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t移动式装船机的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0t移动式装船机的改造
王东升;邬明力
【摘要】分析5000t移动式装船机的2个主要故障,提出解决办法:对于头部溜筒系统的故障,拆除整个溜筒及其附属装置,重新设计简单实用的溜筒;对于悬臂皮带容易压死的故障,设计一套自动检测装置,作为皮带张紧力调整的依据.这2个故障的消除,大幅度提高了装船机的使用可靠性.
【期刊名称】《港口装卸》
【年(卷),期】2012(000)006
【总页数】3页(P21-23)
【关键词】装船机;溜筒系统;张紧力调整
【作者】王东升;邬明力
【作者单位】宁波港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宁波港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我公司于2006 年在大码头2#卸船泊位陆侧建造了6#装船泊位,配备的SL4 装船机的额定生产率为5 000 t/h,最大为6 250 t/h。
在使用过程中,SL4 的头部溜筒和悬臂皮带时常出现故障,严重影响装船效率。
我们对SL4 进行了一年半时间的整改,终于解决了上述问题。
1 头部溜筒故障
1.1 溜筒系统的构造
溜筒系统由漏斗接头、漏斗、上下溜筒和抛料板等组成,见图1。
溜筒系统机架和悬臂皮带机头部罩壳两侧通过销轴铰接,同时,通过补偿油缸和内壁架连接。
整个溜筒通过铰轴连接可以在臂架轴线作前后摆动,这就保证了不论臂架处于什么位置都能使溜筒始终保持铅垂状态,从而一方面可以改善筒体的受力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使落料更可靠。
下溜筒下部通过铰轴、电动推杆和抛料板连接,下溜筒和抛料板可以通过溜筒回转机构绕中心回转,抛料板自身可以前后摆动,使物料到达角落处。
图1 溜筒系统构造
1.2 溜筒系统存在的问题
(1)抛料板的基板及耐磨板寿命非常短,经常出现白班修复好后,一个中夜班作业下来,耐磨板及底板已磨穿了。
配套使用的电动推杆寿命也只有7~10 天。
(2)溜筒回转机构工作环境恶劣,虽然上面增加了挡料板,但还是容易被卡死。
(3)溜筒没有防撞装置,在作业中,抛料板多次出现与船舱相撞,以致抛料板体与电动推杆变形。
1.3 原因分析
(1)由于悬臂头部滚筒到抛料板的垂直距离有9.5 m,矿石对抛料板的直接冲击力非常大,导致基板及耐磨板磨损较快。
电动推杆虽然体积小,推力大,安装使用方便,但不能承受冲击载荷,里面的大小齿轮及相关轴承容易损坏。
(2)SL4 的主要作业船型是5 万t 级以下的,以标准的5 万t 级“江洋轮”号空船涨潮时的数据计算,船舱口的外侧离码头外沿距离为23.65 m,码头外沿离SL4 回转中心的距离为10.25 m,加起来为33.9 m。
SL4 直溜筒中心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为35.75m,满足使用要求。
涨潮最大时为+3.56 m,船高为18 m,吃水为7 m,换算在涨潮,船高出码头轨道面11.5 m。
SL4 在水平位置时,直溜筒的下沿离轨道面的距离为1.183 m,工
作时起伏的极限为+12°,35.75 ×sin12° =7.4 m;非工作状态最大仰角为35°,35.75 ×sin35° =20.5 m,加起来也不过8.583 m,相差-3 m。
碰到这种情况作
业时,只能是放空料,流程停止,把悬臂收起,回转到船舱位置后再把悬臂放平(悬臂臂架到码头面的距离是12 m)。
作业时,由于高度不够,换舱要停流程,影
响作业时间较长,司机会在发现高低距离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把抛料板收平,抛料板底部与船舱相碰直接换舱过去,当高度相差较多时,抛料板会与舱沿相撞,导致抛料板与电动推杆变形损坏。
(3)溜筒回转机构正好在悬臂皮带机下部,虽然上部增加了挡料板,但矿石还是会
掉到回转齿轮及驱动机构上,再加上这个部位平台很小,无法清理干净,保养不便,导致驱动齿轮经常卡死,驱动电机烧掉。
1.4 实施方案
(1)考虑到SL4 不满足高度要求,把直溜筒手动补偿油缸改为可以前后摆动的电动
驱动油缸,更换相应的液压站。
通过计算,直溜筒包括抛料板长度共7.6 m,只要前后可以摆动25°,就增加高度3.2 m,可以满足高度要求,所需费用为10 万元
人民币。
此方案在不改变直溜筒的结构的情况下,巧妙地提升了起伏高度,满足在最恶劣情况下的作业需要。
但缺点也很明显,花费不小,仅部分解决了前述第3 个问题。
(2)拆除整个直溜筒及其附属装置,新设计的直溜筒为正方形(见图2)。
溜筒回转机构和抛料板的作用是使物料到达船舱的角落,但这个功能基本未用。
原因是在装船时,只要正常状态下船舱的3/4~4/5 已经装满,就不用再塞4 个角落。
因此该功能是多余的。
相对应的补偿油缸及其液压站也可以拆除。
原来为了方便安装回转机构,直溜筒形状是六角形,为了对冲抛料板的偏斜力,直溜筒的回转铰点也是偏心的。
为了方便制作以及统一耐磨板,新设计的直溜筒为正方形,不再安装别的驱动装置,回转铰点在中心,可以随着起伏高度的变化始终垂直地面;整体长度由7.6
m 改为4 m,满足装船高度要求,分上下2 节,方便安装更换,在直溜筒下节四
周安装1 圈防尘洒水喷头,减少头部作业重量3 t,降低大车轮压,所需费用仅为
3 万元人民币。
图2 溜筒改造后的结构
此方案彻底解决了上述3 个问题,满足高度条件,符合节能要求,故采取此方案。
2 悬臂皮带故障
2.1 悬臂皮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SL4 悬臂皮带采用手动液压张紧加螺杆紧固方式,胶带为耐磨性能、抗拉长性
能都较好的EP带,但当皮带变形拉长、张紧力下降时,设备自身无法自动检测和调节,张紧力下降带来皮带压死、打滑、欠速等故障。
(2)每次悬臂皮带被压死时,皮带秤上面显示为4 000 t/h 以上,如此大的流量是
由卸船机冲料所引起的。
2.2 方案选择
斗轮机悬臂皮带采用的是钢丝带,并且使用寿命不短,因此继续采用钢丝带。
对冲料问题,进行整治。
对于第1 个问题,经过多次分析讨论,最后定下2 个解决方案:
(1)悬臂皮带采用液压自动张紧及检测装置。
该装置技术成熟,国内有生产厂家。
但厂家认为需要改动的机构较多,难度较大,要求我们先对钢结构进行改造,并开出了10 万元的高价。
我们发现,除非对悬臂内臂架尾部进行改造,否则该方案没有液压自动张紧油缸及液压站的安装位置,而尾部改造后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2)设计1 套自动检测装置,为皮带张紧力调整提供依据。
在与维护人员交流的过
程中得知,曾经出现过因皮带张紧力调得过紧而把硫化接头拉开的情况,现在再调整时,都不敢调得太多,以致经常调整却调不到位,他们也急切需要1 套自动检
测装置。
为此我们决定采用此方案。
2.3 方案的细化及实施
自动检测装置结构见图3。
考虑到对皮带张紧力调整要求不是十分精细,决定采用弹簧作为自动检测装置压紧力的来源。
根据说明书,悬臂皮带的张紧力为42 kN,这是悬臂皮带正常张紧力,我们把调节的范围设计为38 ~45 kN。
自动检测装置安装4 根弹簧,每1 根弹簧的弹力为0.4975 ~0.5875 kN,根据机械设计手册中弹簧设计要求,选用直径为12 mm,右旋,总圈数为15.5,工作圈数为13.5。
弹簧材料采用钢50CrVA,其特点是耐疲劳和抗冲击性能良好,适合皮带运行检测用。
手动张紧液压装置使皮带达到所需要的张紧状态,使图4 中圆圈部位的间隙达到
设计要求的53 ~54 mm,然后将螺杆紧固。
在使用过程中,当图4 中圆圈部位
的间隙变大时,表明皮带已经拉长,皮带张紧力变小。
此时,应及时调节压缩弹簧或者调节张紧螺杆,以使该处间隙重新恢复。
使用的托辊采用轴加粗的1 730
mm 长托辊,安装在悬臂皮带跑偏调节装置前大约1.5 m 的位置,该位置既不影
响日常巡检人员的通过,也不影响皮带更换时的硫化做头作业。
3 方案实施后的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
据统计,2010 年4#装船机皮带被压死15 次,每次压死处理
至少需要2 h,打滑、欠速引起的故障36 起,每起处理时间平均0.5 h。
2 种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近50 h。
整治后,因减少停机时间,每年可多装船近20 万t。
(2)间接经济效益。
每次4#装船机皮带被压死时,需要民工跳到悬臂皮带上去铲矿,安全风险比较大。
清理积料基本是铲到码头面,货物浪费大。
皮带压死时,对皮带和卸船机本身都有一定的损伤,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经过整治后,上述2 个故障不再发生了,消除了SL4 装船作业的瓶颈,提高了设
备的使用寿命和集装流程的作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