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时期、地区、医院、科室,迥异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疾病严重程度
➢ 其实是一种风险控制决策; ➢ 决定检查和治疗的动员程度。越严重,检查项目
越多,抗感染方案抗菌谱覆盖越广,并决定治疗 场所(门诊、住院与ICU); ➢ 在循证医学趋势下,呈现量化趋势,例如肺炎有 PSI、CURB-65和CUB-65等指标;
➢ 分枝杆菌,放线菌、奴卡菌 ➢ 真菌:念珠菌、曲菌、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肺孢子菌 ➢ 病毒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病原治疗(靶向治肺疗炎,pa链tho球ge菌n-orie青nte霉d t素her不apy敏or感株↑PISP,PRSP
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
真菌:念珠菌、葡曲菌萄、新球型菌隐球:菌、M组织R胞S浆A菌,、肺M孢子R菌SE、VISA分离率上升
建立在流行病学资料之上 不是“拍脑袋”治疗;
MRSA见于社区感染 是“情报工作”,帮助“有的放矢”,可保证疗效(准确的病原诊断是抗感染治疗成功的一半),减少医疗开支和不良反应;
积累流行病学资料,有益于今后经验治疗;
尤其是化脑、IE等严重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应肠积杆极 菌并科富有青技、巧头地孢进等行β;内酰胺类V耐药R,SEASBL2s 002.6首次分离自美国Michigan州居民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药物;
肠杆菌属 一天一次给药
一些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AmpC
铜绿、鲍曼 泛耐药
真菌感染增多 耐药升高
药效学/药动学
药物敏感性
➢ 当地、近期的耐药监测资料 ➢ 药敏试验:非绝对,应结合组织浓度考虑
纸片法,琼脂对倍稀释法,E-test NCCLS(不断调整)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感染部位 是否细菌感染:
➢ 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 需要多种证据相互印证 ➢ 血象(注意病情、药物干扰)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可能病原菌与药敏
➢ 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易患因素 ➢ 获得场所(社区与医院获得)
病原学构成、药敏迥异
➢ 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相关性差 ➢ 当地、近期病原学构成、药敏资料
葡萄球菌: MRSA、MRSE、VISA分离率上升
血正、确无 评菌价部细位菌标培本养、和中药段敏尿的、意痰义、分泌糖物 尿病、足溃疡、肾衰、血透、导管出口处感染
AUC/MIC :G+ > 25~30, G->100~125
占社区获得性肺肠炎1球/3强菌
万古霉素耐药 VRE
分枝杆菌,放线菌、奴卡菌
一培些养培 阳养性结并果不的一肠可定靠意杆性味值感菌得染科怀或疑确;定致病青菌、头孢等β内酰胺类耐药, ESBLs
➢ 皮肤: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痤疮杆菌、 G+厌氧杆菌
➢ 口腔:表葡、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 奈瑟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 厌氧球和杆菌、白念珠菌
➢ 鼻咽部: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奈瑟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 嗜血拟杆菌属、厌氧球菌、白念珠菌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 肠道(空肠末端、回肠、结肠):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 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产气荚膜 杆菌、拟杆菌属、双岐杆菌、厌氧菌、白色念珠菌
药物动力学因素
➢ 吸收 ➢ 分布:CNS、骨骼、前列腺 ➢ 半衰期,代谢途径
药效学/药动学
给药间隔:
半衰期,抗生素后效应(PAE)
药动/药效学(PK/PD)类型
➢ 时间依赖药物:β内酰胺类 ➢ 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其他环节:
给药类型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药物; 理想之选; 医院感染、重症社区感染应确保达到病原治疗; 一些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抗感染治疗基本思路
➢ 明确诊断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 药动学,药效学
药物到达感染部位并维持治疗浓度; 对病原菌的抗菌作用; PK/PD模式;
➢ 生理、病理状态 ➢ 安全性(不良反应) ➢ 卫生经济学 ➢ 其他
➢ 前尿道:表葡、棒状杆菌、非致病抗酸杆菌、肠球菌属 ➢ 阴道:乳杆菌、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
肠球菌属、奈瑟球菌属、厌氧球菌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常见病原体
➢ 葡萄球菌 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腐生、溶血等30余种)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株对现有所有β内酰胺药物 耐药
➢ 肠球菌属:非常耐药 ➢ 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 ➢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李斯特菌 ➢ 厌氧菌:
间延误;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意义
➢ 培养阳性并不一定意味感染或确定致病菌 ➢ 血、无菌部位标本、中段尿、痰、分泌物 ➢ 不被检查报告牵着鼻子走 ➢ 实验室选用受试药物是否合理,有否质控 ➢ 培养条件是否满足:如痰培养 ➢ 微生物专家与临床医师共同努力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正常菌群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
(优选)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 疗
两种治疗:
➢ 经验治疗(empirical therapy )
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及敏感性选用药物; 建立在流行病学资料之上 不是“拍脑袋”治疗; 治疗初始的必然选择,亦用于非重症感染;
➢ 病原治疗(靶向治疗,pathogen-oriented therapy or pathogen-directed therapy )
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难辨梭菌,产气荚膜,破伤风)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 不典型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军团菌 占社区获得性肺炎1/3强
➢ 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沙雷菌属等
➢ 糖不发酵细菌: 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及时、合格的病原检查
➢ 是“情报工作”,帮助“有的放矢”,可保证疗效(准确的病 原诊断是抗感染治疗成功的一半),减少医疗开支和不良反应;
➢ 积累流行病学资料,有益于今后经验治疗; ➢ 应积极并富有技巧地进行; ➢ 尤其是化脑、IE等严重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 合格标本:不被寄殖菌等污染,如痰液; ➢ 应在治疗前留取标本,治疗无效再送标本太迟:检出率低,时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疾病严重程度
➢ 其实是一种风险控制决策; ➢ 决定检查和治疗的动员程度。越严重,检查项目
越多,抗感染方案抗菌谱覆盖越广,并决定治疗 场所(门诊、住院与ICU); ➢ 在循证医学趋势下,呈现量化趋势,例如肺炎有 PSI、CURB-65和CUB-65等指标;
➢ 分枝杆菌,放线菌、奴卡菌 ➢ 真菌:念珠菌、曲菌、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肺孢子菌 ➢ 病毒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病原治疗(靶向治肺疗炎,pa链tho球ge菌n-orie青nte霉d t素her不apy敏or感株↑PISP,PRSP
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
真菌:念珠菌、葡曲菌萄、新球型菌隐球:菌、M组织R胞S浆A菌,、肺M孢子R菌SE、VISA分离率上升
建立在流行病学资料之上 不是“拍脑袋”治疗;
MRSA见于社区感染 是“情报工作”,帮助“有的放矢”,可保证疗效(准确的病原诊断是抗感染治疗成功的一半),减少医疗开支和不良反应;
积累流行病学资料,有益于今后经验治疗;
尤其是化脑、IE等严重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应肠积杆极 菌并科富有青技、巧头地孢进等行β;内酰胺类V耐药R,SEASBL2s 002.6首次分离自美国Michigan州居民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药物;
肠杆菌属 一天一次给药
一些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AmpC
铜绿、鲍曼 泛耐药
真菌感染增多 耐药升高
药效学/药动学
药物敏感性
➢ 当地、近期的耐药监测资料 ➢ 药敏试验:非绝对,应结合组织浓度考虑
纸片法,琼脂对倍稀释法,E-test NCCLS(不断调整)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感染部位 是否细菌感染:
➢ 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 需要多种证据相互印证 ➢ 血象(注意病情、药物干扰)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可能病原菌与药敏
➢ 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易患因素 ➢ 获得场所(社区与医院获得)
病原学构成、药敏迥异
➢ 临床表现与病原学相关性差 ➢ 当地、近期病原学构成、药敏资料
葡萄球菌: MRSA、MRSE、VISA分离率上升
血正、确无 评菌价部细位菌标培本养、和中药段敏尿的、意痰义、分泌糖物 尿病、足溃疡、肾衰、血透、导管出口处感染
AUC/MIC :G+ > 25~30, G->100~125
占社区获得性肺肠炎1球/3强菌
万古霉素耐药 VRE
分枝杆菌,放线菌、奴卡菌
一培些养培 阳养性结并果不的一肠可定靠意杆性味值感菌得染科怀或疑确;定致病青菌、头孢等β内酰胺类耐药, ESBLs
➢ 皮肤: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丙酸痤疮杆菌、 G+厌氧杆菌
➢ 口腔:表葡、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 奈瑟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属、 厌氧球和杆菌、白念珠菌
➢ 鼻咽部: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奈瑟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 嗜血拟杆菌属、厌氧球菌、白念珠菌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 肠道(空肠末端、回肠、结肠):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 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产气荚膜 杆菌、拟杆菌属、双岐杆菌、厌氧菌、白色念珠菌
药物动力学因素
➢ 吸收 ➢ 分布:CNS、骨骼、前列腺 ➢ 半衰期,代谢途径
药效学/药动学
给药间隔:
半衰期,抗生素后效应(PAE)
药动/药效学(PK/PD)类型
➢ 时间依赖药物:β内酰胺类 ➢ 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其他环节:
给药类型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药物; 理想之选; 医院感染、重症社区感染应确保达到病原治疗; 一些培养结果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抗感染治疗基本思路
➢ 明确诊断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 药动学,药效学
药物到达感染部位并维持治疗浓度; 对病原菌的抗菌作用; PK/PD模式;
➢ 生理、病理状态 ➢ 安全性(不良反应) ➢ 卫生经济学 ➢ 其他
➢ 前尿道:表葡、棒状杆菌、非致病抗酸杆菌、肠球菌属 ➢ 阴道:乳杆菌、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
肠球菌属、奈瑟球菌属、厌氧球菌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常见病原体
➢ 葡萄球菌 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表皮、腐生、溶血等30余种)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头孢西丁)耐药株对现有所有β内酰胺药物 耐药
➢ 肠球菌属:非常耐药 ➢ 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 ➢ 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李斯特菌 ➢ 厌氧菌:
间延误;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正确评价细菌培养和药敏的意义
➢ 培养阳性并不一定意味感染或确定致病菌 ➢ 血、无菌部位标本、中段尿、痰、分泌物 ➢ 不被检查报告牵着鼻子走 ➢ 实验室选用受试药物是否合理,有否质控 ➢ 培养条件是否满足:如痰培养 ➢ 微生物专家与临床医师共同努力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正常菌群
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
(优选)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 疗
两种治疗:
➢ 经验治疗(empirical therapy )
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及敏感性选用药物; 建立在流行病学资料之上 不是“拍脑袋”治疗; 治疗初始的必然选择,亦用于非重症感染;
➢ 病原治疗(靶向治疗,pathogen-oriented therapy or pathogen-directed therapy )
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 梭状芽孢杆菌(难辨梭菌,产气荚膜,破伤风)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 不典型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军团菌 占社区获得性肺炎1/3强
➢ 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沙雷菌属等
➢ 糖不发酵细菌: 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
临床和病原学诊断
及时、合格的病原检查
➢ 是“情报工作”,帮助“有的放矢”,可保证疗效(准确的病 原诊断是抗感染治疗成功的一半),减少医疗开支和不良反应;
➢ 积累流行病学资料,有益于今后经验治疗; ➢ 应积极并富有技巧地进行; ➢ 尤其是化脑、IE等严重感染和医院获得性感染; ➢ 合格标本:不被寄殖菌等污染,如痰液; ➢ 应在治疗前留取标本,治疗无效再送标本太迟:检出率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