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根据经络辨证理论,研究穴位按摩对哺乳期产妇的影响,分析其
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我国母乳喂养率。

方法:将符合纳入
排除标准的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予以产科术
后常规护理,指导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产后健康宣教;试验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
础上根据经络的辨证分型选取相关穴位进行按摩,1次/d,连续5 d。

干预后于次
日上午8点对两组产妇的泌乳量、乳房充盈度、乳汁的浓稠度、乳汁淤积程度进
行评分,出院当天上午进行总体疗效的评定及安全性评定。

结果:研究第1天产
妇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第2~5天试验组泌乳量、乳房
充盈度、乳汁淤积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乳汁黏稠度到第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结论:基于经络辨证的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患者的
缺乳症状,在促进乳汁分泌,提高乳房充盈度,降低乳汁淤积程度上疗效显著,
但对于提高乳汁黏稠度临床效果一般。

穴位按摩疗效确切、显效快,安全无痛,
产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按摩;产后缺乳;应用;
母乳是世界公认最适合婴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自然食物,母乳含有多种重要
的抗体,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在一周的初乳,被称为“黄金初乳”,颜色黄
色粘性,营养丰富,所以对产妇剖腹产术后一周在医院里,如何促进分泌的牛奶,增加
乳汁分泌,并确保婴儿吸吮初乳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资料与方法
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我院60例产妇,其中试验组2例产妇因急性乳
腺炎剔除,剩余58例,将脱落病例与有效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基本资料各
项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落的2例对总体研究无影响。

剩余试验组28
例产妇,其中足阳明胃经证8(28.57%)例,足厥阴肝经证7(25%)例,足少阴
肾经证10(35.71%)例,冲、任脉证3(10.71%)例。

对照组30例产妇,其中
足阳明胃经证4(13.33%)例,足厥阴肝经证8(26.67%)例,足少阴肾经证12(40%)例,冲、任脉证6(20%)例。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
生育及流产次数、文化程度、付费方式、情志、手术麻醉及持续时间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2.纳入标准。

①符合产后缺乳诊断标准、分娩48 h后诊断为缺乳;
②妊娠
37周(含)以上住院分娩,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内科合并症;③年龄在20~39岁;④新生儿健康,Apgar评分>8分;⑤母婴同室;⑥产后愿意进行
母乳喂养者;⑦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3.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20岁以下或39岁以上者;②因乳痈而致
乳汁排出不
畅者;③产前乳房发育差或乳房严重疾病而致乳腺组织严重破坏者;④乳腺解
剖学上的缺陷和功能上的异常;⑤可导致产妇体内激素水平紊乱的原发病而无法正常泌乳者,如甲状腺疾;⑥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4.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中医妇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产后缺乳的诊断标准为:无乳:产
后2~3 d,产妇自觉乳房无胀满,挤压无乳汁排出,体检时乳房不充盈,挤压无
痛感;少乳:产后2~3d产妇自觉乳房不胀,乳汁清稀,新生儿需频繁长时间吸吮,持续超过20 min,间隔时间<1 h,体检时乳房充盈不明显,用力挤压有少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