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弹性学分制在技工院校的创新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人才考核是教学组织的重要环节,也是技工院校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及深化技工
院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基于以生为本为原则的考核方式逐渐发展与兴起。

当前,弹性学分制在技工院校的应用还面临诸多问题。

立足于当前技工院校人才考核方式改革必要性,探讨技工院校弹性学分制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针对性的创新路径,旨在创新技工院校职业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工人才。

[关
键词]弹性学分制;技工院校;考核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5-0180-02
浅议弹性学分制在技工院校的创新路径
罗慧
(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广东广州510315)
弹性学分制的发展与中国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是相关的,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提高以及人才考核的社会化职业化是学分制改革的重要依据。

早在1982年,教育部对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担任技术员的工作”,这是先前对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这一阶段的人才考核以理论考核为主,因此其“技术化”层面的考核相对浅显。

此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先后经历了“技术型人才—实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渡性定位,人才考核方式随之变动,弹性学分制应运而生。

一、弹性学分制的内涵
弹性学分制是通过弹性的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课程整体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弹性学分制的出现是教育模式适应社会经济的表现,发展过程愈加重视人才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每一个市场参与主体都卷入了经济竞争的历史洪流之中。

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实施弹性考核机制,强化人才培养,以此响应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人才竞争压力。

弹性学分制作为贴合教育教学组织需要和适应职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教学开展的效果。

同时,弹性学分制的出现配合当前院校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施教模式,使技工院校对人才的考核培养更加趋向于职业化,由此彰显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最终实现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二、技工院校弹性学分制实施的典型问题(一)弹性学分制的落实度不高
第一,大专本科教育希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分制偏向于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前提,而现在技校里的学生因为底子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也不好,因此大部分都自觉性较差,而且对知识的钻研能力不足,这给学分制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随着技校的扩招,许多学生的能力就更加参差不齐了,也很难因材施教,学生的成绩差距比较大。

第二,因为弹性学分制会导致学生选课不一定都会从自己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因此很容易会出现盲目选择部分热门的课程,或者某些课程爆满的情况,而
某些其他课程会因为冷门而导致报读学生少,这会使教育资源出现浪费。

第三,对于选课方面,许多学生存在避开难的课程、选择简单的课程的问题,这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此外,他们只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上课过程中甚至只是混课时,考试突击过关,实验课也没有跟着思路走。

因为现在的考试制度没有把技术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也就没有相关意识。

(二)弹性学分制的宣传度不够
首先,弹性学分制容易让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产生对知识的盲目性,无法对专业技能所需的知识进行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导致选课当中专业知识与所选科目不符,容易出现系统性和全面性的不足。

此外,学分制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但是很容易会让学生挑选容易过关的课程,仅仅是为了达到一定数量的学分取得毕业,这样学生整体学习效率低下,无法确保取得相应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其次,如果光是从学生平时上的课时数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就会让学生只会积累学时数,而不会参与到课堂当中扎扎实实学习相关知识。

到了最后考试突击应付,就能取得最终的通过。

在广东省某些技工院校也实行学校为企业做定向培训,实行人才对口输送,可是现今对企业的弹性学分制宣传力度仍然较弱,许多企业目前还是采取传统的学徒制,对于弹性学分制的了解程度不高,基于传统的员工培训体制在技术层面的涉及度并未深入,企业的培养考核与技工院校的培训考核出现误差,由此会使学生产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三)弹性学分制的保障度不足
技工院校弹性学分制的实施还存在保障度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管理者的观念问题。

弹性学分制所开展的课程内容得到了巨大的拓展,教学内容和计划也复杂多样,教学情况也难以把握。

比如,成千上万的学生会有自己的课表安排,人员的流动很大,而且教学系统也可能应付不过来每个学生的排课工作,更何况会有学生提出调课和重新选课等等。

这些学生的组织和管理都很灵活,班级的观念也不是很强,学习氛围无法形成,所以学生的成绩难免会出现波动。

二是学生选课不科学
180--
. All Rights Reserved.
的问题。

无可否认,自由度增大了以后,有些学生制定了比较好的计划,也能根据目标开展课程学习。

但是有些学生会钻空子,专门选择比较容易通过的课程。

有些学生也出现盲目的现象,不懂得从自身的水平出发选择匹配的课程,对课程缺乏科学的认识,跟风选课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配套措施的落后问题。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如教学指导文件、选课制度、考试考核制度、导师制度等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此外,在实行学分制后,学校的人事、财务等方面都无法跟上,也导致了工作开展的困难。

三、弹性学分制在技工院校的创新路径
(一)贯彻落实,创新多元化落实途径
技工院校中弹性学分制的应用需要贯彻落实人才考核机制,加大落地力度,创新多元化落实途径。

具体而言,一是立足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弹性学分制的制定,针对技校学生理论知识薄弱,文化成绩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可以将学分考核适度向实践层次倾斜,即加大课程实践考核的学分比例,一定程度压缩理论知识的学分比例,重点突出技工院校的技能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

二是注意与证书制进行互认。

学生可以选择全日制、半日制,还可以用业余时间、阶段时间制学习。

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考试,那么学生就可以积累学分,成绩合格就可以取得该门学科的证书。

学生也可以参加到社会举办的各种等级技能考核当中,一旦获得通过,同时又符合教育部规定的考试内容就可以转换为对应的学分。

那么,对于制度管理和协调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的工作安排,另一方面要总结规律,创新制度,加强内外的联系,制定合理的标准评估学生的能力。

三是立足培养目标,拉紧职业化的人才考核准绳。

技工人才作为社会经济的直接参与者以及企业岗位的相关劳动者,在技工院校的培养以人才的技能化与职业化为目标,因此,在弹性学分制落实的时候,以专业学科和岗位职能作为理论与实践考核内容,优化学生为主体的学分制度。

同时,削弱期末考试在学生意识中的地位,转变“考试为了学分”的思想观念,以弹性学分的获得与技术能力的提升为导向,营造良好的人才考核环境,消除学生对传统考试的错误理解。

(二)注重宣传,实施精准化宣传定位
弹性学分制并非单一的人才考核机制,作为人才培养环节中的考评方法,其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是有机统一的,因此,针对技工院校弹性学分制应用过程中的宣传问题,应该注重宣传,并实施精准化宣传定位,从而消除弹性学分制的整体运用阻力。

具体而言,一是加深在学生群体中的宣传,从而确保学生不受考核制度的影响进行课程选择与学习安排。

技工院校的学生受到考核方式的影响,会选择考核方式相对简单的课程进行学习,因此比较青睐于弹性学分制,因此,在学生中的宣传需要立足于专业技能本身入手,从技术获得与岗位需要的角度鼓励并引导学生选择选修科目,从而规避弹性学分制带来的考核便利。

二是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强化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考核要求,例如弹性学分制下,将合作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分组式”考核,开展整体考核,而个体效率高的学生采取“分散式”考核,即一对一的内容考核方式,让学生树立对弹性学分制的正确认知。

三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对话,通过校企合作、假期实训的方式链接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考核差异,使技工人才的校内培养与人才的企业培训能够适应弹性学分制应用环境。

(三)创新手段,促进全面化综合保障
针对当前技工院校弹性学分制保障度不够的问题,需要综合调动教育资源,创新手段,为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提供全面保障。

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转变,从教学的开展入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公平公正的考核环境,使弹性学分考核机制不仅受学生的喜欢,更深得教育者的青睐,从而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更加客观地彰显与评价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是加强学校教育模式的调整优化,学校的考试制度一定要进行变革,以科研与实践为导向,与理论知识同步抓好;此外,在评分比重上也要加大,让学生明确目标和要求,加大他们的重视程度;设立科研、创新奖励,科研、创新成果加分项目,让学生重视理论与技术的结合,还要完善相关实验室的设备和提供更多的经费,创造参与学习和对外交流的机会。

三是加强管理制度的创新,健全学分制相关配套制度。

除了加强教师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还要对导师的考核、聘请、工作开展等方面进行完善工作,另外,还要加强学校在教学、财务、人事、后勤等配套措施的开展。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面,要做到弹性管理,为学生的选课创造灵活的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技工院校人才弹性学分制考核方式受到职业塑造性弱化和人才个性化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技工院校弹性学分制的落实度不高,宣传度不够和保障度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要贯彻落实,创新多元化落实途径,同时注重宣传,实施精准化宣传定位以及创新手段,促进全面化综合保障,最终彰显核心内涵,发挥技工院校人才考核体系的优势开展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姚忠杰.中职“五维一体”弹性学分制的构建与实施[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9,18(7):42-49.
[2]黄冬梅,王华.浅谈高职院校凸显专业核心技能的弹性学分制创新与实践: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3):64-66.
[3]黄景章.基于高校弹性学分制实施路径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3):226-228.
[4]兰汉金.高职院校选课制与弹性学分制研究:以南通职业大学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4):26-28,38.
[5]李玲琪.浅谈弹性学分制在技工院校的应用[J].职业,2015(22):44-45.
181--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