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第二高中2022年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第二高中2022年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某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11H16,经分析,分子式中除含苯环外(不含其它环状结构),还含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CH-”,它的可能结构式有()
A.6种
B.5种
C.4种
D.3种。

参考答案:
C

2. 下列微粒半径的比较中,正确的

A.Na+ > Na B.Cl-> Cl C.Ca 2+ > Cl - D.Mg >Na
参考答案:
B
3. 区别AgNO3、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最好的试剂是
A.稀盐酸 B.稀硫酸 C.CaCl2溶液 D.稀硝酸
参考答案:
A

4. 某同学按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初期,石墨电极上有H2产生
B.整个电解过程中,H+的浓度不断增大
C.电解一定时间后,石墨电极上有铜析出
D.电解初期,总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H2↑
参考答案:
B

5.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υ正(N2)=υ逆(NH3) B.3υ正(N2)=υ正(H2)
C.2υ正(H2)=3υ逆(NH3) D.υ正(N2)=3υ逆(H2)
参考答案:
C

6. 对下列物质:①镁②石墨③熔融氯化钠④盐酸⑤稀硫酸⑥氨水⑦白磷⑧硫酸
钡⑨冰醋酸⑩二氧化碳,分类正确的是()
A.Ⅰ包含的物质有③④⑤⑧
B.Ⅱ中包含的物质是③
C.Ⅲ中包含的物质是①②③⑤⑥⑧
D.Ⅳ中包含的物质是⑥⑨⑩
参考答案:
B
7. 能够用键能解释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参考答案:
A

8.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B.一氯甲烷的电子式C.乙酸乙酯的实验式C4H8O2 D.溴乙烷的比例模型
参考答案:
D

9. 右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A.氢化物的稳定性:Y<M
B.离子半径:M—>Z2—
C.ZM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M的强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CuSO4溶液能使鸡蛋清盐析而沉淀
C.乙酸、乙醇和乙酸乙酯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浓HNO3不能与苯发生取代反应
参考答案:
C
11. 下列实验的失败原因可能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造成的是
①将乙醇和乙酸、稀硫酸共热制乙酸乙酯
②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40℃制乙烯
③验证RX是氯代烷,把RX与烧碱水溶液混合加热后,将溶液冷却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褐色沉淀
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未出现红色沉淀
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未析出银镜A.①③④⑤ B.③④⑤ C.③⑤ D.全部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①制取乙酸乙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而不是稀硫酸作催化剂,不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故不选;②实验室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到170℃制乙烯,在140℃得到乙醚,不是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故不选;③卤代烃中卤元素检验时,应该先加稀硝酸后加硝酸银溶液,否则硝酸银和NaOH
反应
而得不到AgCl沉淀,所以是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故选;④做醛的还原性实验时,当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应该加热才能发生氧化反应,否则不发生反应,所以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故选;⑤检验淀粉已经水解的葡萄糖时,应该先加NaOH后加银氨溶液,否则银氨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而干扰实验,所以缺少必要的实验步骤,故选;故选B。

12. 用惰性电极电解V L ASO4的水溶液,当阴极上有m g 金属析出(阴极上无气体产生)时,阳极上产
生x L气体(标准状况),同时溶液的pH由原来的6.5变为2.0(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则A 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式为:
①②③④
A.③④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参考答案:
A

13. 中国科学家在南海成功开采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

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4·nH2O)。

其形成过程是: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缺氧环境中,厌氧型细菌把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与高压下形成了类似冰的透明晶体,这就是“可燃冰”。

这种“可燃冰”的晶体类型是()
A. 离子晶体
B. 分子晶体
C. 原子晶体
D. 金属晶体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的结晶水合物(CH4?nH2O),属于分子晶体;故选:B。

14. 对于反应:2Cu2O+ Cu2S=6Cu+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和CO2的分子构型相似为直线型
B、该反应中氧化剂仅为
Cu2O
C、有22.4LSO2生成必定转移6mole-
D、金属铜为唯一的还原
产物
参考答案:D
15.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在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制氯气。

(1)请为该实验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填A或B)。

(2)当集气瓶中收集满氯气时,可以观察到气体呈色。

尾气通常
用吸收。

参考答案:
(1) B 。

(2)黄绿色。

氢氧化钠溶液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7分)将4 mol SO2与2 molO2放人4 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
测得平衡时混合物总的物质的量为5 mol,求:
(1)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2)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3)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参考答案:
(1)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C(SO2)=0.5 mol·L-1(1分)
C(O2)=0.25 mol·L-1 (1分) C(SO3)= 0.5 mol·L-1 (1分)
(2)K=4 (2分)
(3)平衡时的转化率为:(2/4)×100%=50% (2分)
18.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用符号Ksp表示。

即:AmBn(s)mA n+(aq)+nB m-(aq)[A n+]m·[B m-]n=Ksp
已知:某温度时,Ksp(AgCl)=[Ag+][Cl-] =1.8×10-10
Ksp(Ag2CrO4)=[Ag+]2[CrO2- 4] =1.1×10-12
1.81/2=1.3 2751/3=6.5
试求:
(1)此温度下AgCl饱和溶液和Ag2CrO4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2)此温度下,在0.010mo1·L-1的AgNO3溶液中,AgCl与Ag2CrO4分别能达到的最大物质的量浓度,并比较两者的大小。

参考答案:
25、解①AgCl(s)Ag+(aq)+Cl-(aq)
(1分)
Ag2CrO4(s) 2Ag+(aq)+CrO42-(aq)
2x x
(2x)2·x=Ksp
(1分)
∴c(AgCl)<c(Ag2CrO4) (1分)
②在0.010 mol·L-1 AgNO3溶液中,c(Ag+)=0.010 mol·L-1
AgCl(s) Ag+(aq) + Cl-(aq)溶解平衡时: 0.010+x x
(0.010+x)·x=1.8×10-10∵x很小,∴0.010+x ≈0.010
x=1.8×10-8(mol·L-1)
c(AgCl)= 1.8×10-8(mol·L-1) (1分)
Ag2CrO4(s) 2Ag+
(aq) + CrO2-4(aq)
溶解平衡时: 0.010+
x x
(0.010+2x)2·x=1.1×10-12
∵x很小,∴0.010+2x≈0.010
x=1.1×10-8(mol·L-1)
∴c(Ag2CrO4)=1.1×10-8 (mol·L-1) (1分)
∴c(AgCl)>c(Ag2CrO4) (1分)

19. (10分)(1)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现对反应体系内的X、Y、Z、Q四种物质进行测定,测得如下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表中“待测数据”的数值是 g,此密闭容器反应类型属
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X是水,Y是二氧化氮,Q为氧气,且反应式的计量系数比n(X)︰n(Y)︰n(Z)︰n(Q)=2︰4︰4︰1,写出化学反应方程
式:。

③反应结束后,若假设能将反应体系内的Y物质全部取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其体积小于
11.2L,其原因
是。

(2)在10.0℃和2×105Pa的条件下,aA(g)dD(g)+eE(g)建立平衡后,再增加体系的压强(温度维持不变),下表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时物质D的浓度:
据表中数据,可见压强从2×105 Pa增至5×105 Pa,平衡向方向移动(填“正”或“逆”),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
是:。

参考答案:
(1)①23(2分),分解(
1分)
②4H NO3=4NO2↑+O2↑+2H2O(2分)
③因为2NO2N2O4存在的平衡,有部分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使体积变小(2分)。

(2)逆(1分)压强增加到原来的2.5倍,而气体D的浓度只增加到原来的2.35倍,所以在加压过程中化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