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沉积矿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铁矿床铁矿物相变 示意图 第十八页,共37页。
3、矿床(kuàngchuáng)成因
(1)胶体化学沉积说 (2)细悬浮物沉积说
分歧在于:Fe在地表氧化条件下能否(nénɡ fǒu)被长途搬运; 是否存在大量的腐植酸护胶剂;
第十九页,共37页。
4、典型(diǎnxíng)矿床
没经过搬运。而化学说及红土化学说则认为铝土矿是红土风化作 用产生的铝土物质经过搬运后异地沉积形成的,前者又认为成矿 物质呈胶体及真溶液的形式搬运,后者认为呈机械碎屑物质搬运。
第三十页,共37页。
Al2O3胶体
pH<4 & pH>7 易溶于水而呈迁移
Al2O3
(qiānyí)的状态
pH=4~7
溶解于水的Al2O3最容易与
1、以Fe、Al、Mn和粘土矿床最为重要,常常出现在沉积间断面之上 的海侵岩系的底部(Al)、下部(Al和Fe)、中部(Fe和Mn)、 上部(Mn);
2、矿床主要产生于一定地质时代的沉积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之中, 为典型的同生沉积矿床;
3、矿体为层状或透镜状,沿海湾边缘或湖盆边缘分布。铝土矿粘土 矿床在近岸处沉积,铁矿在距海岸稍远处的陆棚带的上部,锰矿 在陆棚带的中下部;
sh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锰矿床 矿物相变示意图
水 锰 矿 相
离岸较远,氧气不足(bùzú),产生了三、四价锰化合物—水锰矿 ( Mn2O3•H2O )。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锰矿床矿 物相变示意图
碳酸盐矿石(kuàngshí)相 离岸更远,海水更深,PH 大于8.5,还原条件,CO2和H2S充足,主要 (zhǔyào)生成低价的Mn+2化合物,如菱锰矿(MnCO3) ,锰方解石 [(Mn,Ca)CO3],还有黄铁矿及白铁矿共生,S,P含量增加,矿石质量较差。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2、成因(chéngyīn)假 说
主要有三个观点: (1)化学沉积说
铝土矿是以胶体形式搬运的,并由于胶体物质的被破坏,从水体 (shuǐ tǐ)中析出沉淀的浅海相或湖泊相沉积物。
(2)红土 (hóngtǔ)说 (3)红下土伏-各沉种积含说铝的硅酸盐矿物,在温暖-炎热潮湿的热带-亚热 带 石气,最候风后条化原件作地下用沉,生积经成而过的成黏风。土化类作含用A先l物后质形经成过水机云械母搬、运高和岭异石地、再水铝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铁矿床铁矿物相变示意图
第十六页,共37页。
离岸更远,海水更深,位于氧化还原界线之
下,pH大于7, Eh更低,含氧不足,不能促使
Fe2+氧化,因此在还原条件下形成(xíngchéng)
菱铁矿(FeCO3 ) ,Fe主要呈碳Fe2+的形式存在 。
酸 盐 矿 物 ( k u à n g w ù) 相 带
• 也由于内陆湖沼地区含有大量腐殖质,护胶剂过 量破坏护胶能力,导致铁胶体絮凝。
第十三页,共37页。
2、胶体化学沉积(chénjī)型铁 矿床的分带性
(1)氧化物相带 (2)硅酸盐矿物(kuàngwù)相
带 (3)碳酸盐矿物(kuàngwù)相
带 (4)硫化物相带
第十四页,共37页。
主要(zhǔyào)矿物为针铁矿、赤铁矿,常见鲕状构造、叠层石构造、 泥裂构造,-—潮坪环境(强氧化环境Eh=0.4,pH=8.4)。
因此,在沉积水盆地周围或附近一定存在着一种长期接 受风化改造的古大陆,可以为在古盆地中沉积胶体矿床提供 充足的胶体来源。
第八页,共37页。
大陆(dàlù)岩石风化 有人计算过现代海河底流(h搬ǎi运d胶ǐ体)火的山能活力动是很大的 。如南美洲的亚 马逊河,每升河水含Fe 0.005克,按每年流入海洋的水量(shuǐ
(1)华北宣龙式 震旦系串岭沟组,有赤铁矿和菱铁矿两种矿石(kuàngshí)类型; (2)华南宁乡式 泥盆系,有赤铁矿、菱铁矿和鲕绿泥石两三种矿石(kuàngshí)
类型;
第二十页,共37页。
(二)锰矿床 (kuàngchuáng)
1、概述 沉积型的锰矿床,分为(fēn wéi)海相和湖相两种,以海
4、矿石成分以氧化物、氢氧化物(qīnɡ yǎnɡ huà wù)、碳酸盐和粘 土矿物为主。矿石常具鲕状、豆状、肾状构造;
5、矿床规模较大,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第七页,共37页。
四、矿床的形成(xíngchéng)条件
1、成矿物质来源
胶体可以来自(lái zì)海洋、大陆及宇宙,但最主要的 还是来自(lái zì)大陆岩石的风化产物,其次为海底火山喷 发物质。
(kuàngshí)相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锰矿 床矿物相变示意图
软
锰
矿
矿
石
近岸地带,富含(k游离氧,PH低,形成高价(ɡāo jià)(+4)的锰化合物,硬
锰矿(mMnOu•àMnO2•nH2O)和软锰矿( MnO2)。矿石质量优良,S,P杂质
少。
ng
沉积,在成岩作用阶段,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其粘土矿物 中的SiO2大量淋失,Al质富集而形成。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共同点与异同(yìtóng)点 共同点:铝土矿都是外生成因的,成矿物质均来自成矿母岩的风化
产物(chǎnwù),即成矿母岩必须首先遭到红土型风化作用。 不同点在于:红土说认为铝土矿是原地风化产物(chǎnwù)堆积而成,
2、胶体的来源 在自然界中,胶体有多种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产生:
(1)矿物和岩石强烈风化作用产生——铁、铝、锰和二氧化硅的 胶体;
(2)某些(mǒu xiē)菌藻类微生物参与化学风化作用,如铁细菌, 在细菌体内可以浓缩20%以上的铁,死亡后形成铁的胶体。
第六页,共37页。
三、矿床的一般 (yībān)特点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3、海相沉积锰矿床(kuàngchuáng) 成矿模式图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4、典型(diǎnxíng)矿床
(1)瓦房子式 中元古代铁岭组,有水锰矿和菱锰矿两种矿物(kuàngwù)相; (2)斗南式 中三叠世,有褐锰矿和菱锰矿两种矿物(kuàngwù)相; (3)湘潭式 早震旦世大塘坡组,主要是菱锰矿矿物(kuàngwù)相;
第二页,共37页。
二、胶体(jiāo tǐ)
1、胶体的成分及性质 在地表水地带存在着大量的胶体物质(wùzhì)。胶体是
一种细分散系的微粒质点,其大小为1~100纳米,介于粗分 散系(碎屑物质(wùzhì))与离子分散系(真溶液)之间。
胶体是两相系统,一为连续相(溶液),另一为分散 相(细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三)铝矿床 (kuàngchuáng)
1、概述 分湖相和海相两种类型,湖相规模较小,矿石矿物主要
(zhǔyào)为水铝英石(wAl2O3.nSiO2.pH2O); 海相矿床产于海盆地的近陆边缘地带,位于含矿岩系的
底部,主要(zhǔyào)矿石矿物为一水硬铝石(aAlO(OH)) 和三水铝石(Al(OH)3)。
潮湿和季节分明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首先,有利于红土化作用进行,是Fe,Mn,Al等残留,准备物
质条件; 其次,有利于生物发育,提供有机质和腐植酸等胶体迁移所需
的护胶剂; 最后,有利于植被覆盖,保护土壤(tǔrǎng),减少河水中粗粒
碎屑物质,提高成矿质量。
第十页,共37页。
3、地质(dìzhì) 构造条件 ➢ 大地构造条件: ➢ 该类矿床分布于长期稳定的克拉通(地台)内的陆表海盆地,或其边 缘或陆缘海盆地中。 ➢ 同期构造条件: ➢ 地壳升降引起海侵或海退,表现为海岸线的变迁。稳定的海岸线对矿 质的平稳持续沉积有利,可形成大型的矿床。 ➢ 地壳升降影响(yǐngxiǎng)沉积性质,从而影响(yǐngxiǎng)含矿岩 系和矿层的厚度:只有平衡补偿沉积作用下才可产生巨厚矿层 ➢ 盆地沉降速度=沉积物沉积速度,平衡补偿沉积——形成厚矿层 ➢ 盆地沉降速度>沉积物沉积速度,非平衡补偿沉积——形成薄矿层 ➢ 盆地沉降速度<沉积物沉积速度时,盆地封闭。
第十二页,共37页。
• 这种矿床铁质的来源,主要来自含铁的大陆岩石 的强烈风化的产物。当暴露于地表的含铁岩石或 矿石,在炎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环境(huánjìng) 中经过长期的彻底风化铁质就会游离出来,构成 Fe3+的胶体溶液被带离风化场所。
• 铁胶体带有正电荷,当它们到达海洋中时,由于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即电解质,于是这些 离子溶液破坏了铁质胶体的电荷平衡,造成铁胶 体絮凝沉淀。
相占绝对优势。 沉积型的锰矿床主要有四个重要成矿期:
元古宙中晚期:蓟县式、瓦房子式、湘潭式、高燕式; 早古生代古陆北缘;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2、沉积相 带
A、软锰矿矿石 (kuàngshí)相
B、水锰矿相 C、碳酸盐矿石
liànɡ海)计底算火,山亚活马动逊河,常17形.6万成年火就山可-以沉将积2矿0亿床吨。铁海搬底到火海洋山中喷。发物 质在海水作用下,大量的Fe、Al、Mn胶体在海底沉积环境中构 成重要的矿床。在现代海底发现的Fe、Mn结核被认为是海底火山
活动能提供大量胶体物质的重要重要证据。
第九页,共37页。
2、古气候和古地貌(dìmào) 条件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铁矿床铁矿物相变 示意图 第十七页,共37页。
在远离海岸海水最深的浅海地带,由于有机 质与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CO2和H2S,造成明 显的还原环境(huánjìng),Fe与H2S结合形成铁的 硫化物黄铁矿(FeS2)和白铁矿(FeS2)沉淀。
硫 化 物 相 带
第三页,共37页。
一是带有电荷, 有带正电荷的 “正胶体(jiāo tǐ)” 和带负电荷的 正 胶 体“tǐ)”负;胶体(jiāo
Al2O3 的水化物
负胶体 SiO2
Fe2O3 的水化物
SnO2
Cr2O3 的水化物 tǐ)
粘土胶体(jiāo
TiO2 的水化物
V2O5
CaO 的水化物
MnO2
MgCO3 CaCO3 硫化物
Pb、Cu、Cd、As和Sb的
CaF2 Au、Ag
ZrO 的水化物
S
第四页,共37页。
二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有机质能吸附Be、Co、 Ni、 Zn、Ge、 As、Cd、Sn、Pb、U、 Ag等元素;
带负电荷的粘土胶体(jiāo tǐ)对K、Rb、Pt、Au、Ag、Hg、V、 U、REE等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第十一页,共37页。
五、主要的胶体化学(jiāo tǐ huà xué)沉积矿床
(一)、铁矿床
1、概述 胶体化学沉积型的铁矿床,是最为主要的铁矿工业类型,也是
自然界中胶体沉积作用最为典型、成矿作用(chénɡ kuànɡ zuò yònɡ)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
沉积铁矿床,可分为滨浅海相、海陆交互相和湖相沉积铁矿床。 以海相最为重要。
二氧化硅胶体(jiāo tǐ)吸附U形成含铀蛋白石; Fe(OH)3胶体(jiāo tǐ)能吸附As、Ag、V、P等; Mn(OH)2胶体(jiāo tǐ)能强烈吸附Ni、Co、Cu、Pb、Zn、Hg、
Ba、W、Ag、K等,在个别情况下,被吸附的元素如Ni、Co等 能达到工业要求,具有开采第五页价,共3值7页。 。
氧 化 物 相 带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铁矿床铁矿物相 变示意图
第十五页,共37页。
主要矿物为鲕绿泥石(国内无工业价值),形成
(xíngchéng)于浅海(弱氧化-还原,偏碱性, T=20ºC左右,水深硅 10—170m)
酸 盐 矿 物 ( k u à n g w ù) 相 带
胶体(jiāo tǐ)沉积矿床
2021/11/7
第一页,共37页。
一、概念 在地表条件下,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各种无
机和有机成矿物质发生(fāshēng)分解,形成含矿的细 悬浮物和胶体溶液,它们被搬运到沉积盆地,经过化 学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
在表生带中,地表的岩石或矿石经过风化作用的 分解,除部分易溶盐类物质呈真溶液搬运外,其它许 多难溶物质如Fe、Mn、Al及粘土等往往呈胶体形式被 大量搬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在有利的沉积环境中 形成巨大的胶体化学沉积矿床。
3、矿床(kuàngchuáng)成因
(1)胶体化学沉积说 (2)细悬浮物沉积说
分歧在于:Fe在地表氧化条件下能否(nénɡ fǒu)被长途搬运; 是否存在大量的腐植酸护胶剂;
第十九页,共37页。
4、典型(diǎnxíng)矿床
没经过搬运。而化学说及红土化学说则认为铝土矿是红土风化作 用产生的铝土物质经过搬运后异地沉积形成的,前者又认为成矿 物质呈胶体及真溶液的形式搬运,后者认为呈机械碎屑物质搬运。
第三十页,共37页。
Al2O3胶体
pH<4 & pH>7 易溶于水而呈迁移
Al2O3
(qiānyí)的状态
pH=4~7
溶解于水的Al2O3最容易与
1、以Fe、Al、Mn和粘土矿床最为重要,常常出现在沉积间断面之上 的海侵岩系的底部(Al)、下部(Al和Fe)、中部(Fe和Mn)、 上部(Mn);
2、矿床主要产生于一定地质时代的沉积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之中, 为典型的同生沉积矿床;
3、矿体为层状或透镜状,沿海湾边缘或湖盆边缘分布。铝土矿粘土 矿床在近岸处沉积,铁矿在距海岸稍远处的陆棚带的上部,锰矿 在陆棚带的中下部;
sh
第二十三页,共37页。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锰矿床 矿物相变示意图
水 锰 矿 相
离岸较远,氧气不足(bùzú),产生了三、四价锰化合物—水锰矿 ( Mn2O3•H2O )。
第二十四页,共37页。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锰矿床矿 物相变示意图
碳酸盐矿石(kuàngshí)相 离岸更远,海水更深,PH 大于8.5,还原条件,CO2和H2S充足,主要 (zhǔyào)生成低价的Mn+2化合物,如菱锰矿(MnCO3) ,锰方解石 [(Mn,Ca)CO3],还有黄铁矿及白铁矿共生,S,P含量增加,矿石质量较差。
第二十八页,共37页。
2、成因(chéngyīn)假 说
主要有三个观点: (1)化学沉积说
铝土矿是以胶体形式搬运的,并由于胶体物质的被破坏,从水体 (shuǐ tǐ)中析出沉淀的浅海相或湖泊相沉积物。
(2)红土 (hóngtǔ)说 (3)红下土伏-各沉种积含说铝的硅酸盐矿物,在温暖-炎热潮湿的热带-亚热 带 石气,最候风后条化原件作地下用沉,生积经成而过的成黏风。土化类作含用A先l物后质形经成过水机云械母搬、运高和岭异石地、再水铝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铁矿床铁矿物相变示意图
第十六页,共37页。
离岸更远,海水更深,位于氧化还原界线之
下,pH大于7, Eh更低,含氧不足,不能促使
Fe2+氧化,因此在还原条件下形成(xíngchéng)
菱铁矿(FeCO3 ) ,Fe主要呈碳Fe2+的形式存在 。
酸 盐 矿 物 ( k u à n g w ù) 相 带
• 也由于内陆湖沼地区含有大量腐殖质,护胶剂过 量破坏护胶能力,导致铁胶体絮凝。
第十三页,共37页。
2、胶体化学沉积(chénjī)型铁 矿床的分带性
(1)氧化物相带 (2)硅酸盐矿物(kuàngwù)相
带 (3)碳酸盐矿物(kuàngwù)相
带 (4)硫化物相带
第十四页,共37页。
主要(zhǔyào)矿物为针铁矿、赤铁矿,常见鲕状构造、叠层石构造、 泥裂构造,-—潮坪环境(强氧化环境Eh=0.4,pH=8.4)。
因此,在沉积水盆地周围或附近一定存在着一种长期接 受风化改造的古大陆,可以为在古盆地中沉积胶体矿床提供 充足的胶体来源。
第八页,共37页。
大陆(dàlù)岩石风化 有人计算过现代海河底流(h搬ǎi运d胶ǐ体)火的山能活力动是很大的 。如南美洲的亚 马逊河,每升河水含Fe 0.005克,按每年流入海洋的水量(shuǐ
(1)华北宣龙式 震旦系串岭沟组,有赤铁矿和菱铁矿两种矿石(kuàngshí)类型; (2)华南宁乡式 泥盆系,有赤铁矿、菱铁矿和鲕绿泥石两三种矿石(kuàngshí)
类型;
第二十页,共37页。
(二)锰矿床 (kuàngchuáng)
1、概述 沉积型的锰矿床,分为(fēn wéi)海相和湖相两种,以海
4、矿石成分以氧化物、氢氧化物(qīnɡ yǎnɡ huà wù)、碳酸盐和粘 土矿物为主。矿石常具鲕状、豆状、肾状构造;
5、矿床规模较大,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第七页,共37页。
四、矿床的形成(xíngchéng)条件
1、成矿物质来源
胶体可以来自(lái zì)海洋、大陆及宇宙,但最主要的 还是来自(lái zì)大陆岩石的风化产物,其次为海底火山喷 发物质。
(kuàngshí)相
第二十二页,共37页。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锰矿 床矿物相变示意图
软
锰
矿
矿
石
近岸地带,富含(k游离氧,PH低,形成高价(ɡāo jià)(+4)的锰化合物,硬
锰矿(mMnOu•àMnO2•nH2O)和软锰矿( MnO2)。矿石质量优良,S,P杂质
少。
ng
沉积,在成岩作用阶段,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其粘土矿物 中的SiO2大量淋失,Al质富集而形成。
第二十九页,共37页。
共同点与异同(yìtóng)点 共同点:铝土矿都是外生成因的,成矿物质均来自成矿母岩的风化
产物(chǎnwù),即成矿母岩必须首先遭到红土型风化作用。 不同点在于:红土说认为铝土矿是原地风化产物(chǎnwù)堆积而成,
2、胶体的来源 在自然界中,胶体有多种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产生:
(1)矿物和岩石强烈风化作用产生——铁、铝、锰和二氧化硅的 胶体;
(2)某些(mǒu xiē)菌藻类微生物参与化学风化作用,如铁细菌, 在细菌体内可以浓缩20%以上的铁,死亡后形成铁的胶体。
第六页,共37页。
三、矿床的一般 (yībān)特点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3、海相沉积锰矿床(kuàngchuáng) 成矿模式图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4、典型(diǎnxíng)矿床
(1)瓦房子式 中元古代铁岭组,有水锰矿和菱锰矿两种矿物(kuàngwù)相; (2)斗南式 中三叠世,有褐锰矿和菱锰矿两种矿物(kuàngwù)相; (3)湘潭式 早震旦世大塘坡组,主要是菱锰矿矿物(kuàngwù)相;
第二页,共37页。
二、胶体(jiāo tǐ)
1、胶体的成分及性质 在地表水地带存在着大量的胶体物质(wùzhì)。胶体是
一种细分散系的微粒质点,其大小为1~100纳米,介于粗分 散系(碎屑物质(wùzhì))与离子分散系(真溶液)之间。
胶体是两相系统,一为连续相(溶液),另一为分散 相(细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第二十七页,共37页。
(三)铝矿床 (kuàngchuáng)
1、概述 分湖相和海相两种类型,湖相规模较小,矿石矿物主要
(zhǔyào)为水铝英石(wAl2O3.nSiO2.pH2O); 海相矿床产于海盆地的近陆边缘地带,位于含矿岩系的
底部,主要(zhǔyào)矿石矿物为一水硬铝石(aAlO(OH)) 和三水铝石(Al(OH)3)。
潮湿和季节分明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首先,有利于红土化作用进行,是Fe,Mn,Al等残留,准备物
质条件; 其次,有利于生物发育,提供有机质和腐植酸等胶体迁移所需
的护胶剂; 最后,有利于植被覆盖,保护土壤(tǔrǎng),减少河水中粗粒
碎屑物质,提高成矿质量。
第十页,共37页。
3、地质(dìzhì) 构造条件 ➢ 大地构造条件: ➢ 该类矿床分布于长期稳定的克拉通(地台)内的陆表海盆地,或其边 缘或陆缘海盆地中。 ➢ 同期构造条件: ➢ 地壳升降引起海侵或海退,表现为海岸线的变迁。稳定的海岸线对矿 质的平稳持续沉积有利,可形成大型的矿床。 ➢ 地壳升降影响(yǐngxiǎng)沉积性质,从而影响(yǐngxiǎng)含矿岩 系和矿层的厚度:只有平衡补偿沉积作用下才可产生巨厚矿层 ➢ 盆地沉降速度=沉积物沉积速度,平衡补偿沉积——形成厚矿层 ➢ 盆地沉降速度>沉积物沉积速度,非平衡补偿沉积——形成薄矿层 ➢ 盆地沉降速度<沉积物沉积速度时,盆地封闭。
第十二页,共37页。
• 这种矿床铁质的来源,主要来自含铁的大陆岩石 的强烈风化的产物。当暴露于地表的含铁岩石或 矿石,在炎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环境(huánjìng) 中经过长期的彻底风化铁质就会游离出来,构成 Fe3+的胶体溶液被带离风化场所。
• 铁胶体带有正电荷,当它们到达海洋中时,由于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即电解质,于是这些 离子溶液破坏了铁质胶体的电荷平衡,造成铁胶 体絮凝沉淀。
相占绝对优势。 沉积型的锰矿床主要有四个重要成矿期:
元古宙中晚期:蓟县式、瓦房子式、湘潭式、高燕式; 早古生代古陆北缘;
第二十一页,共37页。
2、沉积相 带
A、软锰矿矿石 (kuàngshí)相
B、水锰矿相 C、碳酸盐矿石
liànɡ海)计底算火,山亚活马动逊河,常17形.6万成年火就山可-以沉将积2矿0亿床吨。铁海搬底到火海洋山中喷。发物 质在海水作用下,大量的Fe、Al、Mn胶体在海底沉积环境中构 成重要的矿床。在现代海底发现的Fe、Mn结核被认为是海底火山
活动能提供大量胶体物质的重要重要证据。
第九页,共37页。
2、古气候和古地貌(dìmào) 条件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铁矿床铁矿物相变 示意图 第十七页,共37页。
在远离海岸海水最深的浅海地带,由于有机 质与腐殖质分解,产生大量的CO2和H2S,造成明 显的还原环境(huánjìng),Fe与H2S结合形成铁的 硫化物黄铁矿(FeS2)和白铁矿(FeS2)沉淀。
硫 化 物 相 带
第三页,共37页。
一是带有电荷, 有带正电荷的 “正胶体(jiāo tǐ)” 和带负电荷的 正 胶 体“tǐ)”负;胶体(jiāo
Al2O3 的水化物
负胶体 SiO2
Fe2O3 的水化物
SnO2
Cr2O3 的水化物 tǐ)
粘土胶体(jiāo
TiO2 的水化物
V2O5
CaO 的水化物
MnO2
MgCO3 CaCO3 硫化物
Pb、Cu、Cd、As和Sb的
CaF2 Au、Ag
ZrO 的水化物
S
第四页,共37页。
二是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有机质能吸附Be、Co、 Ni、 Zn、Ge、 As、Cd、Sn、Pb、U、 Ag等元素;
带负电荷的粘土胶体(jiāo tǐ)对K、Rb、Pt、Au、Ag、Hg、V、 U、REE等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第十一页,共37页。
五、主要的胶体化学(jiāo tǐ huà xué)沉积矿床
(一)、铁矿床
1、概述 胶体化学沉积型的铁矿床,是最为主要的铁矿工业类型,也是
自然界中胶体沉积作用最为典型、成矿作用(chénɡ kuànɡ zuò yònɡ)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
沉积铁矿床,可分为滨浅海相、海陆交互相和湖相沉积铁矿床。 以海相最为重要。
二氧化硅胶体(jiāo tǐ)吸附U形成含铀蛋白石; Fe(OH)3胶体(jiāo tǐ)能吸附As、Ag、V、P等; Mn(OH)2胶体(jiāo tǐ)能强烈吸附Ni、Co、Cu、Pb、Zn、Hg、
Ba、W、Ag、K等,在个别情况下,被吸附的元素如Ni、Co等 能达到工业要求,具有开采第五页价,共3值7页。 。
氧 化 物 相 带
海相沉积(hǎi xiàng chén jī)铁矿床铁矿物相 变示意图
第十五页,共37页。
主要矿物为鲕绿泥石(国内无工业价值),形成
(xíngchéng)于浅海(弱氧化-还原,偏碱性, T=20ºC左右,水深硅 10—170m)
酸 盐 矿 物 ( k u à n g w ù) 相 带
胶体(jiāo tǐ)沉积矿床
2021/11/7
第一页,共37页。
一、概念 在地表条件下,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使各种无
机和有机成矿物质发生(fāshēng)分解,形成含矿的细 悬浮物和胶体溶液,它们被搬运到沉积盆地,经过化 学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
在表生带中,地表的岩石或矿石经过风化作用的 分解,除部分易溶盐类物质呈真溶液搬运外,其它许 多难溶物质如Fe、Mn、Al及粘土等往往呈胶体形式被 大量搬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在有利的沉积环境中 形成巨大的胶体化学沉积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