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一轮复习 第5章 第2讲 天体运动与人造卫星 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
【例1】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标识如下图。
假设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火星公转轨道半径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之比为3∶2,那么火星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
A.轨道周长之比为2∶3
B.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2
C.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2∶33
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4
【例2】(多项选择)有a、b、c、d四颗地球卫星,a还未发射,在赤道外表上随地球一起转动,b是近地轨道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d是高空探测卫星,它们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各卫星排列位置如下图,那么()
A.a的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c的向心加速度大于
d的向心加速度
B.在相同时间内b转过的弧长最长,a、c转过的弧长对应的角度相等
C.c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
3,a在2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
D.b的周期一定小于d的周期,d的周期一定小于24小时
1.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假设其质量加倍,那么轨道半径也要加倍
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播送
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2.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
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倍。
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假设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那么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 h B.4 h C.8 h D.16 h
二、宇宙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例3】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为“天问一号〞已经到达火星。
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0%,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5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B .火星探测器的发射速度应介于地球的第一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C .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 .火星外表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方法一:由G Mm R 2=m v 12
R ,得v 1=GM
R = 6.67×10-11×5.98×10246.4×10
6 m/s≈7.9×103 m/s 。
方法二:由mg =m v 12
R ,得v 1=gR =9.8×6.4×106 m/s≈7.9×103 m/s 。
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此时它的运行周期最短,T min =2πR
g =5 078 s≈85 min 。
3.地球的近地卫星线速度大小约为8 km/s ,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地球半径约为月球
半径的4倍,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在月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约为8 km/s
B .月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可能到达4 km/s
C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1.8 km/s
D .“近月卫星〞的速度比“近地卫星〞的速度大
三、天体的“追及〞问题
【例4】(多项选择)2021年9月12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三星〞发射成功。
现假设三颗星a、b、c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a、b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a、b、c三颗星的周期分别为T a=6 h、T b=24 h、T c=12 h,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a、b每经过6 h相遇一次
B.a、b每经过8 h相遇一次
C.b、c每经过8 h相遇一次
D.b、c每经过6 h相遇一次
4.(多项选择)如图,在万有引力作用下,a、b两卫星在同一平面内绕某一行星c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之比为r a∶r b=1∶4,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a、b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 a∶T b=1∶8
B.a、b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 a∶T b=1∶4
C.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b、c共线12次
D.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b、c共线14次
一、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
变轨原理(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如下图
(2)在P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缺乏以提供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Q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变轨过程分析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P点和Q点时速率分别为v P、v Q。
在P点加速,那么v P>v1,在Q点加速,那么v3>v Q,又因v1>v3,故有v P>v1>v3>v Q
加速度:因为在P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管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P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卫星在轨道Ⅱ或轨道Ⅲ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也相同
周期: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r3
T2=k可知T1<T2<T3
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
假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那么E1<E2<E3
【例5】(多项选择)嫦娥五号取壤返回地球,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壮举。
如下图为嫦娥
五号着陆地球前局部轨道的简化示意图,其中Ⅰ是月地转移轨道,在P点由轨道Ⅰ变为绕地椭圆轨道Ⅱ,在近地点Q再变为绕地椭圆轨道Ⅲ。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轨道Ⅱ运行时,嫦娥五号在Q点的机械能比在P点的机械能大
B.嫦娥五号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比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长
C.嫦娥五号分别沿轨道Ⅱ和轨道Ⅲ运行时,经过Q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D.嫦娥五号分别沿轨道Ⅱ和轨道Ⅲ运行时,经过Q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例6】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动。
假设飞船想与前方的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空间站,可采取的方法是()
A.飞船加速直到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B.飞船从原轨道减速至一个较低轨道,再加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C.飞船加速至一个较高轨道,再减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D.无论飞船采取何种措施,均不能与空间站对接
二、双星或多星模型
双星Gm1m2
L2=m1ω12r1,
Gm1m2
L2=m2ω22r2 T1=T2,ω1=ω2,r1+r2=L
三星
22
n
22
(2)
Gm Gm
ma
r r
Gm2
L2×cos 30°×2=ma n
r=
L
2cos 30°
【例7】(多项选择)2021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
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例8】(多项选择)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一种三星系统如下图。
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R。
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那么()
A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Gm R
B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
3Gm R 3 C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R 3
3Gm
D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
1.北斗问天,国之夙愿。
如下图,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收官之星是地球静
止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7倍。
与近地轨道卫星相比,地
球静止轨道卫星()
A .周期大
B .线速度大
C .角速度大
D .加速度大
2.2021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
卫星()
A .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
B .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 .假设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
3.(多项选择)甲、乙两颗人造卫星质量相等,均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甲的轨道半径是乙的2倍.以下应用公式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有()
A .由v =gr 可知,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
B .由a =ω2r 可知,甲的向心加速度是乙的2倍
C .由F =G Mm r 2可知,甲的向心力是乙的14
D .由r 3
T 2=k 可知,甲的周期是乙的22倍
4.2022年左右我国将建成载人空间站,轨道高度距地面约400 km ,在轨运营10年以上,它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实验的重要基地。
设该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地球半径为R ,地球外表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地球的质量为M=4π2r3 GT2
B.空间站的线速度大小为v=gr
C.空间站的向心加速度为a=4π2 T2R
D.空间站的运行周期大于地球自转周期
5.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
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2与第一宇宙速度v1的关系是v2=2v1。
某星球的半径为r,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外表重
力加速度g的1
6。
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
那么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gr
3B.
gr
6C.
gr
3D.gr
6.(多项选择)如图为某双星系统A、B绕其连线上的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示意图,假设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轨道半径,双星的总质量为M,双星间的距离为L,其运动周期为T,那么()
A.A的质量一定大于B的质量
B.A的线速度一定大于B的线速度
C.L一定,M越大,T越大
D.M一定,L越大,T越大
7.如图是一次卫星发射过程,先将卫星发射进入绕地球的较低圆形轨道Ⅰ,然后在a点使卫星进入椭圆形的转移轨道Ⅱ,再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b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Ⅲ,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卫星在轨道Ⅰ的速率小于卫星在轨道Ⅲ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Ⅰ的周期大于卫星在轨道Ⅲ的周期
C.卫星运动到轨道Ⅰ的a点时,需减速才可进入轨道Ⅱ
D.卫星运动到轨道Ⅱ的b点时,需加速才可进入轨道Ⅲ
8.(多项选择) 2021年人类天文史上首张黑洞图片正式公布。
在宇宙中当一颗恒星靠近黑洞时,黑洞和恒星可以相互绕行,从而组成双星系统。
在相互绕行的过程中,质量较大的恒星上的物质会逐渐被吸入到质量较小的黑洞中,从而被吞噬掉,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也被称之为“潮汐瓦解事件〞。
天鹅座X-1就是一个由黑洞和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下图。
在刚开始吞噬的较短时间内,恒星和黑洞的距离不变,那
么在这段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它们的万有引力大小变大
B.它们的万有引力大小不变
C.恒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将变大,线速度也变大
D.恒星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将变小,线速度也变小
9.一着陆器经过屡次变轨后登陆火星的轨迹变化如下图,着陆器先在轨道Ⅰ上运动,经过P 点启动变轨发动机然后切换到圆轨道Ⅱ上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经过P点时启动变轨发动机切换到椭圆轨道Ⅲ上运动。
轨道上的P、Q、S三点与火星中心位于同一直线上,P、Q两点分别是椭圆轨道的远火星点和近火星点,且PQ=2QS=2l。
除了变轨瞬间,着陆器在轨道上运行时均处于无动力航行状态.着陆器在轨道Ⅰ、Ⅱ、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v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v1<v2<v3
B.着陆器在轨道Ⅲ上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速率变大
C.着陆器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经过P点的加速度为v22 3l
D.着陆器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动到S点所用的时间等于着陆器在轨道Ⅲ上由P点运动到Q 点所用的时间
10.(多项选择)2021年7月21日将发生土星冲日现象,如下图,土星冲日是指土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土星之间。
此时土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所以明亮而易于观察。
地球和土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轨迹都可近似为圆,地球一年绕太阳一周,土星约年绕太阳一周。
那么()
A.地球绕太阳运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土星绕太阳运转的向心加
速度
B.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运行速度比土星绕太阳运转的运行速度小
C.2021年没有出现土星冲日现象
D.土星冲日现象下一次出现的时间是2021年
11.(多项选择)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 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在另一星球N 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
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那么()
A .M 与N 的密度相等
B .Q 的质量是P 的3倍
C .Q 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 的4倍
D .Q 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 的4倍
12.“玉兔号〞月球车与月球外表的第一次接触实现了中国人“奔月〞的伟大梦想。
“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外表做了一个自由下落实验,测得物体从静止自由下落h 高度的时间为t ,月球半径为R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
求:
(1)月球外表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2)月球的质量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
(3)月球同步卫星离月球外表高度。
一、卫星运行参量的分析
【例1】【答案】C
【解析】轨道周长C =2πr ,与半径成正比,故轨道周长之比为3∶2,故A 错误;根据万有引
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 v 2
r ,得v =
GM r ,得v 火v 地=r 地r 火=23,故B 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ω2r ,得ω=GM
r 3,得ω火ω地=r 地3r 火3=2233
,故C 正确;由GMm r 2=ma ,得a =GM
r 2,得a 火a 地=r 地2r 火2=49,故D 错误。
【例2】【答案】BC
【解析】a 在地球外表随地球一起转动,其所受万有引力等于重力与向心力的合力,且重力远
大于向心力,故a 的向心加速度远小于重力加速度g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2=ma n ,
解得向心加速度a n =GM r 2,由于卫星d 的轨道半径大于卫星c 的轨道半径,所以卫星c 的向心
加速度大于d 的向心加速度,选项A 错误;地球同步卫星c 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
的角速度相同,相同时间内a 、c 转过的弧长对应的角度相等,由GMm r 2=m v 2
r 可得v =GM
r ,
可知轨道半径越小,速度越大,那么v b >v c >v d ,又a 与c 角速度相等,且a 的轨道半径小于c 的轨道半径,故v c >v a ,即b 的速度最大,所以在相同时间内b 转过的弧长最长,选项B 正
答案与解析
确;a、c角速度相同,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都为2π
6=
π
3,在2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都为
2π
12
=π
6,选项C正确;c和b的轨道半径都小于d的轨道半径,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b的运动
周期一定小于d的运动周期,d的运动周期一定大于c的运动周期(24小时),选项D错误。
1.【答案】D
【解析】由G Mm
r2=m
v2
r得r=
GM
v2,可知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A错误;同步卫星的轨道平
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即在赤道上空运行,不能在北京上空运行,B错误;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最低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而同步卫星在高轨道上运行,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错误;所谓“同步〞就是卫星保持与赤道上某一点相对静止,所以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D正确。
2.【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那么卫星的公
转周期也应随之变小,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
T2=k可知卫星离地球的高
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的,那么卫星周期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可作出卫星间的位置关系如下图。
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r=
R
sin 30°=2R,由
r13
T12=
r23
T22得
R3
242=
2R3
T22,解得T2≈4 h。
二、宇宙速度的理解和计算
【例3】【答案】A
【解析】火星探测器需要脱离地球的束缚,故其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故A正
确,B错误;由G Mm
R2=m
v2
R得,v火=
GM火
R火==
5
5v地,故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小于地球的第
一宇宙速度,故C错误;由GMm
R2=mg得,g火=G
M火
R火2=G=g地,故火星外表的重力加速度小
于地球外表的重力加速度,故D错误。
3.【答案】C
【解析】根据第一宇宙速度v=GM
R,月球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v2
v1=
M2R1
M1R2=
4
81
=2
9,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v2=
2
9v1=
2
9×8 km/s≈1.8 km/s,在月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速度约
为1.8 km/s,月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小于或等于km/s,“近月卫星〞的速度为1.8 km/s,小于“近
地卫星〞的速度,故C 正确。
三、天体的“追及〞问题
【例4】【答案】BC
【解析】a 、b 转动方向相同,在相遇一次的过程中,a 比b 多转一圈,设每经时间Δt 相遇一
次,那么有Δt T a -Δt T b
=1,得Δt =8 h ,A 错误,B 正确;b 、c 转动方向相反,在相遇一次的过程中,b 、c 共转一圈,设每经时间Δt ′相遇一次,那么有Δt ′T b +Δt ′T c
=1,得Δt ′=8 h ,C 正确,D 错误。
4.【答案】AD
【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二次方成正比,那么a 、b 运动的周期
之比为1∶8,A 对,B 错;设图示位置ac 连线与bc 连线的夹角为θ<π2,b 转动一周(圆心角
为2π)的时间为T b ,那么a 、b 相距最远时:2πT a T b -2πT b
T b =(π-θ)+n ·2π(n =0,1,2,3…),可知n <,n 可取7个值;a 、b 相距最近时:2πT a T b -2πT b
T b =(2π-θ)+m ·2π(m =0,1,2,3…),可知m <,m 可取7个值,故在b 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 、b 、c 共线14次,C 错,D 对。
【例5】【答案】BC
【解析】在同一轨道上运动时,嫦娥五号的机械能守恒,A 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a 3
T 2=k 可知,半长轴越大,周期越长,故嫦娥五号在轨道Ⅱ上运行周期比在轨道Ⅲ上运行的周期长,B
正确;由牛顿第二定律GMm r 2=ma 可知a =GM r 2,从不同轨道经过同一点时,加速度相同,C 正
确;由Ⅱ轨道在Q 点减速才能变轨到Ⅲ轨道,可见v ⅡQ >v ⅢQ ,D 错误。
【例6】【答案】B
【解析】飞船在轨道上正常运行时,有G Mm r 2=m v 2r 。
当飞船直接加速时,所需向心力m v 2r 增大,
那么G Mm r 2<m v 2r ,故飞船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增大,将导致不在同一轨道上,A 错误;飞船假设先减速,它的轨道半径将减小,但运行速度增大,故在低轨道上飞船可接近空间站,当飞船运动到适宜的位置再加速,回到原轨道,即可追上空间站,B 正确,D 错误;假设飞船先加速,它的轨道半径将增大,但运行速度减小,再减速故而追不上空间站,C 错误。
二、双星或多星模型
【例7】【答案】BC
【解析】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下图,每秒转动12圈,角速度,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m 1m 2l 2=m 1ω2r 1,Gm 1m 2l 2=m 2ω2r 2,l =r 1+r 2,得2122()G m m l l
,所以m 1+m 2=ω2l 3G ,质量之和可以估算。
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ωr 得:v 1=ωr 1,v 2=ωr 2,得v 1+v 2=ω(r 1+r 2)=ωl ,速率之和可以估算.质量之积和各自的自转角速度无法求解。
【例8】【答案】ABC
【解析】每颗星受到的合力为F =2G m 2R 2sin 60°=3G m 2R 2,轨道半径为r =33R ,由向心力公式
F =ma =m v 2r =mω2r =m 4π2T 2r ,解得a =3Gm R 2,v =Gm R ,ω=3Gm R 3,T =2πR 33Gm ,显然加速度a 与m 有关,故A 、B 、C 正确,D 错误。
1.【答案】A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2=m (2πT )2r 、G Mm r 2=m v 2r 、G Mm r 2=mω2r 、G Mm r 2=ma
可知T =2πr 3GM 、v =GM r 、ω=GM r 3、a =GM r
2,因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近地轨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所以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周期大、线速度小、角速度小、向心加速度小,应选项A 正确。
2.【答案】D
【解析】同步卫星只能位于赤道正上方,A 错误;由GMm r 2=mv 2
r 知,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越小,因此入轨后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的速度),B 错误;同步卫星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C 错误;假设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发射速度较小,所需能量较少,D 正确。
3.【答案】CD
【解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有G Mm r 2=m v 2r ,即v =GM r ,因此甲的速度是乙的22
倍,故A 错误;由G Mm r 2=ma 得a =GM r 2,故甲的向心加速度是乙的14,故B 错误;由F =G Mm r 2
知甲的向心力是乙的14,故C 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
T 2=k ,绕同一天体运动,k 值不变,可知甲的周期是乙的22倍,故D 正确。
4.【答案】A
【解析】由万有引力提供空间站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得G Mm r 2=m 22()T
r ,可得M =4π2r 3GT 2,故A 正确;由于在地表,g =GM R 2,空间站的向心加速度a =GM r 2=v 2r =4π2
T 2r ,可得v =gR 2
r 故
B 、
C 错误;因为空间站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轨道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空间站的运行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故
D 错误。
5.【答案】A
【解析】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满足:G Mm r 2=m v 12r ,在该星球外表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 Mm r 2=m g 6,由以上两式得v 1=gr 6,那么第二宇宙速度v 2=2×gr 6=gr 3,故A 正确。
6.【答案】BD
【解析】设双星质量分别为m A 、m B ,轨道半径分别为R A 、R B ,角速度相等,均为ω,根据万
有引力定律可知:G m A m B L 2=m A ω2R A ,G m A m B L 2=m B ω2R B ,距离关系为:R A +R B =L ,联立解得:m A m B =R B
R A ,因为R A >R B ,所以A 的质量一定小于B 的质量,故A 错误;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有:v A =ωR A 、v B =ωR B ,因为角速度相等,轨道半径R A >R B ,所以A 的线速度大于B 的线
速度,故B 正确;又因为T =2πω,联立可得T =2π
L 3GM ,所以L 一定,M 越大,T 越小;M
一定,L 越大,T 越大,故C 错误,D 正确。
7.【答案】D
【解析】卫星在轨道Ⅰ和轨道Ⅲ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 Mm r 2=m v 2
r ,
得v =GM r ,故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A 错误;由G Mm r 2=m 4π2T 2r ,得T =2πr 3
GM ,故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B 错误;卫星从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需要加速,C 错误,D 正确。
8.【答案】AC
【解析】质量较大的M 1和质量较小的M 2之间的万有引力F =G M 1M 2L 2,结合数学知识可知M 1
=M 2时,M 1M 2有最大值,根据题意,质量较小的黑洞M 2吞噬质量较大的恒星M 1,所以万有
引力变大,A 正确,B 错误;对于两天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 1M 2L 2=M 14π2T 2R 1,G M 1M 2L 2
=M 24π2T 2R 2,解得两天体质量的表达式M 2=4π2L 2GT 2R 1,M 1=4π2L 2
GT 2R 2,两天体总质量的表达式M 1
+M 2=4π2L 2GT 2(R 1+R 2)=4π2L 3
GT 2,两天体的总质量不变,天体之间的距离L 不变,所以天体运动的周期T 不变,较小质量的黑洞M 2质量增大,所以恒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1增大,根据v =
2πR 1T 可知恒星的线速度增大,C 正确,D 错误。
9.【答案】B
【解析】着陆器从轨道Ⅰ到轨道Ⅱ需要减速,同理从轨道Ⅱ到轨道Ⅲ也需要减速,因此v 1>v 2>v 3,故A 错误;着陆器在轨道Ⅲ上从P 点运动到Q 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所以速
率变大,故B 正确;在轨道Ⅱ上P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向=ma =m v 2232l
,解得a =2v 22
3l ,
故C 错误;设着陆器在轨道Ⅱ上周期为T Ⅱ,在轨道Ⅲ上周期为T Ⅲ,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T
Ⅱ>T Ⅲ,因为t PS =12T Ⅱ,t PQ =12
T Ⅲ,所以t PS >t PQ ,故D 错误。
10.【答案】AD
【解析】地球的公转周期比土星的公转周期小,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2=mr 4π2
T 2,解得
T =4π2r 3GM ,可知地球的公转轨道半径比土星的公转轨道半径小,又G Mm r 2=ma ,解得a =GM r 2∝1r 2可知行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加速度越小,那么土星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的向心加速度,A 正确;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 r 2=m v 2r ,解得v =GM r ,知土星的运行速度比地球的
小,B 错误;设T 地=1年,那么T 土=年,出现土星冲日现象那么有(ω地-ω土)·t =2π,得距下
一次土星冲日所需时间t =2πω地-ω土=2π2πT 地-2πT 土
年,C 错误,D 正确。
11.【答案】AC
【解析】设物体P 、Q 的质量分别为m P 、m Q ;星球M 、N 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半径分别为R 1、R 2,密度分别为ρ1、ρ2;M 、N 外表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1、g 2.在星球M 上,弹簧压缩量
为0时有m P g 1=3m P a 0,所以g 1=3a 0=G M 1R 12,密度ρ1=M 143
πR 13=9a 04πGR 1;在星球N 上,弹簧压缩量为0时有m Q g 2=m Q a 0,所以g 2=a 0=G M 2R 22,密度ρ2=M 243
πR 23=3a 04πGR 2;因为R 1=3R 2,所以ρ1=ρ2,A 正确;当物体的加速度为0时有m P g 1=3m P a 0=kx 0,m Q g 2=m Q a 0=2kx 0,解得m Q =6m P ,B 错误;根据a -x 图线与x 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和质量的乘积表示合外力做的功可知,E km P =32m P a 0x 0,E km Q =m Q a 0x 0,所以E km Q =4E km P ,C 正确;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Q 下落时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4x 0,P 下落时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2x 0,D 错误。
12.【解析】(1)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 =12gt 2 得:g =2h t 2。
(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近月卫星的运行速度,根据重力提供向心力
mg =m v 12
R
所以:v 1=gR =2hR
t 2
在月球外表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那么有:
mg =GMm R
2 所以M =2R 2h Gt 2。
(3)月球同步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解得h ′=3T 2R 2h
2π2t 2-R 。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旗下网站:好教育 :// 〕郑重发表如下声明:
一、本网站的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照运营规划,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名校名师创作,经由好教育团队严格审核通校,按设计版式统一精细排版,并进行版权登记,本公司拥有著作权;
二、本网站刊登的课件、教案、学案、试卷等内容,经著作权人授权,本公司享有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不得以复制、发行、表演、播送、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任何方式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局部;
维权 声明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送予以举报〔举报:0791-********〕,举报内容对查实侵权行为确有帮助的,一经确认,将给予奖励;
五、我们将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关司法机构,并结合广阔用户和网友的举报,严肃清理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特此声明
江西多宝格教育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