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高考地理湘教一轮课时作业3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三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2013·河北保定高三月考)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地物反射的波谱特征判断识别地物。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种地物反射率最高值均集中在可见光区
B.反射率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沙漠
C.0.8~0.9微米波段,反射率最高的是小麦
D.湿地的反射率均最低且随波长增加而降低
解析:遥感技术可以根据地物反射的波谱特征判断识别地物。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以判断,四种地物反射率最高值出现在紫外线和红外线区;反射率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雪;0.8~0.9微米波段,反射率最高的是小麦;湿地的反射率均最低且随波长增加先降低后略有增加。

答案:C
2.同一地物的不同状况,反射率也有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
①水体污染状况②人口密度的变化③树木生长状况
④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同一地物的不同状况,反射率也有不同,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监测水体污染状况和树木生长状况。

答案:A
(2013·河南漯河高三期末)下图是某城市的空间资料,读“某城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后得出的统计资料”。

根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甲区有11000人、乙区有18000人、丙区有17000人;已知城市计划分区每一方格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比例而定。

完成3~4题。

3.在GIS软件中将人口数据与图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向量图层结合后,转换为网格式数据,则图中网格代码6的人口为()
A.2500 B.3000
C.4500 D.6000
解析:网格代码6位于甲行政区的住宅区,甲区有3个商业区,1个住宅区,4个工业区,而每一方格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比例定,因此,网格代码6的人口为5]
答案:A
4.据地价和土地利用图层,推断该区域交通图层最有可能是()
解析:一般说来,交通越便利的地方,地价越高,为商业区的可能性越大;
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地区且靠近主要交通干线。

答案:A
(2013·辽宁沈阳高三统测)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

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下表,完成5~6题。

5.右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A.a B.b
C.c D.d
解析:根据图中河流分布信息,将表2中表示河道位置的1的数字连起来,再结合表3坡度分布西南高东北低,河流流向东北,即可知a图符号。

答案:A
6.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A.①⑦B.③⑦
C.②④D.⑤⑧
解析: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土石充足且松散、有河流分布和坡度较陡的区域,结合表1、表2、表3中数据可知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⑤⑧。

答案:D
(2013·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考试)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每格实际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读图回答7~8题。

7.EV区域最有可能是()
A.丘陵B.耕地
C.海域D.沙漠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EV区域是河流汇入的地方,所以最有可能是海域。

答案:C
8.该地规划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最适宜的区域是()
A.BⅠB.CⅡ
C.DⅣD.EⅢ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CⅡ区域有河流流经,地势平坦,周围有山地,且靠近城市,最适宜修建大型山水生态公园。

答案:B
(2013·山西省高三诊断考试)读“全国大雾预报图”,回答9~11题。

9.图中大雾天气的形成原因是()
A.受冷锋控制
B.风力作用强劲
C.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
D.地面辐射弱,大气中水汽充足
解析:深秋时节,昼夜温差大使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凝结。

答案:C
1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大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大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解析:大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主要是由于大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答案:C
11.能够对图中大雾范围进行实时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具有实时监测的功能。

答案:A
二、综合题
12.(2013·河南洛阳高三月考)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精准农业”是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作物产量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土壤结构、地形、植物营养、含水量、病虫草害等)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分析影响农田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

材料二: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要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GP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遥感(RS) D.决策支持系统(DSS)
(2)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A.红外线B.可见光
C.紫外线D.X射线
(3)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第(1)题,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及环境监测。

第(2)题,由图可读出反射率较高的波段在0.76微米到1.3微米之间,属红外线。

第(3)题,遥感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于监测农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状况,估产等。

答案:(1)玉米叶子水分含量越高,反射率越低C(2)A
(3)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其状况,如土壤湿度、作物水分含量、病虫害程度,进行作物估产,监测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等。

(合理即可)
13.(2013·吉林松原高三检测)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不同植物类型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季节不同、生态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形态特征和环境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可以表现出来。

下图是“不同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比较图”。

材料二:根据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绘制的山西省太原以南地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1)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植被分布的调查,主要是利用了不同植被的不同________特征,并由此区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

红外线波段反射率最高的植被是()
A.桷树B.桦树
C.松树D.草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分布的调查具有哪些方面的突出优点?
解析:不同植被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这是遥感影像判读的依据。

依据材料一可知,红外线波段草的反射率最高,达90%。

材料二为植被的垂直分布图,反映了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

答案:(1)光谱植被类型
(2)D
(3)①探测范围大,②实时传输,③快速处理,④迅速获取信息,⑤实施动态监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