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单元测试试卷【3】含答案解析
D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秒内通过了20米,则它在前2秒内通过的速度
是
A 4 m/s
B 2m/s C
8m/s D 1m/s
【答案】A
【解析】v=S/t=20/5=4m/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前6s内速度不变,∴它在前2s内的速度为4m/s.故选D.
6.小明坐在从黄石到武汉的高速行驶的城铁上,他说自己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
是 ( )
A.小明自己
B.小明旁边的座位
C.窗外的树木
D.车内走过的乘务员
【答案】B
【解析】小明说自已是静止的,则他所选的参照物相对于小明没有位置的改变,四个选项中只小明旁边的座位相对于小明没有位置的改变,故应选B。
7.某天,小明爸爸接到一个自称小明班主任的人来电:小明上体育课受伤送医院了,急需汇手术费。
小明爸爸通过声音判断这不是班主任,可能是诈骗电话。
小明爸爸的判断是依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答案】C
【解析】小明爸爸的判断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因每个人的音色不同,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发声的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
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该公路的人行道上向东散步,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
A.向东运动B.向西运
动
C.静止不
动
D.无法确
定
【答案】B
【解析】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该公路的人行道上向东散步,相对于汽车,人的位置向西发生了变化,如果以汽车为参照物,则人向西运动,故B正确为答案。
9.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
选取下面哪
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航天员在此阶段是静止的()
A.飞船的座舱B.天空中的云朵
C.地面上的发射架D.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被固定在座舱内,航天员和飞船座舱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飞船座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在飞船发射升空阶段,航天员和太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太空中的云朵(地面上的发射架、太平洋上跟踪监测的测量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选A.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
10.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面
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再次拨动,听它发出的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
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的振幅的关系
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C
【解析】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再次拨动钢尺,这样会使钢尺振动快慢不同,钢尺发声的音调不同。
因此这个实验用来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故C正确为答案。
评卷人得分
二、双选题
11. 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C.蝙蝠的“回声”定位
D.医生对病人进行的“B超”检查
【答案】CD
【解析】
试题分析: A、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的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此选项不合题意.
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此选项不合题意.
C、蝙蝠会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返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此选项符合题意.
D、、“B超”是医生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拾的信息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所以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传递信息.此选项符合题意.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回声;声与能量
1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平面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D.近视镜片是凹透镜
【答案】ABD
【解析】
试题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没有介质,光沿直线传播的,A说法正确;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仍是平行的,反射光射向同一方向,这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表面粗糙的物体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这是漫反射.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说法正确;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会聚成的,是虚像,C说法错误;近视眼晶状体曲度变大,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D说法正确.故选ABD.
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13.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答案】ACD
【解析】
试题分析:A、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故A符合题意。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的是回声,回声人耳能够听见,不是次声,故B不符合题意。
C、隔墙有耳,墙是固体,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故C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选项ABC正确,故选ACD。
考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回声,声音的特征
14.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有
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0.8m
B.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
C.按照国家规定,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不低于37℃
D.15℃空气中的声速为40m/s
【答案】AB
【解析】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A符合实际;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B正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相关文件可知,市内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一般不得低于26℃,C不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声速才是340m/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B。
评卷人得分
三、实验题
15.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题号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1)为了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了既能看到像又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答案】
题号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1)为了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
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
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光的传
播路径.
空气中喷烟
雾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时,为了既能看到像又便
于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代替
平面镜
【解析】
试题分析:为了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按亮激光小手电,但不能直接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所以在空气中喷烟雾,光线遇到烟雾后就会显示光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平面镜只能成像,但不好确定像的位置,为了既能看到像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考点:本题考查物理实验
点评: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现象不容易显示,所以使用一些实验器材或者方法把它显示出来。
评卷
人
得分四、填空题
16.“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断声音
的,只是
从减弱噪声。
【答案】传播人耳处
【解析】
试题分析:控制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掩耳盗铃”只是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考点:控制噪声的途径
17.摩托车的消声器是
在处减弱噪声的;放鞭炮时,小孩都回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处减弱噪声;在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是
在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声音入耳声音传播途中
【解析】
试题分析: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来减弱噪声。
消音器是在摩托车声源处减弱噪声;耳朵是声音的接受器官,捂住耳朵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减弱噪音的途径
18.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
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经过____min到达收费站。
【答案】40 km/h 3
【解析】圆形标志牌上的40,表示在该段路程中汽车的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收费站2km”表示从此处到达收费站还有2km,
∵v=s/t,∴汽车驾驶员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行驶到达收费站,最快的时间:t=s/v="2km/40km/h=3" min。
19.现代城市控制噪声采取的三个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或消声、吸声、隔声)
【解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控制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20.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请你帮小明补充完整。
(1)悠扬的笛声是通过空气柱______________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振动大于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笛声是通过空气柱振动产生的;(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传播,一般在液体中传播的比气体中快一些。
评卷人得分
五、计算题
21.右表为简化的武广高铁线上G1057次高速列车时刻表,请根据列车时刻表,解答下列问题:
站名自武汉起到站离站
公里数时刻时刻
武汉0始发
站
19:
15
岳阳东215
20:
O2
20:
04
长沙南362
20:
36
20:
38
株洲西414
20:
52
20:
53
衡阳东542
21:
19
21:
2l
韶关84222:
l5
22:
l6
清远98622:
45
22:
46
广州北1023
23:
00
终点
站
(1)岳阳东至广州北的铁路线长
为km。
(2)G1057次列车从岳阳东运行至广州北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808;(2)275.5km/h
【解析】
试题分析:(1)s=1023km-215km=808km;
(2)t=23:00-20:04=2h56min=
考点:平均速度
22.张强从家中出发到项王故里公园,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
⑴张强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
⑵张强骑车的速度是多少?
⑶张强从家到项王故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⑴AB⑵6m/s (3)2m/s
【解析】
试题分析:⑴骑车要比步行速度大,所以张强骑车的是图中AB
⑵张强骑车的速度是
⑶张强从家到项王故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
点评:利用公式计算速度。
注意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
23.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匀速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5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答案】335m
【解析】
试题分析:设人听到回声时船与悬崖的距离为S.则声音由发声处到悬崖再到人的耳中,声音传播的路程为:5m/s×2s+S+S;经过2s后听到回声,所以声音传播的路程等于340m/s×2s;
则5m/s×2s+S+S=340m/s×2s,∴S=335m
考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需要考虑船也是运动的。
24.公路上一辆公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它前方42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的自行车,求这辆自行车的速度为多少m/s?
【答案】6m/s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行驶的距离等于450m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从而求出自行车30s运动的距离,再利用公式
求出自行车的速度.
解:…………(3分)
…………(1分)
…………(2分)
考点:速度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路程的计算,难点是明白汽车经过的路程等于450m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评卷人得分
六、简答题
25.晚上小月在家学习,对面楼里邻居观看世界杯电视音量太大,严重影响小月学习,请你替小月提出三种不同的方法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并说明每种方法各采用了那种措施.
【答案】对面楼里邻居观看世界杯电视音量太大,找到他,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
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
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带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解析】
试题分析: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解:对面楼里邻居观看世界杯电视音量太大,找到他,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
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
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带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本题考查了噪声的产生和减弱噪声的途径.让学生意识到噪声的危害,自己要学会减弱噪声并且不要制造噪声,学用结合.
评卷人得分
七、综合题
26.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 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
求:
(1)大炮距坦克多远?
(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答案】714m 1190m/s
【解析】解:(1)已知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爆炸声传到反坦克炮的时间t=2.1s,
根据可得,
反坦克炮与坦克的距离
s=vt=340m/s×2.1s=714m。
(2)炮弹飞行距离s’=s=714m,
炮弹的飞行速度
答:(1)大炮距坦克714m。
(2)炮弹的飞行速度为1190m/s。
评卷人得分
八、作图题
27.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2)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3)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 经过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MN上标出AB
所成的像.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从物体A、B两点向平面镜作垂线,使A、B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接两像点;(2)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是35°,所以入射角是
90°-35°=55°,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等于55℃,作出反射光线;(3)根据光直线传播,作出A、B两点经过小孔的像BA,如图所示。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反射、小孔成像作图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光的反射作图;小孔成像成的像是实像,并且是倒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