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红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190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刘卫红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刘卫红,女,35岁,汉族,1976年4月出生,199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自2001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工作至今。

刘卫红于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6年晋升为主治医师,2010年3月被聘为普儿二科主任(副科级)。

作为一名年轻主任,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着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并以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医院职工的普遍好评。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作为专业技术带头人,她始终把“党员争优秀”作为激励自己奋勇向前、拼搏进取的动力,把“五个表率”作为工作标准,把“五个好”作为工作奋斗的目标,服从组织安排,严格履行了一名党员的职责。

孜孜不倦学在前。

刘卫红深知学习是自身建设的首位,她注重学习科学发展观,注重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素质。

同时她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不断自学,虚心地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借鉴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总结经验,并且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

凭着丰富的业务
知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刘卫红使一个个濒危的患儿起死回生。

不断创新求实效。

从2009年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肆虐神州,作为技术骨干的刘卫红,接受医院安排,负责手足口病PICU的工作。

由于手足口病涉及一突发病种,医疗界普遍经验不足,为此,刘卫红孜孜不倦地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

为观察治疗效果,她衣不解带地守候在病房里。

对危重患儿,她更是寸步不离,密切观察病情进展,不放过任何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

经常遇到赶不上饭点的时候,饿了,她就啃几片凉面包;渴了,喝下一杯白开水;困了,就斜靠在病床旁打个小盹,一直守护到患儿脱离危险期。

在这样的泡病房中,她亲手掌握了临床治疗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分析、总结各种诊疗措施的效果,积累下不少救治经验和心得体会。

在她的带领下,手足口病房对上呼吸机患儿的抢救成功率达到95%以上。

2010年手足口病大流行,刘卫红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结合实际请情况,制定出轻症、重症、危重症三种不同的临床路径,并及时在科里启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鉴于手足口病变化较快,她专门排出医疗和护理巡视班,安排专人巡视病情,每十五分钟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她制定了新患儿入院后立即“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双通道---静滴甲强龙和丙球”的接诊程
序,保证患儿诊断治疗“零”等待,以此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安定了患儿的情绪,有效防止了医疗缺陷及纠纷的发生。

尤其在多名患儿同时入院时,这套接诊程序保证了科室救治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针对2010年的疫情,她又对病区及时进行调整,根据患儿病情分区接治,取得明显的治疗成效,保证了救治水平。

这种分区管理的模式和救治经验受到省、市两级卫生行政部门领导的认可,兄弟医院甚至其他地市级医院纷纷到该院取经学习。

默默奉献干在前。

2010年春天,手足口疫情比往年来得更加迅猛, PICU里上呼吸机的患儿达15人之多,她干脆就吃住在科室,曾经一个月没出过医院,连续几夜睡不成觉也是常事。

为此,她舍弃了年幼的孩子和丈夫,她心里装的只有那些垂危患儿!她用她的认真,她的细致,她的严谨,她的坚守,一次次把濒临死亡的患儿从死神手里拉回世间。

治愈的患儿笑了,患儿的家长也笑了,可她不满3岁的女儿却天天哭喊着打电话找妈妈。

听着女儿的哭声,她哽咽无语,愧疚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流下。

女儿病了,滚烫的小身体和臀部的皮疹吓坏了带她的姥姥。

母亲严命已经7天7夜没回家的刘卫红回去看看孩子。

刘卫红在电话里答应了,可内心知道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科里,十几台呼吸机在运转,3个濒危的孩子命
若游丝,她怎能抛开这些需要守护的孩子而去履行对母亲的承诺?当愤怒的母亲又把电话打来时,她听着,不做辩解。

泪,却止不住地流!当听到女儿在电话里有气无力地说:“妈妈,我很想你!你能回来抱着宝宝睡觉吗?”她知道自己没有勇气再听下去了。

迅速挂断电话,她强忍泪水克制住自己。

因为她明白,在眼前的战场上,她需要面对的,是比儿女情长更重要的生与死的考验!
刘卫红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可这样的她却是患儿家属心目中最可信赖的依靠。

她用高超的医术为患儿解除痛苦,化解家属心中的忧虑,当患儿家属不理解时,她用一种坚忍承受着个别家属的指责和谩骂,付出耐心向他们解释、沟通。

她用行动阐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诠释着“白衣天使”的真正含义,她把她所有的爱都随汗水播洒给了经她救治的患儿。

她在关键时刻冲在前,成为科室的顶梁柱,树立了一名优秀党员无私无畏、牺牲奉献的良好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