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2第1单元 区域发展差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中华地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
1.(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1.(2)该区域位于()
1.(3)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 地形
B. 大气环流
C. 纬度位置
D. 洋流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45°N附近,为西风带影响区域,距海仅有180千米,西部植被覆盖区与东部高原荒漠区紧邻,中部为山脉,应该是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降
水的巨大差异,所以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答案】D
【解析】A.亚欧大陆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地形主要是平原,无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故错误;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地形主要是平原,无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
故B错误;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地形主要是山地和平原,山地的海拔较低,故C错误;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东部为科罗拉多高原以及海岸山脉,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D正确。

【答案】C
【解析】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对应的植被,常绿
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而该地区为45°N,不可能有这两种植被,故AB错误;
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图示地区为45°N,且为山区,故为
针阔叶混交林,C正确;
草原一般为降水量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而图示地区西侧受西风带和地形抬
升作用的影响,降水较多,故不可能是草原,D错误。

2.(1)珠三角“地摊经济”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
2.(2)深圳“地摊经济”比北京红火,试推断其原因不可能是()
A. 人口总量大
B. 工业发达,夜间作业时间长
C. 外来年轻人口数较多
D. 流动人口较多
【答案】C
【解析】(1)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较多、外来年轻人口数较多都是珠三角地区夜间
出行数量多的原因,但是构成夜间生活方式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还是年轻的人口。

工业的夜间作业时间长不符合法律法规且与地摊经济无关系。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答案】D
【解析】(2)深圳夜间出行人数多于北京,因为深圳纬度较低,四季气候温暖,增加了夜间出行的舒适度,A可能;
构成夜间生活的所有要素中,包括饮食文化这一个重要的部分,南方沿海地区食材更丰富,B可能;
根据材料,夜间生活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深圳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必定受港澳等发达地区的影响,C可能;
北京是我国首都,深圳经济发达,两地交通基础设施都很完善,交通都很便捷,D不可能。

故选D。

3.(1)“巴蜀之地”和“荆楚大地”的划分,体现了巫山对两地()
3.(2)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之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答案】D
【解析】(1)“巴蜀之地”和“荆楚大地”地处相同纬度地带,两地地形都较适宜人类生产生活发展。

两地相距不远,人类活动联系应该较为密切,巫山险峻,其阻碍作用使两地被划分为两个区域,体现了巫山对两地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D正确。

故选D。

【答案】A
【解析】(2)进入21世纪,促进“巴蜀之地”和“荆楚大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交通,A对。

巫山阻隔两地间联系,交通促使两侧联系更加紧密,技术、资金、市场对两地合作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B、C、D错。

故选A。

4.(1)盐城市进出口贸易体现区域的特征()
4.(2)材料中的数据表明盐城市正处于区域的发展阶段()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阶段性
【答案】C
【解析】(1)盐城市进出口总额增长,进出口贸易体现区域的开放性。

故选C。

【答案】B
【解析】(2)盐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快速,是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这一阶段符合工业化阶段的特征,应该属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

B符合题意。

故选B。

5.(1)据图推测,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5.(2)该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 季风水田农业
B. 商品谷物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乳畜业
【答案】D
【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的40°~60°之间,其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故选D。

【答案】C
【解析】(2)西欧的乳畜业有两个重要的区位条件,从自然因素来说,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雨多雾,日照少,为多汁牧草的生长提供了可能;从社会经济因素来说,西欧地区城市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人们喜食乳制品,市场稳定且广阔。

故选C。

6.(1)前两次中国测量队测得珠峰“身高”,数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6.(2)在纽约(西五区)留学的小明,通过直播观看了2020登顶珠峰的过程,测量队登顶时,纽约当地时间为图1()
6.(3)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
A. 板块持续运动,导致山体下沉
B. 全球变暖加剧,冰川大量融化
C. 侵蚀作用增强,导致高度下降
D. 测量技术发展,排除冰雪厚度
【答案】D
【解析】
【答案】B
【解析】
【答案】C
【解析】
7.(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7.(2)甲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7.(3)乙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甲——混合农业
B. 甲——大牧场放牧业
C. 乙——季风水田农业
D. 乙——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D
【解析】(1)读图可知,甲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超过80%,商品率低,为季风水
田农业;乙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接近80%,商品率较高,为商品谷物农业。

故选D。

【答案】D
【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季风水田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单位产量高。

故选D。

【答案】D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的原因主要是地广人稀。

故选D。

8.(1)图示坡向谷风最强的时间是北京时间()
8.(2)登山队选择在北京时间2:00从大本营开始攀登珠峰,下列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原因中可能性最小的是此时()
A. 4:00
B. 14:00
C. 17:00
D. 24:00
【答案】C
【解析】(1)谷风多发生在白天,温差最大时即是风力最强,读图可知北京时间17:00山顶与谷坡(底)温差最大。

故选C。

【答案】D
【解析】(2)登山队员于北京时间2:00从大本营开始攀登珠峰,据图可以得出:有逆
温层,说明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气温较低,冰雪结冰更稳固;温差较小,风力较小。

降温较快,大气可能稳定,也可能不稳定,加之图中珠峰较高处此时气温还稳中有升,所以,这个原因的可能性是最小的。

故选D。

9.(1)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
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 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 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 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 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答案】D
【解析】(1)由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
重大,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大,故A错;
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产值是上升状态,故B错;
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但不是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故C错;
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故D对。

故选D。

【答案】C
【解析】(2)由左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B 点)。

故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C-A-B,C对。

故选C。

10.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 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答案】B
【解析】人均国民收入指标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区域空间结构的
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
出明显的不均衡增长态势;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平衡的加速发展
状态。

故选B。

11.(1)从环境条件考虑,阿联酋对进口车辆质量的要求主要有()
①发动机散热性能好
②轮胎防滑性能好
③空调制冷能力强
④车体爬坡性能强
11.(2)阿联酋汽车市场,占主体地位的车型是()
11.(3)近年该国汽车租赁行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可能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1)阿联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对汽车发动机散热性能要求高,要求空调制冷能力强,①③对;地表多荒漠,摩擦力较大,对轮胎防滑能力要求不高,②错;地势起伏不大,对车的爬坡能力要求不高,④错。

故选B。

【答案】A
【解析】(2)阿联酋缺少铁路,公路设施较好,汽车市场繁荣,该国盛产石油,经济
富裕,结合材料,世界上各大汽车厂商都把包括阿联酋在内的海湾市场当作展现汽车
质量及现代最新产品的舞台,故高档豪华轿车是汽车市场的主体,A对。

故选A。

【答案】C
【解析】(3)石油滞销,影响经济收入,汽车租赁行业也不会井喷式增长,A错;
汽车租赁是短期行为,该行业的迅猛发展,说明短期内人口增量大。

外籍工人在该国
停留的时间较长,不是短期行为,B错;
出生率升高,增加的是婴幼儿,与租赁行为无关,D错;
游客的旅游活动是短期行为,且选择自驾游,游览效果更佳,C对。

故选C。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2.(1)下列区域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12.(2)我国四大经济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落后于东部地区,有自然因
素,也有人文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
A. 温带落叶阔林带
B. 渭河平原
C. 湿润区
D. 上海市
【答案】D
【解析】A、温带落叶阔林带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之间,具有过渡性,不符合题意。

B、渭河平原属于自然区域,其划分具有过渡性,不符合题意。

C、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年降水量为800毫米,其分界线具有过渡性,不符合题意。

D、上海市为行政区,行政区具有明确的界线,故正确。

【答案】C
【解析】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明落后于东部地带,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

13.(1)推测地坑院院心栽种高大落叶乔木的主要作用。

13.(2)简述地坑院内多挖有一口深井的原因。

13.(3)分析近年来地坑院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

【答案】(1)地坑院位于地势平坦的黄土塬面上,不易被行人发现;院中种植高大乔木,树冠高出地面,可警示行人此处有坑,防止行人坠入;黄土高原夏热冬寒,落叶
乔木夏季枝繁叶茂,遮阴纳凉效果好,冬季落叶后,可让阳光进入窑洞,利于提高窑
洞温度。

【解析】(1)“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
居住,“地坑院”的正中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栽种高大落叶乔木利于地坑院夏季遮荫纳凉;高大落叶乔木冬季落叶可让阳光进入,
有利地坑院保暖。

【答案】(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坑院地势低洼易积水,建有深井可
排水防涝;气候干旱且旱季长,深井可蓄水储水,缓解水源短缺。

【解析】(2)“地坑院”是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易积水,因此院内多
挖有一口深井,可排水防涝;当地降水少,水资源缺乏,深井可以蓄水储水,缓解水
资源短缺。

【答案】(3)地坑院光线昏暗,通讯信号不佳,通风、排烟、排水不便,夏季潮湿,
居住条件差;外出务工和定居的人口增多,地坑院被废弃,年久失修塌陷;山区交通
条件改善,随着建筑材料的革新和纳凉保暖方式的改变,砖瓦结构的房屋不断替代地
坑院;人口增长,为缓解耕地短缺,填埋地坑院,退宅还耕。

【解析】(3)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为缓解耕地紧缺,开始填埋地坑院。

地坑院位于地面以下,光线昏暗,通讯信
号不佳,不便于联系;通风、排烟、排水不便,夏季潮湿,居住条件差,影响身体健康;当地经济落后,外出务工定居人口增多,地坑院被废弃,年久失修塌陷;经济发
展促使砖瓦结构房屋不断替代地坑院。

14.(1)地形区名称。

14.(2)岛屿、半岛和群岛。

14.(3)河流名称。

【答案】地形区:奥利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解析】第一幅图中主要地形区:奥利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答案】岛屿:冰岛、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科西嘉岛、西西里岛
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等。

【解析】第二幅图中岛屿大西洋中从北往南有冰岛、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地中海
中有科西嘉岛、西西里岛等;北部半岛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南部自西向东有有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等。

【答案】河流:尼罗河、尼日尔河、刚果河、赞比西河
【解析】第三幅图的河流主要有:尼罗河、尼日尔河、刚果河、赞比西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