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审美意识的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中审美意识的体现
建筑的艺术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满足使用者不同的审美需求,在带来审美需求的同时,感受建筑物各种特质带来的享受,建筑设计中审美意识的应用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心里享受,只有真正的在建筑物的设计以及施工工程中将这些意识加入进去才能称为完美的建筑。

审美意识并不是盲目的元素投入,不同的元素带来的是不同的视觉、心里感受,在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的元素融入,适当的建筑风格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亦然。

空间、色彩、质地、细节、造型、装饰等都是其体现的内容。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建筑设计中审美意识的体现。

标签建筑设计;建筑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体现
一、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交付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造的计划把施工过程中和交付使用中可能或者容易发生的问题找出来,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相处相应的方案,并且用相应的方式表达出来。

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

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计划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且可以让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其期望得到的要求。

二、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

人的审美感觉、情趣、经验、观点和理想等都是能够反映的载体。

人的审美意识首先起源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自然物的色彩和形象特征如清澈、秀丽、壮观、优雅、净洁等,使人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

并且,人也按照加强这种感受的方向来改造和保护环境。

由此形成和发展了人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与社会实践发展的水平有关,并受社会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意识将不断提高,但同时具有人的个性特征。

在当代,审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相互渗透作用更加强化。

审美意识是人类保护环境的一种情感动力,促进了环境意识的发展,并部分地渗入到环境意识中成为一方面的重要内容。

人对环境的审美经验、情趣、理想、观点等多种形式的审美意识,也是环境意识必须包含的内容。

审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替身人的修养。

建筑从诞生至今,除了建筑的功能、形式、材料、技术都在不断的演进和变化中,人类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标准也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建筑审美意识在不同的时代也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建筑设计中审美意识的体现
1、空间因素的体现
产生建筑空间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服务,这是几千年前老子在《道德经》中的观点。

空间可以容纳装饰以及供人们生活以外,还可以将前、后、左、右、上、下各房间连续起来,通过导向和序列创造出层层推进的艺术效果。

在其中游走犹如欣赏乐曲的乐章一样感受到序曲、渐进、跌宕、高潮、尾声等,还可以通过处理上下空间的贯穿,产生空灵与贯通的感受。

在建筑里穿行让人体会感到张弛收放,产生人与建筑的对话,这就是空间因素在建筑中的作用体现。

2、造型的体现
建筑造型传递建筑的特点,同时关系到用户和公众对它的感知。

在建筑形体和立面设计中,建筑的各种功能要和周边的环境联系起来,进行统一的构思,遵循统一、变化、对称、韵律和比例的美学要求。

关键原则是统一中求对比,对比中找变化,抓住点、线、面、体四位一体等各造型元素之间的关系,为统一的主题服务。

设计时要注重立面造型的比例尺度、虚实对比、点线面结合。

造型的设计关系到整个建筑物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这也是很重要的审美意识的体现。

3、色彩的体现
各种不同的色彩能够产生不同的情感表达。

建筑设计中选配色彩时,首先建筑物的性质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其次是考虑光线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再次是处理好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冷暖之间的关系。

配色时按建筑的象征意义和空间的使用性质采用同种色、邻近色、对比色进行搭配,遵守协调统一的原则。

选配色彩时要注意光线的影响。

譬如,严肃理性的场所采用纯度和明度相对低的色彩作为主色调,通常采用同种色和邻近色对比;活跃的娱乐空间可采用强对比配色方式;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建筑的色彩选配上要注意避免轻浮和花哨,要使储户产生信任的感觉;医疗机构建筑色彩的选配以高明度的冷色调为主,能让医患人员感觉干净和轻松,确保医疗操作的高准确率。

4、质感和细节的体现
材料的质地不仅是表现建筑物的特性的方式,会给建筑产生坚固、灵巧、硬朗、柔软、精致、粗犷、冷暖等感觉,更是表现使用者品位选择的重要指标。

在建筑选材上除了要考虑材料的施工难易程度,温湿调节等因素以外,重点还要考虑不同材料的质地给受众带来的不同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这些细节的处理都会让使用者产生不同的看法。

粗糙的素混凝土可以产生粗犷和厚重的感觉;钢结构和玻璃幕墙会产生科技与理性感;悬索结构会产生灵巧感。

材质的选择也要讲究统一的原则,应以一到两种作为主要的统领性材料,再配以其他的材料作为点缀,要在统一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顾客采取不同质地的材料进行搭配。

5、装饰元素的体现
装饰元素能提高建筑外观和空间的文化艺术特质。

建筑物的装饰元素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文化特质,为表达建筑物的文化艺术情趣,应该根据不同类型、
民族、地域的不同风格采用不同的装饰风格。

譬如少数民族的图腾应用于建筑上时,他的标识性会使受众对他们的文化产生神秘感。

欧式风格的建筑群会使西方族群产生神秘独特的上帝情结。

结语
综合以上对建筑设计中审美意识体现的分析,有以下一些看法。

建筑设计风格的多元化,把握建筑审美的规律,并将其在建筑设计中表达应用,是现今的建筑设计者必须要求看到的。

满足大众理性审美需要,表达使用者审美个性。

建筑设计的审美意识由于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导致其实施方式也应该不断的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也正因为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为我们的建筑设计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惊喜。

参考文献:
[1]王莉莉,浅谈建筑设计的艺术共性与特性[J];包装世界,2011.04
[2]徐晓燕,浅谈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1
[3]艾翔;;换个符号,美在人间天堂——浅析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符号[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刘家友;;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心理描述质性初探——中国传统美学在中西文化相碰撞初期何啻转向心理美学而未转向哲学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