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护理在不同情况下对病人的治疗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心理护理在不同情况下对病人的治疗意义
摘要】护理工作是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运心理
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表情、行为举止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患者逐步
改变其不科学、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方式的活动。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给患
者带来求生的希望和勇气,也是护患纠纷的主要根源。

【关键词】心理护理不同病人治疗意义
一、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意义
对于病人疾病的痛苦及后果对一个人生活、事业、家庭、经济等多方面都会
产生影响,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无助、自责、内疚、抱怨、生活无意义
等负性情绪对本次疾病的康复,以及今后他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影响。

这就需要
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及技能,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压力。

二、病人常见的心理状况分析
1 病人的心理变化
(1)病人常见的情绪反应 a焦虑和恐惧,病人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和预后担忧,会对某些检查和治疗产生焦虑和恐惧。

b 否认和怀疑,临床经常会看到有的
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尤其是一些预后不良的疾病,自我否认是一种自我防卫方式,可以避免过度的焦虑和恐惧。

c抑郁,患病意味着失去健康,同时还可能失去身
体器官的完整性、姣好的容颜和身体形象、独立、隐私,还有前程、工作、爱情
和经济上的损失等。

d卑微和孤独,病人因体力下降、不能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而感到不受重视、低人一等或因必须受人照顾。

e退化和依赖,病人进入病人角
色之后,大多产生依赖心理。

(2)认知的改变,疾病所引起的病人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破坏了病人的
心理平衡,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

在感知方面,意识清醒的病人可以表现迟钝,
也可表现得过于敏感,以致产生错觉和幻觉。

记忆力方面,有些病人不能准确地
回忆病史,不能记住医嘱,甚至刚发生在身边的事,也难以记起;思维方面,主
要表现在逻辑思维的能力受到损害。

(3) 意志变化,首先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会引起病人痛苦和不适,需要病人忍受。

(4) 自我概念的变化,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信与自尊感)和自我控制等。

一个人
患病,尤其是首次患病,其自我概念常发生变化。

三、心理护理在具体护理中的实施措施
1 心理护理的目标,指心理护理的实施者在护理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语言、表情、态度还和行为去影响病人,促使其疾病或适应不良得到改善。

2 心理护理的程序,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兼顾患者身
心的各个方面,遵循心理学“问题—解决”的过程,针对各科临床的特殊性,突出
重点正确有效的应用心理护理,通过了解与分析,患者心理最主要,最关键的需
要作为要解决的问题。

3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重视社会因素,病人由于疾病,工作和生活能力都受到
了影响,严重的会丧失工作,生活能力。

病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挫,常常会感
到焦虑、抑郁、孤独、悲观、依赖感曾加等。

此时医护人员应说服教育病人的家
属体谅、理解、关心、照料病人、帮助病人克服困难,战胜疾病。

4 非语言交流的种类及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1) 仪表和躯体的外观,当两个人见
面时,一个人的外表是首先被对方所关注的事情,据报道84%的人对另一个人的
第一印象是基于他的外表。

(2) 目光的接触(眼神的交流),它是面部表情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表示尊重并愿意倾听对方的讲述,此外还可以通过目光的接触来判断患者的需求指数,交谈中运用目光接触技
巧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视线的方向和注视时间的长短。

(3) 触摸(专业性皮肤接触),触摸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式,触摸可以表达关心、体贴、理解、安慰和支持。

四、临床实例(我院几例肝癌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1.对于紧张型患者,在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的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
明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此时病情。

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方法,配合治疗和护理。


求护理人员有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在加强巡视时,了解他(她) 们此时的心理状态
及需要。

2.平稳型病人虽是心理护理的理想型病人,但也要细心观察,做好心理护理,因为人的心理状态是可以转化的,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不良刺激会使病人出现恐惧,不安的心理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对病人多讲安慰鼓励的话,多同他谈心,发
现问题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汪洋.临床心理护理指南.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
[2]陈维英.基础护理(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
[3]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