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温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温州市第十二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考
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
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细胞中核酸的分布可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 2010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为11.18‰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3. 为提高稻米的含铁量,科研人员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的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一个高产粳稻品种中,获得了高含铁量转基因水稻株系,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基因工程中常将重组载体导入愈伤组织的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愈伤组织的细胞有_________的特点,重组载体中的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花药经过过程①诱导出愈伤组织细胞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_。
由愈伤组织经过过程①诱导出胚状体的过程被称为为_________。
保证实验成功,图中①①过程都须在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3)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4)为检测转基因水稻是否表达出了铁结合蛋白,可用_________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
4.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
如果不改变载玻片、光圈及反光镜的位置,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
C.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乙,换到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由d条件转变为b条件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5. 下列疾病中,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A. 艾滋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B. 癌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C. 高度近视与苯丙酮尿症
D. 吃海鲜过敏与过敏性鼻炎
6. 科学家从某种植物体内发现一种分子,结构如图。
下列与该分子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A.叶绿素
B.脂肪
C.血红蛋白
D.甲状腺激素
7. 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调查发现部分家庭中,父母正常但有患该病的孩子;另外,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夜盲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
C. 因长期缺乏维生素A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
D. 可运用基因诊断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
8. TORC2蛋白与血糖的调节有关,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以活化该蛋白从而开启葡萄糖“制造”基因的表达,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该蛋白也可以促使相关基因关闭。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
B.TORC2蛋白的开关功能体现了血糖的反馈调节机制
C.血糖浓度偏低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D.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只有肝细胞
9. 脑白金的有效成分是褪黑素,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具有调整睡眠作用的内源激素,它的分泌是由神经反射活动导致的。
褪黑素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时间持续延长。
晚上分泌多,白天分泌少,有昼夜节律性。
在淋巴细胞中含有褪黑素的特异性受体。
下图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人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进行调节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熬夜玩可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影响淋巴B细胞的释放淋巴因子
B.致盲小鼠松果体内,与褪黑素合成有关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小鼠
C.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受褪黑素的抑制与膜上载体蛋白有关
D.图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10. 图是由3个圆构成的类别关系图,符合这一关系的是()
A.I为脱氧核糖核酸、①为核糖核酸、①为核酸
B.I为淀粉、①为糖原、①为几丁质
C.I为固醇、①为胆固醇、①为维生素D
D.I为原核生物、①为酵母菌、①为蓝细菌
11. 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到的细胞器只有①①①
B.①①①上进行的反应一般都需要①提供能量
C.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①作为标志
D.①与①之间的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12. 在5ml的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K值受到培养液体积的限制
B.该实验得到的K值是375个
C.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双小核草履虫,K值也是375个
D.引入大草履虫的天敌,大草履虫的K值就会变小
13. 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①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刺激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①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①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①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抗体
A.①①①①
B.①①①①
C.①①①①
D.①①①①
14. 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
B.Ca、Fe、Zn、Mn、Cu、B是细胞中的微量元素
C.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也是组成每种化合物的必需元素
D.O、C分别是细胞鲜重、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5. 下列有关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CO2与H2O的生成发生在不同阶段
B.该细胞在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C.若适当提高马铃薯块茎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降低酒精的生成量
D.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消耗O2量和生成CO2量的比值可确定呼吸方式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态系统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状态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和恢复其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关系
17. 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18. 如图为一种植物扦插枝条经不同浓度IAA浸泡30min后的生根结果(新生根粗细相近),对照组为不加IAA的清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生根数量少是因为枝条中含有少量的IAA
B.四组实验中,300mg/LIAA诱导茎细胞分化出根的效果最好
C.100与300mg/LIAA处理获得的生根数相近
D.本实验结果体现了IAA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19.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机理(部分)如图所示,丘脑SCN细胞中,基因表达产物PER蛋白浓度呈周期性变化,周期为24h.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per基因不只存在于下丘脑SCN细胞中
B. ①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C. ①过程的产物不能直接作为①过程的模板
D. 图中的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20. 我国科学家首次阐明超细大气颗粒物(PM)引发呼吸道疾病与细胞自噬(依赖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变性的蛋白质和衰老的细胞器进行降解的过程)有关,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主要以胞吞作用的方式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
B.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
C.自噬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中降解PM的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
D.若能够增强细胞的自噬作用,就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反应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在1970年提出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
她认为,一些具有吞噬能力的原始真核单细胞生物,先后吞并了几种原核生物(如细菌和蓝细菌),由于后者没有被分解消化,它们从寄生逐渐过渡到共生,成为宿主细胞里面的细胞器(如下图所示)。
请根据内共生假说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真核单细胞吞噬细菌、蓝细菌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2)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均含有DNA,可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根据内共生假说可推测线粒体、叶绿体的DNA序列应分别与哪些生物相似?__________。
由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演化形成过程推测,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可能含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3)由内共生假说可知线粒体是由真核生物吞噬某种细菌逐渐形成,试推测该种细菌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
叶绿体含有两层膜,试分析这两层膜的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2. 图1表示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a~c表示相关反应阶段,甲、乙表示相应物质。
图2表示某装置中氧浓度对小麦种子CO2释放量的影响。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甲表示_________。
图1中a、b、c所代表的反应阶段中,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图2中A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影响A点位置高低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
(3)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氧气量应该调节到图2中的B点所对应的浓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细胞有氧呼吸的总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23. 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字母_____________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含量夏季________冬季。
(2)CO2被生产者吸收转变成体内物质进入生物群落。
再被图中的A、B的________和C的分解作用以及E的燃烧,转变成CO2后再重新循环。
若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处在正向森林阶段演替过程中,则生产者吸收的CO2量____________整个生物群落排放的CO2量。
(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________形式循环,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某科研小组欲研究改良小麦品种甲、乙光合作用的强弱,将长势相同、数目相等的甲、乙小麦分别放置于两个大小相同的密闭透明容器内,给子适宜的光照,并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两容器中CO2含量变化如图一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一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大田种植甲、乙两种小麦时,种植密度能更大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中影响植物的CO2吸收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
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b时35①条件下光合作用CO2利用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25①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5. 阅读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①、①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①、①代表_________,其中最多的代号是_______。
(3)[H]与O2结合生成①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
(4)有氧呼吸必须在有_________的参与下进行,如果缺乏这个条件,则产物是______。
(5)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2. C
3.
4. C
5. C
6. B
7. B
8. D
9. D
10. C
11. A
12. C
13. A
14. D
15. A
16. ABC
17. ACD
18. CD
19. AC
20. AB
21.
(1).流动性
(2).细菌、蓝细菌
(3).核糖体
(4).有氧呼吸
(5).外膜来源于真核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膜,内膜来源于蓝细菌的细胞膜
22.
(1).H2O
(2).线粒体内膜
(3).温度
(4).B点对应的O2浓度条件下,无氧呼吸被抑制而有氧呼吸又比较弱,整体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有利于种子的储存
(5).(尽量写定量表达式)
23.
(1).D
(2).低于(小于)
(3).呼吸作用
(4).大于
(5).二氧化碳
(6).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4.
(1).乙
(2).乙种小麦能利用更低浓度CO2进行光合作用
(3).温度和光照强度
(4).大于
(5).光照强度为b时,两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35①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大于25①条件下25.
(1).丙酮酸、H2O、CO2
(2).能量
(3).①
(4).线粒体内膜
(5).氧气
(6).乳酸
(7).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