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基本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法的非法行为
不等速的等速运动
就判断而言,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作出的判断不能既肯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又否 定某事物具有这种属性。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不能对同一事物作出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 论断。
1、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
2、所有的犯罪都是故意的。
3、我们班所有同学都是河北人。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末编》里,记录了 A、B两人的一段对话: 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几种关于 革命的事情,都 没有瞒了你,你怎么竟向敌人告 密去了? B: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 他们问了我呀。 A: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 B:什么话!我一生没有说过谎,我不是这种靠 不住的人!
• 欧布利德斯的诡辩就在于,前一个“没有 失掉”指的是你原来就有的东西仍然存在, 后一个“没有失掉”指的是你根本没有的 东西也仍然存在。这是强加于人,因为从 来没有的东西,不存在“失掉”或“没有 失掉”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欧布利德斯 的议论中,“没有失掉”这个词,前后表 达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 错误
2.转移或偷换论题
•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判断内容不一致,或者在议 论某一问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的中心,就违 反了同一律。
• 下面介绍几种转移或偷换论题的表现: • (1) 文不对题。如:席勒与歌德先生在魏玛的友情很深。
席勒的诗才逊于歌德,但其剧才却胜于歌德。席勒追求崇 高理想的精神,成为德国青年的模范。 • (2) 答非所问。如:老师问学生:“黑格尔是哪国人?” 学生回答:“他已经死了”。 • (3) 节外生枝。如:一学生上课时间去看电影,老师批评 他:“上课时间怎么能去看电影呢?”学生反驳老师: “看电影受教育难道不对吗?”
二、违反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
违反不矛盾律的基本错误,就是在同一思维 过程中概念、判断没有保持一贯性,出现了逻辑 矛盾。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 。通常人们所 说的 “出尔反尔”、“前言不搭后语”、“自己 打自己嘴巴”,都 是思维自相矛盾的生动说明。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
把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来使用
区别: 混淆概念是无意识的 偷换概念是有意识的
上海宝山民警“网格化”巡逻当场抓获几名罪犯
罪犯与犯罪嫌疑人 从轻处罚与减轻处罚
诉讼参加人与诉讼参与人
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日本文部省审定的历史教科书多次篡改侵华历史 1982年、1986年、2001年、2005年
华佗再见
• 个人有三个头
某甲对某乙说:“我能证明‘一个人有三个头’。”乙说: “愿闻高见。”甲说:“每个人有一个头,没有人有两个 头,一个人比没有人多一个头,所以,一个人有三个头。” 乙虽然知道甲的论证是错误的,但不能指出错在何处。在 甲的论证中,从字面上看“没有人”这三个字前后出现两 次,但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在“没有人有两个头”中, “没有”是一个否定词,它否定的是“有人有两个头”这 。
第三节 不矛盾律
一、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可以表述为:在同一思
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 必有一假。
不矛盾律的公式为: A不是非A 或 A≠A。
也可表示为: 并非(A并且非A) 或者 A∧A。
公式中的“A”与“非A”是指同一思维过程中的 互相否定的一对思想,即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两个 思想。它们可以是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概念,也可 以是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
“侵略华北”
“进出华北”
5月上旬,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为期5天的 国事访问,被称为“暧春之旅”。并在早稻田大学发 表了重要演讲。胡锦涛主席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 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 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 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在生产力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劳动力是谁生 的呢?是女人生的,所以,女人才是生产力中最重要 的。
“自相矛盾”逻辑错误的表现形式:
第一种形式: 自毁概念,如前面的例子
第二种形式: 同一判断内部包含着自相矛盾的错误
例如:相传山东军阀韩复榘不学无术,他的演讲逻辑 混乱,矛盾百出,被传为笑谈。有一次,他到一个学校 发表演说,开头几句是:“今天是我讲话的天气,我 看人来得很茂盛,大概来了5/3,没有到的请举手!”
“打击伪科学就是打击传统文化”
文章写作中的“走题了”、“跑题了”
日常说话中的答非所问
某地铁上来一位抱婴儿的妇女,列车颠颇乘 客拥挤,一位站着的中年人请一位青年姑娘给抱 小孩的妇女让座,姑娘说“凭什么让我让座?”, 中年人说:“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精神文明的体现。”
这位姑娘眨眨眼,突然理直气壮的说“你配 讲什么精神文明,你的吐沫星子都溅到我脸上了, 你是耍流氓!” 中年人气的说“你是耍无赖.”。 “你才是无赖呢。”姑娘煞有介事的拿出手绢来 擦脸。中年人脸气的铁青,无可奈何。
第二节 同一律
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可以表述为:在同一思维过程 中,每一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同一律的公式为:
也可表示为:
A是A或A=A。 如果A,那么A或A→A。
一个概念保持同一,是指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要保持同一。
时间过得真快呀!比钢刀还快!
火车速度真快呀!比飞机还快!
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
吃饭决定思想体系。
填胃理论
请诸位先生告诉我们吧,究竟何时、何地、在
哪个行星上有哪个马克思说过“吃饭决定思想体系” 呢?诚然,马克思说过,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 的意识,决定人们的思想,可是谁向你们说过吃饭 和经济地位是同一种东西呢?难道你们不知道,象 吃饭这样的生理现象和人们的经济地位这种社会现 象是根本不同的吗?
AA
A
B
A
反对关系
E








I
下反对关系
OLeabharlann 就概念而言,不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一个概念不能既反映某一对象,又不反映某一对象。 也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两个外延完 全不同的概念指称同一个思维对象。
自毁概念:
闪着灯光的漆黑宿舍
方的圆
一个黄昏的早晨,一个年轻的老人,手时拿着 一把锋利的钝刀,杀死了一个活崩乱跳的死人。
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人们思维的确定性。
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 1.混淆和偷换概念 • 这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把原来使用的概念换
成另外一个概念,从而改变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造成了 逻辑错误,使人啼笑皆非。如: • ① 一对青年登记结婚,书记员看了有关资料说:“你们 是近亲,不能结婚”。女青年着急了,争辩道:“我们两 家相距两千多里,怎么会是近亲呢?” • ②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早已成了常识,刚才大家为什 么说我的语言表现了剥削阶级思想呢? • 例①是“同词换义”,例②是“异词换义”,从而造成了 混淆和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
第三种形式: 两个判断之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错误
这里,B不仅把向敌人告密的恶劣行径轻轻抹 去,而且得出了告密有理的结论,本来A所说的 “可靠”是指对革命忠诚,不向敌人泄密,而B却 用“从来不说谎”即向敌人说实话来偷换。
张班是鲁班的师兄弟,手艺高超。有一次,张班给 一个财主修建台阁,财主和他口头约定:如果修的台阁 合其心意,赏“五马驮银子”,外带“一担米、两只猪、 三坛酒”。台阁修好了,财主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也找不出 半点毛病,该按约定条件给 张班报酬了。财主叫家丁牵 来五匹马,并排站着,马背上横搁一块木板,上面放了 一块比手指还小的银子。财主说:“这就是我给你的工钱 ——‘五马驮银子’。”接着财主拿来鸡蛋壳装的米粒说: “这是我赏的‘一蛋米’。”财主又从一个木匣里拉出了 蜘蛛,说:这是‘两蜘蛛’。”最后,他把指头伸到一只 壶里,蘸了一下,向前弹动了三下,对张班说:这是 ‘三弹酒’!”
《墨经》中讲必须保持概念同一的例子。
1、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
2、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 一个判断保持同一,是指一个判断的组成成分 要保持同一。
所所有有犯 违犯罪纪罪行行为为都都是不违是法违行法为行。为。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同一律要求人们自觉地保持同一思维过程中 概念、判断的确定性,或者说,同一律要求人们的 思维具有确定性。
4、我们班所有同学都不是河北人。
今年过节不收礼呀! 不收礼呀不收礼! 不收礼呀不收礼! 收礼只收脑白金! 脑!白!金!
综上所述,不矛盾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过 程中,不要使矛盾关系判断或反对关系判断同时为 真,也不要用矛盾关系概念或反对关系概念去指称 同一对象 。也就是要求人们的思维具有前后一贯性 和不矛盾性 。
混淆论题 偷换论题
把不同的判断当作同一个判断来使用 转移论题
区别:
混淆论题是无意识的 偷换论题是有意识的
“伪科学”一词常被提及,而日前一场由中国科 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宋正海发起的“废除伪科 学”学者签名活动刚刚结束,该活动征集到150名学 者的签名支持。这场签名在学界引起了激烈争论, 何祚庥等院士认为这是“非常荒唐”的。
第八章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普通逻辑基
教 学 目 的
本规律的作用,理解同一律、不矛盾律的内容 和要求,把握违反同一律、不矛盾律所犯的逻 辑错误,要求学生能够分析一个事例是否违反 基本规律的要求,在实践中善于运用基本规律 发现别人的逻辑错误,同时使自己的言行符合
基本规律的要求,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教学 1、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 重点 2、不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 1、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难点 2、违反不矛盾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参考 资料
1、《普通逻辑基本原理》张路安主编 2、《普通逻辑学习指导书》王道君主编 3、《逻辑思维智慧导引训练》薛锡岑主编
第一节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概述 一、什么是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人们运用概念、作出判断、
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规律,也就是人们在运用思维形 式进行思维时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准则。普通逻辑 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 由律。
二、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作用
(一)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活动具有强 制性和规范性。
(二)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普通逻辑各项具体规则 的依据 。
则“没有人有两个头”就是一个虚假的判断。所
以,甲的论证是利用字面或语词的相同,暗中偷 换了概念,从而得出了荒谬的结论。
• 你是头上有角的人 古希腊著名诡辩家欧布利德斯有一次对一 个人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就是你有 的东西,对不对?”那人回答:“当然对 呀!”接着欧布利德斯又说:“你没有失 掉头上的角,那你就是头上有角的人了。” 那个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 又说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样反驳欧布利德 斯。
• 一判断,意思是说“任何人都没有两个头”。这 个全称否定判断的主项是“人’,不是“没有
人”;而在“一个人比没有人多一个头”中,
“没有”这个否定词否定的是“人”这个概念,
因而“没有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个独立的否定 概念——“无人”,即“一个人也没有”。如果前 面的“没有人”和后面的“没有人”意思一样,
应当注意的是,同一律所说的概念、判断保持 同一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这个条 件就是同一思维过程。
同一思维过程
同一时间 同一方面 同一对象
张三是青年人。 张三是老年人。 虽然张三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但是他很诚实。 张三是罪犯,李四不是罪犯。
二、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基本错误:思维不确定
(一)混淆概念 (二)偷换概念 (三)混淆论题 (四)偷换论题
鲁迅先生的《门外杂谈》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 甲乙两人,一强一弱,扮着戏玩。先是甲扮武松,乙 扮老虎,结果乙被甲打得要命,乙埋怨甲,甲则道: “你是老虎,不打,不是给你咬死了?”乙只得要求互 换角色,结果又被甲咬的得要命,乙说怨话,甲又道: “你是武松,不咬,不是给你打死了?”
这里,甲就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把戏台上的 武松当作真武松来咬,把戏台上的老虎当作真老虎 来打,犯了“偷换概念”的 逻辑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