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23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他论散曲结构,曾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
大概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他常与张可久并提,后人认为他的成就比张可久高,他被称为元代的“曲家翘楚”。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美
字
体
赏美文
谈谈元曲
辽西老张大哥性情散淡,终日在家吟风弄月,烹茶饮酒,描绘丹青,又极喜好元人散曲,每日一曲一书,自娱自乐。
颇让人羡慕。
曾经问过老张大哥为何极喜散曲,他说:“就喜欢读这清新活泼,语言通俗易懂,铺陈挥洒不留馀蕴之口语方言的散曲,可能是它与生活更近吧。
”
我对元人散曲是不懂的,总觉得言语粗鄙直白,无唐诗宋词的瑰丽婉约,还要加上额外衬字及什么“也么哥”之类的句式。
又因元一朝存世不过八十七年,在今人隋树森编撰的《全元散曲》里也不过只收录了落落几笔,便涂抹出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出来。
元曲中有许多好玩的篇章,睢景臣的将刘姓祖宗骂得体无完肤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不用提了,马致远有一篇《【般涉调·耍孩儿】借马》讲一个爱马若狂的乡农,纯用吝啬者的口吻写他不肯借马又不得不借,于是只好再三再四地叮咛嘱咐,从马的吃喝拉撒用一路絮叨下来,直到“两泪双垂”,极是诙谐。
要说元曲中的滑稽佻达,我觉得还是要数王鼎王和卿了,他是关汉卿的好友,虽然官至学士,但生性无忌,作品多是俳谐俚俗,玩世不恭。
唐人李太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
三千丈”就够惊人了,而这位王学士的《【仙侣·醉中天】咏大蝴蝶》则更加大胆,“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是风流孽种?吓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扇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实在够搞笑。
白朴与山东阿胶
1233年,也就是金哀宗天兴二年,蒙古大军攻破金都城开封,烧杀劫掠,一个名叫白朴的年轻人在兵乱中与母亲失散,被诗人元好问带到山东聊城避难。
这一段经历导致两个后果:一是白朴立志不做元朝官吏,于是便游山玩水,饮酒作曲,后来居然成为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驾齐驱;二是在聊城的经历使他对阿胶印象深刻,并作曲一首: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
这一曲牌名叫《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在元朝就已经广为流传。
《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唐明皇宠爱杨贵妃,长生殿七夕盟誓,沉香亭舞霓裳,歌舞欢乐,不料安禄山等叛乱,明皇仓皇出走,行至马嵬坡,将士迫明皇缢死贵妃。
贵妃死后,明皇思念成梦,醒来正听见雨打梧桐,更添愁闷。
只好以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的方式缅怀岁月,保养天年。
在此之前,关于唐代服用阿胶的风气与方式,我们曾经谈到,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至于暗服的方式,究竟是不是阿胶一碗、芝麻一盏之类的方式,没有任何交代。
至于唐明皇是否以“阿胶一碗,芝麻一盏”之类的方式,“保了天年,
有了本钱”,唐代文献更没有记录,相反当时记录的是“治一切风”“阿胶主风最甚”。
所以白朴描述杨贵妃的服食方式是“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效果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
了青春”,唐明皇也因此“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可能参照了元朝人的生活方式。
那白朴虽然张冠李戴,但也足以表达了元朝时人们对阿胶的推崇。
考虑到1233年,白朴曾经在聊城做过一年逗留。
当时聊城号称东昌府,依托大运河,富甲天下,而东阿县就是东昌府的治下,“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白朴应当对此有深刻认识。
【课外运用】
饱经忧患
白朴长久漂流于大江南北,看到了社会凋残山河破碎的情况,他心情十分沉重。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感到无法对付,决心不参与政治,“放浪形骸,期于适意”。
或是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或是在风月场中和杂剧作家以及勾栏歌伎们往还。
但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却被兵火洗劫的荒凉境地。
前后景象的对比,使他笔下“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
《石州慢》:“千古神州,一旦陆沈,高岸深谷。
梦中鸡犬,新丰眼底,姑苏麋鹿。
少陵野老,杖藜潜步江头,几回饮恨吞声哭。
岁暮意何如?怯秋风茅屋。
”《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长江不管兴亡,漫流尽英雄泪万行。
问乌衣旧宅,谁家作主;白头老子,今日还乡。
吊古愁浓,题诗人去,寂寞高楼无凤凰。
斜阳外,正渔舟晚唱,一片鸣榔。
”“纂罢不知人换世,兵
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
”其感物伤情的黍离之感遗民心境跃然纸上。
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更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
他除了用词曲表达外,更多的是通过杂剧来寄情托志。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阑干楼阁帘栊
..帘栊:指窗帘和窗户
B.冰丝带雨悬霄汉
..霄汉:大汉
C.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飞花
D.石壁高垂雪练
..寒雪练:像雪一样洁白的绢
解析:B项,霄汉:天空。
答案:B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中的“小桥流水飞红”与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都是以景写情,表现了类似的情感。
B.白朴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有杂剧《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二种,散曲多首,语言质朴,风格清丽。
C.乔吉,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张可久合称“张乔”。
其作品多吟咏山水,写法上重视技巧,讲究辞藻音律,风格典雅清丽,为元散曲婉约派代表。
D.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产生的新诗体,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分为套数和小令。
它的艺术风格为雅俗共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解析:A项,两首曲表现的情感不同。
白朴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马致远抒发了“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越调·凭阑人】金陵道中
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构思奇特,写法巧妙,试从表现手法上就“移情及物”这一角度对这首元曲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塑造了一个浪迹(沦落)天涯的失意诗人(倦客游子)的形象。
(2)“倦”“愁”借鸟儿道出诗人心曲。
听到鸟的啼声,不禁想到“鸟倦而知还”,自己却奔波于途,走过一村又一村,有家不得归,连鸟都不如。
诗人不说自己对漂泊生活感到厌倦了,而说鸟儿知倦;不说自己哀愁,而说鸟儿“呼愁”。
鸟儿何以知“倦愁”?移情及物,赋予物以人的感情,曲折写出异地游子的无穷乡思。
4.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双调·驻马听】吹
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且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
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5.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
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全诗八句,按作者的思路可分为三节,三节的内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寻梅”这件事,作者用“________”写时间之长,“__________”“__________”写寻梅之勤,用“________”“________”写寻梅之艰。
这就为下文找到梅花的惊喜、欢欣做好了铺垫。
(3)结尾“淡月昏黄”一句有什么作用?这支曲子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寻梅遇梅赞梅
(2)冬前冬后溪南溪北树头树底几村庄两履霜
(3)“淡月昏黄”不仅点明词人找到梅花的时间,而且借用了宋代林逋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突出了梅花的风情神韵,与开头孤山寻梅前后呼应,笔法极其绵密。
通篇写梅,但不用一个“梅”字,却使人时时感到梅的存在。
孤山是诗人林逋隐居的地方,宋时遍植梅花,提起孤山,人们马上想到梅花;第二节写冷香,写“缟袂绡裳”,是写梅花洁白幽香的神形;至于最后的三个典故,更是咏梅所常用。
这种写法巧妙别致,足见词人构思的艺术匠心。
三、创新语用
6.发挥想象,把下面的两句诗改写成景物描写,要求:字数50字左右;描写春意盎然的诗句,只要表现出春天景物的特点、热闹气息就可以了。
绿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杨柳依依,朦胧的水色中荡着层层涟漪,屋外的园子里,粉红色的杏花拥拥簇簇,似乎都想攀高看看这春之美景、春之繁华。
②如烟如梦,笼罩四野,有轻风为伴,柳条儿更顽皮,跳得更快活;如歌如火,洒满庭院,杏花翘起了小辫,笑得更灿烂,显得更可爱。
(回答出一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