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材把握不准ﻭ
材常将应用题作为第一情境,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仅仅把“第一情境”作为一种“导入"手段,或作为一块“敲门砖”。
不能很好地把握应用题在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过程中的作用,有些老师只要活动的过程,不去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其结果是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只是一个孤立的“个案",没有及时加以必要的“梳理”与“整合",没有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构建数学模型。
(三)对传统的全盘否定ﻭ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的理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对传统教学的精华,许多老师全盘否定,教学往往另起炉灶。
有些老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方案时目标把握不准;有些老师不敢把传统课堂中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课中,特别是上公开课,怕别人说自己理念落后,在中失去自我,这实际上是对新课改的亵渎。
反思应用题教学,传统应用题教学有许多值得继承的亮点。
强调学生认真审题,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
在传统应用题教学中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采用对应的思想方法、比较、逆向思考、变式等,都是值得继承的。
正如现代教育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最佳的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
当然,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也存在的不少问题。
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过分地迷信教材。
受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课堂教学环节固定.往往是单向的静听式,过分强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竞争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个体性,信息交流处在一种不畅通的状态.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机会;在问题的设计上,缺乏思考价值,阻碍了学生思维性与创造性.
二、新课标对应用题的要求
《标准》的“与综合应用”领域(笔者用“应用题”这个词表述),是《标准》的一个特色。
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ﻭ
可以看出应用题教学的教育价值定位应更加准确,教育理念应更加明确,呈现形式应更加灵活。
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教育目标溶于一体,相得益彰,为个性化的的人格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新课程对应用题的编排(要求)有如下特点:
(一)应用题学习的目的主要不再是学会解题,而更多地体现出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和工具。
应用题教学功能的转变决定了它在新课程体系中会有全新的面貌。
《标准》倡导的“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问
题解决”式学习模式,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更多地以“原型——模型—-应用”的方式出现,“应用题"将成为其中“原型”和“应用”的主要角色。
这意味着应用题在数学中的角色将发生变化。
ﻭ
(二)题材范围从四则运算应用转向多种知识融合
应用题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每一个方面,涉及到概念建立、计算应用、法则推导、性质理解等等,成为**部分知识有机联系的融合剂,改变了过去应用题相对的知识体系和相对孤立的教学过程。
(三)题型从纯文字、标准格式变得更丰富生动
呈现方式除了文字式的,还有情景性的,拓宽了问题的结构空间。
如:王大爷在菜场买了2千克,如果剩下的钱还够他买3。
5千克茄子,他一共带了多少钱如果他带了22元钱,那么剩下的钱还够他买多少千克扁豆(情境图中呈现、茄子、扁豆的价钱)题目不一定是结构良好的,情景可能是复杂的,数据需要取舍,解决模式可能不唯一,答案可以不相同。
如:全球通月租费50元,通0.4元∕分;神州行通0。
6元∕分,不付月租费。
入什么网经济实惠为什么
(四)教学模式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ﻭ
将“应用题"教学纳入一般“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探索、尝试、发现与建构的过程,真正体现“应用"性.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和数学模型建立。
同时允许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学同一道应用题,可以是一个问
题解决的过程,也可以仅仅是一种习题的练习;解题的过程可以是探索性的尝试、发现与解决的活动,也可以只是同一种策略、方法、思考,甚至是手段的重复活动;鼓励直觉、猜想、预测、合情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