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尖山、大中山风电场2019年雷电活动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 EPEM 2020.7
山风电场(经度101.51°,纬度25.59°)、大中山风 电 场( 经 度101.37 °, 纬 度25.61 °) 半 径10公 里 范 围的地闪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数据,用数理统计、 插值等方法分析风电场周边雷电活动情况。 1.1 雷电活动空间分布
2019年1~12月 期 间 老 尖 山 风 电 场 周 边10公 里 范围内共发生地闪495次,其中负地闪480次,正地 闪15次,最大地闪强度达到143.1KA。周边区域地 闪密度在4~9.6次 /km2.a,地闪强度在17.6~50.7KA 之间,其中 d1~d5号风机及升压站处于雷电高易发 区,且雷击强度较大。d18~d24号风机处于雷电一 般易发区,但雷击强度较大,也应加强防范。
(a)地闪次数月分布 ( b)强度月分布 图1 老尖山风电场地闪分布
从图2可看出,地闪活动有两个高峰时段,高峰 时段在下午15~16时左右,地闪次数达到168次。次 高峰时段夜间2时 ~3时。1时雷电开始增多,2时 达到最大值31次。地闪低谷时段为凌晨4时至中午 11时,该时段内基本无闪电发生。平均地闪强度最 大时区在晚间22~23时、凌晨3~4时,该时段闪击次 数相对较少,但雷击强度较大。雷暴云的发展与热 气团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对流抬升有关,地闪活动日 分布的该特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中午达到最强,下 垫面升温明显,层节易不稳定,增加了局地热对流 的发生机率。日落后太阳辐射锐减,对流消散明显, 地闪活动相应减少。夜晚受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地 闪活动会出现另一个高峰期。
从图3可看出,区域周边10公里范围内地闪活动 集中发生在6月和8月,分别高达107次和104次,占 全年总闪次数的55% 左右。地闪强度分布相对平均, 集中在30~40KA 之间。2月平均强度相对较大,达 到73KA。2月、3月闪电活动偶有发生,以正闪为主, 正闪平均强度较大,一旦发生雷电活动,造成雷击 灾害的风险也较大。
电是造成风力发电机损坏最主要的自
雷然灾害之一。云南风电资源非常丰富, 同时云南高原山地风电场由于受高原 气候、地质、环境、雷暴等因素的影 响,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一直是困扰整机厂商和业 主的重要问题之一 [1]。风电场每年每百台风力发电 机组的雷击率在10% 左右,造成风机系统设备、器 件等损坏,会产生高昂的维修费用,同时还会造成 机组停运影响发电 [2]。按照收益率估算,每台风机 至少需要运行20年才能避免亏损,需尽量避免因雷 击造成的机组停电或维修事件发生,所以做好风电 机组的防雷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分析风电场周边雷 电活动的分布,找出最易遭受雷击的风电机组,加 强防护、主动避让,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雷击风机 造成的损失。
电力安全 Power Security
老尖山、大中山风电场2019年雷电活动 特征分析
大姚云能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黄缚虎 管彦华 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段家华 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胡 颖 尹磊邦
摘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老尖山、大中山风电场周边10公里范围内2019年雷电活动情况,结合地理信 息数据,将地闪点发生时间和强度在三维地图中显示,并用插值等方法显示风机所处区域的雷电流环境, 找出最易遭受雷击的风电机组。 关键词:地闪强度;地闪密度;风电场;风机
1 老尖山风电场2019年雷电活动时空分布
老尖山风电场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 县 与 姚 安 县 交 界 的 山 脉, 设 计 安 装24台 单 机 容 量 2.0MW 的风力发电机组,装机规模为48MW,每台 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1台箱变,风机的轮毂高度为 80米,叶轮直径为111米。同时建有一座110kV 的 升压站,24台风力发电机组通过箱变升压至35kV, 通过2回35kV 集电线路接入老尖山风电场110kV 升 压站。统计2019年全年二维闪电定位仪监测的老尖
从 图1可 看 出, 区 域 周 边10公 里 范 围 内 地 闪 活 动 集 中 发 生 在8月, 高 达270次, 占 全 年 总 闪 次 数 的55% 左 右。 地 闪 强 度 分 布 相 对 平 均, 集 中 在30~40KA 之 间。3月 平 均 强 度 相 对 较 大, 达 到 50KA。2月、3月闪电活动偶有发生,以正闪为主, 正闪平均强度较大,一旦发生雷电活动,造成雷击 灾害的风险也较大。
图2(a)老尖山风电场地闪次数小时分布
电力安全 Power Security
机容量为2.0MW 的风力发电机组,每台风力发电机 组配套建设1台箱变,风机的轮毂高度为80米,叶轮 直径为93米和102米。同时在场区中部建设了一座 110kV 的升压站。 2.1 雷电活动空间分布
2019年1~12月期间,大中山风电场周边10公里 范围内共发生地闪385次,其中负地闪353次,正地闪 32次,最大地闪强度达到135.1KA。据统计,地闪密 度 在4.6~6次 /km2·a, 地 闪 强 度 在29.5~40.3KA 之 间。D1~D13号风机处于雷电一般易发区,D14~D20 号风机处于雷电中等易发区,但周边区域雷击强度也 较大。2019年大中山风电场升压站、风机未遭受过雷 击,区域周边3公里范围内在6月13日、7月3日、7月 4日发生过雷击。总体来说,大中山风电场区域周边 10公里范围内雷电活动一般密集。 2.2 雷电活动时间分布
据 统 计,2019年 老 尖 山 d1~d5号 风 机 及 升 压 站 周 边500m 范 围 内 在7月18日、8月3日、8月22日 有地闪发生,强度最大地闪为8月22日发生在升压 站附近的地闪,达到59.6KA ;d6~d12号风机周边 500m 范围在5月27日、7月24日、8月3日有地闪发 生,强度最大地闪为7月24日发生在 d6号风机附近 地闪,达到74.3KA ;d14~d17号风机周边500m 范 围在5月27日、8月3日有地闪发生,强度最大地闪为 8月3日发生在 d17号风机附近地闪,达到30.9KA ; d18~d24、d13号风机周边500m 范围在5月27日、8 月3日有地闪发生,强度最大地闪为9月20日发生在 d13号风机附近地闪,达到55.5KA。 1.2 雷电活动时间分布
山风电场(经度101.51°,纬度25.59°)、大中山风 电 场( 经 度101.37 °, 纬 度25.61 °) 半 径10公 里 范 围的地闪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数据,用数理统计、 插值等方法分析风电场周边雷电活动情况。 1.1 雷电活动空间分布
2019年1~12月 期 间 老 尖 山 风 电 场 周 边10公 里 范围内共发生地闪495次,其中负地闪480次,正地 闪15次,最大地闪强度达到143.1KA。周边区域地 闪密度在4~9.6次 /km2.a,地闪强度在17.6~50.7KA 之间,其中 d1~d5号风机及升压站处于雷电高易发 区,且雷击强度较大。d18~d24号风机处于雷电一 般易发区,但雷击强度较大,也应加强防范。
(a)地闪次数月分布 ( b)强度月分布 图1 老尖山风电场地闪分布
从图2可看出,地闪活动有两个高峰时段,高峰 时段在下午15~16时左右,地闪次数达到168次。次 高峰时段夜间2时 ~3时。1时雷电开始增多,2时 达到最大值31次。地闪低谷时段为凌晨4时至中午 11时,该时段内基本无闪电发生。平均地闪强度最 大时区在晚间22~23时、凌晨3~4时,该时段闪击次 数相对较少,但雷击强度较大。雷暴云的发展与热 气团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对流抬升有关,地闪活动日 分布的该特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中午达到最强,下 垫面升温明显,层节易不稳定,增加了局地热对流 的发生机率。日落后太阳辐射锐减,对流消散明显, 地闪活动相应减少。夜晚受大气逆辐射的影响,地 闪活动会出现另一个高峰期。
从图3可看出,区域周边10公里范围内地闪活动 集中发生在6月和8月,分别高达107次和104次,占 全年总闪次数的55% 左右。地闪强度分布相对平均, 集中在30~40KA 之间。2月平均强度相对较大,达 到73KA。2月、3月闪电活动偶有发生,以正闪为主, 正闪平均强度较大,一旦发生雷电活动,造成雷击 灾害的风险也较大。
电是造成风力发电机损坏最主要的自
雷然灾害之一。云南风电资源非常丰富, 同时云南高原山地风电场由于受高原 气候、地质、环境、雷暴等因素的影 响,风力发电机组的防雷一直是困扰整机厂商和业 主的重要问题之一 [1]。风电场每年每百台风力发电 机组的雷击率在10% 左右,造成风机系统设备、器 件等损坏,会产生高昂的维修费用,同时还会造成 机组停运影响发电 [2]。按照收益率估算,每台风机 至少需要运行20年才能避免亏损,需尽量避免因雷 击造成的机组停电或维修事件发生,所以做好风电 机组的防雷保护至关重要。通过分析风电场周边雷 电活动的分布,找出最易遭受雷击的风电机组,加 强防护、主动避让,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雷击风机 造成的损失。
电力安全 Power Security
老尖山、大中山风电场2019年雷电活动 特征分析
大姚云能投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黄缚虎 管彦华 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段家华 云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胡 颖 尹磊邦
摘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老尖山、大中山风电场周边10公里范围内2019年雷电活动情况,结合地理信 息数据,将地闪点发生时间和强度在三维地图中显示,并用插值等方法显示风机所处区域的雷电流环境, 找出最易遭受雷击的风电机组。 关键词:地闪强度;地闪密度;风电场;风机
1 老尖山风电场2019年雷电活动时空分布
老尖山风电场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 县 与 姚 安 县 交 界 的 山 脉, 设 计 安 装24台 单 机 容 量 2.0MW 的风力发电机组,装机规模为48MW,每台 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1台箱变,风机的轮毂高度为 80米,叶轮直径为111米。同时建有一座110kV 的 升压站,24台风力发电机组通过箱变升压至35kV, 通过2回35kV 集电线路接入老尖山风电场110kV 升 压站。统计2019年全年二维闪电定位仪监测的老尖
从 图1可 看 出, 区 域 周 边10公 里 范 围 内 地 闪 活 动 集 中 发 生 在8月, 高 达270次, 占 全 年 总 闪 次 数 的55% 左 右。 地 闪 强 度 分 布 相 对 平 均, 集 中 在30~40KA 之 间。3月 平 均 强 度 相 对 较 大, 达 到 50KA。2月、3月闪电活动偶有发生,以正闪为主, 正闪平均强度较大,一旦发生雷电活动,造成雷击 灾害的风险也较大。
图2(a)老尖山风电场地闪次数小时分布
电力安全 Power Security
机容量为2.0MW 的风力发电机组,每台风力发电机 组配套建设1台箱变,风机的轮毂高度为80米,叶轮 直径为93米和102米。同时在场区中部建设了一座 110kV 的升压站。 2.1 雷电活动空间分布
2019年1~12月期间,大中山风电场周边10公里 范围内共发生地闪385次,其中负地闪353次,正地闪 32次,最大地闪强度达到135.1KA。据统计,地闪密 度 在4.6~6次 /km2·a, 地 闪 强 度 在29.5~40.3KA 之 间。D1~D13号风机处于雷电一般易发区,D14~D20 号风机处于雷电中等易发区,但周边区域雷击强度也 较大。2019年大中山风电场升压站、风机未遭受过雷 击,区域周边3公里范围内在6月13日、7月3日、7月 4日发生过雷击。总体来说,大中山风电场区域周边 10公里范围内雷电活动一般密集。 2.2 雷电活动时间分布
据 统 计,2019年 老 尖 山 d1~d5号 风 机 及 升 压 站 周 边500m 范 围 内 在7月18日、8月3日、8月22日 有地闪发生,强度最大地闪为8月22日发生在升压 站附近的地闪,达到59.6KA ;d6~d12号风机周边 500m 范围在5月27日、7月24日、8月3日有地闪发 生,强度最大地闪为7月24日发生在 d6号风机附近 地闪,达到74.3KA ;d14~d17号风机周边500m 范 围在5月27日、8月3日有地闪发生,强度最大地闪为 8月3日发生在 d17号风机附近地闪,达到30.9KA ; d18~d24、d13号风机周边500m 范围在5月27日、8 月3日有地闪发生,强度最大地闪为9月20日发生在 d13号风机附近地闪,达到55.5KA。 1.2 雷电活动时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