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连地区古旧建筑现状及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连地区古旧建筑现状及保护
作者:季卓
来源:《消费导刊》2015年第06期
摘要:古旧建筑修缮与管理是在其历史寿命结束后,在现代生活的使用前的功能重新整合,所以从修缮时就要注意建筑的历史特点要与现代功能相结合、保持建筑的结构与功能协调、注意建筑空间的再次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大连古旧建筑现状保护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一时最终销声匿迹的文明不在少数:种群繁衍灭绝,国家崛起衰落,政权建立崩塌。

但有些古旧建筑作为不断发展着的人类文化缩影,却能够跨越时间,长久矗立,见证记录世间沧桑。

数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太多建筑遗产,面对这些文明的物质载体,除了感叹唏嘘之外,我们不禁要想,如何在今天使他们焕发文化之光的同时,也发挥本质功能。

从古至今,中国人总是爱除旧更新。

因此也造成了无数令人唏嘘的遗憾。

辉煌一时的大明宫消逝在历史卷轴之中,北京一片片的四合院和胡同也在梁思成无望的呐喊中被推平。

中国建国后为发展经济更加大兴土木,大刀阔斧地对城市改造,以建立追赶西方的现代城市文明。

但不久后国人便意识到,古旧建筑具有着记录历史和文化的独特价值不应该被简单粗暴地对待,作为历史活化石地它们应该被精心保留,作为一个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名片。

于是文物保护也在全国积极展开。

大连地区因其独特历史,古旧建筑具有着别样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大连地区古旧建筑的保护更是严格而艰巨的任务。

一、大连的城市建筑文化及其发展
大连别名滨城,旧名达鲁尼、青泥洼,位于中国东北方向,局辽东半岛南端。

东临黄海,西临渤海,被依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因其地位之重要素有京津门户之称。

大连因地势建有大型军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之所,具有这重要的军事地位。

也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在上个世纪的历史上,大连曾有被侵略者霸占数十年的屈辱历史。

这也使大连的文化中具有多样性。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因着独特地势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发展成为东北三省仅有的沿海且集经济贸易、重工、旅游于一体的城市。

有着“北方明珠”、“东北之窗”的大连温和湿润,环境绝佳,养育着热情开放的大连人,使大连成为一座人与自然紧密结合,和谐发展的山水之城。

大连有着悠长的历史,古籍记载夏朝时期大连地区便有以渔业为生的居民。

明清时期改成“青泥洼口”。

而“青泥洼”名称至今仍在,属大连市区著名区域。

清朝时期,清政府实行了东北封禁政策,大连因此居民稀少。

持续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清政府于大连建设海港,设置军事设施,大连才发展成为小镇。

大连作为城市的近代化发展始于十九世纪下叶。

大连城市建筑风格多样性与中国近代时期发生的社会巨变紧密相关。

外来侵略使中国的社会形态解体,同时殖民文化也开始在大连地区传播开来。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大连并没有形成今日城市的雏形,存在的建筑也仍是中国传统审美形式的古典建筑。

且分布主要聚集于在金州、庄河等具有区域聚居地。

此些区域建筑遗迹分为住宅、庭院、园林、寺庙、陵墓。

例如位于金州区大李家镇城子村庙沟屯的清永寺(清代);位于庄河市蓉花山镇五道沟村的长隆德庄园(清代)等。

建筑时代多从青铜时期到明清之间,少量为近代建筑,如位于金州区胜利路727号403部队院内的俄清学校旧址。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西方殖民侵略者去的大连地区土地港口行政权,外来文化随外族一并侵入,对大连原有文化兴城>中击,对大连地区的方方面面都形成>中击。

原有社会文化在>中击下发生了重大转变和发展。

西方文化成为主流流行文化。

1898年,沙俄以不平等条约侵占大连,对大连港和青泥洼做出勘察后决定于此建设城市。

“青泥洼”改称“达鲁尼”并对大连进行了城市规划和建设。

自这一时期开始,大连城市开始形成,城市文化也相应开始形成。

这是大连地区现代文明发展的开端。

沙俄建筑师模仿巴黎城市规划对大连进行建造,以尼古拉广场(今中山区中山广场)为中心,四周建造十条辐射形大道。

大连的城市设计是以广场为特点的花园式城市,这是欧洲常见的城市规划模式,是将西方设计移植过来。

在对大连失去划分时,分为三部分。

行政区、外国人区和华人区。

其中欧罗巴市区为商业区和俄国人居住区。

1904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殖民者从俄国人手中抢占了大连,对大连实行了新的城市规划。

日本殖民期间对大连进行了改造,较沙俄时期的城市区域划分更加明确。

适用于发展工商业与港口贸易。

对大连进行了更加完善的道路修建和基础设施建造。

在半个世纪的外族殖民期间,大连的城区布局和建筑风格变得贯通中西,建筑风格涵盖了希腊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和折中主义建筑等多种风格,市区遍布俄式、白俄式小型住宅等,构成了大连具有特色的近代城市建筑风貌。

在此期间,大连成为了以世界性质自由贸易港口而闻名城市。

二、现存古旧建筑分布及现状
大连市共有古旧建筑二百余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建筑7处,其中近二百处为近代建筑。

主要分布于大连市区的中山区、西岗区、甘井子区、金州区、旅顺、庄河等地。

大连政府一直积极进行古旧建筑保护方面工作,不断加强对策,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功。

市政府重点建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于2002年三月。

并颁布了关于加强重点保护建筑维护管理工作的通知,组建立了重点保护建筑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市重点保护建筑的调查和保护的综合协调。

2002年3月和2004年8月,政府面向全市公布了前两批重点保护建筑,共计139处。

对保护建筑使用管理做出严格规定。

这些建筑由市政府颁发了标志牌。

此后,2002年5月大连市房产局制定了《大连重点保护建筑维修管理办法》。

根据古旧建筑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建筑质量现状进行了了分类管理和特殊的维修策略,规定维护方和维修行为需要向有关部门提案审批,待合格后方能进行施工。

且对施工队的选取也是十分严格,需要又相关资质。

房产局组织了对全是重点保护建筑的质量现状与使用情况进行了普查,建立了维修档案,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据现状制定了为期三年的管理维修计划。

对于古旧建筑进行了合理利用,并且每年拨出专项资金对重点保护建筑进行有计划维修。

一批古旧建筑经维修处整治后恢复了原有风貌。

在古旧建筑保护工作中,政府坚持“统一规划、分类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利用服从价值”原则,解决了城市建设中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如在权衡中山路是否拓宽的规划时,因考虑到拓宽会使周围古旧建筑面临被拆除的局面而放弃此城建计划,充分体现了政府在这一原则下掌握好城市建设与建筑保护中的平衡。

对于古旧建筑的保护并不止于修缮管理,政府曾于2003年组织专家学者编著《大连老建筑》、拍摄反应大连地区古旧建筑的纪录片《凝固的记忆》,在社会上普及关于历史建筑的知识,建立市民对于这些建筑的保护意识,此行为得到了社会公众积极反应,建筑保护工作在民间得到响应与呼声。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是得到积极修缮维护的典型代表。

中山广场近代建筑群位于大连市中山区,主要建筑有关东银行旧址(中山区1号),辽宁省经贸办公楼(中山区2号),大连宾馆(中山区4号)等。

其管理修缮工作执行部门隶属大连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

遍布全市的二百余处建筑得到了诸如此类的良好修缮并作为公共设施投入日常使用。

三、大连古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古旧建筑修缮与管理是在其历史寿命结束后,在现代生活的使用前的功能重新整合,所以从修缮时就要注意一些问题,我们在下文浅谈较为主要的三个方面。

首先,建筑的历史特点要与现代功能相结合。

以中山广场中国银行大连总行为例。

其前身为正紧银行大连支店旧址。

此建筑属拜占庭式建筑风格。

在修缮保护时,任务组在保留了建筑本身外在特点,维持原样对建筑外在进行了维护。

对于建筑内部,工程着重于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对内进行了现代化装修。

既满足了作为现代商业办公楼的使用功能,又维持了建筑历史原貌。

形成了历史表皮与现代化内部功能的完美融合。

中山广场建筑群的修缮维护工作都采取了这一办法,极好地做到了内外结合,使建筑重新焕发光辉。

此建筑群以其特点也深受外地游客喜爱,发挥了旅游功能,并成为大连地标性区域,展现了大连独特的城市文化与风采。

其次,保持建筑的结构与功能协调。

有些古旧建筑面临拆除,但很多情况下一些现代技术处理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

例如位于凤鸣街两侧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的日式洋房,如今年久失修,且居住于此多为拾荒和收集废品的外地人。

建筑现状恶劣,大部分面临拆除命运。

这是十分可惜的。

此处建筑风格别致,具有情调,地址又位于相对市内繁华街段,交通便利并不偏僻。

如果加以集中管理修缮,完全可以为这些建筑带来不同命运和新的意义。

建筑独栋,多为两三层结构,占地面积不大。

经过改造后,此处如按照小型商业街规划,与周围新型楼盘应和,可以吸引店铺入驻。

这样既可以传达出时代韵味,又能够满足建筑功能,使历史与现代碰撞出新的创意。

最后,注意建筑空间的再次创新。

这方面的反面例子要数位于胜利桥北的沙俄达鲁尼市政厅旧址。

达鲁尼原为沙俄占领大连市设置的行政单位,解放后曾被用作大连自然博物馆使用,自1998年大连自然博物馆迁址他处,达鲁尼市政厅旧址便一直处于未经修缮维护的闲置状态。

因此建筑老化严重,成为危楼。

该建筑于2006年被铲除部分,其后并没有相关修缮维护工作进行。

至今被拆除一半的楼体仍然可见,十分令人痛心。

事实上达鲁尼市政厅旧址门前便是著名旅游景点“俄罗斯一条街”,旅游产业促使下人流量极大。

并且其所处位置十分便利,贴近火车站,靠近市商业中心。

建筑本身占地面积大,内部空间宽阔,适宜改造成为多种公共设施,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区、宾馆等。

该建筑的保护失败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样貌和应用价值对于古旧建筑保护工作是个惨痛的教训。

这也应使相关部门在建筑管理修缮维护工作上得到警示。

四、结语
大连的城市建筑反映了中国近代时期经受的侵略殖民历史。

以史为鉴可以明古今。

保护好历史建筑能够起到对文明传承延续,保护城市特色文化的作用,且具有重大意义。

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了解历史认识历史反思历史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