话,显得很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