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06 山川之美同步单元双基双测(B卷,教师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 .眩.目(xu àn ) 谛.听(d ì) 娴.熟(xi án ) 璀璨..
(cu ǐc àn ) B .深湛.(zh àn ) 眸.子(m óu ) 安谧.( m ì ) 逶迤..
(w ěiy í) C .篝.火(g ōu ) 砭.骨(bi ǎn ) 烙.印(l ào ) 喧嚣..
(xu ānxi āo ) D .矜.持(j īn ) 热忱. (c én ) 绰.号(chu ò) 腌臜..
(āz ā) 【答案】A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2.下列成语中有两个书写有错误,请把这两个词语的正确写法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在下面的方格里。
(2分)
老态龙钟 咄咄逼人 了如指掌 与日具增 耿耿于怀 潸然泪下 悲天悯人
约定俗成 如释重负 见异思迁 梦寐以求 矢志不移 横空出世 稍纵既逝
【答案】与日俱增 稍纵即逝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个考点,一是判断错别字,一是书汉字。
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书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生活中处处 __________着美的细节,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常用一种美好的眼光去看世界,用一颗 __________的心去感悟生活,即使有所怨、有所忧,也都能化解。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__________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生活一直很美。
A.培育细致收藏 B.孕育细腻收藏 C.孕育细致搜索D.培育细腻搜索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
“培育”一般指具体的事物,“孕育”一般对抽象的事物,排除AD,可判断第三空,“收藏”指美好的东西,带有情感色彩,故答案为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面语段中共有三个病句,请找出其中两处并加以改正。
(2分)
①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重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免将来走入社会不被淘汰。
③我们的老师为了培养我们的这些能力,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1)第句,修改意见:
(2)第句,修改意见:
【答案】第①句,修改意见:“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改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②句,修改意见:去掉“不被淘汰”中的“不”;(或把“以免”去掉)第③句,修改意见:去掉“处心积虑”,或改成其它含褒义的合适成语(呕心沥血)
【解析】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自非亭午
..凄异③沉鳞.竞跃④吞天沃.日
..夜,分不见曦月②属引
【答案】①正午②连续不断③潜游在水中的鱼④冲荡太阳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鳞.”是借代用法,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答案】①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向我俩这样的闲人啊③忽然,江面上到处升起了黄烟,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
④不要说相公痴,更有比相公更痴心的人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8.理解下面的句子,写出两三句鉴赏性的话。
(2分)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①一早一晚,一静一动,一空中一水面,一鸣一跃,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立体的流动的画面②作者从视觉的错觉角度,通过写积水的清澈与透明,写出了月光之清,月华之美
【解析】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点评生动的字词,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
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突出”等。
本题只要指出描写的方法和景物特点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
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2分)
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扮美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生就无悔了。
【答案】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平凡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大地。
【解析】
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
阅读两个并列的分句,判断其中有相同的词语“见到……你只盼……”
即可了解句子的结构,选用与“茂密的森林”“美丽的花园”意义同类(自然物)、结构相同的词语按句子的表述方法拟写。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朝花拾夕》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边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带有童话寓言式梦幻般的色彩。
B.《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C.《童年》的阿廖沙在慈祥的外祖母、乐观的小茨冈和正直的格里戈里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和充满爱心的人。
D.《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智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回顾所读作品的内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小说有关知识一一比较判断。
A中“全书带有童话寓言式梦幻般的色彩”信息有误。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文言诗文默写填空。
.(每小题1分,共13分)
(1)开轩面场圃,,(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的《游山西村》)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的《渔家傲》)
(4)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的《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白居易的《观刈麦》)
(7)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的《赤壁》)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
(《礼记·教学相长》)
(9)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10)《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的传世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酒话桑麻(2)箫鼓追随春社近(3)燕然未勒归无计(4)门前流水尚能西(5)入则无法家拂士(6)足蒸暑土气(7)铜雀春深锁二乔(8)是故学然后知不足(9)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古诗鉴赏(6分)
13.阅读下面【甲】【乙】两首诗歌。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1] (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1]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
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分)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答案】(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1分)。
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1分);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1分),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诗人对春光的留恋”)(1分)。
(评分要点: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1分,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2分。
如果学生只答“珍惜时间”、“感慨人生苦短”、“韶华易逝的伤感”等不得分。
)
【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现代文阅读(16分)
花盆里的风信子
①他一直不是个好学生,惹事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
老师们看到他就摇头,同学们也不待见他。
为了让他少惹事,老师们对他说:“张星,这次考试,你可以不参加。
”“张星,星期天补课,你可以不来。
”那么,好吧,他乐得逍遥,整日里游东逛西,打发光阴。
偶尔坐在教室里,也是伏在桌上睡觉。
②新来的女老师,有双美丽的大眼睛。
女老师特别喜欢花草,自己掏钱包,买来很多的花草装点教室。
这个窗台上搁一盆九月菊,那个窗台上放一盆吊兰,教室被她装点得像个小花园。
③那天,上课铃声响过后,他才拖拖沓沓进教室,却遇见女老师一双微笑的眼。
女老师手上托一个小花盆,对他说:“张星,这盆花放在你旁边的窗台上,交给你管理,可以吗?”
④他有些意外,一时竟愣住了。
定睛看去,花盆里只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
女老师看出他
的疑惑
..,笑吟吟说:“泥里面埋着花的根呢,只要你好好待它,它会很快长出叶来,开出花来。
”
⑤他接下花盆,心慢慢湿润了,第一次有种被人信任的感觉。
虽然表面上,他还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⑥他极少再东游西荡,呆在教室里的时间,越来越长。
他不再伏在桌上睡觉,他给那盆花松土,浇水。
他的眼光,常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只小花盆,心里开始充满期待。
⑦春寒料峭的日子,那盆土里,竟冒出了嫩黄的芽。
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泥土来。
他忍不住一声惊叫:“啊,出芽了!”心里的欣喜,排山倒海。
同学们簇拥过来,围在他的座位旁,和他一起观看花长芽。
弱小的生命,在他们的守望中,渐渐蓬勃起来。
三月的时候,葱绿的枝叶间,开出了桃红的花,一朵,再一朵。
居然是一盆漂亮的风信子。
⑧他激动地拉来女老师。
女老师低头嗅花,突然微笑地问他:“张星,你知道风信子的花语是什么吗?”他茫然地摇摇头。
女老师说:“风信子的花语是,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盛人生。
”他没有吱声,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那盆花。
桃红的花朵,像燃烧着的小灯笼,把他黯淡的人生,照得色彩明艳。
⑨他开始摊开课本,认真学习。
本不是个笨孩子,成绩很快上去了。
老师们都有些惊讶,说:“张星啊,没看出你这小子还有两下子呀。
”他羞涩地笑。
坚硬的心,像窗台上的那盆风信子,慢慢地盛开了。
有些疼痛,有些欢喜。
做人的感觉,原来是这么的好。
⑩后来,他毕业了。
由于基础太差,他没能考上大学。
但他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租了一块地,专门种花草。
经年之后,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匠,培育出许多品质优良的花卉,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
14.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3分)
【答案】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惹事生非、自由散漫、不学无术的学生——张星在新来的女教师的信任和帮助下转变了生活态度,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支点,最终成长为一个远近闻名的花匠。
(意思对即可)【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梳理情节,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5.“女老师看出他的疑惑”中“疑惑”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3分)
【答案】“疑惑”一词指代的内容是:花盆里只一坨泥,哪里有半点花的影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面两小题。
(4分)
(1)第⑦段中,“芽最初只有指甲大小,像羞怯的小虫子,探头探脑地探出泥土来。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2)第⑨段中,“有些疼痛,有些欢喜。
做人的感觉,原来是这么的好。
”请体会“有些疼痛“和有些欢喜”的原因。
【答案】(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写了花芽刚刚出土的情态,新颖而富于活力,(1分)表现了同学们观看时的惊喜的心情。
(2)“有些疼痛”因为对过去的不思进取、不学无术而悔恨,而自责,而心痛。
“有些欢喜”因为在老师的鼓励下,认真学习,并取得了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而欣喜。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先点明修辞手法,然后从表现所描写事物的情态特点和表达人物的情感两方面来分析描写的作用。
第二题,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依据情节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作答。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分析结尾处“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风信子。
”这句话在文章中所起的的作用。
(3分)
【答案】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篇末点题、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突出“风信子”在张星人生中的重大意义,以及他念念不忘的感恩情怀。
【解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一下文中的女教师。
(3分)
【答案】参考要点:热爱生活,积极开朗;具有爱心,关爱学生;充满智慧,善于引导学生。
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评价。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根据文中所表出的人物的言行了解其性格、思想、品质,然后进行评价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文言文阅读(18分)
【甲】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乙】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①往,章侯、世培踵至,立塘上。
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②惊飞。
渐进,喷沫冰花蹴起③,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④无敢先后。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看者辟易⑤,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
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炝碎龙湫⑥,半空雪舞,看之惊眩。
坐半日,颜始定。
(选自张岱《白洋潮》⑦)【注释】①遄(chuán):迅速;②擘(bò)翼:张开翅膀;③蹴(cù)起:涌起;④镞镞:同“簇簇”,聚集;⑤辟易:惊退;⑥炝碎龙湫:指龙湫之水像炒菜一样翻滚不止。
龙湫,瀑布;⑦白洋:山名,又名龟山,在浙江绍兴。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仅.如银线仅:(2)吞天沃
..日沃:
(3)轰怒非常
..非常:(4)颜.始定颜:
【答案】(1)几乎,将近;(2)用水淋洗(3)十分;(4)神色,脸色。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停顿。
(3分)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
【答案】再近 / 则飓风逼之 / 势欲拍岸而上。
【解析】
试题分析:“再近”指事件(潮涌)发生的“时态”,是一层意思,其后是写事物(潮)“情态”和“结果”层意思,如飓风,拍岸上。
本题有难度,句子本身朗读停顿明显。
朗读停顿是学生学习古文的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问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是注意文言句子中常用字词和短语结构,比如“者”“也”
“……者也”之后要停顿,“则”“乃”之前一般要停顿,二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层意”判断之间的停顿,三是了解句子的成分,主谓之间要停顿,长句子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要停顿。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
20.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2)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真奔塘上。
【答案】(1)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2)只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县扑过来,直奔向海塘。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浙江”的古今异义,古义是江名,即现在的“钱塘江”,在此句中要可以不译;第一句“也”的感叹语气要译出来。
本题不难,两句比较浅显,易于翻译。
翻译文言句子时,古今异义字词要按古义解释,但人名地名时间名一般不用译,直接引用,比如本题中的“浙江”,虽然是古义,但是地名,不用换成“钱塘江”。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甲文从哪几个方面正面写海潮之盛?试结合文段说明一下。
(4分)
【答案】“仅如银线”“玉城雪岭”从“形”、“色”两方面写;“大声如雷霆”从“声”这一方面写;
“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从“势”这一方面写,由远及近地写出海潮的雄奇壮观。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三个提示,“哪几方面”,指两个以上,“结合本文”,要简述本文相关内容,“说明”,要概括说明。
此文是写景的,可从观察的角度去分析,“形”“色”“声”“势”四个方面。
本题有难度,学生先要翻译好文段,再能分析写作的角度,学生对“哪几个方面”的指向也不太了解,会错以为是本段分哪几个层次。
对于写景来说,从哪几个方面,一般是从观察者观察的角度来分的,视觉方面是“形”与“色”,听觉方面是“声”,另有“触觉”(如《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和“感觉”(即观察者内心感受)两个角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甲乙两文同写浙江之潮,结合课文,谈谈它们在写作内容方面有何不同?(3分)
【答案】《白洋潮》主要描写了潮来的过程及惊心动魄的气势,而《观潮》不仅描写了海潮的壮美,且描
绘了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风景,又写民俗。
【解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写作(40分)
23.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
请以“__________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作品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案】例文:
美就在身边
美丽在何方?我时常问自己。
我曾经登上泰山的顶峰观看日出,认为那是壮观的美;曾经与九寨沟清澈的溪水嬉戏,认为那是活泼的美;曾经看过夏天满天的繁星与银河,认为那是忧郁的美。
可是,现在我知道了——美在我身边。
何以见得?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正在为各种募捐箱里投掷自己的爱心的老人、孩子——这时你感觉到的,是不是美呢?当你坐在公共汽车上,看到小学生为老人让座时,老人及周围的乘客对他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时你感觉到的,是不是美呢?当你看到风雨中被压弯了腰的小树苗被“红领巾”一次次扶起时,你感觉到的,又是不是美呢?
所以,美是高尚的品德,是每个人所拥有的爱心,美在我的身边。
美有许多的表现形式,还有一种美,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当你快乐时,与你一起分享快乐的人;当你难过时,在你身旁安慰你的人;当你成功时,眼角里有泪花的人;当你失败时,眼神里有鼓励的人。
不管他(她)是你的朋友、老师、父母或其他,他(她)带给你的,你所感觉到的——是的,就是美。
有人认为美是无限的风光,是画家的风景画,是音乐家谱写的乐章。
可是这样的美是抽象的美,而实实在在的美——永远在你的心中!其实,美是画家的画笔,是音乐家的一个个小音符,是组成壮观美景的每一个部分乃至一棵小草。
有时美就是这样微不足道,可是它带给你的却是无比的享受。
所以——美在我们的身边。
朋友,不要再长途跋涉的寻找美的真谛,也不要冥思苦想美的真正含义,美是很实在的东西,千万不要把它抽象化。
试着向募捐的人、让座的人说声谢谢吧——是他们给你以美的享受;试着向你的亲人、朋友说声谢谢吧——是他们给你以美的感觉!高尚的品德、爱心、亲情、友情,这些其实都是实实在在的美,正因为如此,美丽就在我身边!
美丽,就在身边
【解析】
考点:按要求写作。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