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阳头升中学2018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临汾市阳头升中学2018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
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等物质的量的Na和Al两种金属混合后加入足量的水中,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金属 Al无剩余 B.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Na+) =
c(AlO2-)
C.所得溶液呈碱性 D.Na的物质的量是0.6 mol
参考答案:
B
略
2. 实验室配制1mol·L-1盐酸250mL,下列不需用的仪器是()
A.250 mL容量瓶 B.托盘天平 C.胶头滴管 D.烧杯
参考答案:
B
略
3. 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热NH4 Cl晶体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检验NH3的生成
B.制备Fe(OH)2胶体时,应往沸水中逐滴加1mol·L-1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为止
C.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D.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 85克NaCl
参考答案:
B
略
4. 下列涉及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评价合理的是()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Cl2:
3+
C
略
5. 将S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一定不会生成沉淀的是:A.饱和石灰水 B.BaCl2溶液
C.漂白粉溶液 D.Ba(NO3)2溶液
参考答案:
B
略
6. 某温度下,碳和H2O(g)在密闭容器里发生下列反应:①C(s)+H2O(g)CO(g)+H2(g),②CO(g)+H2O(g)CO2(g)+H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2)
=1.9mol?L﹣1、c(CO)=0.1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O在平衡时转化率为10%
B.平衡浓度c(CO2)=c(H2)
C.其他条件不变时,缩小体积,反应②平衡不移动
D.平衡时增大碳的质量,反应①中热量值不变
参考答案:
CD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的浓度为amol/L,则生成的CO为amol/L,令CO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浓度为bmol/L,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为bmol/L,消耗的CO浓度为
bmol/L,平衡时氢气的浓度为1.9mol/L,则amol/L+bmol/L=1.9mol/L,平衡时CO的浓度为0.1mol/L,则amol/L﹣bmol/L=0.1mol/L,联立解得a=1,b=0.9,据此判断各选项.解答:解:A.碳与水反应生成的CO浓度为1mol/L,剩余0.1mol/L,则转化率为
×100%=90%,故A错误;
B.平衡时,平衡时CO2的浓度等于CO消耗的浓度,即c(CO2)=1mol/L﹣
0.1mol/L=0.9mol/L,c(H2)=1.9mol?L﹣1,二者不等,故B错误;
C.缩小体积,压强增大,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同,化学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D.C为纯固体,增大C的质量,平衡不移动,即反应①中热量值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计算,难度不大,应学会化学平衡的计算方式.
7. 向分别含有1mol的Na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足量的CO2,得到的沉淀和通入CO2的关系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A
略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还原性:Na>K
B 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C 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比为1:2
D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跟足量盐酸反应,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比为1:2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C D
参考答案:
B
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但浓硝酸又能腐蚀橡胶,故试剂瓶必须用玻璃塞,A选项错误。
乙酸乙酯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乙酸乙酯与水分层后,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是符合实验要求的,B选项正确。
量筒只是一个粗量的量具,其精确度不高,10 mL量筒仅能精确到0.1 mL,且在量取转移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部分的损失无法弥补,如果要精确量取溶液,一般应选用滴定管或移液管,故C选项错误。
实验室制备乙烯,须严格控制温度为170 ℃,因此温度计必须选用0~
200 ℃量程的,D选项错误。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CaCO3粉末后,溶液的pH减小
B.SO2、CH-2 CH---2都能使溴水褪色,但原理不同
C.NaHCO3、CH3COONH4都能分别和盐酸、烧碱溶液反应
D.FeSO4溶液、Na2SO3溶液在空气中都易因氧化而变质
参考答案:
略
5.室温下,将一元酸HA的溶液和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变化),实验数据如下
表:
A.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c(H+)
B.实验①反应后的溶液中:c(OH-)=c(K+)-c(A-)= mol·L—1
C.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A-)+c(HA)>0.1mol·L-1
D. 实验②反应后的溶液中:c(K+)=c(A-)>c(OH-) =c(H+)
参考答案:
B
12. 关于下列三种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B.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均为7 种
C.可以用金属钠和银氨溶液进行鉴别
D.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酯化反应、氧化反应
参考答案:
C
13. 居室装修用石材的放射性常用作为标准,居里夫人(Marie Curie)因对Ra 元素的研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原子中含有138个中子
B.Ra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ⅡA族
C.RaCl2的熔点比CaCl2高
D.Ra(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参考答案:
A
略
14. 有关X气体的收集及其尾气处理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合理的是( )
参考答案:
A
略
15. 已知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元素的最高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Z的核电荷数是Y 的2倍,W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Z>W>R
B.对应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W
C.W与X、W与Z形成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弱酸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Cl-、I-、NO3-、CO32-、SO42-、Fe3+、NH4+、Al3+、K+、Mg2+中的两种或多种,为了检验其中的离子组成,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可推知___不存在。
(2)在(I)的滤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和CCl4液体,振荡后发现下层液体呈紫红色,可推
知_________存在。
(3)另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可推
知__________存在;并有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逐渐增多,后又有部分溶解,沉淀溶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根据以上事实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还不能确定的阳离子
是___________,检验该阳离子的实验名称为____。
参考答案:
(1) CO32- (2)I-、NO3- (3)NH4+ Al(OH)3+OH-=== AlO2-+2H2O
(4)I-、NO3-、SO42-、NH4+、Al3+、Mg2+K+焰色反应
【详解】(1)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现象,则说明沉淀不溶解,不含有碳酸钡,可推知CO32-不存在;
(2)在(I)的滤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和CCl4液体,振荡后发现下层液体呈紫红色,则在酸性条件下有碘单质生成,原溶液中含有碘离子,因碘离子与铁离子不能共存,则不含有铁离子,应该含有在酸性条件下才体现强氧化性的硝酸根离子,故可推知I-、NO3-存在;(3)另取少量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浓NaOH溶液,闻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该气体为氨气,可推知NH4+存在;并有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沉淀逐渐增多,后又有部分溶解,可知沉淀为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溶解时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铝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 AlO2-+2H2O;
(4)根据以上事实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I-、NO3-、SO42-、NH4+、Al3+、Mg2+,还不能确定的阳离子是K+,检验该阳离子的实验名称为焰色反应。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6分)已知反应①: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2)过量的化合物Ⅰ与HOOCCH2CH2COOH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条件)。
(3)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
--化合物Ⅲ可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化合物Ⅰ在一定条件下氧化生成化合物Ⅳ(分子式为C9H10O),化合物Ⅳ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能发生银镜反应,Ⅴ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三组峰,峰面积之比为为2:2:1,Ⅴ的结构简式为
参考答案:
(1)C9H12O(2分)取代反应(2分)
(2)(3分)
(3)CH3CH2CH2Br (2分)
(2分)
(4)(2分)(5)(3
分)
18. (12分)(1)实验室中所用的氧化钢(CuO)是黑色粉末。
在使用电烙铁时,其头部是一铜制的烙铁头,长期使用,表面被氧化,但脱落下来的氧化膜却是红色的,试说明原因。
(2)法医鉴定砷中毒(通常为砒霜)的方法是用锌、盐酸和试样混在一起,将生成的气体导入热玻璃管,如果试样中有砷化物存在,则在玻璃管的壁上出现亮黑色的“砷镜”。
试写出有关的反应式。
(3)把C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立即会产生浑浊,但把S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却不容易看那浑浊,而CaCO3和CaSO3都是难溶的电解质,试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1)答因为Cu2O比CuO稳定;在加热条件下总是生成红色的Cu2O
(2)As2O3+6Zn+12HCl=2AsH3+6ZnCl2+3H2O
2AsH32As+3H2↑
(3)因为SO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O2大得多,而且H2SO4的酸性比H2CO3强得多,所以通SO2于澄清的石灰水中极易过量,过量后生成Ca(HSO4)2而溶解。
略
19. (16分)水是生命之源。
饮用水消毒作为控制水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液氯消毒是最早的饮用水消毒方法。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氯气能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
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地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氯气溶于水能杀菌消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ClO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方法二:C6H12O6+24NaClO3+12H2SO4=24ClO2↑+6CO2↑+18H2O+12Na2SO4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3)用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为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ClO2-的含量应不超过0.2 mg·L-1。
饮用水中ClO2、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
ClO2被I-还原为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当pH≤2.0时,ClO2-也能被I-完全还原成Cl-。
反应生成的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请写出pH≤2.0时,ClO2-与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配制Na2S2O3标准溶液时,使用的仪器除天平、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简外,还需要下图中的_____(填字母代号)。
③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V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2:调节水样的pH为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少量淀粉溶液,用 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1mL。
步骤5:调节溶液的pH≤2.0。
步骤6;再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
④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根据上述分析数据,测得该引用水样中的ClO2-的浓度为mg·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4)判断下列操作对ClO2-的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 若在配制标准溶液过程中,烧杯中的Na2S2O3溶液有少量溅出,使测定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使测定结果_________。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