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湖北省利川市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利川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个,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
小题
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3.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
4.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②位于岷江中游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4.黄帝、炎帝被后人尊称为()
A、龙的传人
B、人文始祖
C、炎黄子孙
D、兵家鼻祖
5.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6.“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人们按母系血缘确定亲属关系 B.氏族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C.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7.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各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 ( )
A.用仁政治理天下 B.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8.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周王室地位衰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诸侯依附于天子
9.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
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耕作技术的提高
10.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1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点有()
①都会使用磨制石器②都会种植农作物③都会饲养家畜④都会制作彩陶⑤都过着定居生活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 D ①②③⑤
12.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 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D.它出现于商朝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三大题26分。
13题7分,14题9分,15题10分)
13、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
-------引自《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
--------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3分)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项内容对当时的“守旧群臣”打击最大?(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3分)
14.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材料二某中学初一(5)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
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他生活在那个历史时期?(2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
(3)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部著作里?(2分)
(4)请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3分)
(5)他的这些言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1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
材料二:
图一 :
图二:
(1)材料一称赞了谁的哪一历史功绩?(2分)
(2)以上两幅图片反映了秦朝采取的哪两项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3分)
材料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代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请写出促进秦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改革的名称(1分)
(4).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政治上确立了什么制度?(1分)
(5)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经济、军事和交通方面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3分)
期中试题答案:
1----6 CDBBBD 7-----12 ABC DDD
13.(1)内容: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分)
(2)内容: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1分)
(3)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的诸侯国,为以后
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分)
14 (1)孔子; 春秋时期. (2分)
(2)思想核心:“仁”. (1分)
(3)学派:儒家;著作:《论语》(2分)
(4)劳动委员:法家;班长:儒家;生活委员:道家.(3分)
(5)指导意义:孔子强调在学习上要有诚实、谦虚的学习态度;学习新知识要有按时复习的
方法(1分)
15.(1)人物:秦王嬴政(或者秦始皇);功绩:灭六国,统一全国(2分)
(2)①措施,图:统一文字;图二:统一货币
意义:促进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分)
(3)重大改革:商鞅变法. (1分)
(4)制度:中央集权制渡(1分)
(5)措施: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穿全国的道路
(或统一车轨).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