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慈航智林纪念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1.稱每幕戲為一折
• 2.一般每套四折
稱每幕戲為一齣(出)
一般比元雜劇長很多,每劇 齣數沒有限制,長短自由, 另加一楔子組成 可多至數十齣。 沒有楔子 3.沒有「家門」(「開場」) 第一齣戲稱為「家門」 (「開場」) 4.末尾多有兩句或四句概括 全劇內容的對偶句,稱 「題目正名」。 沒有下場詩 題目搬到第一齣戲的最後, 成為副末開場以後的下場詩。
14
章回小說的來源
章回小說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無論在內 容、思想還是形式上,均源自宋元講史話本 1.題材內容:宋元講史話本為章回小說提供豐富的題 材、情節。例如《三國演義》取材自《三國志平 話》、《水滸傳》源自《大宋宣和遺事》。 2.思想傾向:宋元講史話本的封建正統歷史觀念、濃 厚的天命迷信思想影響章回小說的創作,思想。例 如《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
2
明代散文發展概況
第一期;明太祖至成祖初年 發展概況:1.內容具有現實社會的意義。 2.文章風格雄深恢閣。 著名作家:宋濂、劉基、王禕、方孝儒 第二期:永樂初至成化年間 發展概況:臺閣體出現 (1)題材狹窄,多歌功頌德,粉飾太平之作 (2)用語典雅工穩,但較平庸呆板。 (3)文風雍容平和,平淡無奇。 著名作家:楊士事。 每章 / 每回有撮舉要旨的回目。 回目多由雙句組成,對仗工整,辭藻精煉。 多以「話說……」開頭。 多以「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結尾。 常以詩詞開場給尾,中間敘事,也多加插詩詞。 內文有時夾有「看官」的稱呼。
19
《西遊記》的藝術成就。(94’,96‘)
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 資訊科技教材 中國文學科
中七級 中國文學史 單元九 明代文學史
設計:張偉蓉老師
日期:二零零一年十一月
1
目錄
• • • • • • • • • 明代散文發展概況 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文學主張及散文特點 竟陵派的代表人物、文學主張及散文特點 章回小說的來源及興盛原因 章回小說形式上的特點 西遊記的故事梗概、藝術成就及評論 水滸傳的主題思想及藝術成就 明傳奇的體制 元雜劇與明傳奇在體制上的分別 頁3 頁9 頁12 頁15 頁19 頁20 頁23 頁25 頁27
25
6. 一出戲中,不限通押一韻/可以出現不同 宮調的曲子。 除南曲外,還采用一些北曲曲牌。 7. 所有登場人物皆可演唱。 獨唱、輪唱、對唱、合唱均可。 8. 通常以「生」、「旦」為主角/改「末」 為「生」。 角色分工較雜劇(南戲)為細/角色豐富, 較雜劇(南戲)有所增加。
26
元雜劇及明傳奇在體制上的分別
5
3.唐宋派出現: (1)繼承唐順之、王慎中的理論,反對貴古 賤今。 (2)借鑑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古文。 (3)要求文章文從字順。 著名作家:茅坤、歸有光
6
第五期:萬曆至明末 發展概況:1.公安派出現 (1)認為文學是進化的,反對盲目崇古。 (2)反對摹擬之風。 (3)提倡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4)重視文章的內容、情感。 (5)重視小戲曲的價值。 (5) (6)多小品式的作品,文風平易流暢,清新 輕俊。 著名作家: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
20
《西遊記》的故事梗概(96‘):
先寫孫悟空來歷及其大鬧天宮 然後寫唐僧的身世及取經緣起; 最後寫取經經過
21
說《西遊記》展現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的原因(96‘) 答案舉例 • 孫悟空等取經途中,遇到種種困厄,屢遭挫折, 終於克服困難,完成取經偉業;特別是孫悟空, 唐僧屢次誤會他,三番四次唸起緊箍兒咒,使 他受盡苦楚,但他並不氣餒,繼續勇往直前。
是我國神魔小說的代表作品; 想像神奇; 成功地塑造了許多生動的神話人物形象; 善於諷刺現實中的醜惡事物和揭露可笑可鄙的 現象; 詼諧幽默; 情節緊張曲折; 用經過提煉加工的活口語寫成,活潑生動; 善於運用對話形式,往往在對話中滲透人物的 個性特徵; 書中夾雜不少詩詞歌賦,而散文、韻文又穿插 配合得非常自然。
27
5.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 曲牌組織有嚴格限制。 6.所用皆為北曲,勁挺雄壯, 較宜表現威武豪放的氣概。 7.一韻到底 所用為北方語音,只有 平上去三聲而無入聲。 8.伴奏樂器以弦索為主
一齣之中,可以同時出現數個 不同宮調的套曲。 多用南曲清柔婉轉,較宜演唱 情意纏綿的故事。 可以換韻 所用為南方語音,平上去入四 聲俱全。 伴奏樂器以鼓板為主
24
明代傳奇的體制(97‘)
1. 構成明代傳奇的要素有三:曲詞、賓白和科介。 2. 傳奇稱每幕戲為一出(或作齣)。 每出都有出目。 3. 長短自由/篇幅沒有限制,動輒四、五十出, 有的長至百餘出 4. 第一出戲稱為「家門」/「開場」,由副末上場, 先吟誦一首詞,交代創作緣起,或略述戲曲主張, 然後再吟誦一首詞,介紹劇情大要 5. 取消了南戲的題目,把南戲的題目,搬到第一出 戲的最後,成為副末開場以後的下場詩
17
文學因素: 1.小說觀念的演進,明人開始認識小說的社會價 值,推動了章回小說的發展。 2.白話的運用日漸成熟,明人有意識地應用白話 創作小說,給小說新的生命。 3.小說本身的發展,由文言到白話,由短篇到長 篇的章回小說,乃自然之勢。 4.宋元話本,戲曲,為明代的章回小說欥供了豐 富的題材、形式、技巧。 社會因素: 明朝的社會獨特環境,如輪迴思想、八股文取仕、 君主貴族腐代的生活,均為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題 材。 18
22
《水滸傳》的主題思想
揭露官逼民反 + 申述 歌頌起義 + 申述 發揚忠義思想 + 申述
23
《水滸傳》的藝術成就
深刻地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曲折複雜而富戲劇性。 善於描寫埸面。 人物形象生動。 對話傳神。 善於以對比手法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善於描寫人物的心理變化。 以流暢的白話口語為基礎,再加錘鍊,既生動 潑辣,又簡潔洗鍊。
7
2.竟陵派出現 (1)反對摹古。 (2)反對俚俗文風。 (3)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 著名作家:譚元春、鐘惺 3.外侮日深,時代的刺激,作品多慷慨激昂。 著名作家:史可法
8
公安派的代表人物(89‘,92’)
袁宏道、 袁宗道、 袁中道
9
公安派的文學主張 反對摹擬 / 反對復古 ;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文學隨時代而進化; 文學作品不能沒有內容; 重視小說戲曲的文學價值 / 提倡語言通 俗化;
3
第三期:弘治至正德年間 發展概況:1.茶陵派出現 (1)內容較安空洞。 (2)風格雋永雄邁。 著名作家:李東陽。 2.前七子出現: (1)反對臺閣體,提倡擬古復古,文章以秦 (1) , , 漢為準則。 (2)摹擬前人的修辭技巧,了無新意。 (3)內容空洞,價值不高。 著名作家:李夢陽、何景明
4
第四期:嘉靖至萬曆初年 發展概況:1.八才子出現: (1)反對盲目崇古,倡導宋代歐陽修、曾 鞏之文體。 (2)主張直抒胸臆,重視作晶的內容情感。 著名作家:王慎中、唐慎之 2. 後七子出現: (1)重新發揚前七子的主張。 (2)擬古之風更盛。 著名作家:李攀龍、王世貞
28
9.一般一人獨唱到底 一般由正未或正旦獨唱
比較靈活,可以多人同唱一劇, 既有獨唱,也有對唱、輪唱和 合唱。唱的人也不限於主角, 各類角色都可以唱。
10.角色主要分末、旦、 淨、雜(丑)四類。 「末」為男主角
角色分工較細(角色較多 而豐富) 「生」為男主角
注意事項: 就兩者逐項直接比較 兩段分述,項目序列相同
15
3.藝術形式:章回小說繼承宋元講史話本的創作 形式。例如分章分回、關目、穿插詩詞駢句、 出現「話說」、「看官」等字眼套語
16
章回小說興盛的原因
經濟因素: 1.明代對外貿易興盛,都市經濟的繁榮,令市 民對娛樂品的需求增加,章回小說乃乘時而 起。 2.印刷業的發達,為印製長篇章回小說提供必 要的客觀條件。
10
公安派的散文特點
平易流暢 / 清新活潑 / 雋秀生動 ; 頗能表現個性 / 能抒寫自己真實的感情; 有時寫作隨便,作品不免淺陋。
11
竟陵派的代表人物(89‘,92’)
鍾惺、 譚元春
12
竟陵派的文學主張
基本與公安派相同; 以幽深孤峭來矯正公安派的浮淺。
13
竟陵派的散文特點
不少作品佶屈謷牙,用怪字險韻; 流於矯揉造作; 內容脫離現實; 部分作品新奇雋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