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学习活动】
活动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

两弹一星: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重视和平利用核能,先后建成_______核电站和_______核电站,
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③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____________成功。

④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____________试验成功。

⑤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的发
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_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________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
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宇航员________升上了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农业:1973年,____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4.生物技术:1965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活动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活动三:.为什么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活动四: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与成就.(阅读书本内容,归纳下列不同时期的教育发展状况.)
1.人民教育的奠基:
2.动乱中的教育:阅读书本101页,了解文革中教育被破坏的表现与影响。

3.教育的复兴:阅读书本101-102页,归纳文革结束后教育复兴的背景、措施
(1)“文革”结束后
①教育战线全面____________,整顿教学秩序。

②恢复中断十年的____________。

③组织编写________,倡导尊师重教.
(2)改革开放之初
①提出教育应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实行
“____________"发展战略。

(3)20世纪80年代
①方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成就
a.初等教育:大力普及____________教育,制定了
《____________》。

b.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____并举。

c.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新兴____________专业,建立了________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________。

(4)20世纪90年代
①高等教育:实施“________”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②教育投资:实行____________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③社会办学:启动“____________”,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④西部教育: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________建设,并在西部近
200个县建立__________中心.国家还增加少数民族
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
展。

【达标检测】
1.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

”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
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3.2012年2月26日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朱光亚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在朱光亚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成功,仅用了两年时间.科学家们的贡献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使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
4.我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成功,并于11月3日和13日两次实现了与“神舟8号”飞船的成功对接.这说明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
5.2008年,在湖南车展购车时袁隆平院士比车展上的明星雷克萨斯和众多的车模还要夺目。

民众对此事的评论打破了往常的“仇富”定律,有人表态:“袁老无论买什么,我们都不眼红。

"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A.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B.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C.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D.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6.人们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①在中国推行了“863计划"与“星火计划”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④培育和推广了杂交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法国航天问题专家、《中国太空人》一书作者菲利普·古尔说:“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标志性的事件
A.“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B.“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
C.“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D.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
8.我国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⑤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①③⑤
9.“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③“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

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成功
A.爆炸原子弹B.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试爆了氢弹D.建成了核电站
11.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张一凡,1966 年就读于无锡第二高三,1969 年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下乡,1978 年3 月考进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80
年代公派前往美国深造,获得博士学位,90 年代回国,创办了一家网络视频网站……”这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①60 年代《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保障他完成了9 年制义务教育
②70 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为他考上大学提供了可能
③70 年代末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对他获得博士学位至关重要
④90 年代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为他创业提供了舞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教文化领域进行大力整顿。

其主要举措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恢复高考③于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④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的主要教育措施不包括() A.接管各级各类学校B.收回教育事业的自主权
C.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广大工农开门
D.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5.下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

以下对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百分比
20世纪80年代初23。

5%
1990年15。

88%
1997年12.21%
A.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16.安徽金寨县女孩苏明娟有幸登上“希望工程宣传画”(下图)这幅宣传画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17.“文革”期间,由于“四人帮”鼓吹读书无用,国家至少要少培养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
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我们从中可以得出的经验教训有( )
①教育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②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③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④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为( )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
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③完善了教育立法
④形成了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
⑤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A.③④⑤ B.②③ C.②③⑤D.①④
19.下列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初的改造、调整基本参照苏联模式
B.“教育大革命"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
C.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持续稳步发展
D.改革开放后逐步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
20.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②颁布《义务教育法》
③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参考答案
活动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国际: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国内①政治: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为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发展高新科技,(目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②经济:百废待兴,经济、技术力量薄弱
活动三:.为什么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
隆平?
邓小平在全国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活动四: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①增强了我国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②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解决了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且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活动六:探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1)振兴教育,势在必行。

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

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2)当今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关
系着整个国家的存亡,所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1.【解析】注意关键词“1964年”。

中国建成大亚湾核电站以及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排除B。

C。

D三项。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改变.
【答案】A
2.【解析】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明确本题立意的考点是“两弹一星”战略,然后从题干表述中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战略决策的背景,即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

【答案】C
3.【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实意义。

中国在核武器研究领域内的迅猛发展,是在美苏垄断核武器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核武器的迅猛发展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了我国的国防安全。

【答案】B
4.【解析】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
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答案】A
5.【解析】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选育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他对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C
6.【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农民",以此联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杂交水稻,二者分别与邓小平和袁隆平有关.
【答案】C
7.【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答案】C
8.【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答案】C
9.【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答案】C
10.B
11.【解析】“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答案】D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在20 世纪80 年代,①错误,其余正确,选C.
【答案】C
13.【解析】④不属于科教文化领域的措施,故排除。

①②③正是当时科教文化领域实行的举措。

【答案】A
14.【解析】建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教育转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育。

D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答案】D
15.【解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有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减少了我国的文盲、半文盲数量,D项正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60
年代,高考制度恢复是在1977年,A.B.C三项均可排除.
【答案】D
16.【解析】“希望工程"通过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帮助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主要目的是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答案】B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可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都正确。

【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C
20.【解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故①正确;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95年,故②正确;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时间是1965年,不符合题干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故③错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间是1995年,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