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河北省高一上学期12月份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1~15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样的社会精神才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呢?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概念,谈论者必须从逻辑上对“时代精神”的内涵考辨分析,才能说得清其人文意义。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一是“时代”。

从时间维度考量,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不过,“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表示时间量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空间化的时间概念,其实际内涵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

这样说的理由在于:单纯的时间流逝并不会对文学发展造成什么特别的影响,影响文学变化的因素是时间序列(“时”“代”)中的“运”——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

所以“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仅仅指某个“历史年代”“历史时段”这类单纯的时间单位,而是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

“时代”概念的空间化还表现在,它常常与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语词合用,用以描述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比如“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
代”“全球化时代”这类概念。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二是“精神”。

“精神”是人在时空存在中的意识维度。

从语法关系上看,“时代精神”核心词是“精神”。

在社会生活中,“精神”是指人在伦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风貌,“时代精神”因而是指一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状况、世道人心,诸如价值、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人性中的善恶美丑状况等。

“精神”之维在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因为文学活动最不能够承受的就是生命活动中的“轻”——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自然生存状态。

没有了“精神”,文学就成为没有生命力的花瓶;就连唯美主义的理论鼻祖康德也认为,如果没有精神(崇高)成分,文学只能产生纯形式的平庸之作。

“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三是“世界精神”。

“世界精神”是现时代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精神,亦即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这也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精神。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在世界已变成“地球村”的情况下,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不受其他国家文化上的影响而生活在自我封闭的圈子内。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理念都是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社会文明的核心,文学活动不能脱离这一意义上的“世界精神”。

如果跳出形式逻辑的思维,从辩证逻辑的角度考量,“时代精神”内涵中还应该包涵“人文精神”及一个时代的社会走向与历史要求。

“时代精神”中的时间之维固然决定了万物皆变、无物常驻,但万物在常变中也会有不变,比如人们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以及对人文关怀的需要,由于这一原因,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

(摘编自张清民《时代精神与高峰文学作品》)材料二:
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脉的民族精神,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为基调的革命精神和以改革开放、锐意进取为动力的创新精神的集合体,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创作都应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

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努力观照并颂扬时代精神,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生态家园永葆青春与活力。

以时代精神为航标,提升创作格局
影视创作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文化自信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艺术定力,在作品中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把个体命运、寻常生活置于格局更大的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之中。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故事讲述七十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其中有大事件的史诗气魄,也有小人物的朴素情感,成为献礼电影的扛鼎之作。

电影《流浪地球》以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在硬科幻的类型范畴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

这些作品视野开阔、情怀高致,于宏大处提炼哲思,在细微处温养心灵,把时代精神深刻融入创作格局之中。

以时代精神为灯塔,发掘创作主题
在新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孕育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不朽的精神丰碑。

2020年,在抗击疫情中孕育的“抗疫精神”又为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这些精神财富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主题。

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

《在远方》等剧讲
述改革开放40年间,筑梦未来的普通人为改变国家面貌和个体命运,开拓事业、成就出彩人生的故事。

《花繁叶茂》等剧聚焦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深情刻画新时代新农村的山乡巨变。

这些作品,高扬当代中国的精神风帆,深入挖掘创作主题,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阐释和深情礼赞。

以时代精神为源泉,汲取创作灵感
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和城乡一体化同步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为影视创作激活了灵感。

在影视创作中,如何把时代精神灵活且巧妙地融入作品当中,这考验着创作者的艺术智慧。

电视剧《都挺好》聚焦原生家庭的苦乐年华,深入探讨由于家庭观念、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冲突矛盾,并试图以亲情化解芥蒂,用理解消弭隔膜。

这些作品从时代精神中汲取创作灵感,走心、动情、努力地描摹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怀和烟火人生。

(摘编自杨洪涛《时代精神是影视创作的永恒动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这里所说的“时代变迁”既包括了单纯的时间流逝,也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

B. 受唯美主义理论鼻祖康德的影响,文学创作越来越重视“时代精神”内涵之“精神”,文学缺少了“精神”,就只能是纯形式的平庸之作。

C. 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世界精神”是一致的,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社会文明的核心理念。

D. 《我和我的祖国》和《流浪地球》两部电影的共同之处是能将时代精神融入创作格局之中,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

2.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等概念中,“农耕”“后工业化”等词,与“时代”概念合用,体现了“时代”概念的空间化特点。

B. “时代精神”中的时间之维使得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

C. 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的集合体,艺术创作只有跟上时代步伐、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命题,才能有价值、有意义。

D. 当代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呈现多元化趋势,由此产生的思想碰撞和社会现象激发了影视创作者的灵感。

3. 下列说法不能..
作为“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都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的论
据的一项是( )
A. 电视剧《激情的
岁月》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

B.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描绘长征之初,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和更为年轻的中央红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从幼稚走向成熟、胜利。

C. 电视剧《三十而已》以年龄为坐标,以女性成长为主题,以事业和情感为容器,精准描绘职场女性的人生际遇和心路历程。

D. 电视节目《青春在大地》在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深人挖掘帮扶对象最真的情感和最朴素的生活愿景,在劳动者中发现美。

4. 结合材料一内容,给“时代精神”中的“时代”一词下定义。

5. 两则材料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 A 2. B 3. C
4. 时代是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
5. (1)材料一先总说什么是时代精神,并指出它的重要性,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所需要,属于人文学科的概念,具有人文意义。

第二、三、四、五段分别从“时代”“精神”“世界精神”“人文精神”四个侧面说明“时代精神”的逻辑内涵。

(2)材料二
第一段先亮明观点立场,即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颂扬时代精神,永葆青春与活力。

第二、三、四、五段采用小标题的结构模式,分别从“以时代精神为航标,提升创作格局”“以时代精神为灯塔,发掘创作主题”“以时代精神为源泉,汲取创作灵感”。

综上而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同点为:总分结构。

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中心明确突出,论证充分有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 . “受唯美主义理论鼻祖康德的影响……”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三段说“‘精神’之维在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因为文学活动最不能够承受的就是生命活动中的
‘轻’——没有价值和意义的自然生存状态。

没有了‘精神’,文学就成为没有生命力的花瓶;就连唯美主义的理论鼻祖康德也认为,如果没有精神(崇高)成分,文学只能产生纯形式的平庸之作”可见,强加因果逻辑关系,信息杂糅,文中分号以及“连”标明前两句是并列关系,并非受唯美主义理论鼻祖康德的影响,而是他“认
为……”
C.“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社会文明的核心理念”错误,材料一第四段“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理念都是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社会文明的核心,文学活动不能脱离这一意义上的‘世界精神’”,可见选项忽视了文中的限定条件“大多数”,扩大了范围,表述绝对。

D.“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错误,材料二的第二个标题相关信息有“影视创作要有……的艺术定力,在作品中展现时代精神赋予的气度、胸襟和情怀,把个体命运、寻常生活置于格局更大的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之中。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用七个故事讲述七十年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其中有大事件的史诗气魄,也有小人物的朴素情感,成为献礼电影的扛鼎之作。

电影《流浪地球》以观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在硬科幻的类型范畴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可见选项表述绝对,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把个体命运、寻常生活置于格局更大的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之中,《流浪地球》展示的是中国智慧和东方审美。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B.“时间之维使得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说“从时间维度考量,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所以‘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仅仅指某个‘历史年代’‘历史时段’这类单纯的时间单位,而是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

……还表现在,它常常与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语词合用,用以描述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材料一第五段“‘时代精神’中的时间之维固然决定了万物皆变、无物常驻,但万物在常变中也会有不变,比如人们对美好人性的渴望以及对人文关怀的需要,由于这一原因,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可见选项混淆了二、三两段的信息,张冠李戴,“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并非时间维度,而是意识、精神维度、社会层面。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章观点和论据的能力。

A.历史节点为“新中国”诠释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事业刻苦钻研、不怕牺牲的爱国情怀,属于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

B.历史节点为“长征”,诠释了“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从幼稚走向成熟、胜利”的时代精神,成为诠释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

C.不属于历史节点。

D.历史节点为“扶贫政策”的大背景下,成为诠释“最真的情感和最朴素的生活愿景,在劳动者中发现美”等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给概念下定义的方法以及答题模式,方法是先找出属概念,也就是包含给定概念的上一级概念,然后提取筛选信息,找出性质、特征等方面的词语,即概念的内涵。

按照“什么是什么(种概念+特征词语+属概念)”的模式整理答案。

根据审读题干信息明确答题区域:“时代精神”的内涵之一是“时代”。

从时间维度考量,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不过,“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表示时间量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空间化的时间概念,其实际内涵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

这样说的理由在于:单纯的时间流逝并不会对文学发展造成什么特别的影响,影响文学变化的因素是时间序列(“时”“代”)中的“运”——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

所以“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仅仅指某个“历史年代”“历史时段”这类单纯的时间单位,而是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

“时代”概念的空间化还表现在,它常常与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语词合用,用以描述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比如“农耕时代”“后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这类概念。

可见种概念为“时代”,属概念为“特定历史时期”或“时空一体概念”,特征或者性质(内涵)为“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 它常常与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的语词合用,用以描述一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 “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 “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

根据以上信息归纳概括为:(1)时代是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内蕴着社会生活状况(世情)的时空一体概念。

(2)时代是体现生产力水平、描述社会发展状况、展示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趋势的特定历史时期。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分析两则材料论证结构能力。

先逐一分析,再进行比较,得出共同之处。

材料一第一段总说时代精神(中国当下文学创作所需要、人文学科的概念、具有人文意义),从是什么即提出问题的角度论述:什么样的社会精神才是中国当下文学创作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呢?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概念,谈论者必须从逻辑上对“时代精神”的内涵考辨分析,才能说得清其人文意义。

第二、三、四、五段分别从“时代”“精神”“世界精神”“人文精神”四个侧面说明“时代精神”的逻辑内涵。

属于分析问题部分:“从时间维度考量,时代变迁会影响文学的内容和风貌,不过,‘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表示时间量度的概念,而是一个空间化的时间概念,其实际内涵包含时间(历史)与空间(社会)两种成分”,“‘精神’是人在时空存在中的意识维度。

从语法关系上看,……在社会生活中,‘精神’是指人在伦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风貌,‘时代精神’因而是指一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状况、世道人心,诸如价值、理想、信念、伦理、道德、人性中的善恶美丑状况等”;“‘世界精神’是现时代国际社会的主流文化精神,亦即以‘自由’‘民主’‘公平’‘法制’为核心的文化精神——这也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精神”;“‘时代精神’内涵中还应该包涵‘人文精神’及一个时代的社会走向与历史要求。

……以人的价值与尊严为目标的人文精神成为‘时代精神’不变的追求”。

材料二第一段先总说“新时代的影视创作应该努力观照并颂扬时代精神,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影视生态家园永葆青春与活力”。

亮明观点立场。

分说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借助三个小标题的结构模式来展示,三个层面说明对影视创作的要求:
(1)以时代精神为航标,提升创作格局;(2)以时代精神为灯塔,发掘创作主题;(3)以时代精神为源泉,汲取创作灵感。

三个层面说明对影视创作的要求。

属于分说部分,平行并列关系,角度为怎么做。

综上而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同点为:总分结构,符合提出问题、分析或者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

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思维缜密,中心明确,首尾圆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温州水恋褚水敖
温州境内的名山胜水,千姿百态,各显特色,无不风流倜傥。

这些山水,我邀游多次,每一次都增添新的喜爱。

不过如果有人问起:温州的山和水,你更喜欢山,还是更喜欢水?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更倾向温州的水。

是怎样多姿多彩的温州之水呢?
举其大端,首先想到的是素有“中国山水画摇篮”之称的永嘉楠溪江,其次是天下瀑布中我认为最有层次感的文成百丈漈;再次,是小得不能再小却美得不能再美的仙岩梅雨潭;还有一处,则是立在洞头望海楼上望见的联结着群岛的海水。

经常梦魂萦绕的楠溪江,我到过多少回了。

每一回,总是在江上或江畔流连忘返;每一回,总有新的感触,新的领悟。

最近到楠溪江,热情的主人要陪我们乘着竹筏漂流。

既是漂流,就贴得江水很近很近。

我的心帆便鼓胀起来,随着竹筏的行进,心帆也行进得特别欢畅惬意。

这欢畅惬意是由惊讶而引起的。

我特别惊讶于江水的无比清冽。

清晰得见得到江底是不用说了,江底那形态不一极为可爱的卵石,那嫩绿异常随水飘曳的水草,自然历历可数。

这江水之清,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清润,清朗,清新,清丽,清婉……怎么形容,也难以表明对这绝清之水的喜爱啊!在竹筏上这么想着,悠悠然地感觉这楠溪江的清水,流进了我的心里,清凉地把我的心充满。

楠溪江的清水激起的是我心头浓浓的情,而文成的百丈漈,那秋阳下闪着银光的飞瀑,则足牵动我肺腑深深的理了。

去年秋日的一天,我沿着百大海的石级拾级而上。

在一阵汗水淋漓,饱览全景之后,我脑子里掠过一个念头:我见过天底下的瀑布不少,可谓声势不同,各有千秋。

但几曾见过百丈漈这样的瀑布啊!且不说百丈漈和大地上的大小瀑布有共性,比如都是飞流直下,气势宏伟,让人一晤面便有惊心动魄之感:就论个性吧,百丈漈可谓独领风骚,与众不同,别的瀑布可能气象万千,却常常没有层次,都是单一的,即一片瀑布直泻到底。

可是百丈漈具有强烈的层次感,总体结构奇异而迷人。

统称百丈,却分为三截,即一漈、二漈、三漈。

有趣的是,这三漈,每一漈都有自己的风姿特色。

就飞瀑之水的喷溅来说,形成的水花各不相同,如有阳光照耀,水花的形状、色彩各有自身的特色。

最有意思的是,在鲜明夺目的三漈之内,隐藏着不易觉察、不易领悟的至理。

从一漈水流的喷薄而出,到二漈、三漈水流的继续喷薄,不由令人想起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道理,已把百丈漈一带的山水草木即“万物”的来由,说明得非常透彻,而且还可以推向广远。

百丈漈以自己的生动形象,喷吐着人间的哲思。

把梅雨潭的水称之为静水,是因为这潭里的水很静很静。

这里有三个瀑布,数梅雨潭这个瀑布潭在山岩里位置最低。

越过山涧,跨过峭岩,欣悦地瞥见安宁异常的一个小小水潭,披着嫩绿色的睡衣,安睡在这里。

这个梅雨潭实在是太宁静了,观赏她时,必须屏息静气,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把正在酣睡的她吵醒。

我惊异过秋夜里西子湖的
三潭印月,那优美柔和令我不敢发出一丝声音的清静;也感受过黄山后山的壑谷里,那一汪浅水的幽静;还在青年时代不断领略过北京大学未名湖的一片醉人怡静……但是,那些曾经使多少世人为之迷恋的静,在梅雨潭无与伦比的静之前,却显逊色了。

朱自清先生的名篇《绿》,深情地把很美的词句奉献给了梅雨潭。

先生最为欣赏的是梅雨潭的绿色,标新立异地把梅雨潭的绿称之为“女儿绿”。

这自然非常美好。

但我以为,梅雨潭的绿固然令人迷醉,而梅雨潭的静,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要模仿一下朱自清先生的笔致,不妨把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

至于洞头的东海之水,那是另一番气象。

前面提到的三处水,偏于柔美。

而洞头的海水,乃属于壮美。

那三处是温润清和,这海水是汪洋恣肆。

从望海楼向整个东海眺望,茫茫无际,浩浩荡荡。

极目远处,水天相接,恍若幻境。

在这气象万千的地方,不知展示过多少壮阔的风云画面,不知隐藏了多少神秘的人间历史。

又不知唤起过多少诗人的诗兴,激发过多少诗人高远的想象,涌出过多少美丽的诗篇啊!
洞头的海水更吸引我的,还不是她的豪放风格,而是她的另一种特殊气质:她竟然把这里的一百多个岛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是什么样的景象啊,比洞头的东海更广大的洞头的天空,笼罩着洞头东海;而洞头的东海,则深情地环绕着、可护着一个个海岛。

还有,这里岛屿的名称很有诗意:霓屿岛、元角岛、三盘岛、洞头岛、半屏岛……既非常豪迈又非常深情的海水,日日夜夜守卫着这一个个岛屿。

因为海水连着海水,也就海岛连着海岛。

是蓝色海水,维护着一百多个岛屿的团结、友爱与安全。

这海水与岛屿共同织成的美景图,不是可以给人以深沉的启示吗?
默默地回想种类繁茂的温州之水,我油然做出这样的判断:这里的水,激发摇荡的是我的情感,引起启示的是我的思想。

那因为爱恋之水而得以提升的,分明是我的精神啊。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描写楠溪江时,主要是抓住“清”这一特点来写,这其实与“我”内心的清净相吻合。

B. 文章引用老子《道德经》里的名句,目的是讲清百丈漈所蕴含的哲理,这也是“我”对百又漈瀑布“层次感”特点的独到理解。

C. 文章在描写梅雨潭时,也介绍了三潭印月、北京大学未名湖的水的特点,但在“我”看来都逊色于梅雨潭的水,这体现了文章行文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D. 文章模仿朱自清的笔致,将梅雨潭的水名之为“女儿静”,这种写法恰到好处,既是对名家的致敬,也准确概括了梅雨潭的水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