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高中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
作者:唐新凤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2年第10期
【摘要】高中地理教材分析实质上是高中地理教师的一种认识性实践活动。

本文主要结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谈了高中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有: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材重点、难点。

【关键词】教材分析知识结构联系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94-02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一课程理念的变化要求地理教师首先要学生分析地理教材。

高中地理教材分析实质上是高中地理教师的一种认识性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教师在相关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读和理解高中地理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改造与加工,以达到充分利用高中地理教材,最终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过程。

高中地理教材分析包括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

本文主要结合高中地理教材进行微观分析方法的研究。

一、分析地理教材的作用与地位
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就是弄清楚某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出处,然后将本部分内容放在比它更高层次的知识体系中,看它在整个教材中、在前后知识的学习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某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有三种:基础作用、承上启下作用、归纳总结作用。

例如:《地理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该部分内容是《地理3》第二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本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本章既是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延续,又是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因此,本章知识在必修三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一环。

二、分析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
(一)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
分析教材知识结构关系就是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图,其基本方法是按照教材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将知识点用框图、直线或箭头按因果关系绘制成一幅具有不同层次的知识点之间关系的知识网络图。

这个过程就是将教材文字转换成图表,使知识网络化、形象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
解和记忆,能使学生将相关知识长期保持在记忆里。

例如:《地理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知识结构图。

(二)分析教材的联系
分析教材的联系包括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外部联系和表述形式的联系。

1.分析教材的内部联系。

教材的内部联系主要是指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一般包括并列关系、包含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

《地理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都是介绍的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

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科内联系、学科间联系、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例如,学生在学习《地理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之前,在初中地理中已经学习过矿产资源和河流的相关知识,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了解,但那时学习的知识比较浅。

同时,学习本章知识还要利用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还可以结合本地区对长江的开发利用进行必要的探究。

3.分析教材表述形式的联系。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科书中文字、图像、练习等地理信息的数量是变化的,有的是图像比重大,课文作为补充和总结,而活动多以读图、分析图的形式呈现,从而建立起三种表述形式之间新的联系,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例如: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1)在教材的表述体系上,主要以文字系统和图像系统来呈现,有 16 段文字和 13幅图。

(2)活动部分是文字、图像的辅助,具有巩固知识的作用。

本节共有 3 个活动 8 个问题。

(3)由于是高中教材,本节中设计了4道读图思考的问题。

这些思考题是在初中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进一步的拓展。

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4)本节课中还安排了3个阅读以扩充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钻研科学的兴趣。

三、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是有目标的行为,教学目标是否科学、正确和合理,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效。

(一)课标展现
认真研读地理课程标准并领会其实质是进行地理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

与此同时,研读课程标准的有关建议,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甚至可以评判编者意图的正误。

例如,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的课程标准内容: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通过对区域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归纳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2)调查学校所在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状况,了解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撰写一篇小论文。

(二)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教材内容、结构、标题和知识点进行分析就比较容易得出本章或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般来说有几个知识点就可以相应地分析出几条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例如,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⑴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和不利的条件;⑵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⑶了解山西省能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⑷了解山西省能源综合开发及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三)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过程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例如,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为:学会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即分析区域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利因素-探寻发展方向。

(四)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分析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一定地理能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探寻山西省能源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四、分析重点、难点
(一)分析重点
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知识就是重点知识。

分析教材中的重点有以下几种方法:⑴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⑵根据本章或本节新知识与技能确定重点;⑶根据迁移性强的知识与技能确定重点;⑷根据表述形式的多样性确定重点。

例如,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的重点:⑴以山西省为例,掌握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与方法;⑵综合分析中国能源问题的形成与应对措施。

(二)分析难点
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或者是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

但是难点又不是绝对的,同样的知识点对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的可能是难点,有的可能就不是难点。

因此,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和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确定难点。

例如,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的难点:如何评价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

总之,中学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的四个步骤是互相联系、逐步深入的。

其中,分析教材地位与作用是首要环节,分析知识结构及内外部联系是基础,分析教学目标是核心,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是关键。

参考文献:
[1]张卫青,徐宝芳. 中学理教材分析方法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8).
[2]刘学梅. 谈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计[J].地理教学,2005(2).
[3]张卫青,徐宝芳,朝鲁门格日乐,齐爱玲.中学地理教材微观分析方法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