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国际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
试试题(国际
班)
说明:1、本试卷供高一国际班使用;
2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采用闭卷考试。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F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消遣(qi an)教诲(hu i)
B.贮藏(zh u)沉吟(y in)
C.猝然(c U胆怯(qi
D.呜咽(y cn)分歧(q i)
2.F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一名姓
A •篇幅狭隘奏鸣曲B
C .烟霭伺侯杀手锏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量子通信成功演示启示国人:在创新方面,我们不必妄
B .要细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责任清单,
. ...............................
荒诞不经(d m)
跬步千里(gu 1)
不速之客(s功
蓊蓊郁郁(w缶g)
•簇新摇篮挖墙角
•辨论斑驳踢踏舞

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

对不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和人员予以问责。

C •讲好浙江故事,展示好浙江的人文之美,是建设好文化浙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D .在全运会男子200米决赛中,谢震业打破全国纪录,继百米大战后一再..获得金牌。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将为打造金砖国家下一个“金色十年”贡献新倡议,搭建新平台,注入新活力。

B. 通过特色民俗活动,使大家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C. “艾滋病防治宣传校园行”
旨在提升公民防艾抗艾意识,改进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D. 《战狼n》表达的不仅仅是大国崛起
的集体共识,而且是国内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对阅读的信仰就是对思想的信仰。

_________ 。

______ , _____ 。

_____ ,而不是一个用清晰的思想来观察世界的人。

①正是由于阅读,才使人的感触从目之所及达到了思之能及
②阅读可以极大地拓展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思想的格局
③才让人可能超越时空的局限
④不阅读,就是躺在书海之中,也只是一个用混浊的眼睛观察世界的人
A .②④①③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6.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孩子们的脸,像朝阳下初开的百合花,显得如此的鲜嫩、光洁。

(比喻)
B .车过故乡,钱塘江隔岸的青山,万笏朝天,渐渐露起头角来了。

(借代)
C .池塘里,只剩下些残叶,荷花们蜷缩在淤泥里,做着春天的梦。

(拟人)
D .杨梅有多么奇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

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排比)
7. 下列诗句内容与浙江风景名胜无关的一项是(A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B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C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8.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B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9.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向我询问古代的事情,有时靠着书桌读书。

B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一个平民的死比国家兴亡的意义还重大。

C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女子也不高兴,因为男子的行为反复无常。

D .距关,毋内诸侯。

——把守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

10. 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从问天到自问,通篇一气盘旋,笔法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写词人经历世事变迁后对生命的思考。

C.运用反衬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D.结句用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作喻,写出愁之多。

愁之)
.《齐谐》者,志怪者也C .毋从俱死也
深。

愁之无穷无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 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
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
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
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越国以鄙.远
B .行.李.之往来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D .失其所与.,不知鄙:把……当作边邑行李:外交使节济:救助与:结交,亲附
12.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乱易整,不武
A .敢以.烦执事
B .阙秦以.利晋
C .斧斤以.时入山林
D .谈笑以.死
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交代烛之武出城的时间和方式,暗示了郑国被围的严峻形势。

B .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以理,诱之以利,说服秦伯退兵,成功解除危机。

C .晋文公毅然决定撤军,说明他有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和坚持正义的品质。

D .选段记事完整,情节生动,文字简洁精练,有很强的表现力,堪称叙事典范。

14. 下列对《品质》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鬈曲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

这正是他的面孔的特征,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

他哥哥虽然由于勤苦在各方面都显得更虚弱、更苍白,
但是他们两兄弟却很相像,所以我在早年有时要等到跟他们订好靴子的时候,才能确定他们到底谁是谁。

后来我搞清楚了:如果没有说“我要问问我的兄弟” ,那就是他本人;如果说了这句话,那就是他的哥哥了。

A.文中肖像描写用皮革喻示格斯拉实诚、谨严的性格,可谓形神兼备。

B.格斯拉眼睛“好像在迷恋着理想”,透露出他对工匠精神的执着追求。

C.哥哥性格懦弱,没有主见,所以定靴的时候常说“我要问问我的兄弟”。

D.强调格斯拉兄弟“很想像”,暗示他们都具有朴实、严肃、勤苦的物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 题。

评点的产生,最初是读者读书的一种心得的记录、标志,其目的未必是为了教授他
人的写作。

正如清人张潮在《虞初新志•凡例》中说的:“触目赏心,漫附数言于篇末;
挥毫拍案,忽加赘语于幅余。

或评其事而慷慨激昂,或赏其文而咨嗟唱叹。

敢谓发明,聊抒兴趣; 既自怡悦,愿共讨论。

”如果说断句是为了意义上的理解,那么评点便是对于作品艺术的体会了。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评点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式。

阅读过程的评点,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增强了记忆,这是符合阅读心理需求的。

评点作为一种阅读方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宋代之前,传统的文学批评讲究对于批评对象知人论世,追源溯流,其批评则重在
对批评对象作总体审美把握的品第,而很少是对文本的具体入微的批评。

评点之学恰是转向对文本的语言分析和形式的批评,其特点在于为人指点创作的具体途径,从“作文之用心”的角度来进行批评,对于作品的用词、造句、修辞、构思和结构上的抑扬、开阖、奇正、起伏等方面的艺术技巧进行评点。

它是一种综合性、实用性最强的批评方式,
除了文学批评、鉴赏之外,它对于古代修辞学、写作学等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历来论者对于评点
之学的评价偏低,这可能与中国古人认为艺术的精妙只可妙悟而难以言传的观念有关。

评点传授技巧作法,予人以方便法门,不免落了言筌。

但是评点作为一种批评方式,引导人们从创作的角度去欣赏揣摩艺术,并从具体作品入手进行评析,有时虽不免琐碎细杂,但比起玄之又玄的空谈,自有其合理性。

宋代是文化高涨的时代,许多学者都做了普及文化的工作。

选集与评点的结合,其实也是一种文化普及的工作,它对初学者起了启蒙的作用。

评点的阅读对象是一般的读书人,在那个时代,读书人的主要出路和目标就是走科举的道路。

因此评点自然就与科举有难解之缘,而带有明显的实用色彩和功利目的。

评点之所以兴盛,也与社会需求有关。

评点既提供了作家的作品,使读者可以阅读原著,而不像诗话一样单纯是批评家的感想与评论;评点还提供了批评家的评论圈点,这样比一般的选本总集又多了一种借鉴。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比较、参照。

所以评点方式把作者、读者与批评家三者密切联系起来了,故成为一种人们普通喜爱的通俗的批评方式。

(节选自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
15. 下列对文中“评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评点产生的最初目的未必是为了教授他人写作。

B .评点讲究语言分析和形式批评,作总体审美品第。

C •评点既可以是一种阅读方式,也可以是批评方式。

D .评点能够把作者、读者、批评家三者联系在一起。

16.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阅读过程的评点能够记录心得,理解意义,增强记忆,做到知人论世。

B .评点琐碎细杂,作品评析只重妙悟不重言传,所以历来论者评价偏低。

C .宋代评点兴盛与社会需求相关,而读书人阅读评点仅为了走科举之路。

D .选集与评点相结合,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借鉴,可启蒙初学者,普及文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

(每小题1分,共3分。

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李煜《虞美人》)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

(《诗经•氓》)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 19题。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还有一件,__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一一①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你一一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鲁侍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节选自《雷雨》)18. 结合整篇话剧,分析下列句子表现的任务心理及潜台词。

(每小题2分,共4分。

)(1)(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2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19.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节选片段表现了周朴园怎样的性格?(共5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春天的美,在于她的蓓蕾初绽。

有人说:春天的美,在于她的繁花满树。

有人说:春天的美,在于她的落英缤纷。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

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600 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