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科医院的方案设计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专科医院的方案设计思考
各类专科医院大量出现,这部分医院在各自领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能力,这类医院不仅仅只服务于本专科病人,同时兼顾着社区医院的功能要求,秉承大专科小综合的原则。

对于这类专科医院的设计不同于大型综合医院,它们小而全,由于规模有限,流线的设计显得更加重要且更为复杂,做好不交叉的流线设计成了广大初次涉及医院类建筑的设计师们的难点。

标签:专科医院建筑;方案设计;流线
随着国家对全民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我国的全民医疗水平正逐年提高,不仅大型的综合医院发展越来越完善,同时各类专科医院大量出现,笔者以实际对南京应天骨科医院新建工程的方案设计对这类专科医院的设计做一些简略探讨,供广大初次设计此类建筑的建筑师参考。

南京应天骨科医院目前地处南京市江宁区胜利西路,是以骨科创伤、骨与软组织感染、关节疾病、畸形矫形治疗为主要特色的二级非营利医院。

为更好的服务病人,营造良好的诊疗环境,医院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拟建医疗综合楼及亚太骨感染中心。

1、建筑体量
本案设计5栋单体,其中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为一期工程,行政楼及教学楼、专家技术楼、医养结合服务楼为远期工程,其中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为最高建筑,体量最大,为17层高层建筑,其它四栋楼中,专家技术楼和医养结合服务楼分别为12层和11层,也是高层建筑,另外两栋楼均是五层的多层建筑。

由于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和医养结合服务楼都有日照要求,因此这两个体量必定是分开避免相互遮挡的,因此专家技术楼和医养结合服务楼都布置在南侧,考虑到整个建筑群的体块组合,避免乱的感觉出现,将专家技术楼和医养结合服务楼放置在南侧,将行政楼及教学楼放在地块中间位置,朝向东西,围合出有一定私密性的院内景观空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景观空间,可供两处病房楼的病人进行必要的室外活动,提高整个医院的建筑及景观品质。

中医自古对于骨类疾病的某些医治手法有“正骨”之说,“正”这个字在汉语中有着博大精深的意义,作为一家以骨科为主的专科医院,用地又是一个比较方正的形状,笔者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期的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主楼应当位于地块的沿主干道中间位置,形成一个相对稳重,体量对称的大关系,以此来布局整个建筑群,确立建筑体量关系、外观形象与建筑功能性质之间的关联性。

2、总图流线分析
医院建筑群的设计讲究三条流线,分别是医患流线,洁污流线和人车分流,
本方案在这三条流线上着重设计。

沿主干道和次要道路交叉点50米范围内不可开设机动车出入口,只设置人行出入口,将门诊入口设置在地块中间位置,从主干道上进入,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同时从这个入口进入的还有住院部的来访人员,该部分人员向东绕过裙房,直接进入主楼的核心筒,在该位置设置小型门厅。

急诊病人与普通门诊病人相对独立,因此在地块的西北角设置急诊病人人行出入口,由主干道来的急诊病人右行以最直接的方式到达急诊入口,避免绕行,缓解急诊病人的焦急情绪。

除此两种患者人流外,医养结合服务楼也是有医患人流的建筑,这部分人不同于门急诊患者,因此设立另外的出入口,位于西侧道路一侧,东侧道路目前还属于规划道路,未来可能是一个尽端路,因此将医养结合服务楼的入口放置在西侧,而将住宿入口设置在东侧路上,尽端路相对安静,人流量较小的特征也符合作为宿舍独立入口的要求,与医院的其他人流分离开,避免交叉干扰。

医护的入口与救护车入口处于同一位置,但是用绿岛相分离,靠近门急诊医技综合楼主楼的西侧交通核,以最简便的方式进入建筑主体中,然后分散到裙楼的各科室和主楼的各楼层。

清洁物品的流线与医护人员的进入流线重合,避免与外来人流相交叉形成污染,污物则通过主楼西侧的消防电梯兼杂物梯从各楼层运至首层,通过通道绕过来访人员门厅,避免流线的交叉,通过地块西侧的出口离开医院范围。

本案在汽车与人流上完全做到了人车分流,所有的汽车坡道都设置在沿市政道路位置,方便车辆直接进入地下室,减少人流与车流的交叉。

救护车设置独立的流线,卸客后直接停放在救护车专用车位上。

社会车辆地面停放区域设置在用地的东北角位置,不仅方便外来车辆的进出,完全与人流隔开,本身作为一个单位体在总平面的设计上还起到了分隔外来访客流线和污物流线的作用,停车场通过小道与前厅广场之间相联系。

3、单体建筑设计
裙房位于主楼的前方,主楼落地面设计在南侧,利用裙房无柱空间形成主要的入口门厅,该门厅是本案的形象入口。

一层通过该门厅进入放射科、检验科和儿科,并通过通道与急诊区相联系,通过电梯和自动扶梯直接到二层,进入骨科、普外科、内科、妇科等,电梯直接通至三层到眼科口腔科等小科室。

该门厅三层高,入口一侧为大面积玻璃幕墙,光线视野均较好。

急诊门厅单独设置,自成一体,配备抢救室,普通诊室和ICU病房。

医护人员入口在南侧,通过电梯楼梯到达每一层,分散到本层的各个工作岗位。

一层用房面积比较紧张,不但要承担急诊和几个科室,还要设置多个门厅,因此药房设置在二层。

骨科被设置在了二层中心位置。

三楼为手术室,考虑到医疗物品供应路径最短,中心供应区也设置在三楼,术前准备、医生办公等都设置在四楼,ICU病房也设置在这一层,方便医护巡检查房。

五层为体检中心,检查区与办公区分离开。

主楼内主要为病房层,设置460张床位。

医护办公区域用走廊隔离,护士站
面对电梯厅并尽量靠近每层的中间区域,方便护士就近服务到各个病房,每层均设置晾衣空间,杂物梯利用消防电梯,与普通电梯隔开,较为隐蔽,在一层通过独立的通道到室外运送污物。

行政楼虽然只有五层,但是却涵盖了三个功能,并且方案中风雨廊穿过该楼,所以流线关系反而比其它几栋功能相对单一的楼更为复杂,底层的商业功能直接朝向外部道路,避免与院内流线发生交叉,同时去达医养楼的外来人流又会经过该商业门面,更多的实现商业的价值。

二楼为食堂,为避免食堂人流与风雨廊发生交叉影响,将食堂的入口设置在一层,并将楼梯与食堂放在风雨廊的同一侧,这样就有效避免了食堂人流与从医养楼去门诊楼做检查的患者流线的交叉。

三楼以上为行政功能,相对独立安静。

医养结合服务楼床位共300张,标准层设计类似门急诊综合楼的病房层设计,但略有不同,由于上半部分楼层设置了退层处理,因此将交通核内移,让出各层的晾晒空间,方便长期住院病患的日常生活及家属照顾条件。

4 结语此类专科医院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因此广大设计师们应当着重處理好功能和流线的关系,处理好复杂流线下的功能布置,做到胸有成竹,方能设计好此类建筑的群体关系和流线关系,设计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专科医院,为祖国的医疗事业添砖加瓦,尽到建筑设计师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