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医 刘涓子 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名医刘涓子生平简介
姓名刘涓子
字暂无资料。

别名暂无资料。

去逝时间暂无资料。

所在朝代南北朝
出生地区江苏京口(今镇江京口区)
主要成就撰成《刘涓子鬼遗方》
擅长领域外科手术
代表作品《刘涓子鬼遗方》
一、刘涓子简介:
刘涓子(约370~450年),南北朝人,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撰成《刘涓子鬼遗方》,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

又称《神仙遗论》。

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后刘涓子后人传与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称《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二、人物介绍:
刘涓子(约370~450年),南北朝时江苏京口(今镇江京口区)人,善医学,尤精外科方术。

晋义熙六年(410年),随刘裕北征,专治被创者。

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撰成《刘涓子鬼遗方》,原10卷,今存5卷。

述其平生治病经验,分述痈疽病因及鉴别。

内容重于“金创”外伤疗法及痈疽发背,疥癣及发秃等治方。

使用炙法,薄贴法,针烙纸捻引流内外并治等疗法,均为当时突出医学成就。

元嘉二十年(443年),居秣陵(今南京》,另有《神仙遗论》等著作。

三、主要著作:
《刘涓子鬼遗方》又称《神仙遗论》。

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后刘涓子后人传与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你《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四、学术内容:
刘涓子所著《刘涓子鬼遗方》主要是介绍有关外科痈疽方面的知识,魏晋以后,服石之风渐盛,痈疽的发病率大增。

客观上要求提高对痈疽病的认识和改进治疗,《鬼遗方》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此外,由于魏晋南北朝为中国南北分
裂时期,战乱频多,故本书还涉及金疮、内伤、瘀血、外伤治疗,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镞等等。

五、临床应用:
《刘涓子鬼遗方》中对痈与疽首先从病机和症象方面作了明确的鉴别,对痈疽等证的辨脓,已经十分精细。

除辨别成脓与否以外,还特别指出发病部位与愈后的关系,说明严重痈疽症引发全身性感染的预后严重。

《鬼遗方》在治疗痈疽外证、石发中毒,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它是根据痈疽的不同情况而给予辨证治疗提出了许多解毒的治疗方法。

如对钟乳石中毒,书中用“雄鸡肘上血一合,将铁粉汤一茶碗调服之”。

又如丹砂发,书中用“黑铅、黄芪、防风、伏龙肝各半两,水一升,煎半茶碗去滓服之”。

六、后世影响:
中医外科素有消、托、补三大法则,分别对应疾病的早、中、后期,强调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消法针对痈疽初发,患者体质亦较好的情况下,为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多用清热、解毒、消肿的药物,以求病人免受溃脓、手术之苦。

而这些原则在《刘涓子鬼遗方》中已经有所体现,为三大法则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七、轶事典故:
《刘涓子鬼遗方》据说是晋末的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一部外科方面的专著,又称《神仙遗论》。

八、后人评价:
暂无资料。

九、主要经历:
刘涓子(约370-450)生活于晋末宋初。

晋安帝时,曾任彭城(今江苏徐州)内史。

后来跟随宋武帝刘裕北征,“有被创者,以药涂之,随手而愈”,可见其医术不但十分高明,而且随军出征为军士疗伤,当是一个军医。

十、相关论述:
暂无资料。

十一、重要观点:
《刘涓子鬼遗方》序昔刘涓子,晋末于丹阳郊外照射,忽见一物,高二丈许,射而中之,如雷电,声若风雨。

其夜不敢前追,诘旦,率门徒子弟数人,寻踪至
山下,见一小儿提罐,问何往?为我主被刘涓子所射,取水洗疮。

而问小儿曰:主人是谁人?云:黄父鬼。

仍将小儿相随,还来至门,闻捣药之声。

比及遥见三人,一人开书,一人捣药,一人卧尔。

乃齐唱叫突,三人并走,遗一卷《痈疽方》并药一臼。

时从宋武北征,有被疮者,以药涂之即愈。

论者云:圣人所作,天必助之,以此天授武王也。

于是用方为治,千无一失。

姊适余从叔祖涓子寄姊书,具叙此事,并方一卷。

方是丹阳白薄纸本泻,今手迹尚存。

从家世能为治方,我而不传。

其孙道庆与余邻居,情款异常,临终见语:家有神方,儿子幼稚,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寻卷诊候,兼辨药性,欲以相传嘱。

余既好方术,受而不辞。

自得此方,于今五载,所治皆愈,可谓天下神验。

刘氏昔寄龚方,故草泻多无次第。

今辄定其前后,蔟类相从,为此一部,流布乡曲,有识之士,幸以自防。

齐永元元年太岁己卯五月五日龚庆宣撰。

道庆曰:王祖母刘氏有此鬼方一部,道庆祖考相承,谨按处治,万无一失。

舅祖涓子兄弟自泻,泻称云无纸,而用丹阳录。

永和十九年,资财不薄,岂复无纸,是以此别之耳(案:永和只十二年,且去宋武甚远,疑元嘉之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