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人教版 必修2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元素周期率 高考复习习题(选择题大全1-100) 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元素周期率高考复习习题(选择题大全1-100)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SO 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无催化剂时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无催化剂时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B.500℃、101kPa下,将1molSO2(g)和0.5molO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SO3(g)放热a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SO 2(g)+O2(g)2SO3(g) ΔH=-2a kJ·mol-l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键能小于生成物的总键能
D.ΔH=E1-E2,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
2.以NaBH4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

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
正极材料采用MnO2,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B.电极b采用Pt/C,该极溶液的pH增大
C.该电池a极的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D.电池总反应:BH4- + 4H2O2 === BO2- + 6H2O
3.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X(g)+Y(s) ⇌3Z(g) ΔH=Q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2 mol X 同时生成3 mol Z,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
B.加入少量的Y 正反应速率加快
C.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
D.加入少量的X,Q 变大
4.在373K时,把0.5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

反应进行到2秒时,NO2的浓度为0.02 mol/L。

在60秒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秒,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L·s)
B.在2秒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2倍
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0.20mol
D.平衡时,如果再充入一定量N2O4, 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5.某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a极为负极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
C.电子流向:a经外电路流向b
D.该传感器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值将变大
6.一种新型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重整中CH4+H2O=3H2+CO,1 mol CH4参加反应转移2 mol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的电极反应:O2+2CO2+4e- =2CO32-
7.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此温度下MgBr2(s)与Cl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2(s)+Cl2(g) MgCl2(s)+Br2(g) ΔH=+117 kJ·mol-1
B.热稳定性: MgI2 > MgBr2 > MgCl2 > MgF2
C.工业上可由电解MgCl2溶液冶炼金属Mg,该过程需吸收热量
D.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的反应能自发进行是因为ΔH均小于零
8.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
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个
①容器内温度不变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⑥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⑦某时刻v(A)=2v(C)且不等于零
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同时生成2n mol A
A.4B.5C.6D.7
9.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

电极I为Al,其他电极均为Cu,则()
A.电极I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II逐渐溶解
C.电流方向:电极IV―→―→电极I D.电极III的电极反应:Cu2++2e-=Cu 10.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以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

如图为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示意图,其工作原理为LiNiO2+6C Li1-x NiO2+LixC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或充电时,通过胶态高分子电解质的微粒是Li+
B.一段时间内Li0.4C6转化为Li0.9C6发生的是放电过程
C.充电时,阳极反应为LiNiO2-xe-=Li1-x NiO2+x Li+
D.该电池过充电可能引起电池负极发生金属锂沉积
11.固态或气态碘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H 2(g) +I2(?)2HI(g) △H l=-9.48kJ/mol
②H 2(g) +I2(?)2HI(g) △H2=+26.48kJ/mol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中的I2为气态,②中的I2为固态
B.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C.反应①的产物比反应②的产物热稳定性更好
D.lmol固态碘升华时将吸热35.96kJ
12.LiFePO4电池具有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可用于电动汽车。

电池反应为:FePO4+Li LiFePO4,电池的正极材料是LiFePO4,负极材料是石墨和锂,含Li+导电固体为电解质。

下列有关LiFePO4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池正极反应为:FePO4+Li++e-=LiFePO4
B.放电时电池内部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过程中,电池正极材料的质量增加
D.可加入硫酸以提高电解质的导电性
13.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A(g) B(g)+2C(g),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t 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t1=15 s,则用A 的浓度变化表示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 mol·L-1·s
-1
B.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60%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D.t0~t1阶段,此过程中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 ΔH=-50a kJ·mol-1
14.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 +B(g)2C(g) △H<0,A、 C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1
B.反应进行到1min时,反应体系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2min后,A的正反应速率一定等于C的逆反应速率
D.2min后,容器中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
15.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研究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下,基于LDH(一种固体催
化剂)合成NH3的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该过程将太阳能转化成为化学能
B.该过程中,只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原料气N2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
16.通过膜电池可除去废水中的乙酸钠和对氯苯酚(),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流方向从B极沿导线经小灯泡流向A极
C.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当外电路中有0.2mol e- 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H+ 的数目为0.1N A
17.2018年5月美国研究人员成功实现在常温常压下用氮气和水生产氨,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能量转化方式只有2种
B.H+向a极区移动
C.b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6H++6e-=2NH3
D.a极上每产生22.4LO2流过电极的电子数一定为4×6.02×1023
18.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CO2 和8molH2,发生反应CO 2(g)+3H2(g) CH3OH(g)+H2O(g) △H= -49.0kJ•mol-1,测得n(H2)随时间的变化如曲线Ⅰ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0~8 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375mol·L-1·min-1
B.保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上述容器中充入4molCO2、2molH2、2molCH3OH(g)和1mol H2O(g),则此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C.保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上述容器中充入3molCO2 和4molH2,则平衡时H2 的体积分数等于20%
D.改变条件得到曲线Ⅱ、Ⅲ,则曲线Ⅱ、Ⅲ改变的条件分别是升高温度、充入氦气19.常温下,将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固体体积忽略不计)发生反应:H 2NCOONH4(s)2NH3(g)+CO2(g)△H,达到平衡时测得c(CO2)=amol·L-1。

温度不变,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至原来的一半,达到新平衡时测得c(NH3)=x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达到平衡状态
B.达到新平衡时,△H为原来的2倍
C.上述反应达到新平衡状态时x=2a
D.上述反应体系中,压缩容器体积过程中n(H2NCOONH4)不变
20.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t0~t1阶段的c(B)变化未画出),乙图为t 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且互不相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t1=15 s,则用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t0~t1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 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一定为减小压强
C.该容器的容积为2 L,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 mol
D.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
21.一种光化学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AgCl(s)+Cu+(aq)Ag(s)+Cu2+(aq)+Cl-(aq),下列关于该电池在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由负极区向正极区迁移
B.Ag为负极,Pt为正极
C.Cu+在Pt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
D.Ag极的电极反应为Ag-4e-+Cl-AgCl
22.反应A→C分两步进行:①A→B,②B→C。

反应过程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中B最不稳定B.A→B反应的活化能为E1
C.B→C反应的ΔH=E4-E3D.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23.T2℃时,将1 mol X和2 mol Y投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2Y(g)
3Z(g)ΔH,测得X、Y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表,平衡时物质X的体积分数为φ,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前5 min用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2mol/(L·min)
B.T 2℃时,对于反应1/2X(g)+Y(g)3/2Z(g) △H’ 2ΔH’=ΔH
C.T2℃时,若以1mol X、2mol Y和1mol Z充入上述容器中,达到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比φ大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且T1<T2
2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x C(g),若经2s后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2.8 mol,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mol/L。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2s内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s);②2s内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L·s);③2s时物质B 的转化率为70%;④x=2。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25.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利用乙烯和水蒸气反应制备乙醇。

化学原理:CH2=CH2(g)+H2O(g)→CH3CH2OH(g)△H。

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合成乙醇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B.相同时间段内,反应中用三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相等
C.碳碳双键的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
D.上述反应式中,△H=-96kJ·mol-1
26.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O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光催化分解水制氧气:2H2O(l)=2H2(g) + O2(g) ΔH1=+571.6 kJ·mol-1
②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2H2O2(l)=2H2O(l) + O2(g) ΔH2=-196.4 kJ·mol-1
③一氧化氮分解制氧气:2NO(g)=N2(g) + O2(g) ΔH3=-180.5 kJ·mol-1
A.反应①是人们获取H2的途径之一
B.反应②、③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反应H2O2(l)=H2O(g)+ O2(g)的ΔH=-98.2 kJ·mol-1
D.反应2H2(g)+2NO(g)=N2(g)+2H2O(l)的ΔH=-752.1 kJ·mol-1
27.在常温、常压和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表面与H2O发生反应:2N2(g)+6H2O(l) =4NH3(g)+3O2(g)。

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起始反应物用量相同,催化剂的使用情况也相同,控制不同温度分别进行4组实验,3 h后测定NH3的生成量,所得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温度为303 K时,在3 h内用氮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4×10−7mol·L−1·h−1 B.实验1和实验3中,3 h内N2的转化率之比为4:5
C.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可得出,温度升高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D.353 K时,可能是催化剂催化活性下降或部分水脱离催化剂表面,致使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28.Na2CO3(aq)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H2CO3(aq)=CO2(g)+H2O(l)为放热反应
B.CO32-(aq)+H+(aq)=HCO3-(aq) ΔH=a kJ·mol-1
C.HCO3-(aq)+H+(aq)=CO2(g)+H2O(l) ΔH=(c-b) kJ·mol-1
D.CO32-(aq)+2H+(aq)=CO2(g)+H2O(l) ΔH=(a+b-c) kJ·mol-1
29.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团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

下列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v正(B)=2v逆(C)B.每消耗1molC,同时生成1molD
C.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B、C、D三种物质的浓度之比为2:1:1
30.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反应物总能量一定低于生成物总能量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有非极性共价键断裂D.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31.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如图)容量高、成本低,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
C.放电时,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的电量时,有0.1 mol 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 极移动,有标准状况下1.12 L氧气参与反应
D.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32.已知NO 2与N2O4可相互转化:2NO2(g)N2O4(g) △H=-57.2kJ/mol,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充入2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各组分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推理分析不合理的是
A.前10min 内,用v(NO2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4mol·L-1·min-1
B.反应进行到10min时,反应物的转化率约为33.3%
C.a点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D.25min 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33.锂电池的构造如图所示,电池内部“→”表示放电时Li+的迁移方向,电池总反应可CoO2+Li x C6 LiCoO2+6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表示为:Li1
-x
A.该电池的负极为LiCoO2
B.充电时Li+向C电极电极移动
C.充电时的阴极反应:Li1-x CoO2+xLi++xe-===LiCoO2
D.外电路上的“→”表示放电时的电子流向
34.对于可逆反应 2AB3(g)A2(g)+3B2(g)△H>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B.
C.D.
35.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干冰升华和液氯气化时,都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硫酸氢钠晶体溶于水,需要克服离子键和共价键
C.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只有共价键的断裂,没有化学键的形成
D.石墨转化金刚石,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
36.液氨-液氧燃料电池曾用于驱动潜艇,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2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池工作时,Na+向电极1移动
C.电流由电极2经外电路流向电极1
D.电极1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NH3+6OH--6e-= N2↑ +6H2O
37.反应H 2(g)+I2(g)2HI(g) 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

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叙述是()
A.c(H2)=c(I2)B.H2的消耗速率等于HI的分解速率
C.容器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D.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38.“碳呼吸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每得到1 mol草酸铝,电路中转移3mol电子
C.正极的电极反应:2CO2 + 2e-=== C2O42-
D.利用该技术可捕捉大气中的CO2
39.在10 L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X和Y,发生反应X(g) + Y(g)M(g) + N(g) ΔH,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若5 min末测得n (M)=0.050 mol,则0至5 min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 (N)=1.0×10− 2 mol/(L·min)
B.8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③中,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80%
D.ΔH>0
40.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微型实验装置。

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A指针偏转。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铜电极为阳极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4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一定不需要吸收外界能量C.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g)+O2(g)=2H2O (l) ΔH= +285.8kJ/mol
D.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3.7kJ/mol ,若将含0.5 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3.7kJ
42.图1是在金属锌板上贴上一张用某溶液浸湿的滤纸,图2是新型氢氧燃料电池,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2电池放电过程中,O2﹣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B.图2电池负极区的电极反应为H2﹣2e﹣+O2﹣=H2O
C.若用氯化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浸湿滤纸,用导线将a、b直接相连,则铅笔芯C点先变红后褪色
D.图1的铅笔为正极
43.硫化氢分解制取氢气和硫磺的原理为2H2S(g)S2(g)+2H2(g),在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 H2S,不同温度下测得H2S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图中P点:v(正)>v(逆)
C.950 ℃时,0~1.25 s生成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6 mol·L-1·s-1
D.95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值小于3.125×10-4
44.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置于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2A(g)+ B(g) = 2C(g)。

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1.2 mol/L,下列说法正确是
A.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2 mol / (L • s)
B.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3 mol / (L • s)
C.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30%
D.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6 mol / L
45.“银针验毒”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银针主要用于检验是否有含硫元素的有毒物质。

其反应原理之一为:4Ag+2H2S+O2=2Ag2S+2H2O。

当银针变色后,将其置于盛有食盐水的铝制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便可复原。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银针变黑时,所检验的物质有毒
B.银针验毒时,Ag被氧化
C.上述验毒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银针复原发生的反应可能为:3Ag2S+2Al=6Ag+Al2S3
46.微生物燃料电池( MPC)处理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去除污染物,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去除土壤中有机污染物。

一种土壤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纵截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流从活性炭电极经工作站流向碳纤维布电极
B.有机污染物在电池负极上氧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C.活性炭能有效吸附空气,提高电池的工作效率
D.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 -↓+2H2O==4OH-
47.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充放电池。

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0.2 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3.2g O2
B.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 H+ +2e- = H2↑
C.c极上进行还原反应,B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
D.d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O2+2H2O + 4e- = 4OH-
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Δ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 kJ·mol-1
B.已知H2O(1)=H2O(g) ΔH=+44kJ·mol-1,则2g H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多释放22kJ的能量
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的ΔH相同
49.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C(s)+O2(g)=CO2(g) ΔH1C(s)+1/2O2(g)=CO(g) ΔH2;则ΔH2>ΔH1
C.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D.放热过程(ΔH<0)或熵增加(ΔS> 0)的过程一定是自发的
50.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1、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

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刻前,A1片的电极反2A1-6e-+3H2O===A12O3+6H+
B.t1时,因A1在浓硝酸中钝化,氧化膜阻碍了A1继续反应
C.t1之后,负极Cu失电子,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D.烧杯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NO2+2OH-=2NO3-+H2O
51.银锌蓄电池应用广泛,放电时总反应为Zn+Ag2O2+H2O==Zn(OH)2+Ag2O,某小组以银锌蓄电池为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2SO4溶液制备H2SO4和NaOH,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连通电路后,下列说法正确是
A.电池的a极反应式为Ag2O2+H2O+2e-=Ag2O+2OH-
B.气体Y为H2
C.pq膜适宜选择阳离子交换膜
D.电池中消耗65gZn,理论上生成1mol 气体X
5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生成n molAB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AB的同时生成n molB2
C.容器内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断开1molA-A键的同时生成2molA-B键
53.O3在水中易分解。

一定条件下,起始浓度均为0.0216mol/L的O3溶液,在不同的pH、温度下,发生分解反应,测得O3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表明,升高温度能加快O3的分解速率
B.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OH-可以对O3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C.在30℃、pH=4.0时,O3的分解速率为1.00×10-4mol/(L·min)
D.据表中的规律可推知,O3在下列条件下的分解速率v(40℃、pH=3.0)>v(30℃、pH=7.0)
54.如图是一种利用锂电池“固定CO2”的电化学装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该电化学装置放电时可将CO2转化为C和Li2CO3,充电时选用合适催化剂,仅使Li2CO3发生氧化反应释放出CO2和O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Li+向电极X方向移动
B.该电池充电时,电极Y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C.该电池放电时,每转移4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1mol C
D.该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C+2Li2CO3-4e-=3CO2↑+4Li
55.已知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98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慢
H2O2+IO-→H2O+O2+I-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I-的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2v(H2O2)=2v(H2O)=v(O2)
56.某充电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

电池放电时,Zn 转化为Zn(OH)2,FeO42-转化为Fe(OH)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FeO42-+4H2O+3e-==Fe(OH)3+5OH-
B.电池放电时,Zn为电池的负极,OH-向负极迁移
C.电池充电时,Zn电极为阴极,质量增加
D.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57.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

此种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产物污染也少。

下列有关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用KOH溶液时,其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e-+4OH-===4H2O B.碱性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
C.燃料电池负极燃料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D.除纯氧外,空气中的氧气也可以作氧化剂
58.200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唐纳德·撒多维教授领导的小组研制出一种镁一锑液态金属储能电池。

该电池工作温度为700摄氏度,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该电池所用液体密度不同,在重力作用下分为三层,充放电时中间层熔融盐的组成及浓度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Mg2+-2e-=Mg
B.该电池放电时,Mg(液)层生成MgCl2,质量变大
C.该电池充电时,Mg-Sb(液)层中Mg发生氧化反应
D.该电池充电时,熔融盐中的Cl-进入Mg-Sb(液)层
59.在密闭容中加入2.0 mol SO2和1.0 mol O2,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

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
A.A B.B C.C D.D
60.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Cl 2(g)2HCl(g) + I2(s)。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改变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D.断裂1 mol Cl-Cl键同时断裂1 mol H-Cl键61.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同物质的量的CO和O反应比CO与O2反应放出更多热量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6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 Y(g),T 1、T2温度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T2温度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
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平衡后X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增大
63.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和II中正极均被保护
B.I和II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I和II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I和II中分别加入少量氯水和KSCN溶液均变红色
64.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开关置于N处时铜锌合金腐蚀的速率增大
B.图乙中接通开关时,锌腐蚀的速率增大,锌上放出气体的速率增大
C.图丙中接通K2时铁棒不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保护法
D.图丙中接通K1时,石墨棒周围溶液的pH增大
65.65.65.一定温度下,反应N 2(g)+3H2(g)2NH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c(N2):c(H2):c(NH3)=1:3:2
B.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C.N2与H2的物质的量之和是NH3的物质的量的2倍
D.单位时间里每增加lmolN2,同时增加3molH2
66.SO2是大气污染物,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既吸收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SO2,又可以生成一定量的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正极,b为负极
B.生产过程中氢离子由右移向左
C.从左下口流出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50%
D.负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
67.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

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
B.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C.当外界条件由200℃降温到100℃,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zC(g)的ΔH<0,且a=2
68.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体系压强不再变化D.Z的浓度不再变化
69.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反应的进行,氧化物电解质的量不断减少
B.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CO32--4e-=3CO2↑
C.电极X为负极,O2-向X极迁移
D.直接煤一空气燃料电池的能量效率比煤燃烧发电的能量效率高
70.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8Li2S x(2≤x≤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负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C.电解质中加入硫酸能增强导电性
D.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 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 g
71.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甲池为原电池装置,Cu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NO 的浓度不变
B.实验过程中,甲池左侧烧杯中
3
C.若用铜制U形物代替“盐桥”,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U形物称量,质量会减小D.若甲池中Ag电极质量增加5.4g时,乙池某电极析出1.6g金属,则乙中的某盐溶液可能是AgNO3溶液
72.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6 mol A、0.2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