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研究调查报告(张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现状与发展对策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无法完全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而大中城市已经逐渐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日间照料中心,农村的养老服务模式尚未普遍建立。
本文以山西省临猗县兴教坊村和石彪村为例,深入了解其建立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现状,探究现有的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从而推动和完善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农村老年人创造一个更加满意的养老空间。
关键词:农村养老模式日间照料中心
Abstract
With the rising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family pension mode canno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old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 And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has gradually formed with the center of the community day care centers, rural pension service model has not yet universal established. Based on LinYi County xingjiao fang village in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insight in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old day care centers, explore the existing common problems of the rural elderly day care center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so as to promote and improve the rural elderly day care centers and create a more satisfactory for the rural elderly endowment space.
Keywords: rural pension mode day care centers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
1.2概念界定
第二章:文献综述 (6)
2.1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2.2 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第三章:研究对象和方法 (7)
第四章:调查结果与分析 (8)
第五章:发展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思考建议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一、农村日间照料中心老人调查问卷
二、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三、调研风采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其中将近一半空巢,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农村留守老年人数量已近5000万。
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
经过50年左右的快速增长,到21世纪下半叶,中国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以及高龄化程度都将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老年人口总量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3亿以上,老龄化程度为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将保持在8000—9000万。
高龄化水平为25—30%,重度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将显得越来越突出。
目前,我国政策有一系列为满足“老年人”个体及其群体的社会需要而推行的相关老年社会福利政策及措施,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经济、医疗保健、家庭、就业、再教育、休闲娱乐、交通等方面的宏观政策和制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资金、人力与物力的投入。
但是,农村的养老福利、养老环境及养老机制与城镇有较大差距。
且随着家庭日趋小型化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农村留守老年人养老问题逐渐加大,使得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严重冲击。
同时,一方面社会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准备为农村养老提供支持,无法承受机构养老的庞大开支。
另一方面农村养老的专业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没有形成现代化养老的意识。
这些严峻的农村养老问题使得我们必须尽快探索一条合适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才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1.2概念界定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的一种养老服务模式,是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活动场所,日间照料中心使生活在照料中心的空巢老人有幸拥有了一个“家外之家”,营造了一个空巢不空心的精神家园。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又俗称“托儿所”,是由托儿所仿词而来,一种老人白天入托,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照料日常生活,晚上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的养老模式。
这种养老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物质资源(住房、家具、耐用消费品和生活设施等),同时还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农村众多独居的老年人来说,由于养老金不高,加之老人恋家思友的街坊情结,他们宁肯“独守空房”,也不愿到养老院。
而对于一些子女工作繁忙,白天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家庭来说,“日间托老”也不失为一种“两全”的养老服务方式。
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建立,不仅为政府减轻了农村养老压力,也使老人切身收益,为农村养老事业搭建了新的平台,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新的贡献。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汤军克、陈林利、陈建平、钱青在《上海市某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调查》一文中,通过对上海市某区的7家可在网络中查询到的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了调查,采用访谈,实地考察形式了解实际情况,结论是“日间照料中心”情况参差不一,普及度过低,硬件设施没有做到规范化与标准化,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等问题。
《浅析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文中,李洁通过对我国现有的日间照料中心进行研究,提出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1、我国养老观念落后,没有对其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2、政府在整个养老领域中没有找到自己准确定位与职能所在;3、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处在初级阶段设施不完善4、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过低5、缺乏足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
作者在此文中也对此类问题给出了建议,主要有:1、树立良好的社会养老服务观念树立和倡导一种积极地服务理念2、需要通过多种渠道的资金来源来补充养老行业亟需的经济支持。
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抬高服务质量。
4、配套的需要提高日渐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和职能技术水平5、引导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开发和养老事业有关的社会资本。
2.2 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杨蓓蕾在《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一文中,通过对英国养老历史、社区照顾的兴起、英国养老的现状等的研究,从社区照顾的内容和服务体系总结出英国社区照顾的特点有1.政策引导。
英国政府既制定社区照顾这一社会福利政策又订立具体的措施以使社区能切实地承担起这一职能。
2政府出资。
英国的社区照顾在财政出资上完全体现了以政府为主的特点很多服务设施都是由政府资助的社区、家庭和个人的支出不多。
3 依靠社区。
英国的社区照顾主要是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以社区为依托各种服务设施都建立在社区中且社区照顾的方式尽量与老年人的生活相融合。
4体系完整。
各种社区照顾的机构既有政府出资社区举办的非赢利性的机构也有私营的、商业性的服务机构。
提供服务的人员既有政府雇员又有民间的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以满足不同情况的老年人的需求。
《美国老人的社区照料模式》一文中,介绍了美国老年人社区照顾的模式和基本内容,引发对中国养老的思考。
首先,中国可以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老年人社区照顾行业的商业发展模式,诸如个性化的社区照顾服务和社区照顾管理之类的积极方法,包括将医疗卫生服务、社区照顾服务和住房供给等服务进行整合,将社区照顾服务作为一种更具有人文特色的模式加以引入到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来。
其次,
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社会化的资金筹措渠道。
若要在中国推广和发展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仅仅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过去社区中孤寡老人的供养资金多由政府财政通过民政部门下发,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政府和单位不堪重负。
所以必须借鉴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社区、家庭、老年人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确保能为老年人社区照顾模式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第三章:调查对象和方法
我们采用两条主线对日间照料中心进行调查。
一条是对老年人进行实地问卷调查,一条是对村委会及其主管照料中心的人员进行访问了解基本情况。
(一)文献研究法。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查阅文献以及资料收集整理,了解农村养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政府出台的养老政策以及国外养老机制和政策。
(二)社会调查法。
在熟悉课题的前提下,设计针对课题的问卷调查表,并组织实施社会实践调查。
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的方式。
一方面向在日间照料中心生活的老人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老年人的年龄、婚姻、身体状况、吃、穿、住、行、人际交往、娱乐等基本情况。
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向村委会及其主管照料中心的人员访问经费来源、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学历、年龄、工资待遇、培训等情况(三)统计分析资料。
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学与spss的运用发现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
(四)论文撰写。
利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寻求措施,撰写报告。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从政府、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人、服务人员等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撰写调查报告,论文与结题报告。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为我们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了一个最优的选择。
一方面,这种新建立起来的农村新型养老服务的一些建设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
另一方面,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还存在着大量的不足和问题,值得有关部门和中心引起重视并给予解决,使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从而促使农村养老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比如,兴教坊村民委员会将闲置的公共房屋改造成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农村养老场所问题。
兴教坊村将闲置的原小学校舍进行修缮,改造成日间照料中心的娱乐室、休息室、书画室、图书室、老年学堂、洗衣房、厨房、餐厅等。
这样不仅解决了日间照料中心的场所问题,而且减少了房屋建设资金,减轻了政府和村委会的压力。
值得我们借鉴。
兴教坊村日间照料中心各个场所建筑面积情况
场地娱乐室休息室书画室图书室老年学堂洗衣
房
厨房餐厅
面积
(㎡)
110 170 102 156 120 150 250 300 百分
比(%)
8.1 12.5 7.5 11.5 8.8 11 18.4 22.2
总面
积(㎡)
1358
(注:面积为建筑面积;百分比保留一位小数)
从表中可以看出兴教坊村日间照料中心的各个场地的改造较为全面,改造比例
较为合理,包含餐饮、洗衣和娱乐等场地,该村不仅重视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
且还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需求。
在我们的访谈中了解到该日间照料中心能够积极组织活动,满足了老年人精神
需求。
该中心组建了军乐队、舞蹈队、锣鼓队等,组织老年人进行书画比赛、象棋
比赛、舞蹈比赛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不仅有益于了老年人身体健康,而且吸引了
更多老年人的加入,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的服务,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精神
生活,促进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
同时,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还存在大量的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有关部门和中心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解决。
(一)政府职能不清,缺乏资金发放评估机制
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期,政府管理着众多的社会事务。
还处于“全能型政府”状态。
许多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社会制度都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
而在养老领域方面,日间照料中心主要以政府投资养老为主,制约着日间照料中心的普及和发展。
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缺乏一整套系统的养老中心资金发放机制和体制。
政府缺乏对各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考察和对其投入资金的多少的评估。
往往是“谁要的多,谁要的积极,谁有关系,谁得的多”。
在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后,不能够及时对所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得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质量、娱乐设施、资金用途等的考核和监督。
许多中心的建设和发展长期处于资金严重短缺中,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二)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和医疗人员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该中心的服务人员、医疗人员和管理人员极度缺乏。
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不仅数量少,而且专业质量差。
在现阶段的养老服务行列中,绝大部分的服务人员是仅凭一颗尊老爱幼的心和经验工作,他们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培训,对老人问题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出发,缺少专业化的服务理念。
而且,由于农村生活比较贫困,服务工作又繁琐,劳累,且收入太低的因素,导致专业的服务人员不愿意来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中心内部的服务人员流失严重。
同时,医疗人员也严重不足。
中心的负责人有时候不愿意接受一些体残有病的老人,担心他们在中心突然生了病,出了事,没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及时抢救,延误病情。
导致了许多身体不康健的老人无法到中心享受服务。
(三)日间照料中心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不完善。
老人 服务人员
医疗人员
管理人员
人数(人) 26
3
1
总数(人)
30
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对娱乐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满意度
5
10
15
20
25
30
非常满意
满意一般
不太满意
非常不满意人数
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对娱乐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满意度不是很高。
由于我国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的配备还不是很完善。
中心的设施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娱乐和健身需求。
虽然日间照料中心的娱乐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比如日间照料中心设有麻将桌,棋盘桌,电视房等;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一方面有的健身设施器材较为单一,健身场所场地有限,老人施展不开;另一方面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的生理特征。
同时,基础设施还存在着布局不合理,设施器材陈旧等问题。
(四)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内容单一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在餐饮服务和日常照料服务,对健身娱乐、健康保健以及文化生活服务重视不足。
由于农村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部分老年人越来越来重视精神层面和文化方面的需求。
仅仅餐饮服务和日常照料服务远远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五)观念落后,意识不足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对于老年人的各类需求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行动上也没有形成共促发展的合力。
同时,有些老年人认为日间照料中心和托儿所一样,认为自己像小朋友一样,不好意思到日间照料中心;而有些老年人则认为自己还能做家务,不愿意花那冤枉钱等,这些传统的观念在农村老年人思想中还根深蒂固。
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内容及比例
餐饮服务41%
健身娱乐服务
10%
文化生活服务
8%
健康保健服务
0%日常生活照料服
务41%
餐饮服务健身娱乐服务文化生活服务健康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四、发展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思考建议
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是农村新型的养老模式,它的发展需要从农村当地的具体实际出发,改进农村日间照料养老服务,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农村老年人。
(一)明确政府职能,资金来源多元化
逐渐转变政府职能,探索适合于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政府治理模式。
政府应从“全能型政府”逐渐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打破行政管理对农村养老服务行业束缚的枷锁,给予农村养老服务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在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后,及时对所建成的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不定期的评估,发现问题和困难后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
这样有利于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自由健康发展。
在资金来源问题上。
一方面,政府要尽快制定出一系列系统的养老服务中心资金发放机制和体制。
加强对各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考察和对投入资金多少的评估。
切实将每笔资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去,形成“谁做的好,谁资金真正短缺,谁的服务质量高,谁得的多”的新局面。
另一方面,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可以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慈善捐助和企业投资等各种中心外资助,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切实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提高日间照料中心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要从根本上做好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关键是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首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中心工作;在招聘时,尽量招聘一些本村热心肠的年轻人,以便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同时招募专业医疗队伍,对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在中心内始终留有几名医疗人员已提供应急医疗。
其次,日间照料中心须进行定期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从而形成一整套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培育和管理体系。
(三)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在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对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引进和建设普遍适合老年人活动的文体娱乐器材,并建立起有保护措施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在活动场所内可以设置专业人员以提供应急服务。
同时,吸引社会力量来投资建设、扩建老年人活动场所,形成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设施,让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满意的服务。
(四)发展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资本。
鼓励和动员老年人进行相互帮助、相互照料、相互服务。
利用农村老年人现有的个人关系网络,建立农村互助网络,发挥邻舍协助网络。
鼓励和支持低龄老年人多关心、照料高龄老年人;鼓励和支持健康的老年人多帮助、关爱身弱病残的老年人,从而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社会资本。
同时,专业服务人员可以在农村广泛开展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障、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经常性服务,形成服务人员与老年人重点服务对象间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
(五)树立积极的社会养老服务观念。
一方面,政府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各个农村地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并与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建设等规划统筹协调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提高日间照料中心的各个举措。
另一方面,各个农村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传播媒介推广和普及这种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知识,逐渐转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吸引更多的本地的老年人来日间照料中心享受服务。
五、结束语
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是将居家养老与农村传统养老服务相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比较适合我国农村现阶段发展的养老模式。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体制机制,让更多的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舒适的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对农村养老模式的探索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洁《浅析我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改革与开放,2012年
(2)王素英,孙文灿《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山西省开展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运营情况调研报告》,2013年
(3)汤军克,陈林利,陈建平,钱青《上海市某市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调查》,2013年
(4)百度百科:http:.
(5)杨蓓蕾,《英国的社区照顾: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2000年
(6)康建英,《农村留守老人社区照料模式建构及可行性研究》,2012年
(7)王晓梅,《我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2012年
(8)汪学军,《农村养老模式问题研究》,2013年
(9)张国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青岛市养老模式探究》,2013年
(10). V. Rozhdestvenskaya;M. D. Evdokimov Doklady Earth Sciences 2006-1 Springer期刊
(11)V. Rozhdestvenskaya;M. D. Evdokimov Doklady Earth Sciences 2006-1 Springer期刊
(12)Aristides D. Zdetsis;Patrick W. Fowler;Remco W. A. Havenith Molecular Physics 2008-14 Taylor & Francis期刊
(13)Zdetsis Aristides D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07-21 PubMed 期刊
(14)Xiao-Rong Chang;;Jie Yan;;Jing Shen;;Mi Liu;;Xiao-Juan Wang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eridian Studies 2010-3 爱思唯尔期刊(15)Shinkman R Modern healthcare 1997-7 PubMed期刊
(16)Gligorijević-Maksimović Mirjana Zbornik Radova Vizantološkog Instituta 2009-46 DOAJ期刊
(17)曾昱,《人口老龄化与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探析》,2005年
(18)彭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温江区调研》,2013年
(19)许照红,《我国农村养老模式转变的成本分析》,2007年
(20)谢惠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2010年
(21)刘猛芳,《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2005年
(22)李新,《转型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2008年
(23)张立,张文学,杨建林《中国农村多支柱的养老模式研究》,2012年(24)周跃锋,刘敏《对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探讨》,2010年
附录
附录一:农村日间照料中心中老年人的问卷调查
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现状调查表
您好!
我们是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为了全面了解农村日间照料中心的现状,并
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日间照料中心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协助。
本次调查将严格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进行,不用填写姓名,所有的回答
只用于统计分析和学术研究,您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
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打钩(√),或在“”上进行填写,您的回答
将代表众多和您一样的公民,并将对改善您的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祝您身体健康、开心愉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您所在的年龄阶段是()
A.50~60岁
B.61~70岁
C.71~80岁
D.80岁以上
2.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3.您对您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非常不满意
4.您对您家庭的居住环境满意吗?()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非常不满意
5.您和您的老伴生活在一起吗?
A.是
B.否
6.您与您子女的关系如何?()
A.非常好
B.好
C.一般
D.不好
7.您的收入来源有()(可多选)
A.低保
B.子女赡养
C.退休金、养老金
D.其他:
8.您的收入情况大概为每月()元?
A.500以下
B.500~1500
C.1500~2500
D.2500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可多选)
A日常生活照料服务 B健康保健服务 C文化生活服务 D健身娱乐服务
10.您所了解的日间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