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分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的分段
作文怎样分段。
我在谈到学生的作文启蒙时,从自己的学生的经验中总结出“十六字诀”——开头随便,适当分段,段内细写,结尾再看。
那么,怎样才算适当分段?一篇作文究竟应该分多少个段落?
作文的分段,似乎是很简单的问题,好像没必要研究。
但是,事情不完全是这么回事,一个学生无奈地说,“在我的作文里总会有这样两个字“分段”然后打上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我也经常为这个分段烦恼。
唉!咋办呢?我这个老三段,想把文章多分上几段那可是千年等一回了,比登天还难啊!”作文的分段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总体看,一篇作文,段分得太少显得黏糊——黑乎乎的一大片,看不出个数来,读起来很累;段分得太多显得散乱——读起来很痛快,可是感觉散散拉拉,拿不成个数。
一般地说,小学生作文500字要五段左右,初中作文600字应该在五到八段。
然而,同文无定法一样,一篇作文的段数不是固定的,也可能多几个段落,也可能少几个段落;但是无论如何不能搞成“三段式”——开头、主体、结尾各一段,即使小学三年级学生也不能这样写作文。
我们想一想,一篇作文怎么就只能分三个段呢?
既然是作文,就要有开头段、结尾段和几个主体段,也许还会有过渡段、对话段等等,怎会是三个段呢!以小学记事作文为例,有开头段,起因段,过程段一,过程段二,甚至过程段三,结果段,感悟段,这就写成了七段。
请见这篇小学记事作文:
雨中故事
小学五年级学生顾振洋
世界上的雨是无情无义的,有一个小女孩就是被这无情无意的风雨而淹没,差点献出宝贵生命。
(开头段)
那一次,小女孩灵灵被河水淹没,被两个奋不顾身的青年男子给救了上来。
(过渡段)灵灵上三年级了,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耳朵,不大不小的鼻子。
(背景插入段)那一次,灵灵给老师在班级批作业,那时正好是中午放学的时候,她回到家。
吃完饭往学校走的时候,外面正好下起大雨。
灵灵吃完饭,马上穿上衣服,她妈妈说:“要不今天下午就别上学了。
”灵灵说:“不。
”就走出了家门。
(起因段)
那时正下着急风暴雨,她拿着雨伞走那条又危险又近的小路。
路上要经过一条河,河上有一个小桥,小桥上有几块木板。
(过程一段)
灵灵看到那个小桥很危险,她就有点害怕,因为她怕自己掉进了河淹死,但是最后还是把胆子放大了很多走上了这座小桥。
灵灵刚走上这个小桥,一股可怕的风迎面扑来,把她吹入了河里。
(过程二段)
当灵灵掉进河里时,雨已经停了。
灵灵使劲把头露出水面,不住地高声喊:“救命呀,救命呀!”后来有两个青年男子看见了。
他们俩奋不顾身的一个上面拉,一个在下面截,后来上面的没接着,下面的接着了。
因为灵灵在河里喝了很多水。
他们俩把水给弄了出来,灵灵醒了。
(结果段)
灵灵对他们俩说:“谢谢你们。
”他们俩说:“不用谢!”这时,天空上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彩虹。
(结尾段)
这篇作文六百多字共分了八个段落。
如果我们把这篇作文做成“三段式”,读起来会有什么感觉?
雨中故事
小学五年级学生顾振洋
世界上的雨是无情无义的,有一个小女孩就是被这无情无意的风雨而淹没,差点献出宝贵生命。
(开头段)
那一次,小女孩灵灵被河水淹没,被两个奋不顾身的青年男子给救了上来。
灵灵上三年
级了,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耳朵,不大不小的鼻子。
那一次,灵灵给老师在班级批作业,那时正好是中午放学的时候,她回到家。
吃完饭往学校走的时候,外面正好下起大雨。
灵灵吃完饭,马上穿上衣服,她妈妈说:“要不今天下午就别上学了。
”灵灵说:“不。
”就走出了家门。
那时正下着急风暴雨,她拿着雨伞走那条又危险又近的小路。
路上要经过一条河,河上有一个小桥,小桥上有几块木板。
灵灵看到那个小桥很危险,她就有点害怕,因为她怕自己掉进了河淹死,但是最后还是把胆子放大了很多走上了这座小桥。
灵灵刚走上这个小桥,一股可怕的风迎面扑来,把她吹入了河里。
当灵灵掉进河里时,雨已经停了。
灵灵使劲把头露出水面,不住地高声喊:“救命呀,救命呀!”后来有两个青年男子看见了。
他们俩奋不顾身的一个上面拉,一个在下面截,后来上面的没接着,下面的接着了。
因为灵灵在河里喝了很多水。
他们俩把水给弄了出来,灵灵醒了。
(主体段)
灵灵对他们俩说:“谢谢你们。
”他们俩说:“不用谢!”这时,天空上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彩虹。
(结尾段)
累眼球,费心思,让人烦,读不出个数。
在作文分段上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散文化的作文和故事性的想象作文应该多分段。
对散文,行业内有一句名言叫“形散而神不散”,形散就是从外在感觉来说显得很散漫,这散漫当中就有多分段的因素,多分段,写小段,一步一步往前走,就会使散文的“散”的特征更为突出。
故事性的想象作文本来就是虚构的,走小段,会使作文显得更空灵,更虚幻,更灵动。
看下面两篇作文:散文化的作文沉醉于陶渊明的世界
初一学生李欣铭写于2010年3月13日
陶渊明的世界那么迷人,令我陶醉。
一杯香醇甘洌的美酒,一篇沁人心脾的菊花,一座晚霞飘逸的南山,这就是陶渊明隐居乡间的那个世界。
一座茅草屋是他的栖身之所,屋后的那五棵平凡的柳树是他的伙伴,平淡的菊花是他的知音,云雾飘渺的南山是他的憧憬。
品读他的诗文,欣赏他的风景,寻访他的世界,我陶醉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着鲜黄的秋菊,远望平静的南山,谁人不沉醉在这幽静、自然而又一尘不染的地方。
春日里,几棵柳树在屋后摆动着身姿,门前的桃树李树花儿正艳,花香阵阵扑鼻,陶渊明兴奋了,笑吟“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欣欣然地把自己称为五柳先生。
秋天中,菊花开满了院子,一望无际,淡淡的清香几乎弥漫了整个世界,远山那边,成群的归巢之鸟从天际划过,于是先生发出了“群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感叹。
也许正是因为对家乡的眷恋,才
使他辞官归隐田园吧!
沉醉在陶渊明的世界里,正如“醉卧东篱下,梦笔写人生”,充满了对淡泊人生的迷恋。
在陶渊明的世界里,自己早已经与菊花、柳树、鸟儿、风儿,以及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分不清你我。
灵魂早已被大自然的景色感染,一草一木总关情,“心共白云远,桃李情谁传”?“采菊酿诗酒,悠然下千言”,菊花是灵魂的香味,是五柳先生灵魂的栖息地,醉卧东篱下,把酒就菊花,美酒和着清新的秋菊,让人半醉半醒,迷离,悠然自得,乐此不疲,“秋菊有佳色,回首笑落英”,有秋菊日夜相伴,而高官厚禄、富贵荣华又算什么?
陶渊明,做了个小官就看破了红尘,逃离了世俗的烦恼,远离喧嚣,41岁,正是大有作为的年龄,可是他选择了归隐田园。
他喜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正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醉倒在菊花里,醉倒在南山下,醉倒在柳树旁。
我沉醉于他的笔下,沉醉在他的灵魂里。
陶渊明先生早已仙逝,可是时过境未迁,今天的我们,置身在车水马龙之中,生活于高楼大
厦的密林下,被甚嚣的世尘所包围。
此时此刻,品读陶渊明的诗句,与先生的灵魂共舞,就
对先生的情境向往不已。
一片净土的世界,怎能不令人陶醉呢?
这篇作文共十个段落,在松散的形式当中,优哉游哉地把对于陶渊明精神的倾慕写了出
来。
故事性想象作文欢乐的芳草地
小学六年级学生于淼写于2010.4.18 在一片美丽的芳草地上,住着一些小动物。
五月20日,他们举办了一个艺术节。
这一天,小猴想,大家都有许多天赋和特长,要不就举办一个艺术节吧。
他把自己的想
法告诉了百兽之王老虎,老虎就把大家召集起来说:“我们举办一个艺术节,大家快去准备吧。
”
过了一会儿,老虎让大力士大象来了,对他说:“你去那边上里弄些木头来,在这棵大树
下搭一个台子。
”大象痛快地答应了就干活去了。
老虎又把小刺猬叫来,说:“你去上山采一些果子,再打一些水给大家喝》”“好,我马上
去》”小刺猬边回答边跑了。
到了晚上,舞台搭好了,舞台上还布置了花朵,一些动物们也都来了。
万事俱备,就等
着演出了。
小鸟对大家说:“你们看,我把管弦乐队请来了,是由蛐蛐、蝈蝈、蟋蟀、知了等组成的。
”
老虎很开心:“哈哈,太好了!”
过了一会儿,小猴子把节目单写出来了,给了老虎。
老虎看了一眼:“嘻嘻,不错不错,
就这么演吧。
”
过了三分钟,大家全来了,有小白兔、小猫、小猪、小羊、小熊、百灵鸟等等一百多个
动物。
他们穿上了自己精心设计的服装,小兔的裙子是用叶子和小花编成的,小猫穿上了妈
妈用草叶编织的绿毛衣,小猪的妈妈用五彩的花瓣给她编织了连衣裙……他们的衣服色彩非
常艳丽,红的。
绿的,粉的,灰的,黄的,什么色彩都有,他们互相看着对方,“嘻嘻嘻”地
笑个不停。
小猴子扯着嗓子宣布:“艺术节开始!”迎来一片掌声。
第一位演出的是小狗,乐队开始伴奏。
小狗一串前滚翻翻上了舞台,接着就不停地转了
起来,一会儿腾到空中,一会儿趴在地上,让人眼花缭乱。
他跳的是狗族民族舞,掌声和欢
呼声一阵紧似一阵。
小猴报幕:“下一个演出的是小兔。
”
小兔穿着花裙子上台,笑嘻嘻地说:“我唱一支歌,歌名是《美丽的花儿》”她唱了起来:
“美丽的花儿香喷喷,小蜜蜂们笑吟吟……”
听着她的歌声,小花向小蜜蜂哈哈大笑,蜜蜂们开心的不得了,小鸟也高兴地飞来飞去。
小河也来凑热闹,哗哗哗地流淌,为小兔子的歌声伴奏。
……
歌声飘飘,笑声阵阵,艺术节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已经半夜了,他们的表演还在继续。
百兽之王老虎不得不发话了:“大家先回去,明天接
着演》”动物们意犹未尽。
过了三天,他们的艺术节不得不闭幕了,大家很伤心——怎么这么快呀?老虎大声告诉
他们:“大家不要难过,我们的艺术节一个月开一回,大家回去准备吧。
”
原来,芳草地上的艺术节永远不会结束的……
好家伙,这篇作文字数较多,整整用了二十个段落,读起来多么畅快,多么灵动,多么
虚幻,像做梦一样。
篇二:第3讲:【记叙文】让分段、概括段意简单起来
我们将一篇文章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大树的整体
就是这篇完整的文章,而每一层枝干就是段。
我们一般
所说的分段,步骤很简单。
先认真地读课文,搞清楚每
个自然段写什么内容,找出每个自然段落之间的关系;
再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比较接近,可以合并在一起,按
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段,最后,看看划好的段落内容是
否连贯、统一。
另外,千万不能把不同内容的自然段划
分在一起,也不能把同一内容的自然段分开。
边听边记
狗是怎样被拖下水的
狼对农家的猪、羊、鸡、鸭已经盯上好久了。
但是保护猪、
羊的是狗,老是瞪着眼睛看守在门外,又有什么法子呢?于是,
不得不向狐狸求救,并且保证,只要狐狸设法帮助它把农家的
猪、羊、鸡、鸭弄到手,情愿平分。
狐狸满口答应了,因为它也
乐意吃肉啊!
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人们正在酣睡,狗在农舍周围巡逻,狐狸鬼鬼祟祟
地叼着块肉骨头穿过篱笆,悄悄地走近狗的身旁来,狗嗅到一股臊气,警惕地
竖起耳朵,刚想要扑向前去,这时,狐狸早已吐下骨头,压低嗓子,娇滴滴地
说:“狗大哥!请不要声张,是我,我是最崇拜你的。
你的勇敢、勤劳的事
迹,被人们编成诗歌到处传颂;你的名字,简直是一面光辉的旗帜。
遗憾的
是,我们过去各处一方,无缘见面。
今天路过这里,特地登门拜访。
这根肉骨
头就算是微薄的见面礼物吧!要是蒙你不弃,我衷心的愿意跟你交个朋友——
有了你这样一个英雄朋友,就是狮子见了我也会肃然起敬的啊!”
狗听了狐狸的这番话,打心眼里高兴,几乎有点飘飘然了。
何况喷香的肉
骨头正使它垂涎欲滴呢!它完全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
对狐狸客气了两句之
后,便贪婪地叼起骨头嚼起来。
这时,狐狸低声说:“好朋友,你这样咯吱咯
吱地嚼,要是让你主人听见可糟了!走,咱俩到小树林去,那里我还有许多骨
头呢。
”
当狐狸和狗正在附近的小树林里有说有笑、大嚼大吃的时候,狼已经钻进
羊群,把一头肥羊拖走了。
第二天晚上,狐狸就向狗威胁地说:“蠢东西!你懂吗?从此以后,你必
须允许我和狼随时从农舍拖走任何猪、羊、鸡、鸭,同时,你还要替我们警
戒,否则,我们就会把你的事向主人告发。
瞧着吧,人们不会饶了你的!可
是,只要你答应我们的要求,那么,我们有了吃的,也不会忘了你的啊!”
狗终于被狼和狐狸乖乖地拖下水去了,可是,不久,它们的秘密勾当就被
人们发现了,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概括自然段大意
方法一:摘句法
1.总分
2.过渡
3.因果
如《李时珍》的第三段,起因:李时珍准备编
写一本药书。
经过:李时珍为编药书而积极准备。
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故第三段段
意为结果——李时珍编写成了《本草纲目》。
方法二:串联法(层义·关键词)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
样的水。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
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
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方法三:取主法(中心)
概括意义段大意
方法一:摘句法方法二:归并法方法三:取主法
边听边记
《中国少年报》发表了十一位小朋友写的保
护益鸟的倡议书。
这个倡议很好。
他们从小关心
国家的利益, 真不愧是我们国家的小主人。
以下三个段意,那个最准确?
1.提出保护益鸟的十一位小朋友, 真不愧是国家的
小主人。
2.十一位小朋友提出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很好,说明他们从小就关心国家的利益, 不愧
是国家的小主人。
3.保护益鸟的倡议很好。
鸟的羽毛颜色艳丽, 体态活泼多姿, 在树林间飞舞, 在高空中鸣叫, 使我们周
围的环境优美多彩, 生机勃勃。
鸟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消灭害虫、害鼠的能手, 是
树木的"医生", 农民的"助手"。
在科学研究中鸟有很多用处。
如: 人们根据
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空气污染等提供可贵的资料。
以下三个段意,那个最简洁?
1.鸟对环境、农业、林业和科研等四方面都有用处。
2.鸟对人类很多方面都有用处。
3.鸟对人类的用处很多。
希望全国广大的小朋友都能积极响应这个倡议, 用社会主义主人翁的态度, 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如何概括段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
那时正是清
朝末年,中国已经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之下沦
为半殖民地,国家的贫弱不振,强烈地刺激这
位少年的心。
②他12岁的时候,离开南方的家乡,来到东北的伯父身边。
一出沈阳火车
站,来接他的伯父就告诉他,沈阳那些地方是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到那里
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了麻烦没处说理。
③周恩来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便问:“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④伯父回答说:“中华不振啊!”
⑤“中华不振”,12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懂得这四个字的含义。
但是,
他听说过,外国列强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大家都要抢着吃。
⑥到沈阳后,他曾去看过东郊魏家楼一带日俄战争遗迹。
一位同学的祖父悲
愤地向他讲述了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受到的灾难。
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打战,
战场竟是中国的土地,倒在血泊里的竟是中国的人民。
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
⑦在沈阳租界,周恩来看见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人后扬长而去。
中国的
警官不但不敢扣留凶手,反而训斥死者的家属妨碍交通,受到群众质问之后,
警官说:“这是治外法权,有什么办法!”
⑧一桩桩的事实,是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
量。
所以,当魏家楼那位同学的祖父出了上联“——————”,要他出下联
的时候,他立刻就写出了“誓当中华之主人”。
1.在语段中找到三个表地点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这几段划分段落,在语段上用“//”划出,并写出段落大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伟大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加点的两个“这”分别指代什么?
周恩来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便问:“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
第一个“这”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
个“这”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三:文章如何分
段
任何文章都要分成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内容和中心,它就像一座
摩天大厦,是由各个楼层组成的;它就像一个超市,是由各种商品组成的;它就像一台电脑,
是由各种零部件组成的。
段落又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若干个句子组成的,各个句子联合在一起,表达一个更完
整的意思,形成一个段落。
文章如何分段,有几个标准,几个准则:
1、以所写事件的过程分段,就是以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段。
2、按时间顺序分段,先发生的在前,随后发生了什么,接着发生了什么,最后发生了什
么,依次写下来。
3、按所写事件的地点分段,将在甲地发生的事独立成段;再将在乙地发生的事分成一段;
在丙地又发生的事,也分成一段??
4、按人物的活动情况分段,将各种情况分成独立的段。
5、按场面的变化,场景的变化做为分段依据,尤其在写参观记游记时,随着所站位置的
变化,所见到的景物也在变化,所以要分段写。
6、作者描写角度的变化也是分段依据。
以这个角度写某件事、某个人、某个景要分成段,
换另一个角度,还写同一个人、同一个景,当然也要另外分成段。
7、在叙述中穿插了较长的抒情或议论,可以独立成段。
另外,除了这七个原则以外,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对分段也起一定的影响作用。
要视具体
情况决定。
我们掌握分段的原则是很必要的。
一篇文章的好坏与分段是否成功有直接关系。
分段正
确,文章的层次感就强;分不好,文章就像一团乱麻,读起来理不出头绪,分不清轻重。
分
段的知识和技巧决定了结构,直接关系文章的布局成败。
现在很多同学的作文不论什么内容,不论多少文字,统统都是“三段论”,一律以“开头”、
“中间”、“结尾”为依据来分段。
我们说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中间”部分是很庞大的,它
包括好多内容,怎么能统统放在一个段落里呢?学会分段,走出“三段式”的怪圈,增加文
章的层次感是当务之急。
篇四:第7讲如何把握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和概括段意
第七讲如何把握记叙文的段落层次和概括段意
姓名:
一、技法详讲
1.怎样划分记叙文的段落或层次
根据记叙文组织材料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划分段落、层次。
(1)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划分
所谓“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是指文章由“总起、分述、总结”三个部分组成。
先是一个短小的开头总起下文,或是下文分述内容的起因,或是下文分述内容的总说,一般用概括的语言表现。
接下来是分说。
分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并列式的分说,彼此之间互相并列,没有明显的时间推移痕迹,如一个人的几个不同侧面,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同一中心下的几件不同的事。
二是连贯式的分说,彼此之间有比较明显的时间推移,如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几天内的不同事情等。
不管是哪种形式,都由一个个片断组成,短小精悍,各自独立又服从于同一条主线。
分说的几个片断之间,可用小标题表示,又可用空格显示,也可像普通分段那样,但有较明显的跳跃性。
文章的结尾,又是总说,可以是开头呼应,也可以作总结性结尾。
例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开头部分先用闻一多自己的两句话概括他的“说和做”的原则,中间部分分别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闻一多如何履行他的这两个原则,结尾部分又以总结性的话概括闻一多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收束全文。
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2)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划分
这类文章在行文上往往有明显的标志时间的词句,找出这些词语有助于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如初中课文《老山界》交代时间的词语有: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的时候、下午两点多钟。
根据这些词语,结合课文内容,很容易将文章分成三大部分:①决定翻越老山界,做好翻山准备;②一昼夜翻越老山界的经过;②翻山后感想。
其中第二大段又可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小层次。
(3)按地点的转移(即空间位置的变换)划分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根据地点的转换,可把课文分为两大段:①在自家百草园时的自在生活;②在三味书屋的求学生活。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
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和戏剧,如《丑小鸭》,可按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情节发展来划分段落。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文章若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理清这条线索,也就找到了划分段落的钥匙。
2.如何概括段意
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
(1)摘句法
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一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来概括段意。
(2)概述法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3)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记叙性的语段虽有中心句,但是它表达的并非作者的真意,这时就不能用摘取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段意,而是需要我们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拨云见日,作出正确的表述。
3.如何对文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概括(转载于:记叙文分段)
(1)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①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②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
二、例题详解
掌心化雪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她丑得名副其实,肤黑牙突,大嘴暴睛,神情怪异,好像还没发育好的类人猿,又像《西游记》里被孙悟空打死的那个鲇鱼怪。
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她,有了好吃的好玩的,也只给她漂亮的妹妹。
她从来都生活在被忽略的角落。
③在学校,丑女孩更是备受歧视,坐在最后面,守着孤独的世界。
有一回,班里最靓的女生和她在狭窄的走廊遇上,一脸鄙夷,小心翼翼地挨着墙走,生怕被她碰着,哪怕是衣角。
丑女孩满怀愤懑,又无处诉说,回家躺在黑暗里咬牙切齿,酝酿复仇——她要买瓶硫酸,送给同班的靓女;甚至妹妹也要?变丑?,逼着父母学会一视同仁。
④不是没有犹豫。
她一直善良,碰见走失的猫狗都会照顾。
于是,她蒙着纱巾,遮盖住丑陋的面孔,去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老师。
哪怕对方有丁点厌恶。
都足以把她推下悬崖。
⑤老师眼神明净,声音柔和,鼓励她解下纱巾。
她踌躇地照做了。
老师微笑着起身,走过来,轻轻拥抱住她。
那一刻,陌生温暖的怀抱,化解了她身上的戾气,让她莫名落泪。
从此,丑女孩一改阴郁仇视的眼神,微笑的她最终被父母、同学接受。
⑥只需一个拥抱,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月,乃至一生。
⑦平凡如我们,都需要这样的爱,相互鼓舞慰藉。
⑧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眼睛,被点了药水之后,刚才熟悉的世界陡然陷入黑暗。
身外一片人声扰攘,脚步杂乱,我却战战兢兢不敢举步,恍惚只觉面前横亘万丈深渊。
幸好有只手伸过来,轻轻把我送到长椅上坐定。
这只陌生的手让我渐渐安心。
心情坦然。
⑨我的先生只是市井小人物,但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深入骨髓。
他每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