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苏教版八年级下第9章 力与运动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苏教版初中物理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为0
B.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 物体静止在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D. 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受到力的方向一定相同
【答案】B
【解析】解:A.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当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只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受到的合力不为 0,故 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 B正确;
C.物体只有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才相等,若
不是水平地面,压力不等于重力,故 C错误;
D.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其所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同,如竖直上抛的物体,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计阻力,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其运动的方向和受到力的方向相反,即物体
运动的方向和受到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故 D正错误.
故选 B.
2.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以5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将F力撤去,则物体()
A. 立即停止
B. 继续以5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先向右运动,然后向左运动
D. 继续向右运动,但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
【答案】D
【解析】解:撤去拉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只受摩擦力作用,而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
的运动方向相反,故物体做减速运动,直到静止.
故选D.
3.竖直握在手中的瓶子不滑落下来,这是因为()
A. 手的握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B. 手的握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C. 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D. 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
【答案】C
【解析】解:以瓶子为研究对象:瓶子不滑落下来,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瓶子
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分析得到,手对瓶子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瓶子所受的重力,而手的握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 C.
4.如图所示,小华同学酷爱滑板运动。
在他玩滑板的过程中,关于几个力学问题的思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玩滑板时尽量降低重心是为了增加板对地的压力
B. 人对滑板的压力和滑板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为了用滚动代替滑动从而减小摩擦力
D. 滑板在地面滑行是因为人和滑板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A .玩滑板时尽量降低重心是为了增加人的稳定性,不能增加压力;故A错误;
B.人对滑板的压力,受力物体是滑板;对人的支持力,受力物体是人,压力和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故B错误;
C .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因此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利用了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力;故C正确;
D.人和滑板在地面滑行,由于惯性继续向前滑行,滑板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而不是惯性消失,故D错误.
故选C.
5.起重机吊着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A. 货物匀速上升时,Fgt G
B. 货物匀速下降时Flt G
C. 只有当货物静止时F= G
D. 上述三种情况,都应为F= G
【答案】D
【解析】解:货物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G,另一个是拉力F;无论是货物匀速上升还是匀速下降,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F= G,
货物静止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F= G.
故选 D.
6.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
把水从水桶中泼出
B.
汽车驾驶员系上安全带
C.
骑车上坡前用力蹬车
D.
洗手后用力甩干
【答案】B
【解析】解:A、将水从桶中泼出,是利用了水的惯性,使水向前泼出,不合题意;B、汽车驾驶员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当汽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到挡风玻璃而造成伤害,故B符合题意;
C 、骑车上坡前奋力蹬车是为了使车具有更大的动能,在上坡时能转化成较多的重力势能,不合题意;
D、洗手后用力甩干,是利用了惯性,使水脱离人手,不合题意.
故选B.
7.如图所示,用手压滑块A,使其在压力F的作用下沿着粗糙的竖直墙面匀速下滑,以下受力分析的说法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手对滑块的压力和墙对滑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与滑块对墙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滑块的重力与滑块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 手对滑块的压力和滑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B
【解析】解: A.手对滑块的压力和墙对滑块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都作用在滑块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A正确;
B.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向下,滑块对墙的摩擦力向上,二力的方向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B错误;
C.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滑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都作用在滑块上,是一对平衡力,故 C正确;
D.手对滑块的压力和滑块对手的弹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D正确.
故选 B.
8.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惯性的是()
A. 从飞机上投下的救灾物资,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过程
B. 人在荡秋千时,从高处向低处摆动的过程
C. 汽车刹车后,车继续向前运动的过程
D. 跳远运动员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过程
【答案】B
【解析】解:A、投放救灾物资时,不能在目标的正上方投掷,应提前投掷,因为物资离开飞机后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B、人在荡秋千时,从高处向低处摆动的过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没有利
用到惯性;
C 、汽车刹车后,车子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惯性造成的,因此在雨雪路滑的天气,
司机要小心行车;
D、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使运动员获得一定的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人还会在空中向前运动,就会跳得更远.
故选B.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
9.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 行驶的汽车急刹车时,乘客受到惯性的作用而会向前倾倒
C. 水平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因为推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D. 竖直向上踢出的毽子,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不是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D
【解析】解:\mathrm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不变,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发生改变,故\mathrm A错误;
\mathrm B.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会向前倾倒,不能说受到惯性的
作用,故\mathrm B错误;
\mathrm C.用力推桌子,桌子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则推力与摩擦力平衡,大小
相等,故\mathrm C正确;
\mathrm D.竖直向上踢出的毽子,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受到重力作用,不是
处于平衡状态,故\mathrm D正确.
故选\mathrmCD.
10.在下列比赛项目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头球攻门,球离开头后因受到惯性作用而向球门飞去
B. 跳水运动员从接触水面到全浸没过程中,所受浮力变大
C. 游泳时用力向后划水,人就向前游去,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的惯性消失了
【答案】B, C
【解析】解: A.头球攻门,球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奔
向球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 A错误;
B.跳水运动员从接触水面到全浸没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此受到的浮力会变大,故 B正确;
C.用力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就会给船桨一个
向前的力,皮划艇才能前进,故 C正确;
D.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故选: BC.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1.乘坐公共汽车,若公共汽车紧急刹车,乘客会向前倾倒,这是由于乘客具有
________,若乘客突然向右倾倒,说明此时汽车正在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拐弯.
【答案】惯性 , 左
【解析】解:乘坐公共汽车,当汽车紧急刹车时,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
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身体会突然向前倾倒,
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人的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说明此时汽
车正在向左转弯.
12.(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________力相平衡,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12.(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
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
12.(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小车运
动的越________.
【答案】支持
【解析】解:(1)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它们是
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的用;
【答案】同一高度, 速度
【解析】(2)每次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
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答案】小, 远
【解析】(3)由图示实验可知,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不同,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运动得越远.
13.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图(a)所示,在“探究
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是研究这两个力是否________;图(b)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要让物体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运动,然后根据________测
出滑动摩擦力.
【答案】静止, 在同一直线上,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条件
【解析】解:(1)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将图中的小卡片旋转一个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开手后小
卡片将旋转,重新回到一条直线上;所以研究这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3)木块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
平衡条件,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弹簧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
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故答案为:静止;在同一直线上;匀速直线;二力平衡条件.
14.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是一段长约6 km的地下河,因头上开有九个“天窗”(洞口)得名“九洞天”,如图所示;划船游览沿途风光时发现头上“天窗”会向后退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游船经过最具代表性的五、六、七洞天时,万千岩燕穿插翩飞其间,“喃呢”之声不绝于耳,能分辨不同岩燕的“喃呢”之声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若游船的平均
速度为3.6 km/h,则游完全程约需________ h.(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游船, 音色, 1.7
【解析】解:游客划船游览沿途风光时,以船或游客为参照物时,船和船上的游客与“天窗”(洞口)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看到头上“天窗”会向后退;
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游客能分辨不同岩燕的“喃呢”之声是依据声音
的音色;
根据v= \dfracst可知,游完全程需要的时间为:
t = \dfracsv= \dfrac6 km 3.6 km/h \approx 1.7 h .
15.如图甲所示,将完全相同的木块A、B叠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用12 N
水平力F1拉着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_ N.若A和B紧靠着平放在到该桌面上,在水平推力F2作用下,A、B一起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_2= _________ N,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 .
【答案】0, 12, 6
【解析】解:在12\mathrm N的水平拉力F_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B不受力,因此摩擦力为0,A受12\mathrm N的
拉力,因此摩擦力也为12\mathrm N;
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A、B摩
擦力也不变,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因此推力为12N;
由于木块A、B完全相同,B放在水平面的压力为总压力的一半,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是总摩擦力的一半6\mathrm N.
16.如图,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F作用下,铁质物体M沿粗糙程度一定的地面由A运
动至D,在AB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_1,BC段下方埋有磁铁(该磁铁仅在BC段起作用),则在BC段运动过程中,M的运动状态________(选填“改变”、“不变”);M在CD段做________运动,其速度v_2________v_1(选填“\gt ”、“\lt ”或“=”)。
【答案】改变, 匀速直线, lt
【解析】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7.(1)机器人充一次电最远可以行驶多远的距离?
17.(2)这辆机器人满载物品时重是多少牛?
17.(3)若机器人满载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2倍,则机器人水平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是多少牛?
【答案】(1)机器人充一次电最远可以行驶的距离为3.6\times 10^4 m.
【解析】解:(1)由v=\dfracst可得,配送机器人行驶的距离为:
s=vt=2 m/s \times 5\times 3600 s =3.6\times 10^4 m.
【答案】(2)这辆机器人满载时物品的重为2500 N.
【解析】(2)机器人满载物品时的重力为:
G_总=(m_物+m_机)g=(200 kg+50 kg) \times 10 N / kg =2500 N.
【答案】(3)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为50 N.
【解析】(3)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为:
f=0.02G_总=0.02\times2500 N=50 N
机器人水平匀速行驶时受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牵引力等于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即F=f=50 N.
18.坐在公交车上的乘客,当车突然左转弯时,乘客有被向右甩出的感觉,为什么?【答案】当汽车正在向左转弯时,人的下半身随汽车一起向左运动,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右倾倒,即有被向右甩出的感觉.【解析】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9.(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
19.(2)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_______运动。
19.(3)下列实验中用到以上研究方法的是()。
【答案】慢
【解析】接触面越光滑时,对小车的阻力越小,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长,速度减小得越慢;
【答案】匀速直线
【解析】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阻力完全消失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再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将不再减小,因此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推理法;
A 、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采用的是推理法;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利用了转换法;
C 、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故选:A。
故答案为:(1)慢;(2)匀速直线;(3)A。
20.(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
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 ________;
20.(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
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________有关;
20.
(3)实验得出结论:________.
【答案】(1)5 \h ;
【解析】
【答案】(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
【答案】(3)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越高,与木板相接的水平位置铺的材料越光滑,
物块在水平位置滑行的距离越远
【解析】
21.(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________原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种物理方法是________.21.(2)比较甲、乙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比较甲、丙
实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
21.(3)小静发现很难控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她对实验甲装置进行改动,不必要
匀速,重复实验,发现效果更好.实验中,小明而且能方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简要画出设计图.
【答案】(1)二力平衡, 转换法
【解析】解:(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
转换法;
【答案】(2)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解析】(2)甲、乙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是为了研究滑动摩
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甲、丙实验,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是为了
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答案】(3)如解答图所示.
【解析】(3)实验中,小静发现很难控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她对实验甲装置进
行改动如图所示:把物块和测力计固定住,拉动下方的木板,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物块总会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始终是平衡力,大小相等,读弹簧
测力计示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