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州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福州第十八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反映着城市的特质品位和形象风格,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魅力所在。
近年来,哈尔滨以“文化创城”为牵动,打造冰城符号。
通过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文化韵味,培育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精神,展现出生机勃勃、大气厚重的文化新境界和文明新高度。
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
19世纪末,歌剧、芭蕾、爵士乐等传入哈尔滨,与本地文化交融,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音乐学院和交响乐团。
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数以百计的业余合唱团定期、定点活动,音乐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称号。
音乐,是哈尔滨深入骨髓的文化印记,也是哈尔滨“文化创城”的发力点。
2019年6月至10月,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等演出场馆及专业文艺院团,陆续推出135台264场国内外经典演出。
从今年起,道里区提出打造具有冰城音乐文化特色的10公里“松花江文化旅游观光带”。
将东起中东铁路公园、西至松花江公路大桥的沿江10公里地带打造成集休闲、活动、学习、展示于一体的文旅融合观光带。
(摘编自姜雪松《“文化创城”打造冰城符号,滋养一座城市》)材料二:
文化符号是记载人类发展历程的重要工具。
文化是由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符号组合而成的一个庞大的符号体系,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合理地选择并运用文化符号。
对于文化符号的提取可以从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方面入手,也可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深入挖掘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符号。
建筑本身就是凝结的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恰到好处的文化符号运用到建筑设计中,赋予了建筑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符号包罗万象,如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象符号、特色建筑等多种样态。
城市文化符号是构成城市文化的最外层,当人们提及北京这座城市时,我们就会想到胡同、四合院、天坛、京剧等。
法国作家雨果曾讲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位于黄河中游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在这座拥有浓厚文化的古城中有一条西大街,西大街的建筑体现的是仿唐建筑的风格。
经过多年的岁月洗礼,现代人发现了西安西大街珍贵的文化内涵,将其进行新的改造。
整个建筑立面的改造上延续着传统的历史
文脉,对沿街原有的和新建的建筑都采用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并下大功夫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
建筑立面的设计也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色彩、形态、均衡、比例等造型元素,体现着建筑外立面对城市文化符号的表达。
建筑美不美观,好不好看,它需要经历岁月的检验,这些都是与建筑的色彩、形态、光影、结构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往往这些就是设计师们所要表达的。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需要不断地传承与弘扬,即通过对建筑立面的设计运用“象征”“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展现它深刻的寓意。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那些缺乏寓意的造型符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那些蕴涵着丰富文化内涵、代表着城市文化的城市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立面的设计中才有真正的深刻寓意。
一座城市的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面貌的特点和视觉连续性,体现着城市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城市建筑设计的改造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
在改造中,以尊重原有年代风格和特点为核心,保留结构,改变外观,将城市文化符号运用到现代建筑立面的设计上,不仅提高了使用价值,也提高了其艺术欣赏价值。
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应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在大和谐中寻求小变化,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进行改造设计,让现代建筑立面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实用艺术。
(摘编自李梅红《浅谈城市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材料三:
每天一份报纸,每月固定的《读者》和《知音》,这些许的文字信息需求,在小区门口的报刊亭就能逐一实现。
作为城市重要“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承载着许许多多海口市民以及阅读爱好者的美好回忆。
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猛普及,这一原本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风景线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而正在逐渐消失。
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记者对海口市的多家报刊亭进行了实地走访。
“以前的报刊亭很多,相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现在两三公里都不一定能见到一个,甚至有些新的小区周边乃至整条街上都没有一个。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报刊亭没有那么深的需求,但像他们这拨人都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阅读习惯了,每天一份报纸是必不可少的。
经营者也普遍反映生意不好做,读书看报的人越来越少,收入也就相应的少了很多。
经营者章女士告诉记者:“原来一天从早到晚开门12个小时,现在能有4、5个小时就不错了。
没有生意守着也白守,你看现在好多人都增加了很多‘副业’,要不然真没办法。
”
每天在报刊亭购买报纸的人鲜而有之,记者蹲守海口某处报刊亭2个小时,才有一人路过购买一份报纸。
市民李女士也表示,定期阅读的那些杂志和期刊,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了。
“现在工作都比较忙,能闲下来阅读一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杂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是手机不离手的,加上电商的出现也对传统书店和报刊亭等行业的冲击很大。
但对于我们普通市民来讲,回家的途中路过报刊亭,买上一份读物,很方便的,这对于我来说才是‘生活’。
”李女士说,现在的报刊亭少了,没有以前那么
方便了,但就算多走两公里也还是希望到店里翻一翻、看一看,这是一种情怀。
希望这一抹充满文化魅力的城市风景线不会消失,而是更好地为那些心存情怀的阅读爱好者们营造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心灵港湾,也为这个城市,留下充满人情味的无限美好与遐想……
(摘编自《海口城市“文化符号”——报刊亭现状:经营难“副业”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哈尔滨着力打造冰城符号,提升城市魅力,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境界和文明高度
B. 各种符号按既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符号体系,形成了世界上各具特色的文化。
C. 作为城市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符号诸如文字、色彩等可成为城市的标志。
D. 材料三以记者实地调查的形式报道海口文化符号报刊亭的现状,比材料一更具权威性。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音乐作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演出常态化、多样化,而且深入市民内心,成为城市文化印记。
B. 设计师在建筑立面中艺术化地表达各种造型符号,就能赋予建筑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现这些符号的深刻寓意。
C.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造城市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立面的改造,而建筑立面的改造设计又以城市文化符号为设计手法。
D. 城市建筑立面体现着城市的文化特征,对城市建筑立面的恰当改造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及审美价值。
3. 作为海口“城市文化符号”之一的报刊亭,近年逐渐消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魂
赵丽宏①
到三角街心花园了。
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
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呢?
……
从幼年起,诗魂就在胸中燃烧。
母亲携着我经过这条林荫路,走进三角街心花园。
抬起头,就看见了你。
你默默地站在绿荫深处,深邃的眼睛凝视着远方,正在沉思……
“这是谁?这个鬈头发的外国人?”
“普希金,一个诗人。
”
“外国人为什么站在这里呢?”
“哦……”母亲笑了,她看着你深思的脸,轻轻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等你读了他的诗,你就会认识他的。
”我不久就认识了你。
你的身边永远是那么宁静。
坐在光滑的石头台阶上,翻开你的诗集,耳畔就仿佛响起了你的声音。
你在吟你的诗篇,声音像山谷里流淌的清泉,清亮而又幽远,又像飘忽在夜空中的小提琴,优雅的旋律里不时闪出金属的音响……
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常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
那天正读着你的《三股泉水》。
你的“卡斯达里的泉水”使我困惑,这是什么样的泉水呢?正好那老人走到了我身边。
“老爷爷,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卡斯达里的泉水’吗?”
老人在我身边坐下来了。
那根深褐色的山藤拐杖,轻轻在地面上点着。
他的话,竟像诗一样,和着拐杖敲出的节奏,在我耳边响起来:“卡斯达里的泉水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
假如你热爱生活,假如你真有一颗诗人的心,将来,它也许会涌到你心里的。
”
梦里也仿佛听到一声巨响,是什么东西倒坍了?有人告诉我,你已经离开三角街心花园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奔跑着穿过黄叶飘零的林荫路,冲进了街心花园。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触目惊心的一幕:你真的消失了!花园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座破裂的岩石的底座,在枯叶和碎石的包围中,孤岛似地兀立着…
我呆呆地站在秋意萧瑟的街心花园里,像一尊僵硬的塑像。
蓦地,我的心颤抖了——远处,依稀响起了那熟悉的拐棍叩地声,只是节奏变得更缓慢,更沉重,那一头白发,像一片孤零零的雪花,在秋风中缓缓飘近,飘近……
是他,是那个老人。
我们面对面,默默地站定了,盯着那个空荡荡的破裂的底座,谁也不说话。
他好像苍老了许多,额头和眼角的皱纹更深更密了。
说什么呢,除了震惊,除了悲哀,只有火辣辣的羞耻。
说什么呢……
咚!咚!那根山藤老拐杖,重重地在地上叩击了两下,像两声闷雷,震撼着我的心。
满地枯叶被秋风卷起来,沙沙一片,仿佛这雷声的袅袅余响……
没有留下一句话,他转身走了。
那瘦削的身影佝偻着,在落叶秋风中踽踽而去……
只有我,只有那个破裂的底座,只有满园秋风,遍地黄叶……
我再也不走那条林荫路,再也不去那个街心花园,我怕再到那里去。
你知道么,我曾经沮丧,曾经心灰意懒,以为一切都已黯淡,一切都已失去,一切儿时的憧憬都是错误的梦幻。
没有什么“卡斯达里的泉水”,即使有,也不属于我们这块土地上的这辈人,不属于我……
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又翻开了你的诗集。
哦,你却依然故我,没有任何变化,还是流泉一般清亮而又幽远,还是那么真诚。
你那带着金属声的诗篇,优美而又铿锵地在我耳畔响起来。
当绿色的原野画卷一般在眼前展开,当坎坷的田埂蛛网一般在我脚下蜿蜒,当飘忽的油灯用可怜的微光照耀着我的茅屋,当寂寥的晨星如期闪烁在我的小窗……你,便似乎在我的身边出现了。
然而已经不是在街心花园里站着沉默的那个你,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你。
一个又潇洒又热情的你,一个又奔放又深沉的你。
田野的风清新地吹着,你肩上那件斗篷在风中飘扬,像一叶远帆……
你为我铺展开一个灿烂的世界,使我在艰苦的跋涉中始终感受生活的暖风。
当我消沉悲观的时候,你总是优美地用你那金属之声,一遍又一遍向我呼吁着:心儿永远憧憬着未来!相信吗,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
我真的写起诗来了。
我在诗中倾吐我的欢乐,我的苦恼。
我追求着……诗,使我的精神和情感变得丰富而又充实。
在缤纷的梦境里,我常常踏上久别的林荫路,你仿佛从来不曾走开过,依然静静地在那里伫立,沉思着遥望远方,似在等待,似在盼望……
现在,我回来了,怀揣着我的第一本诗集,我忐忑不安地看你来了。
然而你没有回来,三角街心花园里,依旧人迹杳然。
在你曾经站过的地方,我久久地站着,纷纷扬扬的落叶,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肩膀……
一位年轻的母亲,携着她的七八岁的女儿,从林荫路走进了街心花园,仿佛来寻找什么。
前不久,有消息说你将重返这里,人们大概都知道了吧。
母女俩说话了,声音很轻,却异常好听:“妈妈,就是这里吗?就是爷爷以前常来的地方吗?”
“是的。
这里以前有一座铜像。
”
“什么铜像?”
“普希金。
”
“普希金是谁呢?”
“一个诗人。
以后你会认识他的。
”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于上海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注】①赵丽宏:作家、散文家、诗人。
出生于上海,小学开始阅读文学经典著作,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初著有诗集。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回忆了作者年幼时初见普希金铜像的情景,铜像触发了作者的诗心,增进了对优美诗篇的领悟。
B. 在插队务农的寂寥生活中,作者沉浸在普希金的诗篇中,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潇洒奔放、热情深沉。
C. 文章在“现在——过去——现在”的结构中,展现出作者对“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毁坏铜像行为的反思。
D. 文章将写作的人物称为“你”,显得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读者与人物的距离,易于作者与之倾述交流。
5. 文章写老人和七八岁的女孩,有什么作用?
6. 赵丽宏认为:“散文应有自传色彩。
自传色彩是指人生的片段经验,或者是一段思想感情的真实经历。
”文章是怎样表现“自传色彩”的?清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天,都有穿着不同平台各色工装的“骑手”们飞快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司空见惯的这一街景是新业态高速发展的直观展现。
无论是寒冬酷暑,还是国庆、春节,配送行业的工作者们始终在路上奔波,保证点餐者可以“饭来伸手”。
近年来,媒体曝出的配送行业的心酸新闻让人唏嘘。
送餐员们台风天也疾行在马路上只为不被给差评,因为超时在电梯里号啕大哭……这样的故事,似乎在这个配送行业蓬勃发展的时代中屡见不鲜。
这份工作的苦涩一面,是送餐者常常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外卖晚了、凉了被投诉,客户一言不合就开骂……送餐员在外卖配送过程中所受到的误解与辛酸,外人恐怕难以体会。
缺乏理解与尊重,是配送行业服务人员面临的普遍问题。
许多配送人员没有交通意外险、医疗保险,他们缺少话语权,工作起来也缺乏安全感。
近乎严苛的时间评价体系,冲淡了配送员们在公共交通上的风险意识。
配送员们慢不下的车速,成了如今城市交通乱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权益保护上,配送员们又处于“半透明”的状态。
比如:部分外卖平台采用众包方式,第三方公司不提供“五险一金”,劳动权益保障处于灰色地带。
外卖、快递行业都属于新经济业态,这些在法治与市场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行业,不应当呈现粗糙、非规范化的管理环境。
交通部门、劳动部门也应从源头上发力,规范和监督外卖服务平台和快递企业依法合规与快送工签订用工合同等。
(摘编自常莹《配送员权益“半透明”状态要改变》)材料二:
(摘编自“新华社”)材料三:
作为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快递外卖配送近年来正逐渐走向规范。
2018年3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快递、即时配送行业道路交通安全的倡议书》,倡议完善配送考核制度,科学发单派单,加强内部教育管理等。
这几个方面近年来有了较大的进步。
就科学派单方面来说,虽然配送的货物量逐年增长,但分配方法也在逐渐升级。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2017年开始,外卖配送由抢单变为派单,对于规范骑手的安全驾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与快递物流相同,外卖平台联系着商家、客户与配送员三方,订单量、人力、位置等都是动态调整,对时间的要求异常严格。
在一个特定区域内划定多少特定小区域、每个区域内建成多少专业配送站、外卖订单如何分配到每个骑手身上、怎样规划路线更合理,这些问题都需要平台以不断升级的算法对掌握的大数据进行计算。
抢单容易导致配送员接单过多、压力过大进而违反交通规则,而合理的派单对于减少这些安全隐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考核制度综合了多种因素,如遇到恶劣天气、联系不到用户、配送车突然出现故障等送餐困难情况,外卖平台与快递公司均有一定的申诉机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配送员的权利。
对于内部的教育管理方面,记者随机采访几位配送员得知,虽然培训频率不同,但一般都会定期开会,强调交通安全。
(摘编自陈慧娟《快递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道阻且长》)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十三五”以来,我国快递业每年平均保持100亿件增长量;自2014年起,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到2018年底业务量突破500亿件。
B. 快递外卖配送近年来在配送考核制度、科学发单派单、加强内部教育管理等方面不断采取措施,从而逐渐走向规范、健康发展的道路。
C. 目前的配送考核制度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会考虑不是配送员自己能够左右的送餐困难,如果遇到联系不到用户等情况,配送员可以免责。
D. 快递外卖配送行业近几年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但总的来说,还存在许多亟待研究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司空见惯的穿着各色工装的“骑手”们穿梭于大街小巷这一街景是我国近年来快递、外卖行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B. 在法治与市场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外卖、快递行业,由于交通部门、劳动部门不作为,现在依旧处于粗糙、非规范化的管理环境中。
C. 订单量、人力、位置的动态调整和严格的时间要求等需要外卖平台能对所掌握的大数据进行细致、精准的计算。
D. 抢单容易导致配送员接单过多、压力过大,进而导致他们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难以顾及交通风险的问题。
9. 配送员的真实工作条件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阐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耽书。
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
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
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
孝文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
帝戏卢昶曰:“昔流共工于幽州,北裔之地那得忽有此子?”以才名拜太学博士。
征署司徒彭城王元勰法曹行参军。
莹与陈郡袁翻齐名秀出,时人为之语曰:“京师楚楚袁与祖,洛中翩翩祖与袁。
”再迁尚书三公郎中。
尚书令王肃曾于省中咏《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彭城王元勰甚嗟其美,欲使肃更咏,乃失语云:“公可更为诵《悲彭城诗》。
”肃因戏勰云:“何意呼《悲平城》为《悲彭城》也?”勰有惭色。
莹在座,即云:“悲彭城,王公自未见。
”肃云:“可为诵之。
”莹应声云:“悲彭城,楚歌四面起。
尸积石梁亭,血流睢水里。
”肃甚嗟赏之。
勰亦大悦,退谓莹曰:“卿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
”卒,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公。
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盖讥世人好窃他文以为己用。
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玉石兼有其制裁之体减于袁常焉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选自《北史•祖莹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玉石兼有其制/裁之体减于袁/常焉/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B. 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玉石兼有其制/裁之体减于袁/常焉/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C. 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玉石兼有/其制裁之体减于袁/常焉/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D. 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玉石兼有/其制裁之体减于袁/常焉/性爽侠/有节气/士有穷厄/以命归之必见/存拯/时亦以此多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工,共工氏,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
相传与颛顼争夺帝位,怒触不周山。
B. 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
太学和国子监都是古代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 洛中,洛阳。
古都之一。
东汉、魏晋、隋唐时期当时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D. 尚书,官名。
起初掌管文书,后权势渐大。
隋以后与宰相并列为最高行政长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莹喜欢读书,声名大作。
他八岁就能背诵儒家经典,他的父母担心他沉溺于书籍,禁止他读书,他却在夜里点灯偷偷读书,因此声名大作。
B. 祖莹记忆力强,惊动皇帝。
他去听张天龙讲《尚书》,早上匆忙拿错了书,张天龙让他背诵《尚书》,结果他一字不差背出来了,此事惊动了皇帝。
C. 祖莹文才突出,征服众人。
元勰误把王肃的“悲平城诗”称为“悲彭城诗”,祖莹替元勰解围,即兴口头创作《悲彭城诗》,获得元王二人赞赏。
D. 祖莹被人赏识,获得声名。
他凭着自己的文章和博学被重用,在彭城王元勰府做法曹行参军,后升为尚书三公郎中;人们把他和袁翻相提并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卿定是神口,今日若不得卿,几为吴子所屈。
14. 祖莹对写文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回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
陈师道②
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
白门,徐州城门名。
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其政治上接近元祐党人。
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③小市:徐州地名。
15.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
B. 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