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册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教案
一、桃子熟了才能摘
教学目标:
了解早恋现象的实质危害性及怎样正确处理早恋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丽丽的困惑
二、学习新课
1、青春期性心理特点
第一阶段---- 性(心理)意识朦胧阶段,此时是一种本能感觉,开始注意男女之间的差异,两小无猜的单纯消失了,与同性伙伴来往多起来,对异性则采取疏远的态度,出现“三八线”出现男女阵营,男孩成高傲的小公鸡,女孩表现为羞涩,他们对异性有一种神秘的新奇感,表面疏远,心中不断比较,评估差异性,滋长对异性的好感。

第二阶段----牛犊的意识阶段,更加注意两性之间的特殊感情和关系,尤其是对成年异性产生朦胧的爱恋,女意父,男意母(好奇心占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主动接近异性阶段(青春期)(性心理大门终于开启)
身心逐步走向成熟,年轻人对异性的追求也由内心的向往逐渐转化为外在的行动。

常以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异性,并希望得到对方积极的反应。

表现:注意自身在异性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打扮仪表体型美,爱照镜子,为缺魅力而苦恼,羡慕成年男女,嫉妒周围的青年,男女的交往对所喜欢的异性开始留意观察,积极交往。

第三阶段----心理成熟阶段。

随着知识增多,青年男女逐步形成自己的性道德观和恋爱观,开始思考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

2、青春期进行性教育的必要性
青春期由于性成熟而出现种种性心理现象,青年人的性意识表现得很微妙、强烈和复杂。

青少年在青春期对性知识和生育现象有探求的欲望,是人心理、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

如果他们怀着好奇的,甚至感到罪恶的心理,秘密地探求性知识,有时难免误人歧途。

因此,青春期进行性教育引导青年正确对待性欲望、性冲动,是非常必要的。

3、什么是早恋?
早恋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

早恋习称“牛犊恋”,多数人与环境因素引起的早熟、性兴奋和性萌发有关,一部分人也与孤独、空虚及心理上缺乏支持、缺乏恋爱及性方面知识有关。

学生举例说出“早恋”现象,讲述自己对异性的感觉,“早恋”是单纯、幼稚的非理智的,“早恋”的人是不懂得责任的,不懂得透过情爱的面纱客观地评价自己所爱的人的个性品质,
不懂得爱情是要有附加的,爱情以外的天空依然是广阔的、美好的。

4、早恋的特点和危害
讨论早恋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1)早恋严重影响正常学习。

2)早恋增加了父母的思想包袱和精神负担,影响家庭关系和谐。

3)会使青少年缩小社会范围,因为爱有排他性,专注性。

4)少年心理发展很不成熟,加上外界的压力,早恋多半是不成功的,而失败给双方带来严重创伤,处理不好对以后的婚恋产生消极作用,甚至有的少男少女,因此轻生或者终生不再婚嫁。

5、青少年为什么不宜早恋?
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早恋不仅影响身心健康和身体发育,而且影响学习、事业和前途。

由于青少年各方面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容易发生轻率早婚甚至未婚先孕,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导致终生痛苦
6、讨论怎样正确处理早恋。

1)当收到异性有求爱信时,要拒绝但要有策略,不要侮辱挖苦,伤害对方自尊心,不要张扬,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不能自己处理的交由老师和家长处理,要原谅对方鲁莽之举,大可不必因此而拒绝同任何异性来往。

2)正在早恋的,要理智地告诉自己,让童心再次驻留心间,把对异性的美好的感觉珍藏在心底,让友谊长存,同时加强男女不同的正常交往,扩大兴趣。

正确认识男女间的交往,用理智控制感情,保持距离。

三、反馈检测
1、什么是友谊?
2、什么是爱情?
3、如何正确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从友谊发展到早恋的大致过程?
四、总结:在思考的基础上,能加强友谊、杜绝早恋。

二、青春期营养
教学目的:
1、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

教学重点:认识合理营养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青春期生理的变化
2、年龄范围:女10—20岁男比性平均推迟1—2年
二、学习新课
1、青春期的特性
(1)青春期的生长速度在人的一生仅次于婴儿期,因此需要足够的热量及营养素供给成长与活动所需。

(2)青春期除了身高、体重的急骤增加外,最明显的是生殖系统的成熟与第二性征的出现。

(3)女孩的青春发育较男孩早约2-3年。

一般而言,女孩发育最快的期间约在11~14岁,男孩为13-16岁,但因个人的差异,则有提前或延后的情形。

(4)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趋向于独立,因此易有反抗行为的发生。

2、青春期为什么要得到充足的合理膳食?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有着特殊的营养要求。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当然需要额外营养,此类需要比成人高13%至15%。

青春期又是不断加大身心活动量的高峰时期,其热量的需要比成人高出25%至50%。

而营养素的功能就在于构成躯体,修补组织,供给热量,补偿消耗及调节生理功能等在果在青春发育期营养不足,不仅会影响身体发育,还会导致容易疲劳、消瘦、抵抗力降低,甚至形成某些疾病。

如营养不良是产生结核病、肝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性发育过于迟缓及女性的闭经等病症,与营养缺乏也有着密切关联。

3、青春期需要哪些营养?
重要营养素
(1)蛋白质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第一位。

蛋白质约占人体总重量的18%,人体内除去水份外,有一半是蛋白质。

(2)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责任是供给人热量。

在通常情况下,大约人体总热量的60-70%来自糖类,16-20%来自脂肪,10-14%来自蛋白质。

(3)脂肪在人体内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供给热量。

脂肪产热量要比糖与蛋白质高出一倍。

二是保护内脏。

在心、肝、肾等内脏周围的脂肪,活像一层软垫,保护内脏免受震动与损伤。

三是保温。

脂肪导热差,皮下脂肪可以保护体内热量,减少散失。

一个人每天所需的脂肪量是因体重而异,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1克就够了。

(4)矿物质对于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需要量特别大。

钙和磷是造骨成齿的主要原料。

铁构成红细胞,是血液的主要成份,缺少了就会造成贫血。

(5)对于维生素的需要,青少年也较成年人更为迫切。

维生素有利于青少年身体发育,增强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消化与吸收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

(6)水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

青少年身体的需水量要比成年人多7%左右。

饮用足够的水,有益于消化,调节体温,滋润皮肤,排出废物,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4、青春发育期所需要的营养要从哪儿可以获得呢?
当然应该从日常食物中获得,而不能依赖各种各样的“营养补品”。

食物中所具有的营养相当丰富,其中主要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这就是人体所需要六大营养要素。

(1)蛋白质
饮食中的蛋白质,荤、素食中均有。

蛋类、鱼类、瘦肉类、乳类、豆类食物中都有着比较丰富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作用有两项,一是满足人体组织生长、更新和修复的需要,这是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所以,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蛋白质的需要量每天要比成年人高出10-20克。

蛋白质的另一项作用是供给热量。

不过,人体中所需要的热量由碳水化合和脂肪来提供比较经济。

所以,早晨最好先吃点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然后再喝牛奶或豆浆,以免蛋白质和热量被很快消耗掉。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就是米饭和面食。

所以,青少年一进人发育阶段,往往会突然增加饭量。

对于青少年来说,注意吃好每日三餐,确实能保证青春期身心活动高消耗的需要。

(3)脂肪
对青少年来说,动物油和植物油都是不可缺少的,尤其要适当多吃些动物类油脂。

(4)矿物质
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芥菜、雪里蕻腌菜、香菜、油菜、金花菜、苋菜、豆类、蛋类、牛奶等。

含磷丰富的食物有:豆类、马铃薯、谷类等。

含铁丰富的食物有:菠菜、胡萝卜、鸡毛菜、芹菜、姜、韭菜、芥菜、豌豆苗、油菜、豆类等。

(5)维生素
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绝大部分来自于蔬菜和水果。

(6)水
饮水和吃饭一样,应该每日喝3-5次,每次一杯。

要尽可能定时、定量,不要不渴就不喝,渴急了猛喝一通,这样对身体是有害的。

运动时会出现口渴现象,这是运动中口腔暂时干燥的表现并不一定表示身体缺水。

这时可以少喝一点,润润喉咙,待运动过后再适当补充水份。

清晨起床,可以多喝一点水,补偿一夜之间水的消耗。

午饭和晚饭之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能力。

开水不要反复煮沸,因为这样的水中含有致癌物质亚硝酸盐。

5、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有什么危害?
多余的能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肪而导致肥胖。

正确的减肥办法是合理控制饮食,少吃高能量的食物如肥肉、糖果和油炸食品等,同时应增加体力活动,使能量的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以保持适宜的体重。

三、反馈检测
1、课本第5页“说说”
2、课本第5页“想想”
四、总结:
青春期怎样得到充足的合理膳食?
(1)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
(2)保证鱼、肉、蛋、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
(3)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三、生活方式与健康
教学目标:
1、理解健康的深刻含义;
2、树立整体健康观,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了解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3、建立群体健康和社会健康的意识,自觉为“健康促进”做出贡献
4、激发学学习健康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健康的深刻含义,了解健康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自觉改正自己的不健康行为,正确认识和理解“健康促进”,培养自己健康的行为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在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
2、总结学生回答,提出健康的重要性。

二、健康概念、健康的标准
美国医学专家的研究表明:有7项健康行为与长寿有关:
1.减少熬夜,每天吃早餐
2.每天睡眠7~8小时
3.一日三餐,不吃零食
4.保持标准体重
5.有规律地体育锻炼
6.不吸烟
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
三、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概念
2、生活方式与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密切关系?
良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寿命延长
不良:严重损害人的健康,造成所谓的“生活方式病”
四、生活方式与健康
1、良好的生活方式
(1)、合理作息
“过劳”容易造成恶果
长时间超出了法律规定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
会休息、会工作学习
睡眠:
积极性休息:散步音乐参观游览
(2)、适量运动
缺乏运动或者运动不足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课导致体力下降,肌肉无力,还可能不同程度的影响生理功能状况,导致疾病。

在体质方面可造成身体适应能力差、免疫功能低,易患各种疾病
正处于身体急剧变化的青春发育期,体育运动能促进其生长发育。

(3)、营养均衡
营养是获得和利用食物的过程。

营养均衡有利于生命的维持和保证正常的发育,有利于增进健康和完成各种活动。

均衡的营养是通过平衡的膳食来达到的。

人的能量代谢能够维持各种生理机能及其相互协调。

过多容易发胖;过少消瘦,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4)、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
2、不良的生活方式
(1)说说你知道那些有不良的生活方式?
(2)归纳
①吸烟
②经常喝酒而且常喝过量
③三餐无规律,经常不吃早餐
④作息时间紊乱,常常睡眠不足
⑤不进行或者很少体育锻炼
⑥精神紧张
⑦滥用药物
(3)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损害
五、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安排膳食
2、改变不良行为
3、坚持适当运动
4、保持平和的心态
5、保护环境
6、不断学习新知识
六、反馈检测
1、课本第8页“说说”
2、课本第8页“想想”
六、总结:
按时休息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
一日有规律的三餐,特别是早餐有保证
基本不吃零食
保持正常体重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健康行为体育锻炼方式科学、而且强度时间较为合理
不吸烟
不饮酒或者很少饮酒
性格开朗,知足常乐,乐于助人,有自己的爱好
家庭生活和谐幸福
不做有损他人生体健康的事
四、环境与健康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污染源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让学生从小建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环境污染、污染源及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空气污染的危害
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对生活周围的水源作个调查,看一看有没有被污染,是被什么污染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怎样预防传染病?
二、学习新课:
(一)环境污染
1、什么叫环境污染?
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老师的总结让学生知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受到污染。

2、目前地球和人类受到哪些污染威胁?
1)水污染
①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性质和组织,影响水的使用价值或危害人类健康,称为水污染。

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②水污染有什么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有3个方面:
(1)对环境的危害,导致生物的减少或灭绝,造成各类环境资源的价值降低,破坏生态平衡。

(2)对生产的危害,被污染的水由于达不到工业生产或农业灌溉的要求,而导致减产。

(3)对人的危害,人如果饮用了污染水,会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癌变、传染病及其他
一些奇异病症,污染的水引起的感官恶化,会给人的生活造成不便,情绪受到不良影响。

③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水体受化学有素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和食物链便可造成中毒,如甲基汞中毒(水俣病)、镉中毒(骨痛病)、砷中毒、铬中毒、农药中毒、多氯联苯中毒等。

这是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方面。

(2)致癌作用。

某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铍、苯胺、苯并(a)芘和其它多环芳烃等污染水体后,可在水中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内蓄积。

长期饮用这类水质或食用这类生物就可能诱发癌症。

(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生活污水以及制革、屠宰、医院等废水污染水体,常可引起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如伤寒、痢疾、霍乱、肠炎、传染性肝炎和血吸虫病等。

(4)间接影响。

水受污染后,常可引起水的感官性状恶化,发生异臭、异味、异色、呈现泡沫和油膜等,抑制水体天然自净能力,影响水的利用与卫生状况。

2)空气污染
①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

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

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

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②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

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

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①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②增加大气降水量
③下酸雨
④增高大气温度
⑤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土壤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性状和质量变化,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和危害的现象。

受到污染的土壤,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如土壤板结、肥力降低、土壤被毒化等,还可以通过雨水淋溶,污染物从土壤传入地下水或地表水,造成水质的污染和恶化。

受污染土壤上生长的生物,吸收、积累和富集土壤污染物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造成对人的影响和危害。

4)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

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

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

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5)臭氧层空洞
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臭氧层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大处,是地球的一个保护层,太阳紫外线辐射大部被其吸收。

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大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

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二)保护环境
1、保护自然环境
(1)保护水源
(2)洁净空气
(3)大面积造林
(4)珍惜自然资源
(5)保护珍稀动植物
(6)保护土壤资源
(7)少用一次性物品
2、减少室内污染
(1)目前最常见的室内污染有哪些?
(2)讨论:怎样减少室内污染?
三、总结:
从身边的小事作起,关心环境,保护环境。

四、反馈检测
1、课本第11页说说
2、课本第11页想想:对照课本插图和自己平时的行为说说这些行为对吗?为什么?
五、预防爱滋病你我同参与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艾滋病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

2、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一般症状。

3、学生了解怎样预防艾滋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红丝带图案,提问:知道这是什么标志吗?
谁听说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为什么它会引起大家广泛的关注?
二、学习新课
1、大家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什么病吗?严重吗?
2、到底什么是艾滋病呢?得了这种病,会产生哪些严重的后果呢?请大家阅读第一、二小节。

3、学生阅读并回答。

4、艾滋病是怎样起源并传播开来的呢?目前在世界和我国的形势怎样?
5、学生阅读讨论。

6、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这两个概念。

7、艾滋病病毒主要存活在什么地方?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呢?
8、艾滋病应怎样预防的呢?
9、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哪些知识?
10、我们应该来对待艾滋病病人呢?日常可以有哪些接触?
三、总结:
1、艾滋病有哪些危害?
2、怎么样才能预防艾滋病?
3、学习了这课你明白了什么?
四、反馈检测
1、课本第14页说说
1)什么行为可能感染艾滋病?
2)什么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2、课本第14页想想
1)艾滋病对每个儿童是否有威胁?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
六、体育锻炼与饮食卫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体育锻炼中注意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及注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体育锻炼中注意饮食卫生的地方。

教学难点:不注意饮食卫生会带来的坏处。

教学用具:自制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体育锻炼时注意饮食卫生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能够提高消化器官的功能,使人的心情愉快,食欲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多,从而提高了机体消化和吸收的能力。

但是,如果体育锻炼中不注意饮食卫生,对消化器官的机能产生不良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引起消化不良和慢性肠胃病,因此,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饮食卫生。

体育锻炼时,身体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营养,需要适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二)怎样注意饮食卫生。

1、饭前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

如不注意,会引起消化不良或慢性肠胃病。

(1)饭前半小时不宜做运动。

运动之后也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再吃饭,因为运动时管理肌肉活动的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同时使消化器官受到抑制,消化器官的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因此一般在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不想马上吃饭,运动后应休息30分钟左右再吃东西。

(2)饭后体育锻炼也应在一小时以后。

吃饱饭后,胃肠的活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增多,在对食物进行消化的过程中需要的血液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