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土地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耕作制度也发生着变化。

现代耕作方式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淮北平原地区土地耕作制度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完善耕作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耕作制度;优点;问题;对策;淮北平原中图分类号S3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21-0187-02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Land Farming System in Huaibei Plain
ZHANG Lu-lu
(Fu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yang Anhui 236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farming system has also changed.Modern farming methods bring us convenience as well as some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land farming system in Huaibei Plain were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farming system.
Key words farming system ;advantage ;problem ;countermeasure ;Huaibei Plain
淮北平原土地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张露露
(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淮北平原位于淮河流域中游,总面积3.74万km 2[1]。

淮北地区人口密集,地势平坦,是安徽省粮食输出量较大的地区之一,粮食生产在当地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淮北地区以小麦—玉米(大豆)轮作为主,近20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农田耕作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

新的农田耕作方式显著提高了种植效率,节省了人力,促进了秸秆回收利用,净化了环境。

但是连年的旋耕和秸秆还田以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耕作层变浅、土壤板结、病虫害加剧。

因此,探索科学的耕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淮北平原现代土地耕作制度的优点1.1提高种植效率,确保及时播种
旋耕机是一种重要的耕作机械。

上季作物收获后,作物秸秆不需处理,直接使用旋耕机就能完成土地整合处理,然后直接播种。

而传统的铧式犁在使用前需要将秸秆清理干净,再进行犁地。

由于铧式犁犁起的土块较大,土地很不平整,犁完后还需要用耙将土地镇压耙平,这就增加了种植成本,费时费力。

旋耕机的使用则显著提高了作物种植效率,同时也节省了用工量。

1.2促进了秸秆还田,净化了环境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几千年来都以小农经济为主,每家每户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秸秆一部分用来喂养牲畜,剩下的用来煮饭烧火,那时秸秆是每家每户必需的饲料和燃料。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柴油机械代替了畜力机械,牲口不再是种植粮食的必要动力,人们不再家家户户养殖牲畜。

同时,煤气、天然气的使用代替了以前的秸秆作为人们主要的生活燃料。

久而久之,秸秆就被焚烧或者被丢弃在田边地头、河里、池塘里,从而对大气和当地的水资源都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而旋耕机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秸秆不需要其他处理,直接在地里就能粉碎还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和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及其他微量元素,试验表明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增
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强生物和多数酶的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和养分含量,改变土壤腐殖质组成及特性,提高作物产量;此外,秸秆覆盖还田还具有蓄水保墒、调节地温、保持水土、抑制田间杂草等作用[3]。

2淮北平原现代土地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连年旋耕使耕作层变浅,影响作物生长
最佳的土地耕作深度在35~40cm 之间,而旋耕机在旱地的耕作深度只有12~16cm 。

耕作层又称熟化层或活土层,是作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土层,是作物根系分布和活动最多的层次。

深厚的耕作层,既扩大了根系吸收养分的范围,也增强了作物抗旱抗涝的能力。

而连年旋耕必然导致犁底层变厚、变硬,耕作层变浅,作物根系无法更好地延伸,不能充分吸收水分、养分,从而降低作物产量。

2.2秸秆还田加重病虫害,危害作物生长
在小麦—玉米两熟种植制度下,大量的玉米、小麦秸秆还田致使还田地块土传病害病原菌数量增加和农田生态小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土传病害危害加重[4]。

以阜阳地区为例,当地主要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近年来秸秆还田导致病虫害逐年上升。

小麦赤霉病、二点委夜蛾、红蜘蛛等病虫害尤为严重,对当地的小麦产量和质量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近年玉米秸秆粉碎机、旋耕机增多,有90%的玉米收获后,秸秆经秸秆粉碎机粉碎还田,然后旋耕整地,耕层浅,大量未腐熟秸秆裸露在田间地表,成为赤霉病菌的越冬寄主,导致田间赤霉病菌源量增加;二点委夜蛾昼伏夜出,白天隐藏在麦秸、枯草下或玉米叶背、土缝中,夜间活动;幼虫畏光,不耐高温,昼伏夜出,常在麦秸、落叶及田间覆盖物下躲藏,秸秆还田给其提供了有利的繁殖生活场所。

红蜘蛛冬季虫卵附着在植物根部以及田间秸秆中越冬,春季成虫,夏季又产卵附着在小麦秸秆上越夏,秋季成虫在小麦幼苗上为害,对小麦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5]。

2.3化肥、农药施用不合理,造成土壤污染及病虫害免疫力
增强
20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农业的快速发展,化肥、农药
大量使用,在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使土壤受到污
作者简介
张露露(1989-),女,安徽阜阳人,助理农艺师,从事玉米种
植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8-07-03资源与环境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圆园18年第21期187
. All Rights Reserved.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21期
(上接第178页)
水为18.18%,水质超标监测点位主要位于辽河一级支流。

监测点位中16.67%的氨氮浓度为V类或劣V类,IV类水占8.33%,Ⅲ类水为16.67%。

从COD和氨氮污染特征看,支流污染是辽河流域重要的污染来源。

李延东等[17]通过对西辽河主要断面多年监测数据的研究,分析了西辽河主要干、支流水质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5年西辽河属轻度污染水平。

郑莉[18]通过对“十二五”期间辽河铁岭段的水质监测与分析发现,辽河铁岭段水质逐年好转。

杨丽标等[19]研究了铁岭市22条河流氮素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氨氮为评价指标,22条河流中有8条河流全年水质低于Ⅲ类水质,西辽河、辽河等河流水质相对较好。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在统一的集中治理下辽河的渔业水质状况逐年好转。

4参考文献
[1]闫振广,孟伟,刘征涛,等.辽河流域氨氮水质基准与应急标准探讨[J].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1):1829-1835.
[2]张峥,谢轶,周丹卉.辽河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时空异质性分析[J].中国
环境监测,2011,27(6):14-17.
[3]张敬,赵世宏,王雪威,等.“十一五”期间辽河沈阳段水质变化规律
及原因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1,37(3):37-39.
[4]王家骏,仲夏,张涤菲,等.1996—2005年辽河干流沈阳段水质污染
状况调查[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8,10(4):238-240.
[5]王丽耀.“十一五”期间辽河铁岭段及支流水质变化趋势[J].中国环境
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4):70-73.[6]金献革.辽河流域干流水质特征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32):15837-15838.
[7]裴淑玮,周俊丽,刘征涛.辽河流域盘锦段水质污染状况简析[J].环境
科学与技术,2013,36(增刊2):56-60.
[8]马溪平,吕晓飞,张利红,等.辽河流域水质现状评价及其污染源解
析[J].水资源保护,2011,27(4):1-4.
[9]王彦丽.辽河干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18):9847-9850.
[10]赵明明.辽河流域铁岭境内水质变化趋势分析[J].地下水,2014,36
(2):59.
[11]潘俊,冷特.R型聚类对辽河不同断面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J].环境
科学与技术,2012,35(8):189-192.
[12]彭跃.辽宁省辽河流域污染治理前后枯水期河流水质对比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4(3):231-233.
[13]刘允,孙宗光.2001—2012年全国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J].环境化
学,2014,33(2):286-291.
[14]杜鑫,许东,付晓,等.辽河流域辽宁段水环境演变与流域经济发展
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5,35(6):1955-1960.
[15]马迎群,张雷,赵艳民,等.大辽河主要污染源营养盐输入特征[J].环
境科学,2015,36(11):4013-4020.
[16]王赫.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41(5):51-54.
[17]李延东,武暕.辽河流域西辽河水质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J].环境工
程,2016,34(增刊1):807-809.
[18]郑莉.“十二五”期间辽河铁岭段水质现状及评价[J].黑龙江环境通
报,2016,40(2):67-68.
[19]杨丽标,雷坤,乔飞,等.铁岭市河流氮素时空分布及源解析[J].环境
科学,2018,39(2):711-719.
染,造成土壤板结、病虫害免疫力提高,以致食品质量安全持续下降。

淮北平原地区种植方式主要是以家庭农户为主的分散种植,化肥、农药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的状况,不利于化肥、农药污染控制新技术的推广,无法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着手[6]。

同时,农药的大量使用提高了
害虫的免疫力,又将一些捕捉害虫的有益生物一并杀死。

虫害没有了天敌又增强了免疫力,这导致害虫数量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又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土壤也因为化肥的大量使用而板结,加大了耕种成本,也不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延伸。

3淮北平原土地耕作制度的发展对策
3.1深耕与旋耕相结合,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在耕作过程中,单一的整地方式势必会带来弊端,深耕与旋耕相结合才是最佳的整地方式。

深耕有助于破除犁底层、疏松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同时,可以掩埋有机肥料,清除秸秆残茬以及杂草,有利于消灭寄生在土壤中或残茬上的病虫。

深耕的这些优势都弥补了旋耕的缺点,而旋耕的优点又恰到好处地填补了深耕的劣势。

因此,可以根据地块的具体情况,2年或者3年进行1次深耕,结合旋耕,提高整地质量,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当然,目前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研发的重视和投入,研发一体化的新式机械才是解决土地耕种问题的突破口。

3.2优化秸秆还田技术,提高秸秆还田质量
目前,秸秆还田技术不成熟,还需进一步优化、完善秸秆还田相关的配套技术。

各类秸秆收割后最好立即耕翻入土,以避免水分损失而不易腐解。

秸秆粉碎要彻底均匀,耕翻入土深度在15cm以上,覆土要盖严、镇压保墒。

但是如果秸秆病虫害严重,则不能进行秸秆还田;否则,容易传染下季作物,加重病虫害的发生。

秸秆还田要适量,在耕作层本来就浅的情况下,过多的秸秆会造成土地过于暄软,以致土壤保水能力差、下季作物抗旱能力差,从而使作物因干旱缺水而减产。

3.3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提高作物产量
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虽然能带来短期的效益,却无异于“杀鸡取卵”。

只有合理地施用化肥、农药,才能在提高作物产量、保证粮食质量的前提下,不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环保意识,对于缓解面源污染以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当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扶持和整治力度,促进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

同时要加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普及应用[7-9]。

4参考文献
[1]胡巍巍,王式成,王根绪,等.安徽淮北平原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1):1893-1901.
[2]刘家魁,吴保瑞,焦艳艳,等.我国土地耕作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46-247.
[3]牟文雅,贾艺凡,陈小云,等.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线虫数量动态与群
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37(3):877-886.
[4]穆长安,李志.秸秆还田对黄淮地区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对
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1):179-180.
[5]陈浩,张秀英,郝兴顺,等.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多重影响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5):21-24.
[6]薛旭初.化肥、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对策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06 (5):37-40.
[7]乔永军.科学利用农药化肥和水资源,减少农业面源污染[J].农业工
程技术,2016,36(2):43.
[8]张仲志.淮北平原土地耕作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 267.
[9]王庆云.农机新技术推广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08(7):36.
188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