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诈骗电话打进报社被识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民与法治201
3·2
“你好!这里是医保局,你的医保卡有异常使用情况,本局将在今天下午强制停卡,如有疑问向人工咨询请按9。
”1月17日,本报几十部办公电话响个不停,
连续接到这样的电话,内容一模一样。
经查证,这是电话诈骗的又一手法,本市医保中心根本没有这样的电话。
近一个小时办公室电话此起彼伏
“你好!这里是医保局,你的医保卡有异常使用情况,本局将在今天下午强制停卡,如有疑问向人工咨询请按9。
”1月17日中午1点刚过,郭女士便接到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
出于好奇,她按下数字9,一名女接线员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按照接线员提示,郭女士说医保卡有异常,随后电话那边要求提供姓名,郭女士随口说“张一”,没想到接线员查询后,居然说这个名字对应的医保卡出了问题。
“就我一个叫张一的吗?”面对接线员拙劣的诈骗手段,郭女士问道。
“我再帮您查询下……”这个不自信的接线员查询后补充说,“不是的,有两个。
”郭女士在电话一端忍不住笑出声来,对方急忙挂断了电话。
“她连身份证号都不要求我提供,怎么可能知道我的医保卡出现问题。
”
此后,本报办公室电话此起彼伏,每个座机都接到了类似电话。
在近一个小时内,所有办公室的电话都响起过。
本报另一位员工拨通了人工服务电话:“我问对方在哪儿办公,她居然理直气壮地说在和平区建设路18号。
”虽说骗子所谓的办公地点在本市,但人工服务的接线员无一例外操着南方口音,吐字都不清楚,却说自己就是天津人,
让人啼笑皆非。
千万别转账有疑问咨询医保中心
近日,接到此类电话的市民不在少数,骗子大多选择中午或下午拨打电话,若是中老年人恰巧接到,上当的可能性很大。
据了解,借医保卡来诈骗,骗子刚开始会说用户的医保卡出了问题或是账户不安全、被锁等,需要用户将账户上的所有钱款转入“安全账户”。
如果市民听从了他们的指令,医保卡里的钱就进了骗子腰包。
有很多接到电话的市民,纷纷向医保中心咨询,医保中心表示根本没有此类电话。
针对上述情况,医保中心提醒广大参保市民,如果接到此类电话,应立即挂断并报警。
若参保人员对医保卡使用有疑惑,可到就近的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刷卡验证,
或者到市医保中心来检验。
(摘自2013.01.18
《城市快报》)
法医保诈骗电话打进报社被识破
黄萱
高铭暄:
一部刑法典38稿25年
(一)韩寒
高铭暄坚持认为刑法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罪名不能类推,只能由法律条文明确规定。
这一原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
子,最终被1997年修订的《刑法》所采纳,成为当代中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简介
高铭暄,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当代著名刑法学家。
1928年5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鲜迭村。
1947年高中毕业,被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时录取,就读于浙江大学法律系,后辗转至北京大学法律系。
两年后,完成大学本科学业。
1951年8月,升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研究生班,
师从苏联法学家贝斯特洛娃、达马亨、尼古拉耶夫和柯尔金,毕业后留人大法律系任教。
1954年10月,参加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法律室组建的刑法典起草班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第一部刑法典。
此后,参与20多个单行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的草创。
1982年5月,与马克昌合作主编的全国刑法学第一部统编教材《刑法学》出版,打下了刑法学的基本框架。
1983年5月,晋升为教授。
次年3月,成为我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1999
年9月,当选为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
2005年8月,应聘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
截至2012年,有专著6部,主编、参与著述100余部,
论文300余篇。
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表决通过,结束了新中国没有刑法典的历史。
一部法典,
为何竟写了38稿,25年?
这一部法典的问世,与一位法学大家密切相关,
他就是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