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8首阅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峨眉山月歌》
1.“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
2.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下面四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篆书楷书行书
B.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C.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D.行书隶书楷书草书
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
5.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
《江南逢李龟年》
1.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歌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2.有人说《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中,“落花时节”有三重含义,请写出你的理解。

答:
3.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这首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都有“菊”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B.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

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境况。

C.第三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

D.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寓意深长,耐人咀嚼,即使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一个飞跃。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写了________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这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字词可以看出。

4.《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间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D.“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2.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写了一幅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

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正面写情。

“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3.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B.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

C.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

D.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

4.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
5.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秋词》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答:
3.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
4.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答:
《夜雨寄北》
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答:
4.“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5.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
6.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诗中的“僵”“孤”,写出了诗人怎样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何作用?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答:
3.对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风雨大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颔联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地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意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潼关》
1.这首诗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2.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